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何侍郎下值,特意找上孫山。


    孫山硬著頭皮看著何侍郎,不用說,也知道找他何事了。


    何侍郎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語氣卻非常溫柔地說:“好孩子,小報的事不用理會,好好備考,準備殿試。”


    頓了頓又說:“這些天哪裏都不要去,就留在院子裏讀書。”


    孫山鄭重地說:“大爺爺,我知道。我也是這樣想的。”


    何侍郎揮一揮手,讓孫山回去,吃好喝好睡好,其他的事不要想。


    看著孫山離去的矮小瘦弱背影,何侍郎嘴角抽了抽,一種“道不明說不清”的感覺更加濃烈了。


    今日早早去上值,吃過中午飯後,繼續上值。


    等下午放值,又被好友兼親家捕獲。


    然後就看到《京城小報》。


    何侍郎看到上麵描繪的內容,不得不說《京城小報》實力真雄厚。


    坊間流傳它的幕後老板是某個王爺。


    何侍郎也不知道這些流言是真是假,但確定這間小報收集的資料真的快狠準。


    除了對孫山外貌描述有偏差外,其他珍珠都沒有那麽真。


    看到孫山和杜六駁的對比,何侍郎不得不說世間的事情真的好離譜。


    這兩人從身世,相貌,才華一一對比,都完全不一樣。


    嘖嘖~


    何侍郎看到後,跟大眾一樣,有股想找當事人聊一聊的想法。


    特別是孫山,真的三次抽到臭號嗎?真的次次考倒數第一嗎?真的有人吃鯽魚中豚毒嗎?


    好想采訪一下孫山的心情是怎樣的,讓他分享分享當時遇到這些事的心情。


    特別跟杜六對比,有沒有特別的感受?


    好友兼親家跟何侍郎一樣想法,於是把何侍郎扯到一邊,八卦八卦小報上的內容。


    死纏爛打得知小報上的內容九成九真時,好友眼睛瞪得老大。


    恨不得衝到何宅裏,探究探究孫山。


    至於為什麽不去探究杜六駁?


    世間往往“醜”的東西更讓人印象深刻,大家都喜歡奇聞軼事。


    杜六駁這種偶爾會出現各朝各代,但孫山這種不一樣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還是第一次聽到。


    好友兼親家悄默默地告訴何侍郎,孫山的故事不僅在坊間流傳,還在朝廷流傳。


    今日他都知道了,朝中的大官也好,小官也好,肯定也知道。


    其實因為“科舉”關乎江山社稷,無論是朝廷還是民間都挺重視,特別是京城的百姓,識字率最高,更加重視。


    所以孫山的故事被《京城小報》這麽一報道,就算不八卦的人也會從別人口中得知。


    好友兼親家感歎地說:“你家的這個姑爺,嘖嘖~~當初在落榜和上榜之間徘徊,最後還是被錄取了,不得不說是一種大運氣。”


    頓了頓,激動地說:“隻是想不到你家姑爺,嘖嘖~~不僅一次大運氣,還連續三次大運氣,這份運氣真的逆天了。炯同兄啊,我懷疑當初你家姑爺在院試,鄉試也跟會試一樣,在取與不取之間徘徊,最後還是取了。哎,好運啊,真是好運之人。我可羨慕了。”


    何侍郎拿著小報快速離開,不想聽好友兼親家囉裏囉嗦的廢話。


    好友看到何侍郎肥大的身影靈活地閃人,急著說:“炯同兄,等殿試後,讓你家姑爺出來見一見,我想見一見吃鯽魚中豚毒的進士。”


    何侍郎聽到這話,閃得更快。


    好多時候都後悔跟好友兼親家認識,真想跟他撇清關係。


    枉他還在國子監教書,這麽八卦的教授,還是不要教壞學子。


    何侍郎和何老夫人對孫山之事感歎一番。


    何老夫人今日知道此事後,也召集孫山過來,勸慰一番,讓他什麽事都不要想,好好複習。


    此時聽到何侍郎說孫山的故事,朝廷也有不少人知道。


    不由擔憂地問:“老爺啊,這事對山子沒影響吧?”


    何侍郎安慰老妻說:“放心,不會有影響。阿山一步一步考來,實至名歸,就算有人因好奇去調查,相信也不會調查出問題。”


    說真的,何侍郎還真擔心有好事之人要求徹查孫山以往的成績,畢竟這麽巧合的巧合,好些人都不信。


    不過孫山一個毫無背景之人,又沒有恩師看上,所以何侍郎相信孫山的成績就是那麽巧合。


    何老夫人聽到後,稍微安心點:“哎,現在山子成為家喻戶曉之人,不知道好事還是壞事。”


    特別跟杜六駁一比,讓人更加印象深刻了。


    表麵上是孫山做杜六駁的陪襯,實際效果是杜六駁倒是成為孫山的陪襯。


    看到《京城小報》百姓大概率更加記住孫山,而不是杜六駁。


    特別身世背景對比,更顯得孫山更努力,孫山更奮鬥。


    杜六駁從小就精心培養,要什麽有什麽,師出名門,他的成功是天經地義,如果不成功,反而證明杜六駁這個人不行。


    孫山則完全相反,從鄉村私塾一路讀來,父母不給力,也沒有給力的老師,完全靠自己一點一點地往上考。


    特別抽到臭號,不抱怨,不放棄,依舊咬牙地考。


    雖然最後一名,但從中看得出這個農家子弟已經全力以赴。


    這種耐力,更讓人勵誌。


    特別廣大群眾更是普通人,對孫山更有共鳴。


    貼身嬤嬤還說:“咱們孫姑爺,長得瘦瘦小小,完全是因為家境不好,從小忍饑挨餓,省吃儉用的錢來交束脩。為了不辜負父母期待,使勁地讀書,所以用腦過度。


    吃的不好,腦瓜子又用的多,怪不得長得那麽瘦弱了,哎,可憐我們姑爺啊,要是有個好家境,說不定這屆的狀元是姑爺。”


    說完貼身嬤嬤抹了抹眼淚。


    孫山的飯菜從四菜一湯,變成五菜一湯,還時不時有下午茶,水果吃。


    貼身嬤嬤要把孫山這麽多年的“營養不良”補回來。


    何老夫人雖然是世家女,但人世間的苦也嚐過。


    特別因為戰亂跟著父母從京城逃回到老家,一路上遇到的艱辛,看到流離失所的百姓,深深知道窮人的不易。


    孫山出生一個窮苦之家,肯定吃不飽穿不暖,個子才長不高。


    後來靠大姑才有機會讀書。


    這不,天資聰穎之人怎麽也埋沒不了,師資條件那麽差,也能殺出來,走到京城。


    這份刻苦,不得不說更讓人敬重。


    於是何老夫人讓貼身嬤嬤好好伺候孫山的飲食起居,務必讓孫山安心備考,更上一層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孫山,科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門七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門七仔並收藏我,孫山,科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