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集體貪墨
大明:穿越崇禎帝,開局一根繩 作者:文盲寫小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免禮平身。”崇禎揮手。
三人起身後,王承恩叮囑道:“三位大人,這紅包裏裝的是銀票,臘月二十六以後,可以憑票去前門大街上的大明錢莊兌換相應數額的銀子。”
“多謝王公公提醒!”
等他們收下紅包後,崇禎話入正題:“諸位,朕有個想法。既給讀書人一個出路,也能治理地方官員貪汙腐敗,橫征苛役。”
“請陛下示下!”範景文帶頭詢問。
崇禎站起身,邊來回踱步邊說道:“諸位,朕以為國家之所以不能長治久安,最主要的原因是集體貪墨。”
範景文等人知道崇禎要給他們上課了,立馬站直了身體側耳傾聽。
“你們認為,何為集體貪墨?”崇禎看向範景文。
範景文想了想,反問道:“陛下,臣能否以大明朝為例?”
“可以,今日暢所欲言,所言所講概概不論罪。”
聽到崇禎這麽說,範景文來了精神:“臣以為集體貪墨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行為。”
王承恩剛要開口駁斥,被崇禎用眼神阻止。.z.
範景文敢想敢說敢幹,是下一任內閣首輔的最佳人選。
等李邦華身體無法勝任的時候,範景文隨時可以頂上去。
也因為如此,他才會讓範景文暢所欲言。
大明朝的內閣首輔必須是一個狠人!
對自己,對群臣,對皇帝都得狠才行。
範景文接著說道:“藩王、勳貴貪墨錢財,讓官員、士紳、百姓利益受損。”
“官員們為了彌補損失,便剝削士紳,壓榨百姓。”
“士紳為了彌補損失,便想著辦法欺壓百姓。”
“最底層的百姓沒有可以欺壓的對象,隻能受人欺淩,任人宰割。”
“豐年時百姓尚能糊口,於是選擇忍氣吞聲。”
“遇到天災糧食減產,百姓們就活不下去了,隻能逃籍或者造反。”
“臣以為這就是陛下口中的集體貪墨導致的無法長治久安!”
崇禎點頭:“說的不錯,所以天災隻是誘因,並非根本!這次戶部主導的賑災隻能解決一時的問題,解決不了長治久安的問題。”
“陛下的意思是?”
“製衡!”崇禎停下腳步,目光從眼前三個人身上掃過後說道:“基層官府缺乏權力製衡。”
“權力隻對權力的來源負責,所以基層官員隻會逢迎上意,而不顧百姓死活。隻要繳納足夠的賦稅,百姓不造反,這些官員就會想辦法搜刮民脂民膏,送給上級。”
“就算百姓被逼反了,他們也不害怕。反正也沒人知道真相,屆時向朝廷謊報這些刁民要當皇帝,朝廷就會派兵鎮壓。”
範景文三人站在原地,默不作聲。
道理誰都懂。
所有人都眼睜睜的看著,沒有一個人求變。
上一個求變的人叫張居正,死後不但被抄家,所有榮譽全被剝奪並罪示天下。
就連家人也受到牽連。
有的餓死有的流放。
崇禎將三人的表現看在眼裏,知道他們心中有顧慮,承諾道:“三位,朕要做的這件事不但不會讓你們受牽連,反而會讓你們贏得天下讀書人的支持。”
“朕打算在全國一千一百三十八個縣,設立縣一級的督查司,每個督查司任命一個督查使。”
“督查使聽命於都察院,主要職責是監督當地官員,為民請願。”
此言一出,範景文三人頓時呆住了。
左都禦史施邦耀第一個站了出來:“陛...陛下,都察院下有十三道監察禦史,共有一百一十人。”
“他們內掌南北兩京科試,巡視京師各地,輪值登聞鼓。在外為巡按,代天子巡狩,大事奏報,小事立斷,權力極大。上至藩王勳貴,下至州縣官吏,均仰其聲息。”
“這督查使...一是人員太多,二是與監察禦史職責衝突,請陛下三思!”
“是啊陛下,督查使的人數太多了,大明朝不能效仿宋朝搞冗官!”範景文跟著說道。
邱瑜掐指算了算:“陛下,兩京國子監的監生加起來也沒有一千人,突然任命這麽多督查使,朝廷將麵臨無人可派的窘迫局麵。更何況...一千多人的俸祿不是小數目。”
崇禎早就料到他們會反對,他笑著坐回龍椅上:“諸位,人多嗎?一個縣隻有一個督查使,他不但要對抗知縣,還要接受百姓請願。”
“至於無人無用的問題...也不是問題,朕本就沒想讓國子監那幫監生出任督查使。”
“那陛下是想讓誰擔任督查使?”邱瑜很是不解。
“秀才,舉人!尤其是那些屢試不中的人,給他們一條在當地為官的出路。你們可以設置一個條件,隻要滿足這個條件的人,都可以被選拔為當地的督查使。”
“他們直接聽命於監察禦史,不受知縣,知府的管轄。俸祿和官職低於監察禦史,一千人每年的俸祿加起來也不過幾十萬兩,朝廷能承受。”
“這樣的話,地方有官府,土地司,和督查司互相牽製、監督,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公平,維持穩定。”
崇禎這麽做是為了削弱地方官員的權利。
權力集中有好有壞,但大部分時間都是弊大於利。
之前一個縣的權力都集中在知縣身上,士紳逃稅或者做其他違法營生隻需要賄賂知縣一人即可。
現在不行了,還得想辦法賄賂土地司和督查司。
因為他們也有監察的權利。
士紳違法的成本變高了!
施邦耀思考片刻後問:“陛下,如果地方官府,土地司,督查司沆瀣一氣又該如何?”
崇禎早有預案:“首先,土地司有錦衣衛的人,也有東廠的人。他們可能會被收買,但是買通他們的成本會很高!朕會不定期讓他們輪換,增加士紳賄賂的成本。”
“其次,督查使是一個充滿競爭且讓人眼紅的差事。因為落榜的秀才、舉人太多了,他們都盯著這個位子。督查使膽敢犯錯,其他秀才、舉人檢舉的信會把監察禦史的轎子塞滿。”
“這麽說吧,在那些落榜的秀才和舉人監督下,士紳可以買通別人,但無法買通督查使。”
“隻要貪墨形不成閉環,地方官府就亂不了!”
三人起身後,王承恩叮囑道:“三位大人,這紅包裏裝的是銀票,臘月二十六以後,可以憑票去前門大街上的大明錢莊兌換相應數額的銀子。”
“多謝王公公提醒!”
等他們收下紅包後,崇禎話入正題:“諸位,朕有個想法。既給讀書人一個出路,也能治理地方官員貪汙腐敗,橫征苛役。”
“請陛下示下!”範景文帶頭詢問。
崇禎站起身,邊來回踱步邊說道:“諸位,朕以為國家之所以不能長治久安,最主要的原因是集體貪墨。”
範景文等人知道崇禎要給他們上課了,立馬站直了身體側耳傾聽。
“你們認為,何為集體貪墨?”崇禎看向範景文。
範景文想了想,反問道:“陛下,臣能否以大明朝為例?”
“可以,今日暢所欲言,所言所講概概不論罪。”
聽到崇禎這麽說,範景文來了精神:“臣以為集體貪墨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行為。”
王承恩剛要開口駁斥,被崇禎用眼神阻止。.z.
範景文敢想敢說敢幹,是下一任內閣首輔的最佳人選。
等李邦華身體無法勝任的時候,範景文隨時可以頂上去。
也因為如此,他才會讓範景文暢所欲言。
大明朝的內閣首輔必須是一個狠人!
對自己,對群臣,對皇帝都得狠才行。
範景文接著說道:“藩王、勳貴貪墨錢財,讓官員、士紳、百姓利益受損。”
“官員們為了彌補損失,便剝削士紳,壓榨百姓。”
“士紳為了彌補損失,便想著辦法欺壓百姓。”
“最底層的百姓沒有可以欺壓的對象,隻能受人欺淩,任人宰割。”
“豐年時百姓尚能糊口,於是選擇忍氣吞聲。”
“遇到天災糧食減產,百姓們就活不下去了,隻能逃籍或者造反。”
“臣以為這就是陛下口中的集體貪墨導致的無法長治久安!”
崇禎點頭:“說的不錯,所以天災隻是誘因,並非根本!這次戶部主導的賑災隻能解決一時的問題,解決不了長治久安的問題。”
“陛下的意思是?”
“製衡!”崇禎停下腳步,目光從眼前三個人身上掃過後說道:“基層官府缺乏權力製衡。”
“權力隻對權力的來源負責,所以基層官員隻會逢迎上意,而不顧百姓死活。隻要繳納足夠的賦稅,百姓不造反,這些官員就會想辦法搜刮民脂民膏,送給上級。”
“就算百姓被逼反了,他們也不害怕。反正也沒人知道真相,屆時向朝廷謊報這些刁民要當皇帝,朝廷就會派兵鎮壓。”
範景文三人站在原地,默不作聲。
道理誰都懂。
所有人都眼睜睜的看著,沒有一個人求變。
上一個求變的人叫張居正,死後不但被抄家,所有榮譽全被剝奪並罪示天下。
就連家人也受到牽連。
有的餓死有的流放。
崇禎將三人的表現看在眼裏,知道他們心中有顧慮,承諾道:“三位,朕要做的這件事不但不會讓你們受牽連,反而會讓你們贏得天下讀書人的支持。”
“朕打算在全國一千一百三十八個縣,設立縣一級的督查司,每個督查司任命一個督查使。”
“督查使聽命於都察院,主要職責是監督當地官員,為民請願。”
此言一出,範景文三人頓時呆住了。
左都禦史施邦耀第一個站了出來:“陛...陛下,都察院下有十三道監察禦史,共有一百一十人。”
“他們內掌南北兩京科試,巡視京師各地,輪值登聞鼓。在外為巡按,代天子巡狩,大事奏報,小事立斷,權力極大。上至藩王勳貴,下至州縣官吏,均仰其聲息。”
“這督查使...一是人員太多,二是與監察禦史職責衝突,請陛下三思!”
“是啊陛下,督查使的人數太多了,大明朝不能效仿宋朝搞冗官!”範景文跟著說道。
邱瑜掐指算了算:“陛下,兩京國子監的監生加起來也沒有一千人,突然任命這麽多督查使,朝廷將麵臨無人可派的窘迫局麵。更何況...一千多人的俸祿不是小數目。”
崇禎早就料到他們會反對,他笑著坐回龍椅上:“諸位,人多嗎?一個縣隻有一個督查使,他不但要對抗知縣,還要接受百姓請願。”
“至於無人無用的問題...也不是問題,朕本就沒想讓國子監那幫監生出任督查使。”
“那陛下是想讓誰擔任督查使?”邱瑜很是不解。
“秀才,舉人!尤其是那些屢試不中的人,給他們一條在當地為官的出路。你們可以設置一個條件,隻要滿足這個條件的人,都可以被選拔為當地的督查使。”
“他們直接聽命於監察禦史,不受知縣,知府的管轄。俸祿和官職低於監察禦史,一千人每年的俸祿加起來也不過幾十萬兩,朝廷能承受。”
“這樣的話,地方有官府,土地司,和督查司互相牽製、監督,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公平,維持穩定。”
崇禎這麽做是為了削弱地方官員的權利。
權力集中有好有壞,但大部分時間都是弊大於利。
之前一個縣的權力都集中在知縣身上,士紳逃稅或者做其他違法營生隻需要賄賂知縣一人即可。
現在不行了,還得想辦法賄賂土地司和督查司。
因為他們也有監察的權利。
士紳違法的成本變高了!
施邦耀思考片刻後問:“陛下,如果地方官府,土地司,督查司沆瀣一氣又該如何?”
崇禎早有預案:“首先,土地司有錦衣衛的人,也有東廠的人。他們可能會被收買,但是買通他們的成本會很高!朕會不定期讓他們輪換,增加士紳賄賂的成本。”
“其次,督查使是一個充滿競爭且讓人眼紅的差事。因為落榜的秀才、舉人太多了,他們都盯著這個位子。督查使膽敢犯錯,其他秀才、舉人檢舉的信會把監察禦史的轎子塞滿。”
“這麽說吧,在那些落榜的秀才和舉人監督下,士紳可以買通別人,但無法買通督查使。”
“隻要貪墨形不成閉環,地方官府就亂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