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信筠跟孫山一起住,兩人能更方便的討論問題。
有時候錢鷹揚也過來,三人便一起討論。
日子過得很快,轉眼就到八月初了,離鄉試還有十多天。
孫山的好友柳文喚,薑謙,洪翦也下來了,都住進何家小院。
至於黃陽縣的章案首章越投靠親戚,沒有過來住。
孫大姑和何姑丈真心喜歡讀書人,或者真心喜歡孫山,每日都花樣地做吃,好讓孫山幾個能吃得好睡得好,為鄉試備考。
絲毫不在意家裏來了那麽多白吃飯的人。
雖然黎信筠幾人有給住宿費和夥食費,但這些錢,變相地轉換成見麵禮還回去,還每天好吃好喝地伺候。
黎信筠幾人悄摸摸地對孫山說,他們來的這些日子,胖了好幾斤了。
這一天,孫山等人去辦理鄉試手續。
看著人山人海的學子,孫山頭疼了。
錢鷹揚驚呼地喊:“阿山,好多人啊,怎麽辦?”
能怎麽辦?涼拌唄。越往後,越會多人。
黎信筠耷拉著腦袋說:“三年前還未這麽多人來參加鄉試,如今感覺多了一半人,怎麽辦?”
依舊涼拌,人多人少,要考的還是要考。
孫山和洪翦的感受沒有他們那麽深,他們兩個是第一次參加鄉試的。
錢鷹揚、黎信筠,薑錢,柳文喚是第二次來了,所以才真正感受到人數的變化。
眾人辦理好手續後,已經下午了。、
找個了茶館,連續喝了好幾口茶,才緩過來。
天氣熱,人又多,出來時已經汗流浹背了,真的好難受。
柳文喚感歎地說:“每三年就多了兩批秀才,所以會越來越多人參加鄉試,鄉試也會越來越難考。哎,我們廣南還好些,聽說浙江,閩贛一帶人更多。果真是金舉人銀進士。”
金舉人,銀進士,表示舉人含金量更高,也更難考。
能考上舉人的都是人中之龍。
中了舉人也意味著一隻腳已經踏入仕途,有參加會試的機會,日後即使會試不中也有作做官、甚至當知縣的可能,自然享有比秀才更大的特權。
錢鷹揚睜大眼睛跟沒睜開一樣,低聲說:“我剛才聽那個辦理文書的人說了,這次報名足足2300人,哎呦,太多人了,怎麽辦?”
各地每科鄉試中,考試的時間是差不多的,都是八月,又叫秋闈,但考試的內容卻是不一樣的。
一般由各省(直隸)自行出題,同時各省(直隸)取中舉數額也是不一樣的,這數額由朝廷分配。
根據各省(直隸)的人口,賦稅,教化等方麵來製定。
一般三十取一的錄取率。
一般大省一百三十名,中省一百名,小省七八十名,小小省甚至隻有四五十名.
廣南省屬於小省,文分不盛,分配的數額並不多.
朝廷給廣南省分配的名額在80人上下浮動。也就是說在2300人中,考取前80名才能上榜。
這80名中還包括10名副榜。所以真正考取功名的是前70名。
這麽少的人數,真讓人絕望。
孫山開始聽到一屆舉人的名額才70左右,心頭一震。
他知道少的,但比他想象中的少太多了。
他以為能有130名。
誰知道現實的名額是他想象中名額的腰斬一半。
說不絕望那是假的,但絕望過後還是要考。
眾人得知今年進場的人數,以及往屆錄取的人數後,沉默不語。
瞬間空氣變得好安靜,跟外麵熙熙攘攘的大街形成鮮明的對比。
孫山心裏也發怵,可還是安慰自己,也安慰同窗地說:”大家莫要泄氣,我們覺得難,其他考生也覺得難,大家都難,那就是大家都不難。嗬嗬,我們還是很有機會的。”
孫山的廢話安慰並沒有安慰到別人,大家耷拉著腦袋,默默地吃茶。
忽然錢鷹揚又問:“知道這次的正副主考官是誰嗎?”
眾人搖了搖頭,這麽機密的事怎麽知道呢?
不過權貴人家肯定知道,因為此時的考官應該在趕往廣南省的路上了,隻要考官一落地,大家也就知道了。
鄉試的考官亦稱“簾官”,分內簾官和外簾官。
考場內的主考和同考為內簾官,考場外的監臨、提調、監試、巡綽、彌封、謄錄、對讀等官為外簾官
鄉試的正副主考官,都是由朝廷直接下派。
直隸鄉試內簾官的選任主要由翰林官擔任。
而各省的則從進士出身的侍郎以下京官中選拔。
除了兩個朝廷指派的主考官外,還有四個同考官。
同考官由所在布政司、按察司和巡按禦史會同推舉現任教官中年齡在三十至五十歲之間、並且“精通文學、持身廉謹”者擔任。
批改卷子時,還會聘請本省儒士、家居進士、教官、離任或休職官員、病休官員等來閱卷,增加鄉試的公平性。
孫山等人主要想知道正主考官是誰,因為他才是掌握學子生死大權的人。
鄉試考的不僅是學識,還要考運氣。
主考官的喜愛,非常影響學子被錄取的幾率。
如果你的文風,觀點是主考官認可的,能大大提高錄取率。
孫山等人剛辦理好鄉試手續不久。
兩天後,朝廷指派的主考官就到了。
這邊剛聽說他們的來臨,那邊孫山就第一手拿到主考官的資料。
孫山是沒有能力第一時間獲取資料的,但他有個好基友何書鏘。
何書鏘悄摸摸地潛入何家族學和廣雅書院,做起了臥底。
等這兩個地方獲取到主考官的背景資料後,一個轉身就把資料傳遞給孫山。
孫山一個人知道,等於他的所有同窗都知道,於是大家能第一時間獲悉考官的背景。
這次鄉試的主考官是楊勳,兩榜進士出身,山東人,右僉督禦史,正四品。
孫山看完何書鏘給的資料,這位楊大人的資料非常簡短,都是成長經曆。
這位楊大人沒有出書或者詩集,更沒有做主考官的經驗,這還是他第一次做。
所以對於他怎樣出題,都不知道。
唯一確定的是楊大人雖然是禦史,但性子卻非常溫和,並沒有一般禦史給人嫉惡如仇的刻板印象。
在朝中表現反而是老好人。
何書鏘得到的資料是這樣,孫山看了看,覺得這位楊大人真的好難捉摸,完全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參考。
有時候錢鷹揚也過來,三人便一起討論。
日子過得很快,轉眼就到八月初了,離鄉試還有十多天。
孫山的好友柳文喚,薑謙,洪翦也下來了,都住進何家小院。
至於黃陽縣的章案首章越投靠親戚,沒有過來住。
孫大姑和何姑丈真心喜歡讀書人,或者真心喜歡孫山,每日都花樣地做吃,好讓孫山幾個能吃得好睡得好,為鄉試備考。
絲毫不在意家裏來了那麽多白吃飯的人。
雖然黎信筠幾人有給住宿費和夥食費,但這些錢,變相地轉換成見麵禮還回去,還每天好吃好喝地伺候。
黎信筠幾人悄摸摸地對孫山說,他們來的這些日子,胖了好幾斤了。
這一天,孫山等人去辦理鄉試手續。
看著人山人海的學子,孫山頭疼了。
錢鷹揚驚呼地喊:“阿山,好多人啊,怎麽辦?”
能怎麽辦?涼拌唄。越往後,越會多人。
黎信筠耷拉著腦袋說:“三年前還未這麽多人來參加鄉試,如今感覺多了一半人,怎麽辦?”
依舊涼拌,人多人少,要考的還是要考。
孫山和洪翦的感受沒有他們那麽深,他們兩個是第一次參加鄉試的。
錢鷹揚、黎信筠,薑錢,柳文喚是第二次來了,所以才真正感受到人數的變化。
眾人辦理好手續後,已經下午了。、
找個了茶館,連續喝了好幾口茶,才緩過來。
天氣熱,人又多,出來時已經汗流浹背了,真的好難受。
柳文喚感歎地說:“每三年就多了兩批秀才,所以會越來越多人參加鄉試,鄉試也會越來越難考。哎,我們廣南還好些,聽說浙江,閩贛一帶人更多。果真是金舉人銀進士。”
金舉人,銀進士,表示舉人含金量更高,也更難考。
能考上舉人的都是人中之龍。
中了舉人也意味著一隻腳已經踏入仕途,有參加會試的機會,日後即使會試不中也有作做官、甚至當知縣的可能,自然享有比秀才更大的特權。
錢鷹揚睜大眼睛跟沒睜開一樣,低聲說:“我剛才聽那個辦理文書的人說了,這次報名足足2300人,哎呦,太多人了,怎麽辦?”
各地每科鄉試中,考試的時間是差不多的,都是八月,又叫秋闈,但考試的內容卻是不一樣的。
一般由各省(直隸)自行出題,同時各省(直隸)取中舉數額也是不一樣的,這數額由朝廷分配。
根據各省(直隸)的人口,賦稅,教化等方麵來製定。
一般三十取一的錄取率。
一般大省一百三十名,中省一百名,小省七八十名,小小省甚至隻有四五十名.
廣南省屬於小省,文分不盛,分配的數額並不多.
朝廷給廣南省分配的名額在80人上下浮動。也就是說在2300人中,考取前80名才能上榜。
這80名中還包括10名副榜。所以真正考取功名的是前70名。
這麽少的人數,真讓人絕望。
孫山開始聽到一屆舉人的名額才70左右,心頭一震。
他知道少的,但比他想象中的少太多了。
他以為能有130名。
誰知道現實的名額是他想象中名額的腰斬一半。
說不絕望那是假的,但絕望過後還是要考。
眾人得知今年進場的人數,以及往屆錄取的人數後,沉默不語。
瞬間空氣變得好安靜,跟外麵熙熙攘攘的大街形成鮮明的對比。
孫山心裏也發怵,可還是安慰自己,也安慰同窗地說:”大家莫要泄氣,我們覺得難,其他考生也覺得難,大家都難,那就是大家都不難。嗬嗬,我們還是很有機會的。”
孫山的廢話安慰並沒有安慰到別人,大家耷拉著腦袋,默默地吃茶。
忽然錢鷹揚又問:“知道這次的正副主考官是誰嗎?”
眾人搖了搖頭,這麽機密的事怎麽知道呢?
不過權貴人家肯定知道,因為此時的考官應該在趕往廣南省的路上了,隻要考官一落地,大家也就知道了。
鄉試的考官亦稱“簾官”,分內簾官和外簾官。
考場內的主考和同考為內簾官,考場外的監臨、提調、監試、巡綽、彌封、謄錄、對讀等官為外簾官
鄉試的正副主考官,都是由朝廷直接下派。
直隸鄉試內簾官的選任主要由翰林官擔任。
而各省的則從進士出身的侍郎以下京官中選拔。
除了兩個朝廷指派的主考官外,還有四個同考官。
同考官由所在布政司、按察司和巡按禦史會同推舉現任教官中年齡在三十至五十歲之間、並且“精通文學、持身廉謹”者擔任。
批改卷子時,還會聘請本省儒士、家居進士、教官、離任或休職官員、病休官員等來閱卷,增加鄉試的公平性。
孫山等人主要想知道正主考官是誰,因為他才是掌握學子生死大權的人。
鄉試考的不僅是學識,還要考運氣。
主考官的喜愛,非常影響學子被錄取的幾率。
如果你的文風,觀點是主考官認可的,能大大提高錄取率。
孫山等人剛辦理好鄉試手續不久。
兩天後,朝廷指派的主考官就到了。
這邊剛聽說他們的來臨,那邊孫山就第一手拿到主考官的資料。
孫山是沒有能力第一時間獲取資料的,但他有個好基友何書鏘。
何書鏘悄摸摸地潛入何家族學和廣雅書院,做起了臥底。
等這兩個地方獲取到主考官的背景資料後,一個轉身就把資料傳遞給孫山。
孫山一個人知道,等於他的所有同窗都知道,於是大家能第一時間獲悉考官的背景。
這次鄉試的主考官是楊勳,兩榜進士出身,山東人,右僉督禦史,正四品。
孫山看完何書鏘給的資料,這位楊大人的資料非常簡短,都是成長經曆。
這位楊大人沒有出書或者詩集,更沒有做主考官的經驗,這還是他第一次做。
所以對於他怎樣出題,都不知道。
唯一確定的是楊大人雖然是禦史,但性子卻非常溫和,並沒有一般禦史給人嫉惡如仇的刻板印象。
在朝中表現反而是老好人。
何書鏘得到的資料是這樣,孫山看了看,覺得這位楊大人真的好難捉摸,完全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