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東林黨巡鹽
大明:穿越崇禎帝,開局一根繩 作者:文盲寫小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平遼總督的人選上,眾人意見不一。
兵部尚書王家彥舉薦呂大器出任。
吏部尚書邱瑜推薦袁繼鹹。
戶部尚書謝三賓覺得馬士英比較合適。
禮部尚書黃錦則認為現任薊遼總督王永吉就可以。
崇禎目光掃視一周,最後落到內閣首輔範景文身上。
“範閣老沒有要舉薦的人嗎?”崇禎問。
範景文不動聲色的回答:“朝中文武皆是賢良,無論誰擔任平遼總督,臣和內閣都會傾力支持!”
範景文的意思很明顯,他不舉薦任何人擔任平遼總督,但是誰當總督他都支持。
最先表態平遼的是他,可是他沒有舉薦任何人擔任平遼總督。
在一般人眼裏看來不合常理,可是在崇禎和滿朝大小狐狸眼裏看來非常合理。
範景文是內閣首輔,文臣之首。
官場就是戰場。
隻要想給朝廷做實事,無論多麽謹慎都會犯錯。
這和做家務一樣。
刷碗的會摔碗,做飯的會糊鍋。
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範景文內閣首輔的職位和權力已經是官員可以到達的頂峰,再往上隻是一些虛職,並無實權。
平遼這種大事看似是前線的戰爭,實際朝廷內部也在博弈。
前線打的是勝負。
朝廷內部爭的利益和權力。
前線最忌臨陣換將。
朝廷也一樣,如果臨時換掉首輔帶來的內部影響不比前線小。
範景文當務之急是少犯錯或者不犯錯,隻有這樣才不會掉出權力中心,朝堂內部才不會亂。
其他人不同。
他們還有往上爬的空間。
平遼就是機會!
崇禎對這種政治生態了如指掌。
他看向司禮監掌印太監高時明:“把諸位尚書舉薦的人名都記下來,朕要好好斟酌一番。”
“是!”
接下來,眾人又商議此次平遼需要調動的兵馬數量,需要的錢糧等。
當然,這些數字隻是啟動數字。
戰爭機器一旦運轉起來就無法停止,需要不停地往裏麵砸錢,直到其中一方無錢可砸。
商議了許久之後,內閣首輔範景文給出三個數字:“陛下,此番出兵遼東至少需要十二萬步騎,三萬水師外加五百萬兩白銀。”
“五百萬兩銀子能花多久?”崇禎問。
“在隻發兵餉和糧餉,不考慮撫恤銀的情況下,這些錢大概能夠支撐二十個月。”戶部尚書謝三賓回答。
“二十個月!”崇禎心裏那根弦突突直跳。
怕什麽來什麽。
朝廷之前就有虧空,幸虧有王之心的開礦收入作為補貼。
現在新的缺口來了,想補齊缺口就得給王之心增加任務,或者另辟蹊徑。
給王之心增加任務很不現實。
從開礦至今,崇禎每天能都接到江南官員遞上來的題本,內容都是彈劾王之心欺壓士紳,以權謀私,公報私仇...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罪名引起了崇禎的注意:煽動百姓暴亂!
看到這個罪名,崇禎不但沒有生氣,反而有些高興。
他看到了洶湧的民意,看到了百姓奮起反抗士紳壓迫的決心。
此舉雖然會造成地方動蕩,但也打擊了士紳在地方上的權威。
為將來皇權下縣做好鋪墊...
他現在承受的壓力已經很大了,不能再增加任務。
既然不能增加任務,那麽就得尋找其他增加收入的辦法。
貨幣改製百分之三的利潤固然可觀,但鑄幣需要時間,短時間內還是湊不齊。
戶部尚書謝三賓計算後說道:“陛下,把五百萬兩銀子拆分成兩年支出,每年需要支出二百五十萬兩,戶部一時半會湊不齊這些虧空!”
崇禎嗬嗬冷笑:“好啊,你們給朕當得好家!去年有虧空無法收複遼東,今年有虧空還是打不了,如果一直有虧空是不是就能放棄遼東,偏安中原了?”
“陛下息怒!”眾人下跪。
“朕沒生氣,”崇禎重新坐到龍椅上,“虧空好辦,無非是開源節流!”
“朕的陵墓可以停一停,把修陵的錢放到遼東的戰局上。另外藩王宗祿也可以拖欠一些,苦一苦藩王,罵名朕來擔!”
“臣等無能,陛下恕罪!”眾人跪在地上開始磕頭。
他們不說那些話還好,說完之後崇禎更生氣了。
他們是大明的朝臣,豈能讓皇帝因為缺錢削減藩王宗祿挨罵?
可是他們沒有搞錢的方法。
於是乎,讓崇禎挨罵似乎成了眾人的共識。
為此他們還特地說恕罪...
崇禎豈能不生氣?
謝三賓低著頭左右看了看,見其他人都沒有行動的意思,權衡再三後用膝蓋向前拱了半步:“陛下,臣有本奏。”
“講!”崇禎怒氣不減。
“鹽稅乃我朝重要稅收,征收曆來穩定。但自我朝十年以來,沿海各地尤其是江南鹽稅征收數額逐年減少!臣以為...可派一能臣南下巡鹽,彌補朝廷虧空!”謝三賓低著頭說道。
“巡鹽?”崇禎如夢方醒。
是啊。
壟斷官鹽也好,販賣私鹽也罷,各地商人的第一桶金大多來自食鹽。
現在朝廷缺錢,是時候讓他們放血了。
“謝尚書。”崇禎看著這位在東林黨內部舉足輕重的人物。
“臣在。”謝三賓抬起頭。
“巡鹽的差事可不好幹!”崇禎加重語氣提醒。
朝堂的規矩是誰提主意誰負責。
謝三賓提議巡鹽,那麽誰負責巡鹽就得由謝三賓說了算。
否則出了問題沒法追責。
另一方麵。
謝三賓此舉是給朝廷分憂,給崇禎解難。
崇禎和朝廷必須給謝三賓一部分權力作為回報。
什麽權力?
舉薦官員的權力!
這也是朝堂的規矩。
謝三賓自然懂這些規矩,他施禮道:“巡鹽的差事確實不好幹!但隻要選一能臣南下巡鹽,定能有所收獲!”
“謝尚書可有舉薦之人?”崇禎問。
“臣舉薦都察院左僉都禦史宋權擔任巡鹽禦史,南下巡鹽!”
“宋權?”崇禎有些好奇,經曆過之前的誣陷案後,宋權在朝廷的名聲非常差。
東林黨素來在乎名聲,什麽時候和宋權勾搭到一起了?
不過既然對方舉薦,崇禎也不好說什麽,隻能點頭同意:“那就依謝尚書的意思辦!”
“謝陛下!”謝三賓磕頭謝恩。
崇禎笑了笑,看向在場的其他人。
朝堂有黨派。
現在勢力最大的是首輔黨和閹黨。
地方上的黨派更複雜,尤其是各地的鹽運司官員,背後除了首輔黨和閹黨,還有齊黨,楚黨,浙黨,徽黨等黨派的影子...
東林黨為了逢迎崇禎,搞出了巡鹽的大動作。
接下來,東林黨肯定朝這些鹽運司的官員發起進攻。
隻有把他們拉下台,其餘東林黨才會有機會上台。
表麵上是巡鹽,實際還是黨爭。
隻不過黨爭的重心從朝堂轉移到了地方。
江南的官場將會迎來巨震!
兵部尚書王家彥舉薦呂大器出任。
吏部尚書邱瑜推薦袁繼鹹。
戶部尚書謝三賓覺得馬士英比較合適。
禮部尚書黃錦則認為現任薊遼總督王永吉就可以。
崇禎目光掃視一周,最後落到內閣首輔範景文身上。
“範閣老沒有要舉薦的人嗎?”崇禎問。
範景文不動聲色的回答:“朝中文武皆是賢良,無論誰擔任平遼總督,臣和內閣都會傾力支持!”
範景文的意思很明顯,他不舉薦任何人擔任平遼總督,但是誰當總督他都支持。
最先表態平遼的是他,可是他沒有舉薦任何人擔任平遼總督。
在一般人眼裏看來不合常理,可是在崇禎和滿朝大小狐狸眼裏看來非常合理。
範景文是內閣首輔,文臣之首。
官場就是戰場。
隻要想給朝廷做實事,無論多麽謹慎都會犯錯。
這和做家務一樣。
刷碗的會摔碗,做飯的會糊鍋。
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範景文內閣首輔的職位和權力已經是官員可以到達的頂峰,再往上隻是一些虛職,並無實權。
平遼這種大事看似是前線的戰爭,實際朝廷內部也在博弈。
前線打的是勝負。
朝廷內部爭的利益和權力。
前線最忌臨陣換將。
朝廷也一樣,如果臨時換掉首輔帶來的內部影響不比前線小。
範景文當務之急是少犯錯或者不犯錯,隻有這樣才不會掉出權力中心,朝堂內部才不會亂。
其他人不同。
他們還有往上爬的空間。
平遼就是機會!
崇禎對這種政治生態了如指掌。
他看向司禮監掌印太監高時明:“把諸位尚書舉薦的人名都記下來,朕要好好斟酌一番。”
“是!”
接下來,眾人又商議此次平遼需要調動的兵馬數量,需要的錢糧等。
當然,這些數字隻是啟動數字。
戰爭機器一旦運轉起來就無法停止,需要不停地往裏麵砸錢,直到其中一方無錢可砸。
商議了許久之後,內閣首輔範景文給出三個數字:“陛下,此番出兵遼東至少需要十二萬步騎,三萬水師外加五百萬兩白銀。”
“五百萬兩銀子能花多久?”崇禎問。
“在隻發兵餉和糧餉,不考慮撫恤銀的情況下,這些錢大概能夠支撐二十個月。”戶部尚書謝三賓回答。
“二十個月!”崇禎心裏那根弦突突直跳。
怕什麽來什麽。
朝廷之前就有虧空,幸虧有王之心的開礦收入作為補貼。
現在新的缺口來了,想補齊缺口就得給王之心增加任務,或者另辟蹊徑。
給王之心增加任務很不現實。
從開礦至今,崇禎每天能都接到江南官員遞上來的題本,內容都是彈劾王之心欺壓士紳,以權謀私,公報私仇...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罪名引起了崇禎的注意:煽動百姓暴亂!
看到這個罪名,崇禎不但沒有生氣,反而有些高興。
他看到了洶湧的民意,看到了百姓奮起反抗士紳壓迫的決心。
此舉雖然會造成地方動蕩,但也打擊了士紳在地方上的權威。
為將來皇權下縣做好鋪墊...
他現在承受的壓力已經很大了,不能再增加任務。
既然不能增加任務,那麽就得尋找其他增加收入的辦法。
貨幣改製百分之三的利潤固然可觀,但鑄幣需要時間,短時間內還是湊不齊。
戶部尚書謝三賓計算後說道:“陛下,把五百萬兩銀子拆分成兩年支出,每年需要支出二百五十萬兩,戶部一時半會湊不齊這些虧空!”
崇禎嗬嗬冷笑:“好啊,你們給朕當得好家!去年有虧空無法收複遼東,今年有虧空還是打不了,如果一直有虧空是不是就能放棄遼東,偏安中原了?”
“陛下息怒!”眾人下跪。
“朕沒生氣,”崇禎重新坐到龍椅上,“虧空好辦,無非是開源節流!”
“朕的陵墓可以停一停,把修陵的錢放到遼東的戰局上。另外藩王宗祿也可以拖欠一些,苦一苦藩王,罵名朕來擔!”
“臣等無能,陛下恕罪!”眾人跪在地上開始磕頭。
他們不說那些話還好,說完之後崇禎更生氣了。
他們是大明的朝臣,豈能讓皇帝因為缺錢削減藩王宗祿挨罵?
可是他們沒有搞錢的方法。
於是乎,讓崇禎挨罵似乎成了眾人的共識。
為此他們還特地說恕罪...
崇禎豈能不生氣?
謝三賓低著頭左右看了看,見其他人都沒有行動的意思,權衡再三後用膝蓋向前拱了半步:“陛下,臣有本奏。”
“講!”崇禎怒氣不減。
“鹽稅乃我朝重要稅收,征收曆來穩定。但自我朝十年以來,沿海各地尤其是江南鹽稅征收數額逐年減少!臣以為...可派一能臣南下巡鹽,彌補朝廷虧空!”謝三賓低著頭說道。
“巡鹽?”崇禎如夢方醒。
是啊。
壟斷官鹽也好,販賣私鹽也罷,各地商人的第一桶金大多來自食鹽。
現在朝廷缺錢,是時候讓他們放血了。
“謝尚書。”崇禎看著這位在東林黨內部舉足輕重的人物。
“臣在。”謝三賓抬起頭。
“巡鹽的差事可不好幹!”崇禎加重語氣提醒。
朝堂的規矩是誰提主意誰負責。
謝三賓提議巡鹽,那麽誰負責巡鹽就得由謝三賓說了算。
否則出了問題沒法追責。
另一方麵。
謝三賓此舉是給朝廷分憂,給崇禎解難。
崇禎和朝廷必須給謝三賓一部分權力作為回報。
什麽權力?
舉薦官員的權力!
這也是朝堂的規矩。
謝三賓自然懂這些規矩,他施禮道:“巡鹽的差事確實不好幹!但隻要選一能臣南下巡鹽,定能有所收獲!”
“謝尚書可有舉薦之人?”崇禎問。
“臣舉薦都察院左僉都禦史宋權擔任巡鹽禦史,南下巡鹽!”
“宋權?”崇禎有些好奇,經曆過之前的誣陷案後,宋權在朝廷的名聲非常差。
東林黨素來在乎名聲,什麽時候和宋權勾搭到一起了?
不過既然對方舉薦,崇禎也不好說什麽,隻能點頭同意:“那就依謝尚書的意思辦!”
“謝陛下!”謝三賓磕頭謝恩。
崇禎笑了笑,看向在場的其他人。
朝堂有黨派。
現在勢力最大的是首輔黨和閹黨。
地方上的黨派更複雜,尤其是各地的鹽運司官員,背後除了首輔黨和閹黨,還有齊黨,楚黨,浙黨,徽黨等黨派的影子...
東林黨為了逢迎崇禎,搞出了巡鹽的大動作。
接下來,東林黨肯定朝這些鹽運司的官員發起進攻。
隻有把他們拉下台,其餘東林黨才會有機會上台。
表麵上是巡鹽,實際還是黨爭。
隻不過黨爭的重心從朝堂轉移到了地方。
江南的官場將會迎來巨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