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複社
大明:穿越崇禎帝,開局一根繩 作者:文盲寫小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史可法的調解下,馬士英和高弘圖停止了爭吵。
倪元璐看著滿臉通紅的高弘圖,心中有些疑惑。
要錢花的有三個人,為什麽高弘圖偏偏要和馬士英針鋒相對?
沒道理啊!
雖然他是南京戶部尚書,但也僅僅是南京戶部尚書。
出了南京城,權力還不如一個知府大!
管好錢,看好家,太子讓怎麽花就怎麽花。
即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等太子登基的那天...
不對,高弘圖大概率等不到太子登基了。
高弘圖萬曆十一年出生,現在已是六十一歲高齡。
突然!
倪元璐想到了高弘圖的另一層身份:複社元老。
曆史上的複社,是一夥由江南士大夫為核心成員組成的政治、文學團體,被人稱為小東林。
複社雖然被人稱為小東林,卻又與東林黨不同。
大部分東林黨隻喊口號,不幹實事。
複社則是不喊口號,偷著幹實事。
他們的實事不是為國為民,而是操縱科舉。
以崇禎十六年科舉為例。
複社包辦了一甲。
狀元,榜眼,探花都是複社成員。
正因為有這種操作,才歐讓複社“黨羽半天下”,留下姓名的成員更是高達三千多人。
久而久之,張溥便成了大明朝地下吏部尚書。
崇禎三年,周延儒當上了內閣首輔,因言出不當辭官。
閑居在家的周延儒為了東山再起,找到張溥。
在複社成員的推波助瀾下,崇禎十四年周延儒再次當上了內閣首輔。
不僅如此。
就連範景文,李邦華等人也和複社成員關係密切。
馬士英推薦的阮大铖是“閹黨餘孽”,複社速來與閹黨不合。
再加上阮大铖的名聲本來就不好,所以複社元老高弘圖才和馬士英針鋒相對起來。
想透了這些後,已經年近五十的倪元璐頓感頭顱發脹,頭皮發緊。
大明朝堂的關係太複雜了!
複雜到他早已厭倦朝堂,辭官講學。
萬萬沒想到,辭官之後的他竟然再次遇到了這種事。
倪元璐在心裏歎息一聲,站在原地靜觀其變。
朱慈烺顯然不知道這裏麵的隱情,他單純的以為是馬士英和高弘圖吵架是有私人恩怨。
“兩位都是大明棟梁,心裏都是為了大明好,有恩怨先放下,沒有恩怨更好,如何?”
“臣等不敢!”
“殿下恕罪!”
馬士英和高弘圖同時躬身請罪。
“這樣吧...”朱慈烺目光先後在徐弘基,史可法和馬士英身上停留。
“魏國公。”
“臣在。”徐弘基拱手施禮。
“鞏固城防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幹完的,錢也不是一股腦全都給出去。本宮先給你撥十萬兩銀子用著,不夠了再說。”
徐弘基無奈的苦笑一聲,“臣領旨。”
“史尚書,京營募兵的數量減半,耗銀數量也減半,如何?”..
史可法本就有妥協的意思,見朱慈烺這麽說,便借機同意了。
“馬總督按照原計劃募兵即可,武器甲胄不夠的話,可以從南京京營申請調撥。”
“具體由兵部、戶部來操作。”
高弘圖心中雖有萬般無奈,也隻能同意。
畢竟他是臣,朱慈烺是儲君。
解決完這個“簡單”的問題後,徐弘基,史可法,馬士英,高弘圖先後離開。
等這些人走後,朱慈烺讓劉文炳和倪元璐來到近前,將馬士英進獻的兩本書遞給二人。
第一本書是《蝗蝻錄》,另一本是《蠅蚋錄》。
劉文炳和倪元璐快速翻看後,將書還給了朱慈烺。
“兩位覺得這書怎麽樣?”朱慈烺問。
倪元璐是東林黨,他苦笑一聲:“殿下,這兩本書上說東林是蝗,複社是蝻,諸和從者為蠅蚋,目的就是把東林、複社的人一網打盡。”
“書中還說,東林黨是一群鼠目寸光,沒有經世治國才能的人。在黨同伐異方麵,比其他黨派有過之而無不及。”
“臣以為這些話隻說對了一半。”
“哦?”朱慈烺有些驚訝,他本以為倪元璐會回避這個問題,“倪先生請繼續說下去。”
倪元璐站在原地歎了口氣,“殿下,臣以為有些事和有些人不能一概而論。”
“東林黨的初衷是政事歸於六部,公論付之言官,使天下“欣欣望治”。同時主張減賦稅徭役,減免商稅,墾荒屯田、興修水利。”
“可是朝廷缺錢啊!不解決錢的問題,所有的主張都是空話廢話!”
“意識到這個問題後,東林黨內部出現分裂,一部分繼續高舉大旗,空喊口號,誤國誤民;另一部分則低著頭踏踏實實做事。”
“把後者和前者混為一談,怕是有失公允啊!”
“那...”朱慈烺眨著眼睛想了下,“倪先生深受我父皇信任,為何不退出東林呢?”
倪元璐再次苦笑一聲:“其他黨派可以和光同塵,東林黨好同惡異!在東林黨掛著名,可以得到其他東林黨的支持,何樂而不為呢?”
朱慈烺愣了下,繼續問:“倪先生,你覺得馬士英收複河南的想法怎麽樣?”
倪元璐麵帶笑意,輕輕搖頭。
他早就猜到了朱慈烺會全力支持馬士英。
沒辦法,馬士英太會迎合上意了。
朱慈烺身為大明太子,南遷後一無建樹而無主張,每天坐在文華殿內長籲短歎。
其實這也不能怪他,北京朝廷沒錢,南京朝廷更沒錢。
沒錢什麽也幹不成!
現在錢來了,他急需機會證明自己。
至於結果如何,倪元璐不敢妄言。
他對著朱慈烺深施一禮:“殿下既然已經全力支持馬士英,就靜觀其變吧!”
朱慈烺有些不甘心,轉頭看向劉文炳:“新樂侯,你怎麽看?”
劉文炳根本不想摻和這種事,可麵對朱慈烺的詢問又不得不回答。
苦思冥想後憋出一句:“臣以為...應當靜觀其變。”
朱慈烺有些生氣:“都回去吧,本宮乏了。”
南京城一座府邸內。
馬士英,阮大铖,錢謙益相對而坐。
眼看天色漸晚,錢謙益站起來說道:“兩位,這件事倒也不是不行!”
倪元璐看著滿臉通紅的高弘圖,心中有些疑惑。
要錢花的有三個人,為什麽高弘圖偏偏要和馬士英針鋒相對?
沒道理啊!
雖然他是南京戶部尚書,但也僅僅是南京戶部尚書。
出了南京城,權力還不如一個知府大!
管好錢,看好家,太子讓怎麽花就怎麽花。
即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等太子登基的那天...
不對,高弘圖大概率等不到太子登基了。
高弘圖萬曆十一年出生,現在已是六十一歲高齡。
突然!
倪元璐想到了高弘圖的另一層身份:複社元老。
曆史上的複社,是一夥由江南士大夫為核心成員組成的政治、文學團體,被人稱為小東林。
複社雖然被人稱為小東林,卻又與東林黨不同。
大部分東林黨隻喊口號,不幹實事。
複社則是不喊口號,偷著幹實事。
他們的實事不是為國為民,而是操縱科舉。
以崇禎十六年科舉為例。
複社包辦了一甲。
狀元,榜眼,探花都是複社成員。
正因為有這種操作,才歐讓複社“黨羽半天下”,留下姓名的成員更是高達三千多人。
久而久之,張溥便成了大明朝地下吏部尚書。
崇禎三年,周延儒當上了內閣首輔,因言出不當辭官。
閑居在家的周延儒為了東山再起,找到張溥。
在複社成員的推波助瀾下,崇禎十四年周延儒再次當上了內閣首輔。
不僅如此。
就連範景文,李邦華等人也和複社成員關係密切。
馬士英推薦的阮大铖是“閹黨餘孽”,複社速來與閹黨不合。
再加上阮大铖的名聲本來就不好,所以複社元老高弘圖才和馬士英針鋒相對起來。
想透了這些後,已經年近五十的倪元璐頓感頭顱發脹,頭皮發緊。
大明朝堂的關係太複雜了!
複雜到他早已厭倦朝堂,辭官講學。
萬萬沒想到,辭官之後的他竟然再次遇到了這種事。
倪元璐在心裏歎息一聲,站在原地靜觀其變。
朱慈烺顯然不知道這裏麵的隱情,他單純的以為是馬士英和高弘圖吵架是有私人恩怨。
“兩位都是大明棟梁,心裏都是為了大明好,有恩怨先放下,沒有恩怨更好,如何?”
“臣等不敢!”
“殿下恕罪!”
馬士英和高弘圖同時躬身請罪。
“這樣吧...”朱慈烺目光先後在徐弘基,史可法和馬士英身上停留。
“魏國公。”
“臣在。”徐弘基拱手施禮。
“鞏固城防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幹完的,錢也不是一股腦全都給出去。本宮先給你撥十萬兩銀子用著,不夠了再說。”
徐弘基無奈的苦笑一聲,“臣領旨。”
“史尚書,京營募兵的數量減半,耗銀數量也減半,如何?”..
史可法本就有妥協的意思,見朱慈烺這麽說,便借機同意了。
“馬總督按照原計劃募兵即可,武器甲胄不夠的話,可以從南京京營申請調撥。”
“具體由兵部、戶部來操作。”
高弘圖心中雖有萬般無奈,也隻能同意。
畢竟他是臣,朱慈烺是儲君。
解決完這個“簡單”的問題後,徐弘基,史可法,馬士英,高弘圖先後離開。
等這些人走後,朱慈烺讓劉文炳和倪元璐來到近前,將馬士英進獻的兩本書遞給二人。
第一本書是《蝗蝻錄》,另一本是《蠅蚋錄》。
劉文炳和倪元璐快速翻看後,將書還給了朱慈烺。
“兩位覺得這書怎麽樣?”朱慈烺問。
倪元璐是東林黨,他苦笑一聲:“殿下,這兩本書上說東林是蝗,複社是蝻,諸和從者為蠅蚋,目的就是把東林、複社的人一網打盡。”
“書中還說,東林黨是一群鼠目寸光,沒有經世治國才能的人。在黨同伐異方麵,比其他黨派有過之而無不及。”
“臣以為這些話隻說對了一半。”
“哦?”朱慈烺有些驚訝,他本以為倪元璐會回避這個問題,“倪先生請繼續說下去。”
倪元璐站在原地歎了口氣,“殿下,臣以為有些事和有些人不能一概而論。”
“東林黨的初衷是政事歸於六部,公論付之言官,使天下“欣欣望治”。同時主張減賦稅徭役,減免商稅,墾荒屯田、興修水利。”
“可是朝廷缺錢啊!不解決錢的問題,所有的主張都是空話廢話!”
“意識到這個問題後,東林黨內部出現分裂,一部分繼續高舉大旗,空喊口號,誤國誤民;另一部分則低著頭踏踏實實做事。”
“把後者和前者混為一談,怕是有失公允啊!”
“那...”朱慈烺眨著眼睛想了下,“倪先生深受我父皇信任,為何不退出東林呢?”
倪元璐再次苦笑一聲:“其他黨派可以和光同塵,東林黨好同惡異!在東林黨掛著名,可以得到其他東林黨的支持,何樂而不為呢?”
朱慈烺愣了下,繼續問:“倪先生,你覺得馬士英收複河南的想法怎麽樣?”
倪元璐麵帶笑意,輕輕搖頭。
他早就猜到了朱慈烺會全力支持馬士英。
沒辦法,馬士英太會迎合上意了。
朱慈烺身為大明太子,南遷後一無建樹而無主張,每天坐在文華殿內長籲短歎。
其實這也不能怪他,北京朝廷沒錢,南京朝廷更沒錢。
沒錢什麽也幹不成!
現在錢來了,他急需機會證明自己。
至於結果如何,倪元璐不敢妄言。
他對著朱慈烺深施一禮:“殿下既然已經全力支持馬士英,就靜觀其變吧!”
朱慈烺有些不甘心,轉頭看向劉文炳:“新樂侯,你怎麽看?”
劉文炳根本不想摻和這種事,可麵對朱慈烺的詢問又不得不回答。
苦思冥想後憋出一句:“臣以為...應當靜觀其變。”
朱慈烺有些生氣:“都回去吧,本宮乏了。”
南京城一座府邸內。
馬士英,阮大铖,錢謙益相對而坐。
眼看天色漸晚,錢謙益站起來說道:“兩位,這件事倒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