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新政實施
大明:穿越崇禎帝,開局一根繩 作者:文盲寫小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順天府衙。
順天府尹王庭梅剛坐到椅子上,看見門外黑壓壓的走來一群人。
雖然京師權貴雲集,但不經通報直接往裏闖的還是很少見。
王庭梅好歹是三品命官,再加上最近公務繁忙心情十分不爽,見狀頓時氣不打一處來。
“啪!”他拿起驚堂木猛地拍在桌子上,怒斥左右的衙役:“你們眼睛都瞎了嗎?啊?”
“這裏是順天府衙!不是趕大集,看不見他們往裏闖嗎?”
“還不去攔著點?”
兩邊的衙役頓時來了精神,紛紛舉起手中的水火棍,衝向門外。
這些人衝到門外後先是一愣,隨後一個接一個的跪地施禮,嘴裏嘟嘟囔囔的,聽不清說了什麽。
王庭梅定睛一看,急忙起身往外迎:“原來是範尚書大駕光臨...”
“嗯?見過邱尚書...方尚書!”
王庭梅有種不好的預感,可當他繼續往後看時,堆滿笑容的臉瞬間變的十分僵硬。
“李指揮使...王提督...也來了啊,別...別來無恙。”
三位尚書,外加錦衣衛指揮使和東廠提督。
他們同時來到順天府衙,能有好事?
在那一瞬間。
王庭梅把這輩子幹過的壞事都想了一遍。
可絞盡腦汁也沒想出自己到底犯過什麽大事...
一時間呆立在原地,不知所措。
範景文年紀最大,他拍著王庭梅的肩膀:“王府尹別愣著了,快給幾位大人搬個座位。”
“是..是!”王庭梅伸手擦掉額頭上的冷汗,吩咐差役搬來幾把椅子。
眾人落座後,王之心有點不耐煩的率先說道:“王府尹,把這張表填一下。”
表?
王庭梅愣神後從王之心手中接過一張紙。
紙上寫著七個大字:官員財產登記表。
“這是?”
“陛下有令,為懲治貪腐,凡大明官員必須如實填寫此表。財產包括房屋田地,金銀首飾,古玩字畫。這麽說吧,隻有價值超過一兩銀子的東西,都要登記在冊。”
王庭梅眨了眨眼睛,明白朝廷這是在整頓吏治。
吏治問題的根源在於貪腐,而有些官員是被迫貪腐。不解決這個問題,吏治問題將會變成空談。
“哦...”他下意識的點點頭,隨即發問:“填完交給誰?”
“不用交,自己留著,但是信息務必每月更新,錦衣衛或者東廠隨機抽查,與實際不符者交由吏部進行彈劾!”
“抽查人員不是固定的?”王庭梅有些疑惑。
東廠提督王之心無奈的點頭。
錦衣衛和東廠隨機進行抽查,意味著借機斂財的難度和風險大大增加。
除非手眼通天,收買所有人。
可能嗎?
不可能!
其實崇禎製定政策時考慮的更多,如果再設立一個監察機構不但浪費人力物力,而且開銷也會增加。
吏治問題不僅僅是貪腐,還有成本和效率問題。
在不增加額外人手的前提下,使用錦衣衛和東廠是最佳方案!
王庭梅身正不怕影子歪,放下那張紙再次看向眾人。
戶部尚書方嶽貢拿出一張紙,並對著衙門外喊道:“抬進來讓王府尹驗驗貨。”
王庭梅不知道方嶽貢要幹什麽,接過那紙張後定睛一看,竟然是銀兩交接單。
緊接著,兩個戶部差役抬著一個箱子走了進來。
方嶽貢繼續說:“這是順天府衙三月份的績效銀,共計五百兩!”
績效銀子?
王庭梅有種沒讀過書的感覺...
他茫然的看向方嶽貢:“在下實在不知道績效銀是何物,請尚書大人指點迷津。”
方嶽貢微笑著回答:“這是陛下改革吏治的試行方案!為了解決貪腐問題,現在將俸祿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底俸,可以滿足官員溫飽;另一部分是獎俸,獎俸又叫績效銀。”
“績效銀的總數是根據每個衙門的性質,人數以及工作危險程度確定的。”
“每月上級衙門會根據下級衙門的表現進行打分,總分十分。得九分就給績效銀總數的九成,八分就是八成。”
“以此類推!”
王庭梅恍然大悟,原來此舉是為了提高官員收入。
好事,好事。
他剛要在銀兩交接單上簽字,卻被方嶽貢伸手製止:“王府尹,現在當差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當差隻需要對上級負責,現在既要對上級負責,又要對下級負責。”
“切記!如果下級有貪腐,欺壓百姓的行為,你不處理他們朝廷就會處理你!”
說罷,方嶽貢不再阻攔,伸手將銀兩交接單推了過去,並說道:“京師被圍期間順天府衙治理鼠疫,遷徙百姓,深受陛下和百姓信任。最後反攻流賊時,衙門裏的捕快不懼生死,奮勇殺敵,戰功赫赫!”
“這一切都是王府尹領導有方,所以陛下特地囑咐滿額發放順天府衙三月份績效銀。”
王庭梅簽完字後方嶽貢從袖口裏拿出說道:“這是糧食限價的公文。”
“限價?”
“對!穀賤傷農,凡順天府治下地方,商人、官府收購農民糧食的時候,價格不得低於當年田賦折銀的價格。”
王庭梅怔了怔,“也就是說,不限高價限低價?”
他以為會限製糧食價格的上限,沒想到限製的竟然下限。
簡直聞所未聞!
“目前是這個情況,是否限製最高價格還不好說。”
“在下知道了。”王庭梅甩甩頭,盡量讓自己的思緒跟上進度。
“我的事說完了,接下來是朝堂設立的新衙門,土地司!”
......
“土地司?”
居庸關外,閻應元坐在馬上看著手中的密信沉思不語。
朝廷新增的這個衙門看起來很有意思,但實施起來頗有難度。
閻應元實在想不出從哪裏入手比較合適。
五軍營參將薑應奎見閻應元眉頭不展,以為他沒有信心收複宣府,於是勸道:“閻大人別慌,雖然俺隻帶了五千人,但他們都是五軍營的精銳,收複宣府還是沒問題的。”
閻應元放下密信,看向身後所謂的精銳。
不看還好,看過之後更沒信心了。
順天府尹王庭梅剛坐到椅子上,看見門外黑壓壓的走來一群人。
雖然京師權貴雲集,但不經通報直接往裏闖的還是很少見。
王庭梅好歹是三品命官,再加上最近公務繁忙心情十分不爽,見狀頓時氣不打一處來。
“啪!”他拿起驚堂木猛地拍在桌子上,怒斥左右的衙役:“你們眼睛都瞎了嗎?啊?”
“這裏是順天府衙!不是趕大集,看不見他們往裏闖嗎?”
“還不去攔著點?”
兩邊的衙役頓時來了精神,紛紛舉起手中的水火棍,衝向門外。
這些人衝到門外後先是一愣,隨後一個接一個的跪地施禮,嘴裏嘟嘟囔囔的,聽不清說了什麽。
王庭梅定睛一看,急忙起身往外迎:“原來是範尚書大駕光臨...”
“嗯?見過邱尚書...方尚書!”
王庭梅有種不好的預感,可當他繼續往後看時,堆滿笑容的臉瞬間變的十分僵硬。
“李指揮使...王提督...也來了啊,別...別來無恙。”
三位尚書,外加錦衣衛指揮使和東廠提督。
他們同時來到順天府衙,能有好事?
在那一瞬間。
王庭梅把這輩子幹過的壞事都想了一遍。
可絞盡腦汁也沒想出自己到底犯過什麽大事...
一時間呆立在原地,不知所措。
範景文年紀最大,他拍著王庭梅的肩膀:“王府尹別愣著了,快給幾位大人搬個座位。”
“是..是!”王庭梅伸手擦掉額頭上的冷汗,吩咐差役搬來幾把椅子。
眾人落座後,王之心有點不耐煩的率先說道:“王府尹,把這張表填一下。”
表?
王庭梅愣神後從王之心手中接過一張紙。
紙上寫著七個大字:官員財產登記表。
“這是?”
“陛下有令,為懲治貪腐,凡大明官員必須如實填寫此表。財產包括房屋田地,金銀首飾,古玩字畫。這麽說吧,隻有價值超過一兩銀子的東西,都要登記在冊。”
王庭梅眨了眨眼睛,明白朝廷這是在整頓吏治。
吏治問題的根源在於貪腐,而有些官員是被迫貪腐。不解決這個問題,吏治問題將會變成空談。
“哦...”他下意識的點點頭,隨即發問:“填完交給誰?”
“不用交,自己留著,但是信息務必每月更新,錦衣衛或者東廠隨機抽查,與實際不符者交由吏部進行彈劾!”
“抽查人員不是固定的?”王庭梅有些疑惑。
東廠提督王之心無奈的點頭。
錦衣衛和東廠隨機進行抽查,意味著借機斂財的難度和風險大大增加。
除非手眼通天,收買所有人。
可能嗎?
不可能!
其實崇禎製定政策時考慮的更多,如果再設立一個監察機構不但浪費人力物力,而且開銷也會增加。
吏治問題不僅僅是貪腐,還有成本和效率問題。
在不增加額外人手的前提下,使用錦衣衛和東廠是最佳方案!
王庭梅身正不怕影子歪,放下那張紙再次看向眾人。
戶部尚書方嶽貢拿出一張紙,並對著衙門外喊道:“抬進來讓王府尹驗驗貨。”
王庭梅不知道方嶽貢要幹什麽,接過那紙張後定睛一看,竟然是銀兩交接單。
緊接著,兩個戶部差役抬著一個箱子走了進來。
方嶽貢繼續說:“這是順天府衙三月份的績效銀,共計五百兩!”
績效銀子?
王庭梅有種沒讀過書的感覺...
他茫然的看向方嶽貢:“在下實在不知道績效銀是何物,請尚書大人指點迷津。”
方嶽貢微笑著回答:“這是陛下改革吏治的試行方案!為了解決貪腐問題,現在將俸祿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底俸,可以滿足官員溫飽;另一部分是獎俸,獎俸又叫績效銀。”
“績效銀的總數是根據每個衙門的性質,人數以及工作危險程度確定的。”
“每月上級衙門會根據下級衙門的表現進行打分,總分十分。得九分就給績效銀總數的九成,八分就是八成。”
“以此類推!”
王庭梅恍然大悟,原來此舉是為了提高官員收入。
好事,好事。
他剛要在銀兩交接單上簽字,卻被方嶽貢伸手製止:“王府尹,現在當差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當差隻需要對上級負責,現在既要對上級負責,又要對下級負責。”
“切記!如果下級有貪腐,欺壓百姓的行為,你不處理他們朝廷就會處理你!”
說罷,方嶽貢不再阻攔,伸手將銀兩交接單推了過去,並說道:“京師被圍期間順天府衙治理鼠疫,遷徙百姓,深受陛下和百姓信任。最後反攻流賊時,衙門裏的捕快不懼生死,奮勇殺敵,戰功赫赫!”
“這一切都是王府尹領導有方,所以陛下特地囑咐滿額發放順天府衙三月份績效銀。”
王庭梅簽完字後方嶽貢從袖口裏拿出說道:“這是糧食限價的公文。”
“限價?”
“對!穀賤傷農,凡順天府治下地方,商人、官府收購農民糧食的時候,價格不得低於當年田賦折銀的價格。”
王庭梅怔了怔,“也就是說,不限高價限低價?”
他以為會限製糧食價格的上限,沒想到限製的竟然下限。
簡直聞所未聞!
“目前是這個情況,是否限製最高價格還不好說。”
“在下知道了。”王庭梅甩甩頭,盡量讓自己的思緒跟上進度。
“我的事說完了,接下來是朝堂設立的新衙門,土地司!”
......
“土地司?”
居庸關外,閻應元坐在馬上看著手中的密信沉思不語。
朝廷新增的這個衙門看起來很有意思,但實施起來頗有難度。
閻應元實在想不出從哪裏入手比較合適。
五軍營參將薑應奎見閻應元眉頭不展,以為他沒有信心收複宣府,於是勸道:“閻大人別慌,雖然俺隻帶了五千人,但他們都是五軍營的精銳,收複宣府還是沒問題的。”
閻應元放下密信,看向身後所謂的精銳。
不看還好,看過之後更沒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