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與人鬥,其樂無窮
大明:穿越崇禎帝,開局一根繩 作者:文盲寫小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五月十五日,崇禎接到了呂大器的塘報。
“好,甚好!”崇禎拍著大腿將塘報遞給王承恩,王承恩則轉身將塘報轉交給範景文。
範景文兼著禮部尚書的職,此時正與崇禎商議即將到來的秋闈。
鄉試又稱秋闈。
大明有律,逢子、午、卯、酉年八月在兩京和各行省治所(省會)舉辦鄉試。
崇禎十八年是農曆乙酉雞年,妥妥的鄉試之年。
全國各地的學子都盼著能在鄉試中斬獲成績,好繼續參加明年三月份的會試。
明代的科舉考試有三個級別。
第一級別的考試是省裏的鄉試,考中後獲得舉人身份。
鄉試第一名稱解元。
第二級別是次年在京師舉辦的會試,考中後獲得貢士身份。
會試第一名稱會元。
(貢士又稱準進士,所有貢士都需要參加進士科考,不過這次考試特別簡單,隻要去參加考試,主考官就會將其錄為進士。)
第三級別的考試是殿試,又稱廷試,是大明朝最高級別的考試。
殿試第一名俗稱狀元。
連中三元是連續中得解元,會元和狀元。
獨中三元則是考中解元後的次年沒有考中進士,隔了幾年後才連續中了會元和狀元。
無論連中三元還是獨中三元,想達成這個目標都非常難。
明朝近三百年曆史,連中三元的隻有兩個人。
第一個是洪武二十四年的直隸人黃觀,第二個是永樂十六年的福建人李馬。
當時永樂皇帝覺得這個名字不好聽,親自改名為李騏。
其實縱觀整個科舉一千三百年曆史,連中三元的也不多,隻有區區十五位(文狀元)。
(科舉考試始於隋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終於清朝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
範景文收回思緒,接過王承恩遞過來的塘報,看完之後眉頭一皺。
“陛下,呂大器確實有領兵之才,不過...湖口,彭澤,望江三縣不戰而降屬實有些蹊蹺。”
“不錯,非常蹊蹺。”崇禎收起之前的笑容,嘴角微微下沉。
這三縣的投降直接讓金陵門戶安慶暴露在張獻忠麵前,對整個時局的影響很大。
如果他們沒投降的話,袁繼鹹能第一時間支援過去將張獻忠擋在長江南岸。
這樣呂大器就能集結兵力追剿李自成了。
再加上有秦良玉攻武關,李自成迫於壓力隻能返回關中防守。
沒有李自成作亂,中原戰事將很快得到平息。
崇禎盯著三縣的名字看了一會,低聲吩咐王承恩:“給呂大器寫一道公文,讓他把這件事查清楚。”
王承恩剛要離開,範景文輕咳一聲:“陛下,臣好像知道一些原因。”
“哦?”崇禎抬眼看向範景文,“說說看。”
範景文平日裏不顯山不露水,擺出一副人慢悠悠什麽都不懂的樣子。
其實崇禎知道,這些都是他的偽裝。
真正的範景文做起事來雷厲風行,六部事務全都懂。
是真正的全能型人才。
範景文對著崇禎深施一禮,開口說道:“陛下,湖口,彭澤,望江之所以不戰而降,大概率是與朝廷賑災有關。”
“賑災?”崇禎有些沒聽懂,“何出此言?”
範景文目光向左右看了看,見沒有其他外人在場後才放心的說道:“陛下,朝廷賑災的同時還在追繳賦稅欠款。”
“拖欠賦稅的人基本都是當地的鄉紳,富戶。為了不繳納之前拖欠的賦稅,他們聯合當地官員開城投降。流賊進城之後,他們會將記錄賦稅的賬冊焚毀,來一個查無對證。”
“等朝廷追究起來,就把責任撇到流賊身上。”
等等...
崇禎先是站起來,隨後又坐了回去。
曆朝曆代都會發生這種事:失火。
不管是真失火還是有人放火,放火燒掉證據是最簡單有效的辦法。
範景文頓了頓繼續說道:“其實不止湖口,彭澤,望江三縣。本月初朝廷向山東派出賑災欽差,欽差隊伍還沒到達山東境內,就有一府四縣先後失火,記錄繳納賦稅的賬冊被大火焚毀。”
崇禎坐在龍椅上,沉默不語。
經過一年多的整頓,朝堂上的官員基本上都被他“收買了”。
要權的給權,要錢的給錢,要名聲的給名聲。.
多了不說,最起碼內閣,六部甚至京師大部分官員都和他同心同德。
但是...
下麵的官員才是治理國家的重點。
穿越之初他就意識到黨爭已經從朝堂轉移到了地方官府。
他們雖然是基層官員,但卻直接麵向百姓。
他們殘暴,百姓們就以為朝廷殘暴。
他們仁慈,百姓們就以為朝廷仁慈。
而百姓呢?
除了李自成,張獻忠之流選擇反抗外,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隱忍。
這種行為會讓統治者將百姓視為盛世的牛馬,亂世的炮灰。
盛世榨其力,亂世用其命。
用一句名言形容就是太平本是英雄定,不見英雄享太平。
崇禎右手握拳,在龍書案上重重砸了一下後說道:“既然官員和鄉紳勾結,那就將他們全都砍了。”
範景文臉色微微一變,開口勸道:“陛下不可,有些府縣失火並非官員本意。”
“官員到達當地後為了熟悉當地情況,維持穩定,一般會選擇拜訪當地有名的士紳。在他們的幫助下組建官府人員,讓官府順利運轉起來。”
“官府裏都是士紳的人,他們聽聞朝廷追繳賦稅欠款,便趁機讓忠於他們差役偷偷放火毀滅證據。”
“其實大部分官員根本不知情。”
“就算知道也沒辦法,除非把所有賬冊隨身攜帶。否則一旦被對方抓到機會,失火是早晚的事。”
崇禎聽完範景文的分析後眉頭緊鎖。
情況竟然如此複雜!
不過...
崇禎不會放棄鬥爭。
越是這種局麵,越應該鬥下去。
鬥不過天,鬥不過地,還鬥不過人嗎?
與人鬥才會其樂無窮!
“好,甚好!”崇禎拍著大腿將塘報遞給王承恩,王承恩則轉身將塘報轉交給範景文。
範景文兼著禮部尚書的職,此時正與崇禎商議即將到來的秋闈。
鄉試又稱秋闈。
大明有律,逢子、午、卯、酉年八月在兩京和各行省治所(省會)舉辦鄉試。
崇禎十八年是農曆乙酉雞年,妥妥的鄉試之年。
全國各地的學子都盼著能在鄉試中斬獲成績,好繼續參加明年三月份的會試。
明代的科舉考試有三個級別。
第一級別的考試是省裏的鄉試,考中後獲得舉人身份。
鄉試第一名稱解元。
第二級別是次年在京師舉辦的會試,考中後獲得貢士身份。
會試第一名稱會元。
(貢士又稱準進士,所有貢士都需要參加進士科考,不過這次考試特別簡單,隻要去參加考試,主考官就會將其錄為進士。)
第三級別的考試是殿試,又稱廷試,是大明朝最高級別的考試。
殿試第一名俗稱狀元。
連中三元是連續中得解元,會元和狀元。
獨中三元則是考中解元後的次年沒有考中進士,隔了幾年後才連續中了會元和狀元。
無論連中三元還是獨中三元,想達成這個目標都非常難。
明朝近三百年曆史,連中三元的隻有兩個人。
第一個是洪武二十四年的直隸人黃觀,第二個是永樂十六年的福建人李馬。
當時永樂皇帝覺得這個名字不好聽,親自改名為李騏。
其實縱觀整個科舉一千三百年曆史,連中三元的也不多,隻有區區十五位(文狀元)。
(科舉考試始於隋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終於清朝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
範景文收回思緒,接過王承恩遞過來的塘報,看完之後眉頭一皺。
“陛下,呂大器確實有領兵之才,不過...湖口,彭澤,望江三縣不戰而降屬實有些蹊蹺。”
“不錯,非常蹊蹺。”崇禎收起之前的笑容,嘴角微微下沉。
這三縣的投降直接讓金陵門戶安慶暴露在張獻忠麵前,對整個時局的影響很大。
如果他們沒投降的話,袁繼鹹能第一時間支援過去將張獻忠擋在長江南岸。
這樣呂大器就能集結兵力追剿李自成了。
再加上有秦良玉攻武關,李自成迫於壓力隻能返回關中防守。
沒有李自成作亂,中原戰事將很快得到平息。
崇禎盯著三縣的名字看了一會,低聲吩咐王承恩:“給呂大器寫一道公文,讓他把這件事查清楚。”
王承恩剛要離開,範景文輕咳一聲:“陛下,臣好像知道一些原因。”
“哦?”崇禎抬眼看向範景文,“說說看。”
範景文平日裏不顯山不露水,擺出一副人慢悠悠什麽都不懂的樣子。
其實崇禎知道,這些都是他的偽裝。
真正的範景文做起事來雷厲風行,六部事務全都懂。
是真正的全能型人才。
範景文對著崇禎深施一禮,開口說道:“陛下,湖口,彭澤,望江之所以不戰而降,大概率是與朝廷賑災有關。”
“賑災?”崇禎有些沒聽懂,“何出此言?”
範景文目光向左右看了看,見沒有其他外人在場後才放心的說道:“陛下,朝廷賑災的同時還在追繳賦稅欠款。”
“拖欠賦稅的人基本都是當地的鄉紳,富戶。為了不繳納之前拖欠的賦稅,他們聯合當地官員開城投降。流賊進城之後,他們會將記錄賦稅的賬冊焚毀,來一個查無對證。”
“等朝廷追究起來,就把責任撇到流賊身上。”
等等...
崇禎先是站起來,隨後又坐了回去。
曆朝曆代都會發生這種事:失火。
不管是真失火還是有人放火,放火燒掉證據是最簡單有效的辦法。
範景文頓了頓繼續說道:“其實不止湖口,彭澤,望江三縣。本月初朝廷向山東派出賑災欽差,欽差隊伍還沒到達山東境內,就有一府四縣先後失火,記錄繳納賦稅的賬冊被大火焚毀。”
崇禎坐在龍椅上,沉默不語。
經過一年多的整頓,朝堂上的官員基本上都被他“收買了”。
要權的給權,要錢的給錢,要名聲的給名聲。.
多了不說,最起碼內閣,六部甚至京師大部分官員都和他同心同德。
但是...
下麵的官員才是治理國家的重點。
穿越之初他就意識到黨爭已經從朝堂轉移到了地方官府。
他們雖然是基層官員,但卻直接麵向百姓。
他們殘暴,百姓們就以為朝廷殘暴。
他們仁慈,百姓們就以為朝廷仁慈。
而百姓呢?
除了李自成,張獻忠之流選擇反抗外,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隱忍。
這種行為會讓統治者將百姓視為盛世的牛馬,亂世的炮灰。
盛世榨其力,亂世用其命。
用一句名言形容就是太平本是英雄定,不見英雄享太平。
崇禎右手握拳,在龍書案上重重砸了一下後說道:“既然官員和鄉紳勾結,那就將他們全都砍了。”
範景文臉色微微一變,開口勸道:“陛下不可,有些府縣失火並非官員本意。”
“官員到達當地後為了熟悉當地情況,維持穩定,一般會選擇拜訪當地有名的士紳。在他們的幫助下組建官府人員,讓官府順利運轉起來。”
“官府裏都是士紳的人,他們聽聞朝廷追繳賦稅欠款,便趁機讓忠於他們差役偷偷放火毀滅證據。”
“其實大部分官員根本不知情。”
“就算知道也沒辦法,除非把所有賬冊隨身攜帶。否則一旦被對方抓到機會,失火是早晚的事。”
崇禎聽完範景文的分析後眉頭緊鎖。
情況竟然如此複雜!
不過...
崇禎不會放棄鬥爭。
越是這種局麵,越應該鬥下去。
鬥不過天,鬥不過地,還鬥不過人嗎?
與人鬥才會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