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李閣老擬旨!
大明:穿越崇禎帝,開局一根繩 作者:文盲寫小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提左良玉還好,提到這個名字崇禎覺得有點惡心。
曆史上。
見李自成來勢洶洶,崇禎皇帝急發詔書令各地將領進京勤王。
左良玉可謂人才中的人才,他收到詔書後不想出兵勤王,於是按年月擬定了一份出兵計劃交給朝廷審批。
用兵作戰講究一個兵貴神速!
等朝廷批複的文件再送到他手裏的時候,崇禎已經掛樹上了。
更可恨的是,此人養寇自重。
起初他也是一代能人,當年追著李自成和張獻忠屁股後麵打。後來越混越慘,反被李自成和張獻忠在後麵追著打。究其根本是他罪行累累,很多言官屢次彈劾他,要將他斬首示眾。但由於天下大亂,明廷沒人可倚重,隻能讓他在前線挑大梁。
結果被左良玉看穿了套路:隻要流寇不滅,朝廷就不會殺他。
等李自成和張獻忠做大做實後,左良玉想剿賊也剿不動了。
所以說這廝罪該萬死!
崇禎猶豫片刻後,做了決定:“李閣老,地點二選一!要麽在忠州,要麽在重慶與張獻忠進行一場決戰,你覺得哪裏合適?”
李邦華,範景文都在兵部任過職,兩人同時看向輿圖。
“長江穿過忠州城,兩側都是高山,有天險可以仰仗。重慶東麵是巫山,兩側高山,中間河流,占據高地就能占盡地利。”看書菈
崇禎走到輿圖前看了一眼。
明朝的地圖也畫著道路山川以及河流,雖然簡單,卻一目了然。
他看著李邦華指著地方心中一驚:“也就說...無論守忠州還是守重慶,都不能據城而守!需要在城外布置防線?”
“是這樣的陛下!在元代以前,雖然也有火炮出現,但威力和數量無法無法與現在相比。之前建設的城池沒有考慮到火炮的參戰,如果距離足夠的話,隻需將火炮架到附近的山坡上就能將炮彈射進城中。”
“但是在野外戰鬥還有一個弊端,我軍仰仗火器,山地中火炮不便運輸,無法短時間內轉移陣地。一旦被敵軍抄了後路,我軍將不戰自亂。”
崇禎歎了口氣,不再思考這個問題。
皇帝是幹什麽的?
知人善用即可,帶兵打仗的事交給信任的人就可以了。
至於勝敗,全看天命。
反正他已經完成了兩個任務:太子南遷,守京師。
“決戰地點交給武將吧!你們覺得此番大戰,何人能擔任總督?”崇禎問。
李邦華想了想,“臣覺得秦良玉最為合適,隻是她年事已高,臣怕她不能勝任。而且四川府庫空虛,沒錢購買糧草招募兵士。”
崇禎掐指一算,秦良玉生於萬曆二年,現在是崇禎十七年,她已經是七十歲的高齡。
廉頗老矣尚能飯!她秦良玉應該也可以。
最主要的是,秦良玉有威望,能壓製住其他武將。
南方各部將領擁兵自重,尤其是左良玉和劉良佐,如果他們能與朝廷一條心,曆史上南明的下場或許會不同。
“那就讓秦良玉擔任川湖雲貴四省的總督,在四川與張獻忠進行決戰!向秦良玉推薦一人,名叫曾英,在成都城內頗為有名,人稱曾公子。”
“遵旨。”李邦華沒有多問,皇上這麽做肯定有他的道理。
“袁繼鹹現在何處?”
“袁繼鹹?”李邦華年紀大了,一時半刻沒想起此人是誰。
吏部尚書邱瑜開口道:“陛下,袁繼鹹駐守九江,總督江西、湖廣、安慶、應天(南京)軍務,麾下兵馬約有兩萬。”
袁繼鹹是個人物,與文天祥,謝枋得並稱為江右三山。
隻是他的下場不太好,被左良玉的兒子左夢庚獻給了滿清,被殺就義。
崇禎點點頭做好了打算。
“既然左良玉已經收複了武昌,那就讓袁繼鹹從九江逆流而上去往武昌。隨後從左良玉處借兵五萬,在後麵追擊張獻忠。”
“陛下...如果左良玉不借呢?”李邦華提醒。
“那就讓袁繼鹹將左良玉父子砍了!”崇禎咬牙說道。
李邦華嘴角抽了抽,“陛下,左良玉可是有十五萬大軍...一旦嘩變,後果不堪設想啊!”
崇禎早就想好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首先,左良玉麾下十五萬兵馬並不是他的精銳部隊(也就是常說的私兵)。
他的精銳部隊在朱仙鎮一戰損失殆盡,現在麾下兵馬大部分都是之前潰敗的官軍,投降的流賊,以及地方的地主武裝。
這些人對左良玉沒什麽忠誠度可言,跟著他最主要的原因是能吃好喝好(左良玉劫掠百姓比李自成張獻忠還狠)。
這些人畢竟是官軍,在朝廷有錢有糧的情況下沒人願意去當流賊。
其次,袁繼鹹和左良玉父子的關係還算不錯。隻要袁繼鹹舍得下手,必定能將左良玉父子擒住。
擒賊擒王,就算有五十萬大軍又能如何?
曆史上李自成張獻忠死後,他手下的將領不是投降建奴就是投降南明。
亂世之中,求生為上!
想清楚這些,崇禎說道:“李閣老,你知道左良玉頂著官軍的名聲,幹著流賊的差事嗎?”
“他早就該死了!”
“朕之前總是瞻前顧後,怕他造反,對抗大明!”
“現在朕想明白了,怕是沒用的!該麵對的問題早晚需要麵對,今日不除左良玉,等他做大了同樣會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
“所以朕決定,立刻羅列左良玉的罪狀,派人星夜兼程送往九江袁繼鹹處,讓他想辦法除掉左良玉!左良玉死後他麾下的這些兵士全部官升一級,補發軍餉!朕就不信他們會反!”
“就算反了,他們前麵有張獻忠,後麵有九江,南昌,安慶,饒州,徽州甚至嶽州六府的兵馬,他們怎麽打和誰打?”
“秦良玉五萬兵馬,占據天時地利,再加上糧餉充足,即便沒有左良玉的兵馬,也能在四川與張獻忠對壘一段時間。”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李閣老擬旨吧!”
曆史上。
見李自成來勢洶洶,崇禎皇帝急發詔書令各地將領進京勤王。
左良玉可謂人才中的人才,他收到詔書後不想出兵勤王,於是按年月擬定了一份出兵計劃交給朝廷審批。
用兵作戰講究一個兵貴神速!
等朝廷批複的文件再送到他手裏的時候,崇禎已經掛樹上了。
更可恨的是,此人養寇自重。
起初他也是一代能人,當年追著李自成和張獻忠屁股後麵打。後來越混越慘,反被李自成和張獻忠在後麵追著打。究其根本是他罪行累累,很多言官屢次彈劾他,要將他斬首示眾。但由於天下大亂,明廷沒人可倚重,隻能讓他在前線挑大梁。
結果被左良玉看穿了套路:隻要流寇不滅,朝廷就不會殺他。
等李自成和張獻忠做大做實後,左良玉想剿賊也剿不動了。
所以說這廝罪該萬死!
崇禎猶豫片刻後,做了決定:“李閣老,地點二選一!要麽在忠州,要麽在重慶與張獻忠進行一場決戰,你覺得哪裏合適?”
李邦華,範景文都在兵部任過職,兩人同時看向輿圖。
“長江穿過忠州城,兩側都是高山,有天險可以仰仗。重慶東麵是巫山,兩側高山,中間河流,占據高地就能占盡地利。”看書菈
崇禎走到輿圖前看了一眼。
明朝的地圖也畫著道路山川以及河流,雖然簡單,卻一目了然。
他看著李邦華指著地方心中一驚:“也就說...無論守忠州還是守重慶,都不能據城而守!需要在城外布置防線?”
“是這樣的陛下!在元代以前,雖然也有火炮出現,但威力和數量無法無法與現在相比。之前建設的城池沒有考慮到火炮的參戰,如果距離足夠的話,隻需將火炮架到附近的山坡上就能將炮彈射進城中。”
“但是在野外戰鬥還有一個弊端,我軍仰仗火器,山地中火炮不便運輸,無法短時間內轉移陣地。一旦被敵軍抄了後路,我軍將不戰自亂。”
崇禎歎了口氣,不再思考這個問題。
皇帝是幹什麽的?
知人善用即可,帶兵打仗的事交給信任的人就可以了。
至於勝敗,全看天命。
反正他已經完成了兩個任務:太子南遷,守京師。
“決戰地點交給武將吧!你們覺得此番大戰,何人能擔任總督?”崇禎問。
李邦華想了想,“臣覺得秦良玉最為合適,隻是她年事已高,臣怕她不能勝任。而且四川府庫空虛,沒錢購買糧草招募兵士。”
崇禎掐指一算,秦良玉生於萬曆二年,現在是崇禎十七年,她已經是七十歲的高齡。
廉頗老矣尚能飯!她秦良玉應該也可以。
最主要的是,秦良玉有威望,能壓製住其他武將。
南方各部將領擁兵自重,尤其是左良玉和劉良佐,如果他們能與朝廷一條心,曆史上南明的下場或許會不同。
“那就讓秦良玉擔任川湖雲貴四省的總督,在四川與張獻忠進行決戰!向秦良玉推薦一人,名叫曾英,在成都城內頗為有名,人稱曾公子。”
“遵旨。”李邦華沒有多問,皇上這麽做肯定有他的道理。
“袁繼鹹現在何處?”
“袁繼鹹?”李邦華年紀大了,一時半刻沒想起此人是誰。
吏部尚書邱瑜開口道:“陛下,袁繼鹹駐守九江,總督江西、湖廣、安慶、應天(南京)軍務,麾下兵馬約有兩萬。”
袁繼鹹是個人物,與文天祥,謝枋得並稱為江右三山。
隻是他的下場不太好,被左良玉的兒子左夢庚獻給了滿清,被殺就義。
崇禎點點頭做好了打算。
“既然左良玉已經收複了武昌,那就讓袁繼鹹從九江逆流而上去往武昌。隨後從左良玉處借兵五萬,在後麵追擊張獻忠。”
“陛下...如果左良玉不借呢?”李邦華提醒。
“那就讓袁繼鹹將左良玉父子砍了!”崇禎咬牙說道。
李邦華嘴角抽了抽,“陛下,左良玉可是有十五萬大軍...一旦嘩變,後果不堪設想啊!”
崇禎早就想好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首先,左良玉麾下十五萬兵馬並不是他的精銳部隊(也就是常說的私兵)。
他的精銳部隊在朱仙鎮一戰損失殆盡,現在麾下兵馬大部分都是之前潰敗的官軍,投降的流賊,以及地方的地主武裝。
這些人對左良玉沒什麽忠誠度可言,跟著他最主要的原因是能吃好喝好(左良玉劫掠百姓比李自成張獻忠還狠)。
這些人畢竟是官軍,在朝廷有錢有糧的情況下沒人願意去當流賊。
其次,袁繼鹹和左良玉父子的關係還算不錯。隻要袁繼鹹舍得下手,必定能將左良玉父子擒住。
擒賊擒王,就算有五十萬大軍又能如何?
曆史上李自成張獻忠死後,他手下的將領不是投降建奴就是投降南明。
亂世之中,求生為上!
想清楚這些,崇禎說道:“李閣老,你知道左良玉頂著官軍的名聲,幹著流賊的差事嗎?”
“他早就該死了!”
“朕之前總是瞻前顧後,怕他造反,對抗大明!”
“現在朕想明白了,怕是沒用的!該麵對的問題早晚需要麵對,今日不除左良玉,等他做大了同樣會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
“所以朕決定,立刻羅列左良玉的罪狀,派人星夜兼程送往九江袁繼鹹處,讓他想辦法除掉左良玉!左良玉死後他麾下的這些兵士全部官升一級,補發軍餉!朕就不信他們會反!”
“就算反了,他們前麵有張獻忠,後麵有九江,南昌,安慶,饒州,徽州甚至嶽州六府的兵馬,他們怎麽打和誰打?”
“秦良玉五萬兵馬,占據天時地利,再加上糧餉充足,即便沒有左良玉的兵馬,也能在四川與張獻忠對壘一段時間。”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李閣老擬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