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太後聲音也不似從前那樣底氣足,她淡淡道。
“起來罷。竹息,給華妃賜座。”
竹息恭敬應了是,指揮著宮女給年世蘭搬來了一把椅子。
如此,便是德太後高高坐在殿中,年世蘭坐在她麵前的階下。
年世蘭左右看看那些空著的座椅,心中冷笑。
果然是不知悔改,明明殿中有那麽多座椅,德太後偏偏說賜座,又重新搬了椅子來,讓自己以這種看起來顯得卑微的姿態坐在她麵前。
大抵是德太後想要年世蘭臣服,卻又不好做的太明顯罷。
不過年世蘭也不是很在意,她今日來,無非是想看看,德太後究竟是何種狀況了。
上一世年世蘭被德太後那樣算計了一場,這一世,年世蘭還什麽也沒做,德太後便已是精力去了大半。
想想胤禛剛登基之時,德太後是如何的耀武揚威,現在胤禛登基近四年,後宮中重要場合卻再也不見了德太後。
連德太後的兒媳,也是她的侄女烏拉那拉氏都似乎不再與她親近。
上一世的德太後多聰明啊,在胤禛登基之時借著隆科多的力量做出了強大的助力。
這一世,年世蘭更多聽說的,是哥哥年羹堯和張廷玉等一幹人為胤禛掃清了障礙,肅清了前朝那些不服的臣子。
年世蘭對上德太後的眼睛,才四十多歲的德太後,若是保養得宜,應是眼神明亮,目光炯炯的。
可此刻高高在上的德太後已是眼神不再明亮,目光帶了許多渾濁之氣。
皇太後與德太後相差兩歲,卻是氣色極佳。
德太後這一年多不知用了多少好藥,氣色是一日枯似一日。
“你這麽望著哀家是做什麽?”
德太後見年世蘭坐下來之後既不謝恩,也不說話,忍不住開口問道。
年世蘭在心中暗想,果然這一世因著胤禛這個提前登基的變數,德太後曆練遠不如上一世。
年世蘭雙手交疊在膝頭,手中的帕子柔柔順著腿垂下。
她也一改往日對上德太後之時不自覺生硬的姿態,語調中帶著柔柔的憐憫似的,開口說道。
“臣妾久未見到太後娘娘,今日前來探望您,心中感慨良多。”
德太後平靜的說道。
“哀家病了這許久,雖懶得理會後宮中事。
但耳邊刮過幾陣風。
華妃,皇帝要你協理六宮,哀家卻聽說,
你與皇後經常鬧的不好。
你知道的,皇後素來柔和。
哀家也知道,你母家軍功顯著,
但是皇後畢竟是皇後,也隻能是皇後。
你還是該與皇後和睦相處,才好在後宮中服眾。”
年世蘭笑著,眼睛看向德太後的麵上,道。
“太後娘娘眼明心亮,自然是非分明。
臣妾謹遵娘娘教誨,定當和睦後宮。”
德太後在心中小小驚訝了一下,她原本準備了一籮筐的話,打算借機敲打敲打華妃。
不想這華妃竟似轉了性子般,說話不再與她針鋒相對,就這麽默默認下了。
德太後一時之間反而沒法繼續敲打她,隻能皺了皺眉,順勢道。
“如此甚好。哀家老了,不中用了,但哀家希望你們這些小輩,
能勤謹侍奉皇帝,為皇家開枝散葉。也要對皇後恭敬,
畢竟,她才是後宮之主。
哀家一輩子為妃,皇帝登基之後,才一步登天做了太後。
可是哀家為妃之時,先帝有三位皇後。
哀家對每一位皇後都十分恭敬,從不敢對她們有不敬之舉。
哀家希望華妃你也是。”
年世蘭心中翻了個白眼,德太後為妃之時所謂的對皇後恭敬,還不是因為能坐上皇後寶座的人都不普通。
否則以德太後的心性兒,指定比現在的年世蘭還要傲幾分的。
再說了,年世蘭心道,自己出身世家。
德太後是自宮女爬上來,母家也無甚根基,憑什麽將自己與她相提並論?
但年世蘭此刻不予與德太後相爭,也是笑著點頭應道。
“是,臣妾謹記太後娘娘囑咐,定好好敬著皇後娘娘。”
德太後身邊的竹息不滿的覷了眼兒,瞅了年世蘭一眼。
竹息想,華妃不是一向都對自己主子不屑的樣子嗎,今兒不知是吃錯了什麽藥,竟這般好說話兒。
德太後看著年世蘭這般,隻覺自己一拳打在了棉花上,連個聲兒都沒有,好是無趣,草草打發了年世蘭。
年世蘭帶著立冬剛出了永和宮的門,就見小林子不知從哪跳出來,倒嚇年世蘭一跳。
年世蘭撫了撫胸口,白了小林子一眼。
“下次再這麽嚇唬你主子,你便仔細你的皮。”
小林子忙彎腰道。
“主子息怒。奴才剛才悄悄兒去找知樂了。
知樂說,永和宮現在除了皇上每隔五六天來一次,
連皇後也不怎麽來。”
年世蘭漫不經心道。
“本宮第一次見德太後的時候,還以為是何了不得的角色呢。
結果連個水花兒都沒濺起,就已經如同即將開敗的花。
本宮都懶得再對她費心思。
立冬,你今日瞧著德太後氣色如何?“
立冬低著頭,答道。
“依奴婢隻見,確實如娘娘所說。隻是.”
立冬看看左右,長長的宮道上隻有她們主仆三人。
“隻是娘娘還是應該小心隔牆有耳。”
年世蘭笑笑,不再言語。
很好,自己身邊的奴才都成長了起來,若是日子就這麽平靜過下去,她也短期內不會再有何動作。
弘曆才半歲,她理應先盡好一個母親的職責。
甄常在自傷了胳臂,便日日窩在自己屋子裏,哪都不去。
烏拉那拉氏道,甄常在是女孩子,挎著右臂出入想必臉麵上掛不住,也免了她的晨昏定省。
也隻有一個安答應隔兩日來看看她,沈貴人不是經常被華妃叫走,就是要忙著侍奉皇上,甄常在與安答應便日漸親厚起來。
這日早起,浣碧伺候著甄常在用早膳,忽然歎道。
“自打小主傷了胳膊,咱們這裏更是冷清了。
除了安小主經常來看看小主,連眉莊小主也見不上。
好在眉莊小主還記著與您的情分,
她又跟著華妃理事,
內務府倒也不敢太過苛刻咱們。
可是小主,您進宮就是為了伺候皇上。
這都快一年了,也沒機會伺候皇上。
家裏老爺和夫人可都揪著心呢。”
“起來罷。竹息,給華妃賜座。”
竹息恭敬應了是,指揮著宮女給年世蘭搬來了一把椅子。
如此,便是德太後高高坐在殿中,年世蘭坐在她麵前的階下。
年世蘭左右看看那些空著的座椅,心中冷笑。
果然是不知悔改,明明殿中有那麽多座椅,德太後偏偏說賜座,又重新搬了椅子來,讓自己以這種看起來顯得卑微的姿態坐在她麵前。
大抵是德太後想要年世蘭臣服,卻又不好做的太明顯罷。
不過年世蘭也不是很在意,她今日來,無非是想看看,德太後究竟是何種狀況了。
上一世年世蘭被德太後那樣算計了一場,這一世,年世蘭還什麽也沒做,德太後便已是精力去了大半。
想想胤禛剛登基之時,德太後是如何的耀武揚威,現在胤禛登基近四年,後宮中重要場合卻再也不見了德太後。
連德太後的兒媳,也是她的侄女烏拉那拉氏都似乎不再與她親近。
上一世的德太後多聰明啊,在胤禛登基之時借著隆科多的力量做出了強大的助力。
這一世,年世蘭更多聽說的,是哥哥年羹堯和張廷玉等一幹人為胤禛掃清了障礙,肅清了前朝那些不服的臣子。
年世蘭對上德太後的眼睛,才四十多歲的德太後,若是保養得宜,應是眼神明亮,目光炯炯的。
可此刻高高在上的德太後已是眼神不再明亮,目光帶了許多渾濁之氣。
皇太後與德太後相差兩歲,卻是氣色極佳。
德太後這一年多不知用了多少好藥,氣色是一日枯似一日。
“你這麽望著哀家是做什麽?”
德太後見年世蘭坐下來之後既不謝恩,也不說話,忍不住開口問道。
年世蘭在心中暗想,果然這一世因著胤禛這個提前登基的變數,德太後曆練遠不如上一世。
年世蘭雙手交疊在膝頭,手中的帕子柔柔順著腿垂下。
她也一改往日對上德太後之時不自覺生硬的姿態,語調中帶著柔柔的憐憫似的,開口說道。
“臣妾久未見到太後娘娘,今日前來探望您,心中感慨良多。”
德太後平靜的說道。
“哀家病了這許久,雖懶得理會後宮中事。
但耳邊刮過幾陣風。
華妃,皇帝要你協理六宮,哀家卻聽說,
你與皇後經常鬧的不好。
你知道的,皇後素來柔和。
哀家也知道,你母家軍功顯著,
但是皇後畢竟是皇後,也隻能是皇後。
你還是該與皇後和睦相處,才好在後宮中服眾。”
年世蘭笑著,眼睛看向德太後的麵上,道。
“太後娘娘眼明心亮,自然是非分明。
臣妾謹遵娘娘教誨,定當和睦後宮。”
德太後在心中小小驚訝了一下,她原本準備了一籮筐的話,打算借機敲打敲打華妃。
不想這華妃竟似轉了性子般,說話不再與她針鋒相對,就這麽默默認下了。
德太後一時之間反而沒法繼續敲打她,隻能皺了皺眉,順勢道。
“如此甚好。哀家老了,不中用了,但哀家希望你們這些小輩,
能勤謹侍奉皇帝,為皇家開枝散葉。也要對皇後恭敬,
畢竟,她才是後宮之主。
哀家一輩子為妃,皇帝登基之後,才一步登天做了太後。
可是哀家為妃之時,先帝有三位皇後。
哀家對每一位皇後都十分恭敬,從不敢對她們有不敬之舉。
哀家希望華妃你也是。”
年世蘭心中翻了個白眼,德太後為妃之時所謂的對皇後恭敬,還不是因為能坐上皇後寶座的人都不普通。
否則以德太後的心性兒,指定比現在的年世蘭還要傲幾分的。
再說了,年世蘭心道,自己出身世家。
德太後是自宮女爬上來,母家也無甚根基,憑什麽將自己與她相提並論?
但年世蘭此刻不予與德太後相爭,也是笑著點頭應道。
“是,臣妾謹記太後娘娘囑咐,定好好敬著皇後娘娘。”
德太後身邊的竹息不滿的覷了眼兒,瞅了年世蘭一眼。
竹息想,華妃不是一向都對自己主子不屑的樣子嗎,今兒不知是吃錯了什麽藥,竟這般好說話兒。
德太後看著年世蘭這般,隻覺自己一拳打在了棉花上,連個聲兒都沒有,好是無趣,草草打發了年世蘭。
年世蘭帶著立冬剛出了永和宮的門,就見小林子不知從哪跳出來,倒嚇年世蘭一跳。
年世蘭撫了撫胸口,白了小林子一眼。
“下次再這麽嚇唬你主子,你便仔細你的皮。”
小林子忙彎腰道。
“主子息怒。奴才剛才悄悄兒去找知樂了。
知樂說,永和宮現在除了皇上每隔五六天來一次,
連皇後也不怎麽來。”
年世蘭漫不經心道。
“本宮第一次見德太後的時候,還以為是何了不得的角色呢。
結果連個水花兒都沒濺起,就已經如同即將開敗的花。
本宮都懶得再對她費心思。
立冬,你今日瞧著德太後氣色如何?“
立冬低著頭,答道。
“依奴婢隻見,確實如娘娘所說。隻是.”
立冬看看左右,長長的宮道上隻有她們主仆三人。
“隻是娘娘還是應該小心隔牆有耳。”
年世蘭笑笑,不再言語。
很好,自己身邊的奴才都成長了起來,若是日子就這麽平靜過下去,她也短期內不會再有何動作。
弘曆才半歲,她理應先盡好一個母親的職責。
甄常在自傷了胳臂,便日日窩在自己屋子裏,哪都不去。
烏拉那拉氏道,甄常在是女孩子,挎著右臂出入想必臉麵上掛不住,也免了她的晨昏定省。
也隻有一個安答應隔兩日來看看她,沈貴人不是經常被華妃叫走,就是要忙著侍奉皇上,甄常在與安答應便日漸親厚起來。
這日早起,浣碧伺候著甄常在用早膳,忽然歎道。
“自打小主傷了胳膊,咱們這裏更是冷清了。
除了安小主經常來看看小主,連眉莊小主也見不上。
好在眉莊小主還記著與您的情分,
她又跟著華妃理事,
內務府倒也不敢太過苛刻咱們。
可是小主,您進宮就是為了伺候皇上。
這都快一年了,也沒機會伺候皇上。
家裏老爺和夫人可都揪著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