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第二個好處嘛...”閻應元目光掃視一周,冷笑著繼續說道:“第二個好處是投降建奴後,需要去往遼東,短時間內不再經曆戰爭之苦。”


    “壞處嘛就是容易死人。遼東天寒地凍,大部分人都因為嚴寒凍餓而死,老弱病殘基本活不到長城邊。”


    “你們,願意去嗎?”


    “不願意!”在場的士兵們群情激憤。


    閻應元停頓片刻,等校場上沒人說話後他提高了聲音:“最後一個好處是投降建奴後,有機會成為旗人的包衣阿哈。”


    “壞處是要跟隨建奴去往遼東,世代為奴。收獲的糧食給旗人吃,蓋得房子給旗人住,自己的妻女給旗人享用。”


    “你們...願意嗎?”


    包衣啊哈是家奴的含義,在八旗中屬於地位最低的階層。


    家奴主要由擄來的漢人構成,建奴幾次入關擄掠的漢人大部分都被殺死,一部分成為包衣阿哈,少部分加入漢八旗,還有極少數人逃回關內。


    “不願意!”


    “不願意!”


    在場的士兵怒睜雙目,怒吼聲此起彼伏。


    宣府軍民飽受建奴劫掠之苦,他們親朋有的死於建奴刀下,有的被建奴擄到遼東,下落不明。


    更多的痛苦,來源於被搶走糧食後忍饑挨餓。


    這些痛苦慢慢疊加,最後在這一刻爆發。


    閻應元站在原地,等待這些士兵發泄情緒。


    過了許久,校場上才重新恢複平靜。


    閻應元認真的說道:“諸位,本官受朝堂和陛下信任,前來宣府主政。”


    “奈爾建奴殘忍,再次入關屠戮我大明子民。作為朝廷命官,我閻應元決定死守宣府鎮,給朝廷,給陛下,給宣府鎮的百姓一個交代!”


    “既然是死守,要麽建奴死,要麽我閻應元死!”


    “守城會有傷亡,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各有誌不可強求。怕死的,想投降的,本官絕不阻攔。”


    “想走的,給你們一夜時間收拾行李。明天一早西城門外,本官親自護送你們出城。”


    “如有失言,天誅地滅!諸位各自散去,回去之後好好想一下!”


    閻應元放下這句話,轉身離開。


    遊擊將軍丁義急忙跟在閻應元身後,走出了校場。


    “閻大人現在正是用人之際,為何不阻攔百姓出城,反而...”


    “我知道你想說什麽!”閻應元頭也不回的說道,“堅壁清野,斷水源,投毒,種種跡象都告訴建奴,我閻應元要死守宣府鎮,對不對?”


    “是。”丁義點點頭。


    “如果你是建奴,即將兵臨城下時遇到宣府鎮逃出去的百姓,會作何感想?會接受他們的投降嗎?”閻應元無奈的歎了一口氣。


    “這些人是奸...奸細?”丁義張著嘴,嘀咕道:“如果我是建奴,肯定不會冒這種風險。”


    他瞬間明白了閻應元的想法。


    閻應元要給宣府鎮所有百姓上一堂課,投降建奴死路一條,不投降建奴反而會有一線生機。


    “可是...閻大人就眼睜睜看著那些人去送死嗎?”丁義心中有些不忍。


    閻應元轉身後,目光死死的盯著丁義:“丁將軍,本官給過他們機會。而且剛才在校場說的也是事實,他們信與不信,都不是我能左右的。”


    “更何況,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怪不得別人!”


    丁義怔了怔,也歎了口氣,跟在閻應元身後去往倉庫。


    ......


    多鐸騎在馬上,手中拿著千裏眼,看向沐浴在晨光中的宣府鎮。


    豪格的戰馬與多鐸並排而行,他對著身後喊道:“找到了嗎?”


    “啟稟肅清王,找到了。”一個將領說道。


    “念。”


    “嗻。”


    那個將領拿出一本書,念了起來:“明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十九子朱穗被封為穀王,駐藩宣府鎮。”


    “朱穗覺城池狹小,於明洪武二十七年,擴建宣府鎮。曆時一年,將城池展築為方圓二十四裏,設有七個城門的大城。”


    “明正統六年,宣府鎮城牆受水土侵蝕,明廷耗時六年用青磚包砌宣府鎮城牆。修好後的城牆厚四丈五尺,高三丈六尺,城門環有甕城,甕城外連月城,城四角建有角樓,城外設壕塹、護城河、吊橋等。”


    “明萬曆六年,明廷在宣府鎮設宣府都督府,下置宣府、大同二鎮,以分其勢,並趁機修葺宣府鎮城牆。”


    聽完這些消息後,多鐸和豪格沒了之前的囂張。


    四丈五尺厚,三張六尺高的城牆,雖說比不上北京的城牆,但這個尺寸在大明所有城池中絕對排的上號。


    再者,萬曆六年對城牆進行了修葺,距今不過六十多年。


    這宣府鎮,比想象中還要堅固。


    豪格看向多鐸,謹慎的問:“十王叔,有攻城之策嗎?”


    豪格稱多鐸為十王叔並非他排行第十,實際上多鐸是努爾哈赤第十五子,與阿濟格,多爾袞一母同胞。


    萬曆四十八年,努爾哈赤長子褚英被廢黜太子以後,後立太子代善又因苛待親生子嗣被廢太子之位。


    兩次太子的立廢讓努爾哈赤放棄了冊立太子的想法。


    同年,努爾哈赤立代善為大貝勒,將舒爾哈齊次子阿敏、舒爾哈齊第六子濟爾哈朗、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十子德格類、代善長子嶽托、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和十五子多鐸封為和碩額真。


    多鐸因年幼排行第十,時人稱十王。


    多鐸放下手裏的千裏眼,看向身後緩緩移動的大軍。


    片刻後,他目光漸冷:“閻應元早已做好了死守的準備,絕不能中了他的詐降計。”


    “圖賴,鼇拜。”


    “末將在!”


    圖賴是清初“五大臣”費英東第七子,初隸鑲黃旗,後改為正黃旗。


    鼇拜就不用說了,鑲黃旗人,蘇完部落首領索爾果之孫,勳費英東之侄,八門提督衛齊第三子。


    他們二人此次隨多鐸入關,一方麵是彌補多鐸和豪格兵力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麵為了搶奪功勞。


    因為在他們眼裏,宣府已經是囊中之物了。


    當然。


    多爾袞將他們分到多鐸麾下效力,主要為了拉攏正黃旗和鑲黃旗人。


    這份功勞給誰都是給,不如給到正黃和鑲黃兩旗買個人情。


    “圖賴,傳令下去,城外十裏紮營,凡遇投降的明軍,格殺勿論。”


    “嗻!”


    圖賴領命後,迅速離去。


    “鼇拜!”


    “末將在!”


    “宣府鎮城南有一條河名曰詳河,宣府鎮護城河中的水皆來自於此河。你領一千兵馬去往詳河上遊,將河道堵死。”


    “嗻!”鼇拜領命後沒有急著離開,他先是朝多鐸拱手施禮表示感激,隨後對著豪格善意的笑了笑。


    最後打馬揚鞭,帶著一千鑲黃旗士兵快速離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穿越崇禎帝,開局一根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盲寫小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盲寫小說並收藏大明:穿越崇禎帝,開局一根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