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起來不用上堂,孫山真得不習慣。
決定還是按照學堂的時間來學習。洗漱完畢後,走兩圈,再吃早飯。吃過早飯後,在臥室兼書房裏看書。打算把所有啟蒙書再學一遍,並且要背得滾瓜爛熟。
一天很快過去,一低頭,一抬頭,已經到了下午了。
忽然門哐啷一聲,德哥兒從外麵飛了進來,還在院子就大聲喊:“山子,你在哪裏,我來找你玩了。”
孫山瞄了他一眼,不理會。
德哥兒並不需要你回應,他可以自說自話,念念叨叨的抱怨,,總結一句話:沒有山子的日子真難過。
孫山不客氣地說:“德哥兒,好好說話,一直吵吵鬧鬧,嘰嘰喳喳,像極村裏的八婆。”
德哥兒震驚地看著孫山,捂住心口,傷心欲絕地說:“山子,你竟然這麽說我!”
孫山不打算跟他糾結這個問題,問道:“你們什麽時候放假?”
快過年了了,學堂也差不多放假了。
說到這個,德哥兒可高興了,把剛才的傷心忘記,笑著說:“過兩天就放假,哎呦,我可天天等著呢。”
話又轉回來:“我跟清北可掛念你,哎,雖然你不跟我們兩個一個班,天天在一起吃午飯呢,沒你在,飯都不香呢。”
孫山直白地問:“今天的午飯吃完了嗎?”
德哥兒猛點頭,脆生生地說:“吃完了。”
孫山白了一眼德哥兒:“我看香得很,都吃完了。要是不香,哪裏還能吃得下。”
德哥兒一哽,越來越覺得山子沒趣,說一句頂你十句,句句戳心窩子。
孫山揮一揮手,讓德哥兒回去做作業,還有幾天放假了,不要再被夫子打手板子了。
德哥兒這次真得傷心了,捂住胸口,難過地說:“山子,我不跟你玩了。”
說完立即跑出院子。
孫山不理會,德哥兒說不跟你玩,需要加個定語,指得是此刻,明天又會跑過來找你玩的,非常健忘。
大姐穀雨已經做好飯菜了,孫伯民和蘇氏從果園摘了好些柑橘,一部分明天去縣城拜師,送給夫子的。一部分送給未來親家夏家。
沒錯,夏掌櫃的大兒子夏知光去年跟大姐穀雨定親了,婚期約在明年秋收後。
說起來這門親事,算得上非常巧合。
正印證那句詩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穀雨去相親的途中偶然救助了夏掌櫃,結果相親失敗,倒是孫家和夏家產生關聯。
夏掌櫃不知道是知恩感恩,還是看中孫家有個府城的親戚,有個秀才的外甥。
那次從府城回到黃陽縣,機緣巧合在夏家住了一晚。
夏家和孫家就熱絡起來了,過時過節還互送節禮。
一來二去,夏家就看中了穀雨,認為穀雨是個好姑娘,勤勞吃苦,純樸溫厚,跟自家的大兒子正相配,於是向孫家求娶。
孫伯民和蘇氏早就為穀雨的婚事忙得焦頭爛額,忽然縣城的夏家來求娶,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一來夏家家底早就摸得一清二楚,人品自然也知道。二來夏家有店鋪,有田地,還在縣城裏,這麽好的條件,哪裏找啊。
夏掌櫃的求娶,簡直雪中送炭,不答應天理難容。
兩家人的意向很強烈,一拍即合,很快就過定,就差一個成親的步驟。
至於夏知光和穀雨的意見,兩家父母根本沒過問。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的想法一點也不重要。
孫山趕在孫伯民夫妻落定之前,問了穀雨的意見。要是大姐不喜歡,就撒潑打滾地弄黃這門親事。
穀雨感動地說:“山子,謝謝你。不過這門親事,我答應了。”
說這話的時候,臉蛋紅紅的。不知道是對親事女孩子家家的害羞,還是對未婚夫夏知光的害羞。
穀雨繼續說:“夏家已經很好了,他們家有鋪子,住青磚瓦房,還有地。這種條件,說出去很多姑娘趕著嫁呢。你看看我們村的閨女,有哪個能嫁到城裏的?”
孫山當然知道夏家是穀雨目前能接觸到最好的條件,可除了看條件,還要看男子如何。
關心地問:“大姐,那你覺得知光哥如何?你喜不喜歡?”
穀雨臉蛋紅紅的,白了一眼弟弟,低聲說:“小孩子家家,不知羞,什麽喜不喜歡,白白胖胖挺好的。”
孫山懂了,一見鍾情往往是見色起意,夏知光又不是靚仔,怎麽會沒見幾麵就喜歡呢?
目前隻能說不討厭。
此時此刻,不討厭就相當於成了,畢竟如今哪有自由戀愛,感情隻能靠婚後慢慢相處而來。
孫山認真地說:“大姐,你放心,將來要是夏家對你不好,我會替你出頭的。就算家裏隻有我一個男丁,我也不會退卻。”
穀雨眼眶紅紅,應了一聲嗯,緊緊地握住孫山的小手,久久不語。
黃氏看到孫伯民和蘇氏整理柑橘,問道:“洪秀才的拜師禮,你們買齊了吧?”
孫伯民搖了搖頭說:“還沒買,明天早點去縣城買,等買齊了再到洪秀才處。”
黃氏又問:“洪秀才住哪裏,你們知道了嗎?”
孫伯民當然不知道,搖了搖頭說:“不知道呢。我們先去夏家,他們應該知道的,叫他們幫一下帶路。”
黃氏點了點頭讚同地說:“嗯,未來親家肯定知道的,他們城裏人,哪家哪戶最清楚了。”
頓了頓繼續說:“要不要問問親家,看看洪秀才好,還是黃秀才好?”
孫伯民沒想到這個問題,因為他很信任鄭夫子。這兩年鄭夫子對山子撲心撲肺,跟親孫子一樣。
孫伯民遲疑地說:“鄭夫子推薦洪秀才,他說不怎麽了解黃秀才呢。”
蘇氏把好的,大小均勻的柑橘檢好,發表自己的看法:“當家,阿娘說得對,問夏家,看看哪個秀才好,多問幾個人沒關係的。鄭夫子是對我們的山子好,但有時候也會好心辦壞事呢,還是問問最妥當了。”
既然黃氏和蘇氏都這麽說,孫伯民唯有讚同:“行,明天我早點去問。”
心裏想著,還是聽鄭夫子的話好,人家是童生,親家隻是小老百姓,肯定聽有學問的。
如果是何書謹和鄭夫子的意見,孫伯民毫不猶豫地聽何書謹的,他可是秀才呢,官大一級壓死人。
決定還是按照學堂的時間來學習。洗漱完畢後,走兩圈,再吃早飯。吃過早飯後,在臥室兼書房裏看書。打算把所有啟蒙書再學一遍,並且要背得滾瓜爛熟。
一天很快過去,一低頭,一抬頭,已經到了下午了。
忽然門哐啷一聲,德哥兒從外麵飛了進來,還在院子就大聲喊:“山子,你在哪裏,我來找你玩了。”
孫山瞄了他一眼,不理會。
德哥兒並不需要你回應,他可以自說自話,念念叨叨的抱怨,,總結一句話:沒有山子的日子真難過。
孫山不客氣地說:“德哥兒,好好說話,一直吵吵鬧鬧,嘰嘰喳喳,像極村裏的八婆。”
德哥兒震驚地看著孫山,捂住心口,傷心欲絕地說:“山子,你竟然這麽說我!”
孫山不打算跟他糾結這個問題,問道:“你們什麽時候放假?”
快過年了了,學堂也差不多放假了。
說到這個,德哥兒可高興了,把剛才的傷心忘記,笑著說:“過兩天就放假,哎呦,我可天天等著呢。”
話又轉回來:“我跟清北可掛念你,哎,雖然你不跟我們兩個一個班,天天在一起吃午飯呢,沒你在,飯都不香呢。”
孫山直白地問:“今天的午飯吃完了嗎?”
德哥兒猛點頭,脆生生地說:“吃完了。”
孫山白了一眼德哥兒:“我看香得很,都吃完了。要是不香,哪裏還能吃得下。”
德哥兒一哽,越來越覺得山子沒趣,說一句頂你十句,句句戳心窩子。
孫山揮一揮手,讓德哥兒回去做作業,還有幾天放假了,不要再被夫子打手板子了。
德哥兒這次真得傷心了,捂住胸口,難過地說:“山子,我不跟你玩了。”
說完立即跑出院子。
孫山不理會,德哥兒說不跟你玩,需要加個定語,指得是此刻,明天又會跑過來找你玩的,非常健忘。
大姐穀雨已經做好飯菜了,孫伯民和蘇氏從果園摘了好些柑橘,一部分明天去縣城拜師,送給夫子的。一部分送給未來親家夏家。
沒錯,夏掌櫃的大兒子夏知光去年跟大姐穀雨定親了,婚期約在明年秋收後。
說起來這門親事,算得上非常巧合。
正印證那句詩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穀雨去相親的途中偶然救助了夏掌櫃,結果相親失敗,倒是孫家和夏家產生關聯。
夏掌櫃不知道是知恩感恩,還是看中孫家有個府城的親戚,有個秀才的外甥。
那次從府城回到黃陽縣,機緣巧合在夏家住了一晚。
夏家和孫家就熱絡起來了,過時過節還互送節禮。
一來二去,夏家就看中了穀雨,認為穀雨是個好姑娘,勤勞吃苦,純樸溫厚,跟自家的大兒子正相配,於是向孫家求娶。
孫伯民和蘇氏早就為穀雨的婚事忙得焦頭爛額,忽然縣城的夏家來求娶,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一來夏家家底早就摸得一清二楚,人品自然也知道。二來夏家有店鋪,有田地,還在縣城裏,這麽好的條件,哪裏找啊。
夏掌櫃的求娶,簡直雪中送炭,不答應天理難容。
兩家人的意向很強烈,一拍即合,很快就過定,就差一個成親的步驟。
至於夏知光和穀雨的意見,兩家父母根本沒過問。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的想法一點也不重要。
孫山趕在孫伯民夫妻落定之前,問了穀雨的意見。要是大姐不喜歡,就撒潑打滾地弄黃這門親事。
穀雨感動地說:“山子,謝謝你。不過這門親事,我答應了。”
說這話的時候,臉蛋紅紅的。不知道是對親事女孩子家家的害羞,還是對未婚夫夏知光的害羞。
穀雨繼續說:“夏家已經很好了,他們家有鋪子,住青磚瓦房,還有地。這種條件,說出去很多姑娘趕著嫁呢。你看看我們村的閨女,有哪個能嫁到城裏的?”
孫山當然知道夏家是穀雨目前能接觸到最好的條件,可除了看條件,還要看男子如何。
關心地問:“大姐,那你覺得知光哥如何?你喜不喜歡?”
穀雨臉蛋紅紅的,白了一眼弟弟,低聲說:“小孩子家家,不知羞,什麽喜不喜歡,白白胖胖挺好的。”
孫山懂了,一見鍾情往往是見色起意,夏知光又不是靚仔,怎麽會沒見幾麵就喜歡呢?
目前隻能說不討厭。
此時此刻,不討厭就相當於成了,畢竟如今哪有自由戀愛,感情隻能靠婚後慢慢相處而來。
孫山認真地說:“大姐,你放心,將來要是夏家對你不好,我會替你出頭的。就算家裏隻有我一個男丁,我也不會退卻。”
穀雨眼眶紅紅,應了一聲嗯,緊緊地握住孫山的小手,久久不語。
黃氏看到孫伯民和蘇氏整理柑橘,問道:“洪秀才的拜師禮,你們買齊了吧?”
孫伯民搖了搖頭說:“還沒買,明天早點去縣城買,等買齊了再到洪秀才處。”
黃氏又問:“洪秀才住哪裏,你們知道了嗎?”
孫伯民當然不知道,搖了搖頭說:“不知道呢。我們先去夏家,他們應該知道的,叫他們幫一下帶路。”
黃氏點了點頭讚同地說:“嗯,未來親家肯定知道的,他們城裏人,哪家哪戶最清楚了。”
頓了頓繼續說:“要不要問問親家,看看洪秀才好,還是黃秀才好?”
孫伯民沒想到這個問題,因為他很信任鄭夫子。這兩年鄭夫子對山子撲心撲肺,跟親孫子一樣。
孫伯民遲疑地說:“鄭夫子推薦洪秀才,他說不怎麽了解黃秀才呢。”
蘇氏把好的,大小均勻的柑橘檢好,發表自己的看法:“當家,阿娘說得對,問夏家,看看哪個秀才好,多問幾個人沒關係的。鄭夫子是對我們的山子好,但有時候也會好心辦壞事呢,還是問問最妥當了。”
既然黃氏和蘇氏都這麽說,孫伯民唯有讚同:“行,明天我早點去問。”
心裏想著,還是聽鄭夫子的話好,人家是童生,親家隻是小老百姓,肯定聽有學問的。
如果是何書謹和鄭夫子的意見,孫伯民毫不猶豫地聽何書謹的,他可是秀才呢,官大一級壓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