第1152章 高第出兵
大明:穿越崇禎帝,開局一根繩 作者:文盲寫小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月的最後一天,山海關總兵高第率領一萬兵馬來到了沈陽城下。
他本不想來,但軍令難違。
在來的路上,高第一直在打探吳三桂和李定國的消息。
由於黃得功封鎖了消息和道路,所以高第的情報還停留在自己派人告訴吳三桂,李定國率兵北上這個消息上。
他不知道吳三桂已經造反且失敗了。
他一直在打探吳三桂怎麽樣了?
他是不是要反?
李定國北上的目的到底是什麽?
可是打聽了一路,什麽有用的消息也沒得到。
聽聞高第已經兵臨沈陽城下,劉肇基頓時大喜。
他拿出提前準備好的軍令,讓人交給高第。
“總兵大人,”親信來到高第麵前:“黃得功總督有令,命您進城赴宴同時商議出關(撫順關)作戰事宜。”
高第有些意外:“黃得功不是在撫順嗎?什麽時候來沈陽了?”
“軍令上確實是黃總督的字跡和印章。”親信把軍令交到高第手中。
高第仔細辨認了一下,沒有發現可疑之處。
可越是這樣,他越覺得可疑。
尤其是在無法得知吳三桂消息的情況下。
“大人,您什麽時候進城?”親信在旁邊問。
“不急著進城,”高第搖搖頭,“這可能場鴻門宴。”
“可要是不去的話,就違抗了軍令。”親信提醒。
“不是不去,是不急著去!”高第帶著親信轉身走回帳篷,從自己的行李裏拿出一個大木盒。
打開木盒,裏麵裝滿了大明圓寶。
親信估算了一下,這裏麵至少有幾百個大明圓寶。
高第直接把木盒遞到親信手中並說道:“你帶著錢去沈陽城附近找幾個守軍和百姓,問問他們吳三桂死沒死。”
“啊?”親信愣住了。
高第拍著他的肩膀說道:“放心大膽的問。”
“末將...遵命。”
吳三桂叛亂的消息早已傳遍了撫順。
劉肇基從撫順來。
他麾下的士兵帶著這個消息回到了沈陽。
劉肇基雖然言令士兵們保密,但人多嘴雜。
這個消息還是散播了出去。
一個時辰後,高第用重金買回了消息:吳三桂叛亂失敗後投降了建奴。城中兵馬並非黃得功麾下,而是劉肇基的兵。
“壞了!”高第開始坐不住了。
他與吳三桂往來甚密。
現在吳三桂降了建奴,朝廷肯定要對他有所防備。
否則也不會突然讓他來沈陽。
“該怎麽辦呢?”高第開始胡思亂想。
他第一個想法是像吳三桂一樣發動叛亂。
但是他有很多顧慮。
首先是沒有發動叛亂的理由。
能說服士兵發動叛亂無非是兩個借口。
一是欠餉,二是受到了欺壓。
他麾下士兵既沒有被拖欠軍餉,也沒有受到欺壓。
此時發動叛亂名不正,言不順。
無法做到一呼百應。
其次他沒有發動叛亂的能力。
吳三桂麾下有數萬關寧軍,有資格也有能力和官軍正麵抗衡。
他麾下隻有一萬兵馬,根本無力和官軍正麵抗衡。
此時發動叛亂,無異於自尋死路。
再者。
他沒有發動叛亂的勇氣。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他所處的位置很尷尬。
吳三桂發動叛亂時,關寧軍駐紮在撫順城外。
從那裏往東跑是建奴的勢力範圍,明軍不敢深入追擊。
而他的兵馬都在沈陽城外。
北麵是沈陽城,東麵是撫順關,南麵是遼陽城,西麵是遼澤。
就算成功發動了叛亂,一旦兵敗他將無路可逃。
可是不發動叛亂的話,就得去城中赴宴。
假如是鴻門宴,他將一去不複返。
想了很久,高第對著親信說道:“你告訴黃得功總督,就說我趕路時墜馬受傷,無法赴宴。”
“末將遵命。”
劉肇基得到回信後並沒有感到意外。
他反而有些高興。
所謂的墜馬受傷肯定不存在,高第之所以這麽說,主要是為了拖延時間。
從這裏可以推測出,高第已經有了反叛之意。
到時候動起手來,他不必手下留情。
高第也知道這個理由會引起城中明軍的警覺,但是他已經顧不得許多了。
當天傍晚,探馬送來消息:劉文秀率領五千精銳從清河堡退到了遼陽,然後從遼陽北上,在他們南麵二十裏的地方紮營。
聽到這個消息後,高第徹底慌了神。
現在他北麵是劉肇基的精銳騎兵,南麵是劉文秀的五千精銳。
東麵是平遼大軍主力。
西麵是遼澤。
打又打不過,跑又沒地方跑。
這簡直是要了他的命。
思考了一夜,高第終於在天亮前想出了對策:跑!
等大軍吃完造反,高第開始下令。
“你們四個,”他指著四個將領說道:“你各自帶兩千兵馬,分別去營地東麵,西麵,南麵以及北麵十裏的地方操練。”
一個將領說道:“大人,營地北麵是沈陽城...”
“那就繞過城池,去城北五裏的地方操練。”
“末將遵命。”四個將領齊聲回應,隨後帶著兵馬走出營地。
由於是大張旗鼓的調動兵馬,所以很快被探馬發現並告知了劉肇基。
“高第的軍營有動靜?”劉肇基騰的一下站了起來:“傳令各部迅速集結,準備作戰。”
等他集結完兵馬,高第派出的四支部隊已經開始行軍。
“報!”探馬再次來報:“高第營中走出四支兵馬,每支兵馬約有兩三千人,分別向東,南,西,北行軍。”
“四支兵馬?”劉肇基先是有點懵,隨後猛的一拍大腿:“壞了,高第要跑!”
在劉肇基看來,高第自知不敵又無法發動叛亂,隻能逃跑。
為了迷惑他,兵分四路逃跑。
至於高第藏在哪一路,他就不清楚了。
“快,”劉肇基拿起桌子上的武器和鐵盔,一邊往外走一邊囑咐:“快追!高第是朝廷的罪人,不能讓他跑了。”
“大人,”劉肇基麾下將領馬應魁問:“是集結兵馬追擊其中一路?還是分兵追擊四路?”
他本不想來,但軍令難違。
在來的路上,高第一直在打探吳三桂和李定國的消息。
由於黃得功封鎖了消息和道路,所以高第的情報還停留在自己派人告訴吳三桂,李定國率兵北上這個消息上。
他不知道吳三桂已經造反且失敗了。
他一直在打探吳三桂怎麽樣了?
他是不是要反?
李定國北上的目的到底是什麽?
可是打聽了一路,什麽有用的消息也沒得到。
聽聞高第已經兵臨沈陽城下,劉肇基頓時大喜。
他拿出提前準備好的軍令,讓人交給高第。
“總兵大人,”親信來到高第麵前:“黃得功總督有令,命您進城赴宴同時商議出關(撫順關)作戰事宜。”
高第有些意外:“黃得功不是在撫順嗎?什麽時候來沈陽了?”
“軍令上確實是黃總督的字跡和印章。”親信把軍令交到高第手中。
高第仔細辨認了一下,沒有發現可疑之處。
可越是這樣,他越覺得可疑。
尤其是在無法得知吳三桂消息的情況下。
“大人,您什麽時候進城?”親信在旁邊問。
“不急著進城,”高第搖搖頭,“這可能場鴻門宴。”
“可要是不去的話,就違抗了軍令。”親信提醒。
“不是不去,是不急著去!”高第帶著親信轉身走回帳篷,從自己的行李裏拿出一個大木盒。
打開木盒,裏麵裝滿了大明圓寶。
親信估算了一下,這裏麵至少有幾百個大明圓寶。
高第直接把木盒遞到親信手中並說道:“你帶著錢去沈陽城附近找幾個守軍和百姓,問問他們吳三桂死沒死。”
“啊?”親信愣住了。
高第拍著他的肩膀說道:“放心大膽的問。”
“末將...遵命。”
吳三桂叛亂的消息早已傳遍了撫順。
劉肇基從撫順來。
他麾下的士兵帶著這個消息回到了沈陽。
劉肇基雖然言令士兵們保密,但人多嘴雜。
這個消息還是散播了出去。
一個時辰後,高第用重金買回了消息:吳三桂叛亂失敗後投降了建奴。城中兵馬並非黃得功麾下,而是劉肇基的兵。
“壞了!”高第開始坐不住了。
他與吳三桂往來甚密。
現在吳三桂降了建奴,朝廷肯定要對他有所防備。
否則也不會突然讓他來沈陽。
“該怎麽辦呢?”高第開始胡思亂想。
他第一個想法是像吳三桂一樣發動叛亂。
但是他有很多顧慮。
首先是沒有發動叛亂的理由。
能說服士兵發動叛亂無非是兩個借口。
一是欠餉,二是受到了欺壓。
他麾下士兵既沒有被拖欠軍餉,也沒有受到欺壓。
此時發動叛亂名不正,言不順。
無法做到一呼百應。
其次他沒有發動叛亂的能力。
吳三桂麾下有數萬關寧軍,有資格也有能力和官軍正麵抗衡。
他麾下隻有一萬兵馬,根本無力和官軍正麵抗衡。
此時發動叛亂,無異於自尋死路。
再者。
他沒有發動叛亂的勇氣。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他所處的位置很尷尬。
吳三桂發動叛亂時,關寧軍駐紮在撫順城外。
從那裏往東跑是建奴的勢力範圍,明軍不敢深入追擊。
而他的兵馬都在沈陽城外。
北麵是沈陽城,東麵是撫順關,南麵是遼陽城,西麵是遼澤。
就算成功發動了叛亂,一旦兵敗他將無路可逃。
可是不發動叛亂的話,就得去城中赴宴。
假如是鴻門宴,他將一去不複返。
想了很久,高第對著親信說道:“你告訴黃得功總督,就說我趕路時墜馬受傷,無法赴宴。”
“末將遵命。”
劉肇基得到回信後並沒有感到意外。
他反而有些高興。
所謂的墜馬受傷肯定不存在,高第之所以這麽說,主要是為了拖延時間。
從這裏可以推測出,高第已經有了反叛之意。
到時候動起手來,他不必手下留情。
高第也知道這個理由會引起城中明軍的警覺,但是他已經顧不得許多了。
當天傍晚,探馬送來消息:劉文秀率領五千精銳從清河堡退到了遼陽,然後從遼陽北上,在他們南麵二十裏的地方紮營。
聽到這個消息後,高第徹底慌了神。
現在他北麵是劉肇基的精銳騎兵,南麵是劉文秀的五千精銳。
東麵是平遼大軍主力。
西麵是遼澤。
打又打不過,跑又沒地方跑。
這簡直是要了他的命。
思考了一夜,高第終於在天亮前想出了對策:跑!
等大軍吃完造反,高第開始下令。
“你們四個,”他指著四個將領說道:“你各自帶兩千兵馬,分別去營地東麵,西麵,南麵以及北麵十裏的地方操練。”
一個將領說道:“大人,營地北麵是沈陽城...”
“那就繞過城池,去城北五裏的地方操練。”
“末將遵命。”四個將領齊聲回應,隨後帶著兵馬走出營地。
由於是大張旗鼓的調動兵馬,所以很快被探馬發現並告知了劉肇基。
“高第的軍營有動靜?”劉肇基騰的一下站了起來:“傳令各部迅速集結,準備作戰。”
等他集結完兵馬,高第派出的四支部隊已經開始行軍。
“報!”探馬再次來報:“高第營中走出四支兵馬,每支兵馬約有兩三千人,分別向東,南,西,北行軍。”
“四支兵馬?”劉肇基先是有點懵,隨後猛的一拍大腿:“壞了,高第要跑!”
在劉肇基看來,高第自知不敵又無法發動叛亂,隻能逃跑。
為了迷惑他,兵分四路逃跑。
至於高第藏在哪一路,他就不清楚了。
“快,”劉肇基拿起桌子上的武器和鐵盔,一邊往外走一邊囑咐:“快追!高第是朝廷的罪人,不能讓他跑了。”
“大人,”劉肇基麾下將領馬應魁問:“是集結兵馬追擊其中一路?還是分兵追擊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