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對峙
大明:穿越崇禎帝,開局一根繩 作者:文盲寫小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黎明,漫天的炊煙隨著晨風快速消散。
懷來衛城外,吃完早飯的數萬明軍開始集結。
他們的軍營紮在懷來衛城西北方向,這裏往前是一片巨大的開闊地。不但視野開闊,而且地勢十分平坦。
明軍分為左中右三軍。
三座軍陣從表麵上看起來都是步兵。
擺在最前麵的是戰車,戰車有雙輪,前麵是用於防護的木板和鐵皮,上釘銅釘,並綁著長矛。
不但能防禦箭矢,就連鳥銃射出的鉛丸也能抵擋一部分傷害,再加上棉甲的防護,鳥銃射過來的彈丸幾乎傷不到他們。
防護能力可見一斑。
長矛的作用就簡單了,主要防止對方步騎兵衝陣。
每輛戰車配備二十名士兵,其中十名士兵負責操作戰車,另外十名士兵隨車作戰。
車上的武器數量多,種類豐富!
有鳥銃,三眼銃,火箭以及佛朗機等體積相對較小,重量相對較輕的火器。
畢竟戰車進入戰場後需要用人力推行,太過沉重的武器會加重士兵的負擔。
這其中最受歡迎和不歡迎的是鳥銃。
受歡迎是因為鳥銃射程僅次於火炮,遠距離殺傷能力十分可觀。
以萬曆朝鮮戰爭為例,遼東軍期間向兵部申請了一萬多支鳥銃,而很多裏大放異彩的三眼銃隻申請了幾百支。
不受歡迎的原因也很簡單。
由於鳥銃製作工藝複雜,成本高,在朝廷缺錢的影響下,工部造出來的鳥銃有很多是粗製濫造品。
極易炸膛!
萬曆年間還好,畢竟當時的朝廷幾乎不缺錢。
到了天啟和崇禎年間,這個問題就嚴重了。
很多明軍在戰場上沒有受傷,反而被炸膛的鳥銃炸傷。
戰場正麵,一輛接一輛的戰車在前麵一字排開,將明軍士兵圍在裏麵,成了一堵可以移動的城牆。
軍陣側翼也有戰車,但數量比正麵少了很多。
戰車營後麵是步兵營,步兵營再往後是騎兵。
三座巨大的軍陣迅速成型,在清晨的陽光下浩浩蕩蕩,氣勢磅礴。
“明軍的炮營呢?”數裏外的一個土坡上,多鐸將身體藏在大樹後麵,手拿千裏眼仔細觀察著明軍的軍陣。
圖賴和鼇拜手裏舉著同樣的千裏眼,躲在大樹後麵一邊觀察,一邊用紙筆快速記錄。
“難道明軍把炮營藏在了戰車營裏麵?”鼇拜猜測道。
“不可能!”多鐸直接否認了鼇拜的猜測,“那些重炮需要牲口拉拽,少則一兩頭,多則五六頭甚至更多。”
“如果明軍進攻,除了官道上的火炮能跟上明軍前進的步伐外,其餘的火炮會因為重量太重陷在地裏。而且,那些牲口受傷後極易發瘋亂竄,絕不可能放在戰車營中。”
“那明軍能把火炮營布置在哪裏呢?兩翼沒有,中軍也沒有!”圖賴說話的同時,已經在紙上記錄了明軍軍陣的布置。
雖然距離很遠看的不是很清楚,而且還有戰車和旌旗遮擋,但這難不倒圖賴。
最前麵的戰車一眼就能看出來,戰車後麵肯定是步兵和騎兵。
考慮到戰車需要步兵支援,騎兵需要空間調整方向和衝刺,所以大概率會布置在最後。
“黃得功到底把火炮布置在哪裏了?”都鐸放下手中的千裏眼,對著圖賴麵前那張記錄明軍軍陣的紙張呆呆發愣。
火炮守城和野戰用法完全不同。
守城時可以將火炮布置在城牆的任意位置上,因為城牆前麵隻有敵人!
野戰就不行了。
如果布置在軍中,進攻時跟不上,撤退時跑不掉。
最重要的是,在前麵是友軍的情況下,如果讓火炮平射,會傷到友軍;如果讓火炮高拋,同樣會誤傷友軍。
“瑪德!”想到這,多鐸使勁罵了一句:“黃得功是不是把吳三桂那套野營攜炮戰法給學會了?”
野營攜炮戰法?
聽到這幾個字,圖賴身體不受控製的抖了一下。
野營攜炮戰法說白了就是將火炮藏在軍中,等攻堅時將火炮推上去,或者讓前麵的士兵退下來,然後發炮。
這玩意難就難在進攻時速度跟不上,發炮時讓士兵退下來容易引起潰敗!
“不能!”鼇拜肯定的說道,“吳三桂操練了幾年才能讓火炮營和步兵營配合默契,他黃得功臨門抱佛腳也做不到這種程度。”
多鐸苦笑一聲,繼續觀察起來。
就在多鐸觀察明軍軍陣的同時,黃得功也在觀察建奴軍陣。
建奴同樣分為左中右三軍。
最前麵是戰車營,盾車。
後麵是步兵營,騎兵營。
軍陣的布置上與明軍雖然不是一模一樣,但也相差不大。
畢竟建奴的裝備,人員甚至武備知識都來自大明朝。
用現代話來說,都是一個師父教的,沒法破招!
唯一的區別是建奴騎兵如雲,是明軍騎兵的數倍之多。
至於火炮營,黃得功左看右看也沒能發現。
隨著時間推移,天上的太陽也越來越毒辣。
“摘下頭盔,原地喝水休息!”隨著用旗語將信號打出,明軍開始在原地休息。
他們紛紛拿出隨身攜帶的葫蘆或竹筒,打開塞子後喝了起來。
古代行軍打仗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牛皮水囊,那玩意非常稀缺,隻有軍官才有資格使用。
普通士兵使用的葫蘆和竹筒。
《武經總要》中有記載,每人將葫蘆子、或竹筒皮榼、或受二升者,料前程之水,即盛行。
一刻鍾後,黃得功吩咐傳令官:“傳令馬岱,命其率一千騎兵在前誘敵。傳令王永吉,讓其率麾下騎兵負責接應馬岱。”
“傳令巴克勇,如果馬岱和王永吉身陷險境,命其快速支援!”
“遵命!”
與此同時。
剛剛喝完水的多鐸下令道:“鼇拜,本王命你率領一千假意觀察明軍軍陣,實則誘敵。”
“圖賴,你率本旗一千騎兵和本王麾下一千騎兵負責接應。”
“其餘各部警戒!”
轟隆轟隆!
無情的鐵蹄踩在溫熱的大地上,激起了陣陣塵土。
兩支騎兵幾乎同時從軍陣裏衝出,斜著衝向戰場!
懷來衛城外,吃完早飯的數萬明軍開始集結。
他們的軍營紮在懷來衛城西北方向,這裏往前是一片巨大的開闊地。不但視野開闊,而且地勢十分平坦。
明軍分為左中右三軍。
三座軍陣從表麵上看起來都是步兵。
擺在最前麵的是戰車,戰車有雙輪,前麵是用於防護的木板和鐵皮,上釘銅釘,並綁著長矛。
不但能防禦箭矢,就連鳥銃射出的鉛丸也能抵擋一部分傷害,再加上棉甲的防護,鳥銃射過來的彈丸幾乎傷不到他們。
防護能力可見一斑。
長矛的作用就簡單了,主要防止對方步騎兵衝陣。
每輛戰車配備二十名士兵,其中十名士兵負責操作戰車,另外十名士兵隨車作戰。
車上的武器數量多,種類豐富!
有鳥銃,三眼銃,火箭以及佛朗機等體積相對較小,重量相對較輕的火器。
畢竟戰車進入戰場後需要用人力推行,太過沉重的武器會加重士兵的負擔。
這其中最受歡迎和不歡迎的是鳥銃。
受歡迎是因為鳥銃射程僅次於火炮,遠距離殺傷能力十分可觀。
以萬曆朝鮮戰爭為例,遼東軍期間向兵部申請了一萬多支鳥銃,而很多裏大放異彩的三眼銃隻申請了幾百支。
不受歡迎的原因也很簡單。
由於鳥銃製作工藝複雜,成本高,在朝廷缺錢的影響下,工部造出來的鳥銃有很多是粗製濫造品。
極易炸膛!
萬曆年間還好,畢竟當時的朝廷幾乎不缺錢。
到了天啟和崇禎年間,這個問題就嚴重了。
很多明軍在戰場上沒有受傷,反而被炸膛的鳥銃炸傷。
戰場正麵,一輛接一輛的戰車在前麵一字排開,將明軍士兵圍在裏麵,成了一堵可以移動的城牆。
軍陣側翼也有戰車,但數量比正麵少了很多。
戰車營後麵是步兵營,步兵營再往後是騎兵。
三座巨大的軍陣迅速成型,在清晨的陽光下浩浩蕩蕩,氣勢磅礴。
“明軍的炮營呢?”數裏外的一個土坡上,多鐸將身體藏在大樹後麵,手拿千裏眼仔細觀察著明軍的軍陣。
圖賴和鼇拜手裏舉著同樣的千裏眼,躲在大樹後麵一邊觀察,一邊用紙筆快速記錄。
“難道明軍把炮營藏在了戰車營裏麵?”鼇拜猜測道。
“不可能!”多鐸直接否認了鼇拜的猜測,“那些重炮需要牲口拉拽,少則一兩頭,多則五六頭甚至更多。”
“如果明軍進攻,除了官道上的火炮能跟上明軍前進的步伐外,其餘的火炮會因為重量太重陷在地裏。而且,那些牲口受傷後極易發瘋亂竄,絕不可能放在戰車營中。”
“那明軍能把火炮營布置在哪裏呢?兩翼沒有,中軍也沒有!”圖賴說話的同時,已經在紙上記錄了明軍軍陣的布置。
雖然距離很遠看的不是很清楚,而且還有戰車和旌旗遮擋,但這難不倒圖賴。
最前麵的戰車一眼就能看出來,戰車後麵肯定是步兵和騎兵。
考慮到戰車需要步兵支援,騎兵需要空間調整方向和衝刺,所以大概率會布置在最後。
“黃得功到底把火炮布置在哪裏了?”都鐸放下手中的千裏眼,對著圖賴麵前那張記錄明軍軍陣的紙張呆呆發愣。
火炮守城和野戰用法完全不同。
守城時可以將火炮布置在城牆的任意位置上,因為城牆前麵隻有敵人!
野戰就不行了。
如果布置在軍中,進攻時跟不上,撤退時跑不掉。
最重要的是,在前麵是友軍的情況下,如果讓火炮平射,會傷到友軍;如果讓火炮高拋,同樣會誤傷友軍。
“瑪德!”想到這,多鐸使勁罵了一句:“黃得功是不是把吳三桂那套野營攜炮戰法給學會了?”
野營攜炮戰法?
聽到這幾個字,圖賴身體不受控製的抖了一下。
野營攜炮戰法說白了就是將火炮藏在軍中,等攻堅時將火炮推上去,或者讓前麵的士兵退下來,然後發炮。
這玩意難就難在進攻時速度跟不上,發炮時讓士兵退下來容易引起潰敗!
“不能!”鼇拜肯定的說道,“吳三桂操練了幾年才能讓火炮營和步兵營配合默契,他黃得功臨門抱佛腳也做不到這種程度。”
多鐸苦笑一聲,繼續觀察起來。
就在多鐸觀察明軍軍陣的同時,黃得功也在觀察建奴軍陣。
建奴同樣分為左中右三軍。
最前麵是戰車營,盾車。
後麵是步兵營,騎兵營。
軍陣的布置上與明軍雖然不是一模一樣,但也相差不大。
畢竟建奴的裝備,人員甚至武備知識都來自大明朝。
用現代話來說,都是一個師父教的,沒法破招!
唯一的區別是建奴騎兵如雲,是明軍騎兵的數倍之多。
至於火炮營,黃得功左看右看也沒能發現。
隨著時間推移,天上的太陽也越來越毒辣。
“摘下頭盔,原地喝水休息!”隨著用旗語將信號打出,明軍開始在原地休息。
他們紛紛拿出隨身攜帶的葫蘆或竹筒,打開塞子後喝了起來。
古代行軍打仗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牛皮水囊,那玩意非常稀缺,隻有軍官才有資格使用。
普通士兵使用的葫蘆和竹筒。
《武經總要》中有記載,每人將葫蘆子、或竹筒皮榼、或受二升者,料前程之水,即盛行。
一刻鍾後,黃得功吩咐傳令官:“傳令馬岱,命其率一千騎兵在前誘敵。傳令王永吉,讓其率麾下騎兵負責接應馬岱。”
“傳令巴克勇,如果馬岱和王永吉身陷險境,命其快速支援!”
“遵命!”
與此同時。
剛剛喝完水的多鐸下令道:“鼇拜,本王命你率領一千假意觀察明軍軍陣,實則誘敵。”
“圖賴,你率本旗一千騎兵和本王麾下一千騎兵負責接應。”
“其餘各部警戒!”
轟隆轟隆!
無情的鐵蹄踩在溫熱的大地上,激起了陣陣塵土。
兩支騎兵幾乎同時從軍陣裏衝出,斜著衝向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