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王永吉的麻煩事
大明:穿越崇禎帝,開局一根繩 作者:文盲寫小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到底想幹什麽?”看著一臉殷勤的馬應魁,考功司的官員不耐煩地問道。
“能不能通融一下?”馬應魁有些卑微,“這些腦袋是我和手底下的弟兄用命換回來的!為了這些腦袋,我折了不少弟兄!還指著這些首功的銀子給他們的家人養老呢!”
“不可能!”考功司的官員斷然拒絕,“規矩就是規矩!”
馬應魁張了張嘴,把想說的話又咽了回去。
考功司的官員一邊查驗人頭一邊說道:“這個牙齒太齊,不算數!這個鼻子沒了,也不行......”
在接下來半天時間裏,考功司的官員認真核驗了所有人頭。
“經查,你部帶來了一千七百二十六顆人頭,其中合格的有一百二十七顆,餘下的都不合格!”
馬應魁氣的差點當場拔刀!
好在理智最終占據了上風,他罵罵咧咧的離開中軍回到營地。
定王朱慈炯恰巧將這一幕,他將看到的一切全都悄悄地記下來。
當天傍晚,明軍徹底收複了寧遠城。
留在城中的八旗兵不是被殺就是被迫投降。
然而明軍並沒有放過他們,除了漢八旗和少數滿蒙將領外,剩下的全都被砍了腦袋。
另外,城中還有千餘百姓。
這些百姓都是被建奴征調來運輸物資,幫著洗衣服,喂養馬匹等。
他們當中一部分是當地的遼民,另一部分是被建奴入關時劫掠的大明子民。
在這些人的去留問題上,平遼大軍內部發生了分歧。
有的認為這些人助紂為虐,主張把他們全都殺了。
有人認為這些人本就是大明的百姓,幫建奴幹活也是迫於無奈,絕不能殺。
王永吉怕這些人裏麵有奸細,不敢讓他們在城中待著。
於是在城外圈了一塊地方,供他們休息。
王永吉將這些情況和捷報寫成書信,派快馬將捷報送往京師。
大軍簡單休整一天,繼續向前推進。
七月十九。
崇禎正在乾清宮內小憩。
“皇爺,寧遠捷報!寧遠捷報!”王承恩左手抓著衣角,右手舉著捷報,喘著粗氣跑到崇禎麵前。
“王永吉拿下寧遠了?”崇禎平靜地問。
“是,皇爺!”王承恩快速打開捷報後念道:“七月十六,我軍與建奴鏖戰一日。當日深夜,豪格領兵後退....吳三桂率先攻入寧遠,有先登之功...”
“等一下,”崇禎出聲阻攔,“朕沒聽錯吧?吳三桂率先攻入寧遠?”
“皇爺您沒聽錯,先登之功是關寧軍的!”王承恩回答。
“嗬?”崇禎冷笑一聲,“吳三桂擁兵自重,朕不相信他會做出這種事,裏麵肯定有蹊蹺。”
王承恩不敢回應崇禎的疑惑,隻能低著頭繼續念:“我軍克複寧遠,稍事休整後便向錦州逼近!”
聽到錦州二字,崇禎罕見的緊張起來。
崇禎十四年,洪承疇率領十三萬明軍兵敗錦州。
那一戰讓明軍精銳盡失。
對外無法對抗建奴,對內無法平定流賊。
現在複攻寧遠,崇禎的緊張可想而知。
“王永吉說什麽時候攻打錦州了嗎?”崇禎問。
王承恩拿著信快速看了兩遍後搖頭:“在攻打錦州前,還需要拿下杏山和鬆山城!由於不確定這兩座城的情況,所以王永吉也無法確定攻打錦州的時間。”
“那就讓他自己定吧!”崇禎歎了口氣,“能不幹預就不幹預,否則會擾亂王永吉的部署。”
“皇爺聖明!”王承恩毫不掩飾地拍馬屁道。
此時外麵忽然響起腳步聲。
一個小太監走進大殿跪地道:“皇爺,司禮監掌印高時明,內閣首輔範景文,兵部尚書王家彥求見。”
“讓他們進來。”
“是。”
三人走進大殿,施禮後站在旁邊。
崇禎指著王承恩手裏捷報:“王永吉的捷報都看了?”
“回陛下,臣等都看過了。”範景文回答。
“奴婢也看了。”高時明回答。
“先給王永吉解決麻煩!”崇禎說道:“此番收複寧遠不但有千餘百姓,還有數百主動投降的士兵。他們當中有人是漢八旗,有人是包衣。無論他們是否真心投降,事情都發展到了這一步。”
“你們覺得如何處置他們?”
範景文想了想回答道:“臣以為可以把投降的士兵打亂編製,混入各部軍中,讓士兵們監督他們的一言一行。如果發現異常,負責監督的士兵可以直接將他拿下,甚至就地正法!”
“投降的士兵戰力不俗,如此一來既能增加我軍戰力,又能昭示我軍對待降兵降將的態度!”
“兵部怎麽看?”崇禎問兵部尚書王家彥。
“臣以為此舉可行。”王家彥回答。
“那就按這個辦法來,接下來說說如何處置那些平民!”崇禎加快了語速。
“平民...”範景文和王家彥對視一眼,都不知道該說什麽。
平民不可怕,可怕的是偽裝在平民當中的細作。
當初遼東各個重鎮失守,罪魁禍首就是那些細作。
如果沒有細作,沒有火炮和火器的八旗兵幾乎無法攻下那些堅城。
“寧殺錯,不放過!”王家彥發狠道:“臣以為可以把他殺了,以免重現當年遼東的情況。”
“胡鬧!”範景文立刻斥責道:“若想長治久安,需以仁政治下,不可胡殺亂殺!”
“那你說怎麽辦吧!萬一裏麵有內奸,前方用命打仗,他們在後方大肆搞破壞!其他的倒還好,若是燒了糧草,我軍又會重現鬆錦之戰時的慘狀。”王家彥不服地反駁道。
“你...”範景文花白的胡子被氣的抖個不停。
高時明忽然說道:“奴婢以為可以把他們遷回內地,比如河南!那裏地廣人稀,急需移民。”
“不妥,”範景文搖頭,“移民不但需要錢糧,還需要大量的人力!前線正在打仗,地方官員尚未派遣,朝廷沒人也沒精力在遼東搞移民。”
“還是全都殺了吧!”王家彥勸道。
範景文兩眼一瞪:“區區一座寧遠城就有千餘百姓,如果非殺不可,也不是不行!後麵的錦州,義州,廣寧,蓋州,複州,金州...都會遇到同樣的情況!幾十上百萬的百姓,殺還是不殺?”
“如果都殺了,我天朝大軍與畜生不如的建奴又有何區別?”
“要知道這些人都是遼民,並非建奴啊!”
眾人聞聽此言,皆是默默無語。
他們深知若是對普通百姓舉起屠刀,收複遼東的正義之師反而會成為不義之師。
眾人拿不定主意,隻能看向崇禎。
“能不能通融一下?”馬應魁有些卑微,“這些腦袋是我和手底下的弟兄用命換回來的!為了這些腦袋,我折了不少弟兄!還指著這些首功的銀子給他們的家人養老呢!”
“不可能!”考功司的官員斷然拒絕,“規矩就是規矩!”
馬應魁張了張嘴,把想說的話又咽了回去。
考功司的官員一邊查驗人頭一邊說道:“這個牙齒太齊,不算數!這個鼻子沒了,也不行......”
在接下來半天時間裏,考功司的官員認真核驗了所有人頭。
“經查,你部帶來了一千七百二十六顆人頭,其中合格的有一百二十七顆,餘下的都不合格!”
馬應魁氣的差點當場拔刀!
好在理智最終占據了上風,他罵罵咧咧的離開中軍回到營地。
定王朱慈炯恰巧將這一幕,他將看到的一切全都悄悄地記下來。
當天傍晚,明軍徹底收複了寧遠城。
留在城中的八旗兵不是被殺就是被迫投降。
然而明軍並沒有放過他們,除了漢八旗和少數滿蒙將領外,剩下的全都被砍了腦袋。
另外,城中還有千餘百姓。
這些百姓都是被建奴征調來運輸物資,幫著洗衣服,喂養馬匹等。
他們當中一部分是當地的遼民,另一部分是被建奴入關時劫掠的大明子民。
在這些人的去留問題上,平遼大軍內部發生了分歧。
有的認為這些人助紂為虐,主張把他們全都殺了。
有人認為這些人本就是大明的百姓,幫建奴幹活也是迫於無奈,絕不能殺。
王永吉怕這些人裏麵有奸細,不敢讓他們在城中待著。
於是在城外圈了一塊地方,供他們休息。
王永吉將這些情況和捷報寫成書信,派快馬將捷報送往京師。
大軍簡單休整一天,繼續向前推進。
七月十九。
崇禎正在乾清宮內小憩。
“皇爺,寧遠捷報!寧遠捷報!”王承恩左手抓著衣角,右手舉著捷報,喘著粗氣跑到崇禎麵前。
“王永吉拿下寧遠了?”崇禎平靜地問。
“是,皇爺!”王承恩快速打開捷報後念道:“七月十六,我軍與建奴鏖戰一日。當日深夜,豪格領兵後退....吳三桂率先攻入寧遠,有先登之功...”
“等一下,”崇禎出聲阻攔,“朕沒聽錯吧?吳三桂率先攻入寧遠?”
“皇爺您沒聽錯,先登之功是關寧軍的!”王承恩回答。
“嗬?”崇禎冷笑一聲,“吳三桂擁兵自重,朕不相信他會做出這種事,裏麵肯定有蹊蹺。”
王承恩不敢回應崇禎的疑惑,隻能低著頭繼續念:“我軍克複寧遠,稍事休整後便向錦州逼近!”
聽到錦州二字,崇禎罕見的緊張起來。
崇禎十四年,洪承疇率領十三萬明軍兵敗錦州。
那一戰讓明軍精銳盡失。
對外無法對抗建奴,對內無法平定流賊。
現在複攻寧遠,崇禎的緊張可想而知。
“王永吉說什麽時候攻打錦州了嗎?”崇禎問。
王承恩拿著信快速看了兩遍後搖頭:“在攻打錦州前,還需要拿下杏山和鬆山城!由於不確定這兩座城的情況,所以王永吉也無法確定攻打錦州的時間。”
“那就讓他自己定吧!”崇禎歎了口氣,“能不幹預就不幹預,否則會擾亂王永吉的部署。”
“皇爺聖明!”王承恩毫不掩飾地拍馬屁道。
此時外麵忽然響起腳步聲。
一個小太監走進大殿跪地道:“皇爺,司禮監掌印高時明,內閣首輔範景文,兵部尚書王家彥求見。”
“讓他們進來。”
“是。”
三人走進大殿,施禮後站在旁邊。
崇禎指著王承恩手裏捷報:“王永吉的捷報都看了?”
“回陛下,臣等都看過了。”範景文回答。
“奴婢也看了。”高時明回答。
“先給王永吉解決麻煩!”崇禎說道:“此番收複寧遠不但有千餘百姓,還有數百主動投降的士兵。他們當中有人是漢八旗,有人是包衣。無論他們是否真心投降,事情都發展到了這一步。”
“你們覺得如何處置他們?”
範景文想了想回答道:“臣以為可以把投降的士兵打亂編製,混入各部軍中,讓士兵們監督他們的一言一行。如果發現異常,負責監督的士兵可以直接將他拿下,甚至就地正法!”
“投降的士兵戰力不俗,如此一來既能增加我軍戰力,又能昭示我軍對待降兵降將的態度!”
“兵部怎麽看?”崇禎問兵部尚書王家彥。
“臣以為此舉可行。”王家彥回答。
“那就按這個辦法來,接下來說說如何處置那些平民!”崇禎加快了語速。
“平民...”範景文和王家彥對視一眼,都不知道該說什麽。
平民不可怕,可怕的是偽裝在平民當中的細作。
當初遼東各個重鎮失守,罪魁禍首就是那些細作。
如果沒有細作,沒有火炮和火器的八旗兵幾乎無法攻下那些堅城。
“寧殺錯,不放過!”王家彥發狠道:“臣以為可以把他殺了,以免重現當年遼東的情況。”
“胡鬧!”範景文立刻斥責道:“若想長治久安,需以仁政治下,不可胡殺亂殺!”
“那你說怎麽辦吧!萬一裏麵有內奸,前方用命打仗,他們在後方大肆搞破壞!其他的倒還好,若是燒了糧草,我軍又會重現鬆錦之戰時的慘狀。”王家彥不服地反駁道。
“你...”範景文花白的胡子被氣的抖個不停。
高時明忽然說道:“奴婢以為可以把他們遷回內地,比如河南!那裏地廣人稀,急需移民。”
“不妥,”範景文搖頭,“移民不但需要錢糧,還需要大量的人力!前線正在打仗,地方官員尚未派遣,朝廷沒人也沒精力在遼東搞移民。”
“還是全都殺了吧!”王家彥勸道。
範景文兩眼一瞪:“區區一座寧遠城就有千餘百姓,如果非殺不可,也不是不行!後麵的錦州,義州,廣寧,蓋州,複州,金州...都會遇到同樣的情況!幾十上百萬的百姓,殺還是不殺?”
“如果都殺了,我天朝大軍與畜生不如的建奴又有何區別?”
“要知道這些人都是遼民,並非建奴啊!”
眾人聞聽此言,皆是默默無語。
他們深知若是對普通百姓舉起屠刀,收複遼東的正義之師反而會成為不義之師。
眾人拿不定主意,隻能看向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