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異地用兵
大明:穿越崇禎帝,開局一根繩 作者:文盲寫小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崇禎為什麽要放權?
目的有很多。
包括測試朝堂這些人的忠心,增加行政效率,弱化專製製度對社會的影響等...
放權的表象是把權力下放給各衙門負責人,讓他們自己說了算。
實際搞得卻是部門負責製。
部門負責製的優勢就是效率高,成果明顯。
崇禎沒有治理國家的經驗,卻有管理企業的理念。
其實治理國家和管理企業是一樣的。
皇帝是董事長,大臣們是各部門負責人。
集權是把所有權力都收回來,皇帝一個人說了算。
放權是把權力放給大臣們,讓他們自由發揮。
舉個最簡單例子。
當一個公司員工請假需要董事長批準的時候,這個公司的規模要麽很小,要麽行政效率很低。
大明朝目前麵臨的情況就是後者:行政效率低下。
於是他想到了嚐試放權搞部門負責製。看書菈
起初他擔心放權會擴大黨爭,但是經過深思熟慮後他覺得自己想多了。
黨爭爭的是權力!
一旦他把權力放下去,那些想黨爭的人反而會陷入到迷茫之中。
因為皇權下放了,他們想爭權卻無從下手。
最後。
管理企業和管理國家都有一個核心要素:著眼長遠利益,而不是眼前的利益!
無數實踐證明任何偉大的科學成就都源於思想自由。
專製的環境隻會禁錮思想,讓科學停滯不前。
他要盡可能的弱化專製製度對社會的影響。
這次測試後如果朝廷還能正常運作。
他會不定時將權力下放,並不定期將權力收回。
這樣既能讓官員們發揮主觀能動性,也能保證皇權不外落。
麵對李邦華的三個問題,崇禎微微一笑:“李閣老的想的很周到,朕可以明確告訴你,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
“以六部為例,放權期間各衙門的公務由尚書和侍郎共同商議做主,包括代朕行使啟用官員的權利。當然,如果你們覺得衙門裏某個官員消極怠政或者暗中使壞,可以暫停其職務,交給朕處理。”
“內閣負責協調處理各衙門之間的事務,權力在尚書之上。”崇禎補充道。
有了崇禎這句話,李邦華終於鬆了口氣。
隻要內閣的權力還在,他就沒意見。
崇禎放權的想法猶如一顆炸彈在群眾中間引爆。
有的人同意,有的人反對,更多的則是沉默。
他們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畢竟他們無法理解這位大明皇帝腦袋裏的想法。
又商議了一會,群臣沒有統一意見,此事隻能暫時擱置。
不過崇禎沒有氣餒,他準備下一次早朝再次將此事提出。
早朝很快結束,大臣們紛紛離開。
李邦華和範景文站在原地沒動。
等其他人走遠後,李邦華才對著崇禎拱手施禮:“陛下,臣有一事相告。”
崇禎不明所以,隻能說道:“李閣老請講。”
李邦華皺著眉說道:“陛下,李性忠在保定超額募兵,不知陛下對此知不知情?”
哎?臥槽!
崇禎愣住了。
李性忠超額募兵的事李邦華是怎麽知道的?
為了不讓事情泄露出去,崇禎暗中指使吏部尚書邱瑜將保定一帶的官員全部換成了自己的人。
他們知道此事關係體大,絕不敢透露半點風聲。
李邦華竟然知道了!
他這個內閣首輔的本事果然不一般。
崇禎忍不住問:“李閣老是如何知道的?”
李邦華表情凝重:“前些日子天津發來公文,說運河有大量運糧船在天津轉大清河,運往保定。”
“起初,天津總督駱養性以為是這些運糧的商人打算將糧食運往真定府,隨後從真定府運往山西走私。”
“於是他將此事報給內閣。”
“內閣派人去查,結果發現這些糧食都是給李性忠的。根據糧草的數額猜測,李性忠招募的兵馬在三四萬以上。”
“陛下讓他募兵兩萬,他竟然超額募兵至三四萬,請陛下嚴查。”
崇禎暗中擦了擦汗。
內閣的能力太強了,竟然能從運糧船查到這些信息。
事已至此,崇禎也沒必要隱瞞了。
募兵需要錢,李性忠能有多少錢?
就算有錢也不敢私自超額募兵。
超額募兵的原因隻有一個:有旨意。
李邦華表麵上在說李性忠,暗地裏確實在告訴崇禎,他做的那些事瞞不住內閣。
崇禎尷尬地說道:“李閣老多慮了,京師一戰勇衛營損失殆盡。再加上宮裏出現命案,朕為了自身安全讓李性忠在保定替勇衛營募兵。”
李邦華假裝一愣,“原來是這樣,此事怪老臣了,不該私自去查。”
崇禎尷尬的一笑。
他剛要問範景文找他什麽事時,忽然想起另外一件事。
“李閣老,朕有個想法。”
“請陛下示下。”
“追繳士紳賦稅欠款時不是舉城投降,就是衙門裏失火。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二,一是部分官員與士紳沆瀣一氣;二是大部分地方官員受製於地方士紳。”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思前想後朕打算給地方官員放權。”
“放權?”李邦華更加迷茫了。
陛下這是怎麽了?
先是給京官放權,這又要給地方官員放權。
他就不怕大權旁落嗎?
崇禎繼續說道:“朕打算把地方一部分兵權暫時交給地方官員,例如縣城的兵權交給知縣,州府的兵權交給知州知府。”
“有了兵權相助,那些士紳就鬧不起來,隻能乖乖配合。”
“不妥,”李邦華搖頭,“地方勢力盤根錯節,那些士兵大部分都是當地的百姓,與當地士紳關係匪淺。就算將一部分兵權交給地方官,那些士兵也不會按照地方官的指令去抓人。”
崇禎冷笑:“誰說要用當地的兵了?”
“啊?”李邦華和範景文都愣了,“不用當地的兵用哪裏的兵?總不能讓戰兵去做這種事吧?”
崇禎哈哈一笑:“從甲縣抽調一部分兵去乙縣,然後從乙縣抽調一部分兵去甲縣。”
“異地用兵就沒有那麽多後顧之憂了,隻要士紳敢反抗不補繳欠款,這些異地的士兵會毫不猶豫地衝上去給他們長記性。”
目的有很多。
包括測試朝堂這些人的忠心,增加行政效率,弱化專製製度對社會的影響等...
放權的表象是把權力下放給各衙門負責人,讓他們自己說了算。
實際搞得卻是部門負責製。
部門負責製的優勢就是效率高,成果明顯。
崇禎沒有治理國家的經驗,卻有管理企業的理念。
其實治理國家和管理企業是一樣的。
皇帝是董事長,大臣們是各部門負責人。
集權是把所有權力都收回來,皇帝一個人說了算。
放權是把權力放給大臣們,讓他們自由發揮。
舉個最簡單例子。
當一個公司員工請假需要董事長批準的時候,這個公司的規模要麽很小,要麽行政效率很低。
大明朝目前麵臨的情況就是後者:行政效率低下。
於是他想到了嚐試放權搞部門負責製。看書菈
起初他擔心放權會擴大黨爭,但是經過深思熟慮後他覺得自己想多了。
黨爭爭的是權力!
一旦他把權力放下去,那些想黨爭的人反而會陷入到迷茫之中。
因為皇權下放了,他們想爭權卻無從下手。
最後。
管理企業和管理國家都有一個核心要素:著眼長遠利益,而不是眼前的利益!
無數實踐證明任何偉大的科學成就都源於思想自由。
專製的環境隻會禁錮思想,讓科學停滯不前。
他要盡可能的弱化專製製度對社會的影響。
這次測試後如果朝廷還能正常運作。
他會不定時將權力下放,並不定期將權力收回。
這樣既能讓官員們發揮主觀能動性,也能保證皇權不外落。
麵對李邦華的三個問題,崇禎微微一笑:“李閣老的想的很周到,朕可以明確告訴你,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
“以六部為例,放權期間各衙門的公務由尚書和侍郎共同商議做主,包括代朕行使啟用官員的權利。當然,如果你們覺得衙門裏某個官員消極怠政或者暗中使壞,可以暫停其職務,交給朕處理。”
“內閣負責協調處理各衙門之間的事務,權力在尚書之上。”崇禎補充道。
有了崇禎這句話,李邦華終於鬆了口氣。
隻要內閣的權力還在,他就沒意見。
崇禎放權的想法猶如一顆炸彈在群眾中間引爆。
有的人同意,有的人反對,更多的則是沉默。
他們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畢竟他們無法理解這位大明皇帝腦袋裏的想法。
又商議了一會,群臣沒有統一意見,此事隻能暫時擱置。
不過崇禎沒有氣餒,他準備下一次早朝再次將此事提出。
早朝很快結束,大臣們紛紛離開。
李邦華和範景文站在原地沒動。
等其他人走遠後,李邦華才對著崇禎拱手施禮:“陛下,臣有一事相告。”
崇禎不明所以,隻能說道:“李閣老請講。”
李邦華皺著眉說道:“陛下,李性忠在保定超額募兵,不知陛下對此知不知情?”
哎?臥槽!
崇禎愣住了。
李性忠超額募兵的事李邦華是怎麽知道的?
為了不讓事情泄露出去,崇禎暗中指使吏部尚書邱瑜將保定一帶的官員全部換成了自己的人。
他們知道此事關係體大,絕不敢透露半點風聲。
李邦華竟然知道了!
他這個內閣首輔的本事果然不一般。
崇禎忍不住問:“李閣老是如何知道的?”
李邦華表情凝重:“前些日子天津發來公文,說運河有大量運糧船在天津轉大清河,運往保定。”
“起初,天津總督駱養性以為是這些運糧的商人打算將糧食運往真定府,隨後從真定府運往山西走私。”
“於是他將此事報給內閣。”
“內閣派人去查,結果發現這些糧食都是給李性忠的。根據糧草的數額猜測,李性忠招募的兵馬在三四萬以上。”
“陛下讓他募兵兩萬,他竟然超額募兵至三四萬,請陛下嚴查。”
崇禎暗中擦了擦汗。
內閣的能力太強了,竟然能從運糧船查到這些信息。
事已至此,崇禎也沒必要隱瞞了。
募兵需要錢,李性忠能有多少錢?
就算有錢也不敢私自超額募兵。
超額募兵的原因隻有一個:有旨意。
李邦華表麵上在說李性忠,暗地裏確實在告訴崇禎,他做的那些事瞞不住內閣。
崇禎尷尬地說道:“李閣老多慮了,京師一戰勇衛營損失殆盡。再加上宮裏出現命案,朕為了自身安全讓李性忠在保定替勇衛營募兵。”
李邦華假裝一愣,“原來是這樣,此事怪老臣了,不該私自去查。”
崇禎尷尬的一笑。
他剛要問範景文找他什麽事時,忽然想起另外一件事。
“李閣老,朕有個想法。”
“請陛下示下。”
“追繳士紳賦稅欠款時不是舉城投降,就是衙門裏失火。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二,一是部分官員與士紳沆瀣一氣;二是大部分地方官員受製於地方士紳。”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思前想後朕打算給地方官員放權。”
“放權?”李邦華更加迷茫了。
陛下這是怎麽了?
先是給京官放權,這又要給地方官員放權。
他就不怕大權旁落嗎?
崇禎繼續說道:“朕打算把地方一部分兵權暫時交給地方官員,例如縣城的兵權交給知縣,州府的兵權交給知州知府。”
“有了兵權相助,那些士紳就鬧不起來,隻能乖乖配合。”
“不妥,”李邦華搖頭,“地方勢力盤根錯節,那些士兵大部分都是當地的百姓,與當地士紳關係匪淺。就算將一部分兵權交給地方官,那些士兵也不會按照地方官的指令去抓人。”
崇禎冷笑:“誰說要用當地的兵了?”
“啊?”李邦華和範景文都愣了,“不用當地的兵用哪裏的兵?總不能讓戰兵去做這種事吧?”
崇禎哈哈一笑:“從甲縣抽調一部分兵去乙縣,然後從乙縣抽調一部分兵去甲縣。”
“異地用兵就沒有那麽多後顧之憂了,隻要士紳敢反抗不補繳欠款,這些異地的士兵會毫不猶豫地衝上去給他們長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