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六萬對二十萬
大明:穿越崇禎帝,開局一根繩 作者:文盲寫小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存人失地中的人就是民心的意思!”秦良玉聲音疲憊。
從接任四省總督以來,她幾乎沒睡過一個好覺。
募兵,練兵,打造武器,籌備糧草,排兵布陣耗費了她太多精力,以至於這位七旬老將有種前所未有的勞累感。
秦良玉繼續問道:“我軍兵力隻有區區六萬,而張獻忠有二十萬!若想贏得戰爭,需先贏民心。所以,這場仗還得圍著民心打!”
在場的諸將下意識的點點頭,張獻忠兵力雄厚,雖然絕大多數都是百姓,但人多勢眾,來勢洶洶。
四川總兵劉佳胤歎了口氣:“張獻忠攜二十萬之眾入川,顯然已經得了民心。”
“非也!”秦良玉搖頭:“其實真正死心塌地跟著張獻忠的人並沒有那麽多。大多數人被裹挾在其中,身不由己。起初隻想保住性命混口飯吃,時間久了也就習慣了這種日子。”
“我朝十六年,張獻忠陷武昌,隨後對武昌城進行屠殺,本官雖然沒有親眼所見,但據說血染大地,浮屍蔽江。”
“張獻忠不但殺官員富戶,普通百姓照殺不誤!他殺人的名聲早已傳播在外!”
劉佳胤有些不解:“如果張獻忠殺百姓的話,百姓為何不提前逃跑?”
“跑?為什麽要跑?房子和田地是百姓的命!讓他們扔下房子和田地逃跑,還不如殺了他們。普通百姓沒有馬車,背著糧食能跑多遠?隨身攜帶的糧食又能吃幾天?”
“這也是為什麽李闖賊、張獻忠之流殺過來時,逃跑的多是富戶,鮮有百姓逃跑的原因。”
原來如此...
在場的諸將對張獻忠的了解又多了一分。
“那...怎麽圍著民心打?”秦良玉的侄子秦翼明問道。
“奪回忠州!張獻忠攻陷忠州後肯定在城中大肆屠戮,隻要奪回忠州讓城中百姓將張獻忠的惡行傳播出去,就能收獲民心,如此四川可守。”
不提忠州還好,提到忠州這個地名後所有人都沉默了。
尤其是曾英,他剛在忠州一帶與張獻忠的幹兒子孫可望大戰一番,因兵敗退守涪陵。
守都守不住的地方,如何反攻?
最關鍵的是,張獻忠兵力太多了!
在人海戰術下,他們根本不是張獻忠的對手。
秦良玉拿出重慶一帶的地圖,打開後指著忠州(現在的忠縣)說道:“張獻忠二十萬兵馬從忠州出發,兵分兩路。一路由陸路攻長壽,一路水路並進攻涪陵。”
“我軍主力則有三部分,涪陵約有三萬戰兵,長壽戰兵不足兩萬,還有一萬溪峒兵正在石柱一帶集結,預計一兩日後就能出發。”
“就算集結全部兵力對抗其中一路,我軍在數量上亦不占優。此戰,難啊!”
秦良玉的擔憂不無道理,她麾下總兵力不到六萬。
而張獻忠有二十萬兵馬,用三命換一命還有剩餘。
所以當秦良玉說出實際情況後,明軍主將都沉默了。
過了一會,秦良玉見眾人有些氣餒,開口說道:“其實也不是不能打,但需要賭一把!”
“賭什麽?”劉佳胤問。
“賭守軍和百姓能守住城池!”秦良玉指著地圖上的涪陵說道:“涪陵地處長江和烏江交匯處,地勢平坦卻不開闊。”
“張獻忠若想攻下涪陵,必然會用船渡河。他渡河時我軍並不出擊,而是假裝示弱,讓其攻城。”
“守兵和臨時招募的百姓隻需抵擋一兩日,等張獻忠大軍疲憊時,城中戰兵一湧而出,用精銳之兵擊其疲憊的前軍,其必然潰敗。”
“別說他有十六萬,就是有二十六萬兵馬也擋不住潰敗之勢!”
“如此反複幾次,張獻忠必然元氣大傷。”
眾人聽罷,紛紛開始思考計策的可行性。畢竟之前連續兩次兵敗,再不思變的話,
片刻後,曾英說話了:“啟稟總督大人,末將以為此計不可。”
“為何?”
曾英沉默了一會說道:“張獻忠善用內奸,每次攻城前必然派內奸入城,等守軍招募百姓守城時,這些人會借機混入隊伍之中。等張獻忠一到,立刻開城投降。”
“據我所知,號稱堅不可摧的武昌就是這麽丟的。忠州...也是這麽丟的。害我損失兩千兵馬,哎!”
秦良玉原本閃爍的目光黯淡了下去。
張獻忠兵力多也就算了,竟然還用這種計謀,簡直無解。
等等...
秦良玉目光在屋裏麵搜索一番,最後落到錦衣衛百戶王忠身上。
一直沒說話的錦衣衛百戶王忠站出來拱了拱手,說道:“秦總督,此計無解!”
“錦衣衛固然能抓奸細,但前提是有人可用,且在城中提前有布局。我此番入川隻帶了幾名隨從,涪陵城內的錦衣衛也不過寥寥十數人。”
“靠這些人抓奸細,如大海撈針,根本做不到!”
“最關鍵的一點,這些奸細都藏在百姓之中,很難一個一個的甄別!”
屋內又安靜了下去。
好不容易找到了可行的辦法,沒想到被另一個問題難住了。
奸細!
怎麽抓奸細呢?
如果沒有奸細,張獻忠很難攻下長江沿岸的城池。
長江沿岸城市的城牆多是石頭堆砌而成,想攻城必須用雲梯。再加上長江沿岸雨水充沛,氣候濕潤,尤其是重慶一帶,四季潮濕,火藥極易受潮。
火藥受潮也就意味著無法使用各種火器!
雲梯加冷兵器攻城,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
“涪陵和長壽兩城都麵臨內奸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的話,城破是早晚的事!”曾英補充道。
從接任四省總督以來,她幾乎沒睡過一個好覺。
募兵,練兵,打造武器,籌備糧草,排兵布陣耗費了她太多精力,以至於這位七旬老將有種前所未有的勞累感。
秦良玉繼續問道:“我軍兵力隻有區區六萬,而張獻忠有二十萬!若想贏得戰爭,需先贏民心。所以,這場仗還得圍著民心打!”
在場的諸將下意識的點點頭,張獻忠兵力雄厚,雖然絕大多數都是百姓,但人多勢眾,來勢洶洶。
四川總兵劉佳胤歎了口氣:“張獻忠攜二十萬之眾入川,顯然已經得了民心。”
“非也!”秦良玉搖頭:“其實真正死心塌地跟著張獻忠的人並沒有那麽多。大多數人被裹挾在其中,身不由己。起初隻想保住性命混口飯吃,時間久了也就習慣了這種日子。”
“我朝十六年,張獻忠陷武昌,隨後對武昌城進行屠殺,本官雖然沒有親眼所見,但據說血染大地,浮屍蔽江。”
“張獻忠不但殺官員富戶,普通百姓照殺不誤!他殺人的名聲早已傳播在外!”
劉佳胤有些不解:“如果張獻忠殺百姓的話,百姓為何不提前逃跑?”
“跑?為什麽要跑?房子和田地是百姓的命!讓他們扔下房子和田地逃跑,還不如殺了他們。普通百姓沒有馬車,背著糧食能跑多遠?隨身攜帶的糧食又能吃幾天?”
“這也是為什麽李闖賊、張獻忠之流殺過來時,逃跑的多是富戶,鮮有百姓逃跑的原因。”
原來如此...
在場的諸將對張獻忠的了解又多了一分。
“那...怎麽圍著民心打?”秦良玉的侄子秦翼明問道。
“奪回忠州!張獻忠攻陷忠州後肯定在城中大肆屠戮,隻要奪回忠州讓城中百姓將張獻忠的惡行傳播出去,就能收獲民心,如此四川可守。”
不提忠州還好,提到忠州這個地名後所有人都沉默了。
尤其是曾英,他剛在忠州一帶與張獻忠的幹兒子孫可望大戰一番,因兵敗退守涪陵。
守都守不住的地方,如何反攻?
最關鍵的是,張獻忠兵力太多了!
在人海戰術下,他們根本不是張獻忠的對手。
秦良玉拿出重慶一帶的地圖,打開後指著忠州(現在的忠縣)說道:“張獻忠二十萬兵馬從忠州出發,兵分兩路。一路由陸路攻長壽,一路水路並進攻涪陵。”
“我軍主力則有三部分,涪陵約有三萬戰兵,長壽戰兵不足兩萬,還有一萬溪峒兵正在石柱一帶集結,預計一兩日後就能出發。”
“就算集結全部兵力對抗其中一路,我軍在數量上亦不占優。此戰,難啊!”
秦良玉的擔憂不無道理,她麾下總兵力不到六萬。
而張獻忠有二十萬兵馬,用三命換一命還有剩餘。
所以當秦良玉說出實際情況後,明軍主將都沉默了。
過了一會,秦良玉見眾人有些氣餒,開口說道:“其實也不是不能打,但需要賭一把!”
“賭什麽?”劉佳胤問。
“賭守軍和百姓能守住城池!”秦良玉指著地圖上的涪陵說道:“涪陵地處長江和烏江交匯處,地勢平坦卻不開闊。”
“張獻忠若想攻下涪陵,必然會用船渡河。他渡河時我軍並不出擊,而是假裝示弱,讓其攻城。”
“守兵和臨時招募的百姓隻需抵擋一兩日,等張獻忠大軍疲憊時,城中戰兵一湧而出,用精銳之兵擊其疲憊的前軍,其必然潰敗。”
“別說他有十六萬,就是有二十六萬兵馬也擋不住潰敗之勢!”
“如此反複幾次,張獻忠必然元氣大傷。”
眾人聽罷,紛紛開始思考計策的可行性。畢竟之前連續兩次兵敗,再不思變的話,
片刻後,曾英說話了:“啟稟總督大人,末將以為此計不可。”
“為何?”
曾英沉默了一會說道:“張獻忠善用內奸,每次攻城前必然派內奸入城,等守軍招募百姓守城時,這些人會借機混入隊伍之中。等張獻忠一到,立刻開城投降。”
“據我所知,號稱堅不可摧的武昌就是這麽丟的。忠州...也是這麽丟的。害我損失兩千兵馬,哎!”
秦良玉原本閃爍的目光黯淡了下去。
張獻忠兵力多也就算了,竟然還用這種計謀,簡直無解。
等等...
秦良玉目光在屋裏麵搜索一番,最後落到錦衣衛百戶王忠身上。
一直沒說話的錦衣衛百戶王忠站出來拱了拱手,說道:“秦總督,此計無解!”
“錦衣衛固然能抓奸細,但前提是有人可用,且在城中提前有布局。我此番入川隻帶了幾名隨從,涪陵城內的錦衣衛也不過寥寥十數人。”
“靠這些人抓奸細,如大海撈針,根本做不到!”
“最關鍵的一點,這些奸細都藏在百姓之中,很難一個一個的甄別!”
屋內又安靜了下去。
好不容易找到了可行的辦法,沒想到被另一個問題難住了。
奸細!
怎麽抓奸細呢?
如果沒有奸細,張獻忠很難攻下長江沿岸的城池。
長江沿岸城市的城牆多是石頭堆砌而成,想攻城必須用雲梯。再加上長江沿岸雨水充沛,氣候濕潤,尤其是重慶一帶,四季潮濕,火藥極易受潮。
火藥受潮也就意味著無法使用各種火器!
雲梯加冷兵器攻城,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
“涪陵和長壽兩城都麵臨內奸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的話,城破是早晚的事!”曾英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