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三不朽
大明:穿越崇禎帝,開局一根繩 作者:文盲寫小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程朱理學是明朝官方正統思想。
由北宋大儒程顥與程頤兄弟創立,南宋朱熹時期成熟定型。
程朱理學並非新的學派和思想,而是將傳統儒學思想深加工了一番。
程朱理學認為天理是萬物的本源,強調父子有序、君臣有尊,存天理滅人欲,推崇三綱五常。
曆史上的王夫之則認為天理在人欲之中,不能離開人欲空談天理。
同時他還提出過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反對皇權專製觀點。
除此之外還有氣一元論,心物之辯等哲學思想。
看著一臉惶恐的王夫之,崇禎知道他不敢回答自己的問題。
現在的王夫之隻是一個二十七歲的年輕人,大部分想法隻是在腦海中靈光一現,並未形成完整的理論。
更沒有寫下來形成文字印刷成書籍。
不過這並不影響崇禎的規劃,他有辦法給這位大明朝的思想家提速。
“王夫之。”崇禎盡量讓自己麵帶微笑。
“學生在!”王夫之低著頭不敢看崇禎。
“朕知道你腦袋裏有想法,這些想法在常人眼裏或許不值一提甚至大逆不道。”琇書網
王夫之渾身冰涼,他急忙伏首在地道:“陛下恕罪,那些想法隻是學生學習之餘胡思亂想出來的,不但錯的離譜,而且並非本意。”
“朕沒有要怪罪你的意思,”崇禎先給王夫之吃了一顆定心丸,“那些想法對與不對你說了不算,朕說了也不算,後人自有公道。”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而行動又是思想的體現。”
“有思想不一定付諸行動,但行動一定要有思想指導才能成功,這便是思想和思想家的重要性。”
崇禎這番話不但王承恩理解不了,就連王夫之聽完之後也隻是一知半解。
看著滿臉問號的王夫之,崇禎嗬嗬一笑:“不要在意朕剛才說的那些話,接下來的話才是重點。”
王夫之畢恭畢敬的深施一禮:“請陛下明示。”
“今晚瓊林宴結束後,朕會讓你去六部九卿以及順天府下麵的州縣觀政。在京數年後朕會給你安排一個重要的外差,去地方上大展身手。”
“到了地方後你要愛民如子,施仁政,克己奉公。”
“大明朝已經有了一個王聖人(王守仁),朕希望你能成為第二個王聖人。”
王夫之聽完後眼淚差點掉出來。
想成為聖人需要滿足三個標準:立德、立功、立言。
又稱三不朽。
立德是指樹立好德行,成為世人的榜樣。
立功指建立功業,在軍事上有大的表現和功勞。
立言是著書立說的意思,讓自己的學問流傳下去並成為一門學派。
人人都想成為聖人,可聖人卻屈指可數。
崇禎這番話不但對他充滿了期待,還給了他一個光明的前途。
“學生遵旨。”王夫之發自內心的給崇禎磕了一個頭。
崇禎接著說道:“三不朽中立功相對來說簡單一些,立言和立德都非常難。尤其是立言,自創性的思想理論很難被讀書人接納並傳承下去。”.Ь.
“所以無論在京還是在地方,你都要抽出空來研究腦海裏那些想法。研究明白後想法寫出來,印成書傳播出去。”
聽到這王夫之的臉微微僵了一下,“學生...怕因言獲罪。”
“放心吧,”崇禎又給王夫之吃了一顆定心丸,“無論你說了什麽,寫了什麽,朕都不會降罪。防民之口不如防川,川擁而潰,傷人最甚。”
“多謝陛下恩典。”
送走王夫之後,崇禎又讓人將黃宗羲召至近前。
雖然說的話不一樣,但道理大致相同。
臨走前,他問黃宗羲:“朕聽聞你與顧炎武是好友?”
“會陛下,是。”
“回去轉告他,就說朕知道他,希望他盡快考中進士入朝為官。”
“學生一定轉告。”
目送著黃宗羲離開後,崇禎也站起身往乾清宮走。
他並不指望王夫之和黃宗羲成為王守仁那樣的聖人,他們大概率也成不了。
聖人如果能人為打造的話,孔廟早就裝不下了。
(古代有先賢大儒從祀孔廟的傳統,至滿清亡國時從祀孔廟的有一百七十二人。)
但是他能讓這些人快速出名,從而達到傳播思想學問的目的。xь.
他們的思想傳播的越久,百姓們接受程度越高,民智也會慢慢開啟。
等萬民開智之時,便是大明真正崛起之日。
瓊林宴結束後的第八天午後,範景文在乾清宮外求見。
崇禎正在午睡,他用冷水洗了把臉後來到前殿。
範景文站在原地雖然麵無表情,但是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範尚書此番前來所為何事?”崇禎問。
“陛下,兩件大事!”範景文從袖子裏抽出兩封公文遞給旁邊的王承恩。
崇禎從王承恩手裏接過公文後打開翻看。
範景文則站在原地口述總結:“陛下,李閣老賑災追繳賦稅的欽差隊伍已經離開南直隸抵達了浙江。”
“他們剛達到浙江地界,便接到了南京吏部侍郎黃道周送來的密信。他在信中說鄭芝龍私通建奴,不但通過海運賣給他們糧食,還賣棉花,鐵器和火藥。”
崇禎皺著眉站了起來,“消息屬實嗎?”
“黃道周是福建人,消息是他同鄉告訴他的。為了辨別消息真偽,他派人暗地裏查了查,確實查出了問題。”範景文說話的同時眉頭也皺了起來。
崇禎倒背著手站在原地想了想,開口問道:“太子和南京朝廷知道此事嗎?”
“應該已經知道了,這封公文上有太子印綬。”
崇禎咬著牙右手握拳對著桌子狠狠地捶了一下:“哎!該管的事不管,不該管的事亂管!”
他早就通過錦衣衛得知了鄭芝龍私通建奴的事,為了大局的穩定暫時沒有處理。
本想在剿滅李自成等內部敵人後再著手解決此事,沒想到提前被南京朝廷捅了出來。
南京這些人看似幹了一件好事,實則是壞事。
由北宋大儒程顥與程頤兄弟創立,南宋朱熹時期成熟定型。
程朱理學並非新的學派和思想,而是將傳統儒學思想深加工了一番。
程朱理學認為天理是萬物的本源,強調父子有序、君臣有尊,存天理滅人欲,推崇三綱五常。
曆史上的王夫之則認為天理在人欲之中,不能離開人欲空談天理。
同時他還提出過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反對皇權專製觀點。
除此之外還有氣一元論,心物之辯等哲學思想。
看著一臉惶恐的王夫之,崇禎知道他不敢回答自己的問題。
現在的王夫之隻是一個二十七歲的年輕人,大部分想法隻是在腦海中靈光一現,並未形成完整的理論。
更沒有寫下來形成文字印刷成書籍。
不過這並不影響崇禎的規劃,他有辦法給這位大明朝的思想家提速。
“王夫之。”崇禎盡量讓自己麵帶微笑。
“學生在!”王夫之低著頭不敢看崇禎。
“朕知道你腦袋裏有想法,這些想法在常人眼裏或許不值一提甚至大逆不道。”琇書網
王夫之渾身冰涼,他急忙伏首在地道:“陛下恕罪,那些想法隻是學生學習之餘胡思亂想出來的,不但錯的離譜,而且並非本意。”
“朕沒有要怪罪你的意思,”崇禎先給王夫之吃了一顆定心丸,“那些想法對與不對你說了不算,朕說了也不算,後人自有公道。”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而行動又是思想的體現。”
“有思想不一定付諸行動,但行動一定要有思想指導才能成功,這便是思想和思想家的重要性。”
崇禎這番話不但王承恩理解不了,就連王夫之聽完之後也隻是一知半解。
看著滿臉問號的王夫之,崇禎嗬嗬一笑:“不要在意朕剛才說的那些話,接下來的話才是重點。”
王夫之畢恭畢敬的深施一禮:“請陛下明示。”
“今晚瓊林宴結束後,朕會讓你去六部九卿以及順天府下麵的州縣觀政。在京數年後朕會給你安排一個重要的外差,去地方上大展身手。”
“到了地方後你要愛民如子,施仁政,克己奉公。”
“大明朝已經有了一個王聖人(王守仁),朕希望你能成為第二個王聖人。”
王夫之聽完後眼淚差點掉出來。
想成為聖人需要滿足三個標準:立德、立功、立言。
又稱三不朽。
立德是指樹立好德行,成為世人的榜樣。
立功指建立功業,在軍事上有大的表現和功勞。
立言是著書立說的意思,讓自己的學問流傳下去並成為一門學派。
人人都想成為聖人,可聖人卻屈指可數。
崇禎這番話不但對他充滿了期待,還給了他一個光明的前途。
“學生遵旨。”王夫之發自內心的給崇禎磕了一個頭。
崇禎接著說道:“三不朽中立功相對來說簡單一些,立言和立德都非常難。尤其是立言,自創性的思想理論很難被讀書人接納並傳承下去。”.Ь.
“所以無論在京還是在地方,你都要抽出空來研究腦海裏那些想法。研究明白後想法寫出來,印成書傳播出去。”
聽到這王夫之的臉微微僵了一下,“學生...怕因言獲罪。”
“放心吧,”崇禎又給王夫之吃了一顆定心丸,“無論你說了什麽,寫了什麽,朕都不會降罪。防民之口不如防川,川擁而潰,傷人最甚。”
“多謝陛下恩典。”
送走王夫之後,崇禎又讓人將黃宗羲召至近前。
雖然說的話不一樣,但道理大致相同。
臨走前,他問黃宗羲:“朕聽聞你與顧炎武是好友?”
“會陛下,是。”
“回去轉告他,就說朕知道他,希望他盡快考中進士入朝為官。”
“學生一定轉告。”
目送著黃宗羲離開後,崇禎也站起身往乾清宮走。
他並不指望王夫之和黃宗羲成為王守仁那樣的聖人,他們大概率也成不了。
聖人如果能人為打造的話,孔廟早就裝不下了。
(古代有先賢大儒從祀孔廟的傳統,至滿清亡國時從祀孔廟的有一百七十二人。)
但是他能讓這些人快速出名,從而達到傳播思想學問的目的。xь.
他們的思想傳播的越久,百姓們接受程度越高,民智也會慢慢開啟。
等萬民開智之時,便是大明真正崛起之日。
瓊林宴結束後的第八天午後,範景文在乾清宮外求見。
崇禎正在午睡,他用冷水洗了把臉後來到前殿。
範景文站在原地雖然麵無表情,但是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範尚書此番前來所為何事?”崇禎問。
“陛下,兩件大事!”範景文從袖子裏抽出兩封公文遞給旁邊的王承恩。
崇禎從王承恩手裏接過公文後打開翻看。
範景文則站在原地口述總結:“陛下,李閣老賑災追繳賦稅的欽差隊伍已經離開南直隸抵達了浙江。”
“他們剛達到浙江地界,便接到了南京吏部侍郎黃道周送來的密信。他在信中說鄭芝龍私通建奴,不但通過海運賣給他們糧食,還賣棉花,鐵器和火藥。”
崇禎皺著眉站了起來,“消息屬實嗎?”
“黃道周是福建人,消息是他同鄉告訴他的。為了辨別消息真偽,他派人暗地裏查了查,確實查出了問題。”範景文說話的同時眉頭也皺了起來。
崇禎倒背著手站在原地想了想,開口問道:“太子和南京朝廷知道此事嗎?”
“應該已經知道了,這封公文上有太子印綬。”
崇禎咬著牙右手握拳對著桌子狠狠地捶了一下:“哎!該管的事不管,不該管的事亂管!”
他早就通過錦衣衛得知了鄭芝龍私通建奴的事,為了大局的穩定暫時沒有處理。
本想在剿滅李自成等內部敵人後再著手解決此事,沒想到提前被南京朝廷捅了出來。
南京這些人看似幹了一件好事,實則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