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大唐的文化輸出
大唐皇二代的非完全悠閑生活 作者:楚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唐儉在一旁,想要勸阻,身為李二的忠實擁躉,唐儉知道的秘密不少。
但看到李承乾嘴角詭異的笑容,他就知道,事情並不是自己想的那樣。
於是開始靜靜地開始看戲。
但是不知內情的蘇我二人組不知道啊,被突如其來的驚喜砸中,有些發懵。
李恪故意敲了敲桌子,不耐煩的說道
“給個痛快話,感不感興趣。”
蘇我蝦夷連忙躬身行禮
“感謝蜀王殿下垂憐。”
李恪這才滿意地說道
“行了,本王心中有數了,你們就等著好消息吧。
這樣過幾天不是端午了嗎?長安有個天下大比,你們寫個正式的文書遞給唐公。
這樣你們就可以以倭國使臣的身份在一旁觀禮了。”
蘇我蝦夷和蘇我入鹿又是一陣感謝,就差沒給李恪跪下了。
李恪不耐煩的擺擺手
“行了,既然談成了你們就去準備吧,本王的時間很寶貴,端午後,第一批軍械會出現在長安郊外。
具體地址本王會派人通知你們的。”
李恪見自己趕人的意圖這麽明顯了,兩人還未離開,疑惑的說道
“怎麽,還有事兒?”
兩人齊齊搖頭,李恪眼睛一瞪
“那還不去準備,要本王請你們吃飯嗎?跑起來。”
三人在耕石人家看著蘇我二人組向著鴻臚寺跑去,笑做了一團。
唐儉笑著說道
“殿下猜,這倭國使臣,會用什麽方式將我們要的土地,交到我們手上。”
李恪不屑的撇撇嘴
“要麽說服,要麽殺服。”
唐儉捋了捋胡須,讚同的點點頭
“從之前的交往中,老臣看得出來,這群倭國人,就是群養不熟的白眼狼,隻要有機會,就會在對手的身上狠狠的咬一口。”
李恪對著唐儉豎起一個大拇指
“唐公看的透徹。”
“對了殿下,您剛剛跟倭國使臣提到的大唐文化……”
對於唐儉的不理解,李恪沒說話,隻是笑著看向了李承乾。
“唐公勿擾,孤問問唐公,在唐公心中何為大唐文化?”
麵對李承乾的問題,唐公想了想說道
“兵書,天文,曆法,種植,先賢著作等等,隻要大唐有的,都算是大唐文化。”
李恪讚許的點點頭,唐儉說的沒錯,隻要是大唐有的,那就是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不可或缺。
但是李承乾卻笑著說道
“不,我大唐的核心文化是忠君愛國,仁愛天下,仁者無敵還有清靜無為,六根清淨,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這幾個詞單拎出來唐儉都能接受,但要說是它們組成了大唐文化,唐儉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不過很快,唐儉就反應了過來,有些驚愕的說道
“殿下是想從根兒上挖掉他們對於倭國的認同?”
看著唐儉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李承乾和李恪都笑了。
“本王可什麽都沒說,唐公別血口噴人。”
李承乾也搖了搖頭說道
“唐公也別看孤,孤也什麽也沒說。”
唐儉無奈的搖搖頭,這些話組織起來就是一句話,愚民政策,洗腦政策。
這個政策每個朝代都在幹,但幹的明目張膽的,也就眼前的兩個小祖宗了。
“蜀王殿下打算怎麽辦?”
李恪抿了口茶,把玩著手中的茶杯,笑著說道
“還能這麽辦,大量的印佛經,道經,儒家思想,運往我們的地盤,再找些和尚道士,一起去倭島。
一邊教他們知識,一遍度化他們,讓他們知道大唐才是極樂,大唐才是永遠的故鄉。
他們的存在就是為了大唐的繁榮添磚加瓦,我要讓他們知道,大唐甚至連空氣都是甜的。”
聽了李恪的話不管是李承乾還是唐儉,都倒吸一口冷氣,他們感覺,李恪得去目的不單單是這樣。
但是李恪不說,他們也不敢隨意猜測,萬一,他們的猜測成真了呢?
三人又聊了一些關於倭島的事情,李恪和李承乾便回了皇宮。
李恪沒回寢殿,而是直接去了兩儀殿。
進了兩儀殿,李二笑著說道
“恪兒,今天怎麽跑朕這兒來了?”
李恪笑嗬嗬的說道
“就不能是想您了,來看看您嗎?”
李二指了指李恪,笑著說道
“你聽聽你在說什麽?這話你自己信不信?”
李恪也不尷尬,在家老爹麵前,哪有尷尬一說。
李恪厚著臉皮說道
“這不是跟倭島那邊達成合作了嗎?兒子來跟你匯報一聲。
兒子承諾先給他們一千人的軍械,代價就是,他們按照我們事先規劃好麵積算。”
李二聽後滿意的點點頭,一些淘汰下來的次等貨,李二還不放在眼裏
“很好,那前往倭島的人選,恪兒可以推薦?”
李恪聽後連忙搖頭
“這事兒,您跟爺爺商量就好,我才不參與,事兒多還麻煩,不過最好帶上幾個年輕的後輩。
畢竟這樣從頭開始治理地方的事情太少,經驗很寶貴。”
李二沒想到這一層,被李恪一提醒,滿意的點點頭
“不錯,既然你不願意參與,你就回去吧,讓朕好好想想。”
等到李恪離開,李二捏了捏眉心,爪哇國那邊需要人手,高句麗需要人手,突厥需要人手,現在就連一個小小的倭島都要人手。
不過好在,這幾個月,耕石人家為大唐篩選出了不少有能力的學子。
雖然依舊比不上世家大族的子弟,但也算是些可造之材。
讓朝中老臣帶著這些年輕人去管理一地,未來也好給高明選拔出優秀的人才。
於是在李恪離開後,一個個李二的心腹大臣,文官武將都到了。
一直到深夜,這些人才離開,不少世家的官員回到家,紛紛寫了家書,讓人以最快的速度穿回老家。
這是一個機會,給所有有真本事的人的一個平等機會。
在海上,十幾艘新式商用海船,正沿著海岸線行駛,目的地就是揚州。
然後換船直奔洛陽,這十幾艘海船,來自嶺南,帶隊的正是李恪的老熟人,馮智戴。
此刻雖然已經是夜晚,但馮智戴依舊站在船頭。
他之前可沒想過,從嶺南到揚州隻需要三天時間。
更不會想到,船艙裏會堆滿了嶺南特產,將新鮮的水果,海魚,運到長安,這一切都太不真實了。
而給嶺南帶來這一切的是一位皇子。
…………我是分割線…………
感謝十六,瘋狂的油桶,十七個春秋,叫我馮三胖,背不完書,逍遙聖君,建安人,獨孤季鴻,用戶21136812,故鄉查無際,大何苗各位大老爺們的打賞!!!!
再次感謝,給大老爺們撅一個!!!!
但看到李承乾嘴角詭異的笑容,他就知道,事情並不是自己想的那樣。
於是開始靜靜地開始看戲。
但是不知內情的蘇我二人組不知道啊,被突如其來的驚喜砸中,有些發懵。
李恪故意敲了敲桌子,不耐煩的說道
“給個痛快話,感不感興趣。”
蘇我蝦夷連忙躬身行禮
“感謝蜀王殿下垂憐。”
李恪這才滿意地說道
“行了,本王心中有數了,你們就等著好消息吧。
這樣過幾天不是端午了嗎?長安有個天下大比,你們寫個正式的文書遞給唐公。
這樣你們就可以以倭國使臣的身份在一旁觀禮了。”
蘇我蝦夷和蘇我入鹿又是一陣感謝,就差沒給李恪跪下了。
李恪不耐煩的擺擺手
“行了,既然談成了你們就去準備吧,本王的時間很寶貴,端午後,第一批軍械會出現在長安郊外。
具體地址本王會派人通知你們的。”
李恪見自己趕人的意圖這麽明顯了,兩人還未離開,疑惑的說道
“怎麽,還有事兒?”
兩人齊齊搖頭,李恪眼睛一瞪
“那還不去準備,要本王請你們吃飯嗎?跑起來。”
三人在耕石人家看著蘇我二人組向著鴻臚寺跑去,笑做了一團。
唐儉笑著說道
“殿下猜,這倭國使臣,會用什麽方式將我們要的土地,交到我們手上。”
李恪不屑的撇撇嘴
“要麽說服,要麽殺服。”
唐儉捋了捋胡須,讚同的點點頭
“從之前的交往中,老臣看得出來,這群倭國人,就是群養不熟的白眼狼,隻要有機會,就會在對手的身上狠狠的咬一口。”
李恪對著唐儉豎起一個大拇指
“唐公看的透徹。”
“對了殿下,您剛剛跟倭國使臣提到的大唐文化……”
對於唐儉的不理解,李恪沒說話,隻是笑著看向了李承乾。
“唐公勿擾,孤問問唐公,在唐公心中何為大唐文化?”
麵對李承乾的問題,唐公想了想說道
“兵書,天文,曆法,種植,先賢著作等等,隻要大唐有的,都算是大唐文化。”
李恪讚許的點點頭,唐儉說的沒錯,隻要是大唐有的,那就是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不可或缺。
但是李承乾卻笑著說道
“不,我大唐的核心文化是忠君愛國,仁愛天下,仁者無敵還有清靜無為,六根清淨,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這幾個詞單拎出來唐儉都能接受,但要說是它們組成了大唐文化,唐儉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不過很快,唐儉就反應了過來,有些驚愕的說道
“殿下是想從根兒上挖掉他們對於倭國的認同?”
看著唐儉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李承乾和李恪都笑了。
“本王可什麽都沒說,唐公別血口噴人。”
李承乾也搖了搖頭說道
“唐公也別看孤,孤也什麽也沒說。”
唐儉無奈的搖搖頭,這些話組織起來就是一句話,愚民政策,洗腦政策。
這個政策每個朝代都在幹,但幹的明目張膽的,也就眼前的兩個小祖宗了。
“蜀王殿下打算怎麽辦?”
李恪抿了口茶,把玩著手中的茶杯,笑著說道
“還能這麽辦,大量的印佛經,道經,儒家思想,運往我們的地盤,再找些和尚道士,一起去倭島。
一邊教他們知識,一遍度化他們,讓他們知道大唐才是極樂,大唐才是永遠的故鄉。
他們的存在就是為了大唐的繁榮添磚加瓦,我要讓他們知道,大唐甚至連空氣都是甜的。”
聽了李恪的話不管是李承乾還是唐儉,都倒吸一口冷氣,他們感覺,李恪得去目的不單單是這樣。
但是李恪不說,他們也不敢隨意猜測,萬一,他們的猜測成真了呢?
三人又聊了一些關於倭島的事情,李恪和李承乾便回了皇宮。
李恪沒回寢殿,而是直接去了兩儀殿。
進了兩儀殿,李二笑著說道
“恪兒,今天怎麽跑朕這兒來了?”
李恪笑嗬嗬的說道
“就不能是想您了,來看看您嗎?”
李二指了指李恪,笑著說道
“你聽聽你在說什麽?這話你自己信不信?”
李恪也不尷尬,在家老爹麵前,哪有尷尬一說。
李恪厚著臉皮說道
“這不是跟倭島那邊達成合作了嗎?兒子來跟你匯報一聲。
兒子承諾先給他們一千人的軍械,代價就是,他們按照我們事先規劃好麵積算。”
李二聽後滿意的點點頭,一些淘汰下來的次等貨,李二還不放在眼裏
“很好,那前往倭島的人選,恪兒可以推薦?”
李恪聽後連忙搖頭
“這事兒,您跟爺爺商量就好,我才不參與,事兒多還麻煩,不過最好帶上幾個年輕的後輩。
畢竟這樣從頭開始治理地方的事情太少,經驗很寶貴。”
李二沒想到這一層,被李恪一提醒,滿意的點點頭
“不錯,既然你不願意參與,你就回去吧,讓朕好好想想。”
等到李恪離開,李二捏了捏眉心,爪哇國那邊需要人手,高句麗需要人手,突厥需要人手,現在就連一個小小的倭島都要人手。
不過好在,這幾個月,耕石人家為大唐篩選出了不少有能力的學子。
雖然依舊比不上世家大族的子弟,但也算是些可造之材。
讓朝中老臣帶著這些年輕人去管理一地,未來也好給高明選拔出優秀的人才。
於是在李恪離開後,一個個李二的心腹大臣,文官武將都到了。
一直到深夜,這些人才離開,不少世家的官員回到家,紛紛寫了家書,讓人以最快的速度穿回老家。
這是一個機會,給所有有真本事的人的一個平等機會。
在海上,十幾艘新式商用海船,正沿著海岸線行駛,目的地就是揚州。
然後換船直奔洛陽,這十幾艘海船,來自嶺南,帶隊的正是李恪的老熟人,馮智戴。
此刻雖然已經是夜晚,但馮智戴依舊站在船頭。
他之前可沒想過,從嶺南到揚州隻需要三天時間。
更不會想到,船艙裏會堆滿了嶺南特產,將新鮮的水果,海魚,運到長安,這一切都太不真實了。
而給嶺南帶來這一切的是一位皇子。
…………我是分割線…………
感謝十六,瘋狂的油桶,十七個春秋,叫我馮三胖,背不完書,逍遙聖君,建安人,獨孤季鴻,用戶21136812,故鄉查無際,大何苗各位大老爺們的打賞!!!!
再次感謝,給大老爺們撅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