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在第二次會麵之前,奧皇是真的打算拉匈牙利一把,和匈牙利的統治階級協商一下,然後拿出一個雙方都接受的方案,具體性質類似於俄國人的亞曆山大二世改革,在盡量保證統治階級利益的情況下,緩和社會矛盾,給於中下層民眾晉升的空間和較好的生活。甚至弗裏茨已經準備好在匈牙利議會中吼上一句:“各位應當相信我,我已經盡量的保證了貴族和地主的利益了。”然而,匈牙利政府連最初的試探都拒絕了。
即使在這個時候,匈牙利政府依然把自己弄得像一個堡壘一般,針插不進去,水潑不進去,在這種情況下,奧皇也不認為,自己有義務白白的給匈牙利扔東西!於是,蒂薩的第二次覲見的結果就是不歡而散。
不過這一次匈牙利不能說沒有獲得什麽。位於羅馬尼亞東北部的叛軍不能不管,於是,在和魯普雷希特商議之後,2個奧地利軍和一個波西米亞師組成的部隊前去圍剿羅馬尼亞起義軍。雙方在雅西地區大戰一場,在扔下2萬多屍體和3萬俘虜以及大部分重裝備之後,羅馬尼亞起義軍敗退了。然而,這還不算完,剩餘的羅馬尼亞起義軍不在羅馬尼亞混了,開始向特蘭西瓦尼亞地區轉移。
按理說,損失巨大的羅馬尼亞起義軍這個時候應該翻不出什麽浪花了,但是這個時候一連串的事情又讓整個形勢向著不確定的方向發展,首先,遵照德皇的意見,魯普雷希特王子的部隊不能進入奧匈帝國,實際上,這其實是留了一個後門,因為畢竟波西米亞軍團的主人是瑪麗公主殿下,魯普雷希特隻是代為指揮,德皇再霸道,不能說不讓奧匈帝國公主的部隊進入奧匈吧?當然,如果王子不願意的話,那麽自然就是遵守德皇的意見了。
而在這個時候,魯普雷希特自然不希望幫助匈牙利,所以波西米亞軍團以德皇的命令為擋箭牌拒絕進入匈牙利繼續清繳作戰。當然了,沒有波西米亞軍團,奧地利的兩個軍其實對付已經散了架子的羅馬尼亞人也是足夠了。繼續清繳的話,很快就能解決。然而可惜的是,匈牙利不這麽想啊!
這個時候,匈牙利政府再一次發揮了他們堪稱第一流的作死精神,他們認為羅馬尼亞起義軍已經沒什麽好懼怕的了,匈牙利雖然被重創,但是好歹也是一個麵積超過30萬平方公裏的歐洲中等國家,本民族也有上千萬的人口!幹掉這支起義軍殘餘完全沒問題啊!
然而要是兩個奧地利軍進入匈牙利的話,那麽情況就不一樣了,2個齊裝滿員的奧地利軍,可不是現在匈牙利可以應對的,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就是這個意思啊!在這個動蕩時期,有槍杆子的人自然會有權柄,有這兩個軍作為注腳,奧地利政府要是真的提出一些要求的話,匈牙利人是同意呢還是拒絕呢?
所以,匈牙利政府立即表示在“匈牙利的事情,匈牙利政府和軍隊完全可以自己解決,就不用浪費帝國寶貴的資源了。”於是蒂薩首相委婉的拒絕了奧地利軍團進入匈牙利繼續清繳的要求。然而正是這個決定讓匈牙利的形勢進一步惡化了!
匈牙利再衰弱,也不至於對付不了幾萬沒有重裝備,已經散了架子的羅馬尼亞遊勇散兵。但是有句話怎麽說來著?福不雙降,禍不單行!就在羅馬尼亞這邊把匈牙利弄的焦頭爛額的時候,斯洛伐克那邊又出事了!
斯洛伐克緊貼著波西米亞和奧地利,雙方交流非常多,斯洛伐克人非常羨慕波西米亞的捷克人在奧地利國內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水平,看看人家捷克人,再看看自己這邊,這種落差帶給斯洛伐克人的不滿尤為巨大。
其實,雖然這個時代民族獨立運動鬧得風起雲湧,並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想獨立的。比如說斯洛文尼亞人,在1910年時,純粹的斯洛伐克人一共才200萬人口,獨立了各種問題都來了,所以曆史上,斯洛伐克人決定和捷克人走到一起。即使一貫以強硬而著稱的塞爾維亞人,在後世成立了南斯拉夫之後,匈牙利和奧地利在原屬於奧匈帝國的地區依然存在巨大的影響力。
和特蘭西瓦尼亞的羅馬尼亞人不一樣,斯洛伐克人選擇的是軟對抗,他們要求匈牙利政府給於斯洛伐克人更多的自治權,具體要求比照奧地利國內的波希米亞地區。然而對於這一點,匈牙利政府自然是不同意,如果僅僅是這樣,還不算糟糕,匈牙利政府決定實施高壓政策,而斯洛伐克人也表示要捍衛自己的權利,於是,雙方爆發了軟對抗。
但是不要忘了,從奧地利運往匈牙利的物資是要經過斯洛伐克的,然而這樣一來就出問題了......。斯洛伐克人扣下了這批物資,同時也開始組織自己的軍事力量,這一下,雙方之間的矛盾就大了!
於是,原本就已經可以用苟延殘喘來形容的匈牙利軍團必須在兩個方向部署。這樣一來的結果就是兩邊都無法解決問題,而進入特蘭西瓦尼亞的羅馬尼亞人則“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本民族的地區,他們的勢力再度發展壯大,而且有了愈演愈烈之勢。自知打不過奧地利的羅馬尼亞人也學聰明了,他們不再打著協約國的旗號,而是民族獨立和自治為幌子。退出戰爭,謀求自治的旗幟讓特蘭西瓦尼亞的局勢變的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民族問題現在已經讓整個匈牙利坐在了炸藥包上,開始是羅馬尼亞人,然後是斯洛伐克人,然後是德意誌人和波蘭人!講道理,在匈牙利,德意誌人也有200萬人口呢,他們同樣是被統治民族。在匈牙利也是不把德語作為第一語言的!既然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都鬧了,德意誌人自然也可以鬧啊,不說和奧地利合並吧?至少也要區域自治啊!至於波蘭人?好吧,人家一直在鬧......。
第三更奉上~~~!求訂閱求打賞~~~!!!
即使在這個時候,匈牙利政府依然把自己弄得像一個堡壘一般,針插不進去,水潑不進去,在這種情況下,奧皇也不認為,自己有義務白白的給匈牙利扔東西!於是,蒂薩的第二次覲見的結果就是不歡而散。
不過這一次匈牙利不能說沒有獲得什麽。位於羅馬尼亞東北部的叛軍不能不管,於是,在和魯普雷希特商議之後,2個奧地利軍和一個波西米亞師組成的部隊前去圍剿羅馬尼亞起義軍。雙方在雅西地區大戰一場,在扔下2萬多屍體和3萬俘虜以及大部分重裝備之後,羅馬尼亞起義軍敗退了。然而,這還不算完,剩餘的羅馬尼亞起義軍不在羅馬尼亞混了,開始向特蘭西瓦尼亞地區轉移。
按理說,損失巨大的羅馬尼亞起義軍這個時候應該翻不出什麽浪花了,但是這個時候一連串的事情又讓整個形勢向著不確定的方向發展,首先,遵照德皇的意見,魯普雷希特王子的部隊不能進入奧匈帝國,實際上,這其實是留了一個後門,因為畢竟波西米亞軍團的主人是瑪麗公主殿下,魯普雷希特隻是代為指揮,德皇再霸道,不能說不讓奧匈帝國公主的部隊進入奧匈吧?當然,如果王子不願意的話,那麽自然就是遵守德皇的意見了。
而在這個時候,魯普雷希特自然不希望幫助匈牙利,所以波西米亞軍團以德皇的命令為擋箭牌拒絕進入匈牙利繼續清繳作戰。當然了,沒有波西米亞軍團,奧地利的兩個軍其實對付已經散了架子的羅馬尼亞人也是足夠了。繼續清繳的話,很快就能解決。然而可惜的是,匈牙利不這麽想啊!
這個時候,匈牙利政府再一次發揮了他們堪稱第一流的作死精神,他們認為羅馬尼亞起義軍已經沒什麽好懼怕的了,匈牙利雖然被重創,但是好歹也是一個麵積超過30萬平方公裏的歐洲中等國家,本民族也有上千萬的人口!幹掉這支起義軍殘餘完全沒問題啊!
然而要是兩個奧地利軍進入匈牙利的話,那麽情況就不一樣了,2個齊裝滿員的奧地利軍,可不是現在匈牙利可以應對的,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就是這個意思啊!在這個動蕩時期,有槍杆子的人自然會有權柄,有這兩個軍作為注腳,奧地利政府要是真的提出一些要求的話,匈牙利人是同意呢還是拒絕呢?
所以,匈牙利政府立即表示在“匈牙利的事情,匈牙利政府和軍隊完全可以自己解決,就不用浪費帝國寶貴的資源了。”於是蒂薩首相委婉的拒絕了奧地利軍團進入匈牙利繼續清繳的要求。然而正是這個決定讓匈牙利的形勢進一步惡化了!
匈牙利再衰弱,也不至於對付不了幾萬沒有重裝備,已經散了架子的羅馬尼亞遊勇散兵。但是有句話怎麽說來著?福不雙降,禍不單行!就在羅馬尼亞這邊把匈牙利弄的焦頭爛額的時候,斯洛伐克那邊又出事了!
斯洛伐克緊貼著波西米亞和奧地利,雙方交流非常多,斯洛伐克人非常羨慕波西米亞的捷克人在奧地利國內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水平,看看人家捷克人,再看看自己這邊,這種落差帶給斯洛伐克人的不滿尤為巨大。
其實,雖然這個時代民族獨立運動鬧得風起雲湧,並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想獨立的。比如說斯洛文尼亞人,在1910年時,純粹的斯洛伐克人一共才200萬人口,獨立了各種問題都來了,所以曆史上,斯洛伐克人決定和捷克人走到一起。即使一貫以強硬而著稱的塞爾維亞人,在後世成立了南斯拉夫之後,匈牙利和奧地利在原屬於奧匈帝國的地區依然存在巨大的影響力。
和特蘭西瓦尼亞的羅馬尼亞人不一樣,斯洛伐克人選擇的是軟對抗,他們要求匈牙利政府給於斯洛伐克人更多的自治權,具體要求比照奧地利國內的波希米亞地區。然而對於這一點,匈牙利政府自然是不同意,如果僅僅是這樣,還不算糟糕,匈牙利政府決定實施高壓政策,而斯洛伐克人也表示要捍衛自己的權利,於是,雙方爆發了軟對抗。
但是不要忘了,從奧地利運往匈牙利的物資是要經過斯洛伐克的,然而這樣一來就出問題了......。斯洛伐克人扣下了這批物資,同時也開始組織自己的軍事力量,這一下,雙方之間的矛盾就大了!
於是,原本就已經可以用苟延殘喘來形容的匈牙利軍團必須在兩個方向部署。這樣一來的結果就是兩邊都無法解決問題,而進入特蘭西瓦尼亞的羅馬尼亞人則“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本民族的地區,他們的勢力再度發展壯大,而且有了愈演愈烈之勢。自知打不過奧地利的羅馬尼亞人也學聰明了,他們不再打著協約國的旗號,而是民族獨立和自治為幌子。退出戰爭,謀求自治的旗幟讓特蘭西瓦尼亞的局勢變的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民族問題現在已經讓整個匈牙利坐在了炸藥包上,開始是羅馬尼亞人,然後是斯洛伐克人,然後是德意誌人和波蘭人!講道理,在匈牙利,德意誌人也有200萬人口呢,他們同樣是被統治民族。在匈牙利也是不把德語作為第一語言的!既然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都鬧了,德意誌人自然也可以鬧啊,不說和奧地利合並吧?至少也要區域自治啊!至於波蘭人?好吧,人家一直在鬧......。
第三更奉上~~~!求訂閱求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