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楚到沒什麽反正現代時就是自己動手,可是四阿哥卻很不放心,想到自己剛回來這丫頭又走了,況且這一去少說也得幾個月,四阿哥鬱悶不已。不管四阿哥如何不舍,轉天一早還是親手把楚楚送上了龍攆,看著遠去的隊伍,四阿哥暗暗歎息,瞧那丫頭那高興勁,自己這相思的苦楚,她何時也能體會一二自己就滿足了。
直隸山東的賑災風雲
康熙爺這次出巡是有其目的,至少據楚楚和康師傅幾日的接觸,明白康熙爺實際是個最彎彎繞的老家夥,說是去江南,按理說應該是坐船南下的,可是這位爺,愣是讓佟貴妃密貴人,九十兩位阿哥和一起的官員,伴著空空的龍攆,坐著異常豪華的龍船順風順水的走了。
隻留了自己和十三十四張廷玉李光地,以及李德全那個老太監一起坐上了青圍的普通馬車,一路顛簸著直奔直隸山東去了,一路上楚楚真是有苦難言,康師傅是打定主意的一概低調,故曉行夜宿,也真如一般老百姓一般,住的是小客棧,吃的是尋常飯,這都還成,就是那馬車,顛的楚楚渾身酸痛。
幸虧出了保定府,進了山東境內,康熙爺才命令慢了下來,楚楚也忘記了身體的不適,隻因越走越荒涼,進了山東基本就沒瞧見幾塊完整的莊稼地,幾乎都是拔裂的黃土和絡繹不絕南逃或北走的災民。
康師傅的臉色越來越陰霾,話也說的很少,楚楚和十三十四把隨身帶的一些幹糧清水分給一路上堅持不住的災民,可都知道這就是杯水車薪,起不了什麽大用,走到一半接近山東直隸總督府時,南行的一些災民卻又回來了。
楚楚等人很是奇怪,把一點清水幹糧分給了兩個回走的娘倆才問明白,原來山東大旱已是三年光景,朝廷雖免了稅負,可是連著三年地裏沒有收成,也是難以活命,一開始紛紛北行,後來人多了,到了保定府就被攔下了不讓進京。
後來聽說江南富庶,隻得南行,誰知今年康熙爺又南下了,所以,南邊的洲縣也封住了災民的路線,驅逐了回來,康熙爺問:
「難道你們的州府就沒有開倉放糧。發放賑災銀子嗎」?
那婦人苦笑道:
「要說我們那個洲縣算是好的了,還施了幾天粥,別的縣聽說連個粥棚都沒搭,說是直隸總督府下的令,朝廷沒剝下賑災的款項錢糧,讓等等,可是這人的肚子那等的了,為了保命隻得背井離鄉逃到外省,可如今逃也沒處逃了,隻得回去等死也就是了」
康師傅點點頭連說了三個好字,吩咐,速速連夜趕往直隸總督府濟南,可是到了兗州府的轄地卻逐漸井然有序起來,每五裏就搭建了一個賑災的點,不僅有臨時的窩棚還定時施粥,很有章法,康熙才有了一絲笑意問道:
「這裏的府台是哪個?倒是有些政績」
李光地和張廷玉對視了一眼道:
「此處的府台應是康熙二十二年的三甲進士姚世通」。
李光地是個官場的老油條,雖然清廉但是對這個姚世通還是知道一二的,要論會鑽營的官兒,就沒那個能比得過這位的,要不年僅三十幾歲能熬到正四品的漢官還真不多,若不是靠上了太子哪能升的這麽快。
要說這個姚世通能在大旱時開倉,那簡直無異於癡人說夢,那可是個大大的混蛋貪官,康熙哪知道這些事微笑道:
「咱們進兗州城瞧瞧去,若果真是這個姚世通做的,倒不失為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官,定要好好的賞他」。
楚楚在一邊一看李光地和張廷玉的臉色,就知道這裏有貓膩,所謂反常既為妖,這一路進了直隸山東都是荒地連綿,就是有幾個施粥的衙門也是鳳毛麟角,像兗州這麽大張旗鼓幹的,還真沒見過,這裏肯定有文章。
悄悄和十三十四嘀咕一陣,康熙聽見了道:
「你這個刁鑽丫頭難道我大清就不能出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官,走和師傅進兗州府讓你開開眼」。
楚楚暗自嘀咕誰開眼還不一定呢,幾人進了城門,見裏麵卻是更加有序,可以看出治理的相當不錯,幾個人走到一處茶攤,是個臨街的小門臉,隻擺了四張方桌,一對老夫婦正忙乎著招呼客人。
康熙等人被讓進來,衝了幾杯大碗茶,康熙衝楚楚眨眨眼,楚楚當然領會問道:
「大娘大爺多大年紀了?」
「老漢六十有六了老伴六十五了」
「怎麽就您老兩口呢」?
老大爺悄悄的道:
「不瞞姑娘要說半個月前呢,我們這裏還不是這樣的,府台姚大人自打上任三年來,沒做過一件積德的好事,朝廷免了稅賦,他還要想盡法子征收,什麽求雨稅,過路稅,總之名目五花八門啥錢都要,可是連年的大旱,咱百姓連糊口都困難了,那還有銀子交稅,賣兒賣女抵稅的多了去了,這裏的老百姓都叫那姚世通姚扒皮,就是你沒有銀子就得扒層皮,俺們本來就是個沒兒沒女的,守著個小茶攤倒也不至於餓死,半個月前來了個京裏的欽差」。
說著又壓低聲音道:
「聽說啊是咱們萬歲爺的皇阿哥,現如今住在前麵玉山街的迎賓客棧,知府大人每天都去請,可您猜怎麽著愣是請不動,人家就住客棧,不住那貪官的府邸,那欽差逼著姚扒皮開倉放量賑濟災民,這才有了現在的樣子」。
康熙等一愣十三道:
「不知是哪位皇阿哥」?
那大爺偷偷的道:
「那個阿哥真真是個親切的,有時也從俺們茶攤前路過,去城外巡視,還帶著一個小廝來我這裏喝過茶呢,聽那小廝稱呼他十三爺,想來定是萬歲爺的十三阿哥了」。
楚楚一口茶險些嗆死,十四給她拍拍後背道:
「你這麽激動幹嘛,正主還沒怎麽樣呢。」
大爺見把幾個外來的人鎮住了,很是得意的忙去了,康熙道:
「光地庭玉,你們看這是怎麽回事」?
二人麵麵相覷不知道該說什麽,若按照大清律有人冒充欽差那就是殺頭滅九族的大罪,何況冒充的還是皇阿哥,可是從人情方麵上,這個人卻不是為非作歹,而是為了保住百姓性命,間接的扞衛了地方的安定,這又是大功一件,這可怎麽說,抓起來殺了於心何安,可是放任也不行。
楚楚倒是樂了心道:
「記得電視劇李衛當官裏,那個李衛就是從冒充欽差開始的,後來那就是雍正的封疆大吏啊,果然藝術來源於生活啊,這不眼前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李衛當官的真實版嗎,」
想到此,趴到康熙耳邊嘀咕了一陣,康熙眉頭展開,伸手拍拍她的頭道:
「你這丫頭就是鬼點子多,這個主意還不錯」。
另外幾人麵麵相覷,康熙道:
「走咱們也住到那個什麽迎賓客棧去,看看咱們這個真阿哥一到,那個假的又當如何」
說著幾人給了茶錢,尋那個迎賓客棧去了,果然過了兩條街,就是迎賓客棧,倒是比較看得過去,地方不小,而且很幹淨整潔,估計算兗州這個地方最好的客棧了,康熙等人要了四間上房,安置。
給了送行李上來的小二些銀錢,楚楚略微打聽了一下,那小二說:
「這位假十三隻帶了一個小廝,沒有旁的隨從,」
楚楚納悶的問道:
「那誰說他就是十三阿哥呢」?
那小二低聲道:
「這皇阿哥還有敢冒充嗎,那不得被萬歲爺千刀萬剮了,再說那姚大人也來過了,那位爺裏麵的腰上裹著黃帶子,是俺和姚大人都親眼過的」。
李光地倒是不以為然的道:
「可是沒有官府的文諜,隻憑套在裏麵的黃腰帶是說明不了身份的吧,」
「什麽文諜,聽姚大人說,十三爺這準是得了萬歲爺的令,微服私訪,哪還能大張旗鼓的,可是真真救了咱方圓百裏的兗州百姓,且長的玉樹臨風,外麵都稱是菩薩駕前的金童下凡呢」。
待得那小二出去,楚楚笑眯眯的小聲對十三道:
「原來十三爺是金童下凡,楚楚肉眼凡胎竟沒瞧出來,恕罪恕罪。」
眾人失笑,十三瞪了她一眼道:
「皇阿瑪您看這」
康熙沉吟一會道:
「正如楚楚說的,你可以化身富商親自去結交那人,看看他到底是個什麽路數,若真是為了拯救百姓,你就把咱們的身份告訴他,這樣他這個欽差就落實了,不算犯法,如果想趁機斂財貪汙,立斬於劍下」。
直隸山東的賑災風雲
康熙爺這次出巡是有其目的,至少據楚楚和康師傅幾日的接觸,明白康熙爺實際是個最彎彎繞的老家夥,說是去江南,按理說應該是坐船南下的,可是這位爺,愣是讓佟貴妃密貴人,九十兩位阿哥和一起的官員,伴著空空的龍攆,坐著異常豪華的龍船順風順水的走了。
隻留了自己和十三十四張廷玉李光地,以及李德全那個老太監一起坐上了青圍的普通馬車,一路顛簸著直奔直隸山東去了,一路上楚楚真是有苦難言,康師傅是打定主意的一概低調,故曉行夜宿,也真如一般老百姓一般,住的是小客棧,吃的是尋常飯,這都還成,就是那馬車,顛的楚楚渾身酸痛。
幸虧出了保定府,進了山東境內,康熙爺才命令慢了下來,楚楚也忘記了身體的不適,隻因越走越荒涼,進了山東基本就沒瞧見幾塊完整的莊稼地,幾乎都是拔裂的黃土和絡繹不絕南逃或北走的災民。
康師傅的臉色越來越陰霾,話也說的很少,楚楚和十三十四把隨身帶的一些幹糧清水分給一路上堅持不住的災民,可都知道這就是杯水車薪,起不了什麽大用,走到一半接近山東直隸總督府時,南行的一些災民卻又回來了。
楚楚等人很是奇怪,把一點清水幹糧分給了兩個回走的娘倆才問明白,原來山東大旱已是三年光景,朝廷雖免了稅負,可是連著三年地裏沒有收成,也是難以活命,一開始紛紛北行,後來人多了,到了保定府就被攔下了不讓進京。
後來聽說江南富庶,隻得南行,誰知今年康熙爺又南下了,所以,南邊的洲縣也封住了災民的路線,驅逐了回來,康熙爺問:
「難道你們的州府就沒有開倉放糧。發放賑災銀子嗎」?
那婦人苦笑道:
「要說我們那個洲縣算是好的了,還施了幾天粥,別的縣聽說連個粥棚都沒搭,說是直隸總督府下的令,朝廷沒剝下賑災的款項錢糧,讓等等,可是這人的肚子那等的了,為了保命隻得背井離鄉逃到外省,可如今逃也沒處逃了,隻得回去等死也就是了」
康師傅點點頭連說了三個好字,吩咐,速速連夜趕往直隸總督府濟南,可是到了兗州府的轄地卻逐漸井然有序起來,每五裏就搭建了一個賑災的點,不僅有臨時的窩棚還定時施粥,很有章法,康熙才有了一絲笑意問道:
「這裏的府台是哪個?倒是有些政績」
李光地和張廷玉對視了一眼道:
「此處的府台應是康熙二十二年的三甲進士姚世通」。
李光地是個官場的老油條,雖然清廉但是對這個姚世通還是知道一二的,要論會鑽營的官兒,就沒那個能比得過這位的,要不年僅三十幾歲能熬到正四品的漢官還真不多,若不是靠上了太子哪能升的這麽快。
要說這個姚世通能在大旱時開倉,那簡直無異於癡人說夢,那可是個大大的混蛋貪官,康熙哪知道這些事微笑道:
「咱們進兗州城瞧瞧去,若果真是這個姚世通做的,倒不失為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官,定要好好的賞他」。
楚楚在一邊一看李光地和張廷玉的臉色,就知道這裏有貓膩,所謂反常既為妖,這一路進了直隸山東都是荒地連綿,就是有幾個施粥的衙門也是鳳毛麟角,像兗州這麽大張旗鼓幹的,還真沒見過,這裏肯定有文章。
悄悄和十三十四嘀咕一陣,康熙聽見了道:
「你這個刁鑽丫頭難道我大清就不能出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官,走和師傅進兗州府讓你開開眼」。
楚楚暗自嘀咕誰開眼還不一定呢,幾人進了城門,見裏麵卻是更加有序,可以看出治理的相當不錯,幾個人走到一處茶攤,是個臨街的小門臉,隻擺了四張方桌,一對老夫婦正忙乎著招呼客人。
康熙等人被讓進來,衝了幾杯大碗茶,康熙衝楚楚眨眨眼,楚楚當然領會問道:
「大娘大爺多大年紀了?」
「老漢六十有六了老伴六十五了」
「怎麽就您老兩口呢」?
老大爺悄悄的道:
「不瞞姑娘要說半個月前呢,我們這裏還不是這樣的,府台姚大人自打上任三年來,沒做過一件積德的好事,朝廷免了稅賦,他還要想盡法子征收,什麽求雨稅,過路稅,總之名目五花八門啥錢都要,可是連年的大旱,咱百姓連糊口都困難了,那還有銀子交稅,賣兒賣女抵稅的多了去了,這裏的老百姓都叫那姚世通姚扒皮,就是你沒有銀子就得扒層皮,俺們本來就是個沒兒沒女的,守著個小茶攤倒也不至於餓死,半個月前來了個京裏的欽差」。
說著又壓低聲音道:
「聽說啊是咱們萬歲爺的皇阿哥,現如今住在前麵玉山街的迎賓客棧,知府大人每天都去請,可您猜怎麽著愣是請不動,人家就住客棧,不住那貪官的府邸,那欽差逼著姚扒皮開倉放量賑濟災民,這才有了現在的樣子」。
康熙等一愣十三道:
「不知是哪位皇阿哥」?
那大爺偷偷的道:
「那個阿哥真真是個親切的,有時也從俺們茶攤前路過,去城外巡視,還帶著一個小廝來我這裏喝過茶呢,聽那小廝稱呼他十三爺,想來定是萬歲爺的十三阿哥了」。
楚楚一口茶險些嗆死,十四給她拍拍後背道:
「你這麽激動幹嘛,正主還沒怎麽樣呢。」
大爺見把幾個外來的人鎮住了,很是得意的忙去了,康熙道:
「光地庭玉,你們看這是怎麽回事」?
二人麵麵相覷不知道該說什麽,若按照大清律有人冒充欽差那就是殺頭滅九族的大罪,何況冒充的還是皇阿哥,可是從人情方麵上,這個人卻不是為非作歹,而是為了保住百姓性命,間接的扞衛了地方的安定,這又是大功一件,這可怎麽說,抓起來殺了於心何安,可是放任也不行。
楚楚倒是樂了心道:
「記得電視劇李衛當官裏,那個李衛就是從冒充欽差開始的,後來那就是雍正的封疆大吏啊,果然藝術來源於生活啊,這不眼前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李衛當官的真實版嗎,」
想到此,趴到康熙耳邊嘀咕了一陣,康熙眉頭展開,伸手拍拍她的頭道:
「你這丫頭就是鬼點子多,這個主意還不錯」。
另外幾人麵麵相覷,康熙道:
「走咱們也住到那個什麽迎賓客棧去,看看咱們這個真阿哥一到,那個假的又當如何」
說著幾人給了茶錢,尋那個迎賓客棧去了,果然過了兩條街,就是迎賓客棧,倒是比較看得過去,地方不小,而且很幹淨整潔,估計算兗州這個地方最好的客棧了,康熙等人要了四間上房,安置。
給了送行李上來的小二些銀錢,楚楚略微打聽了一下,那小二說:
「這位假十三隻帶了一個小廝,沒有旁的隨從,」
楚楚納悶的問道:
「那誰說他就是十三阿哥呢」?
那小二低聲道:
「這皇阿哥還有敢冒充嗎,那不得被萬歲爺千刀萬剮了,再說那姚大人也來過了,那位爺裏麵的腰上裹著黃帶子,是俺和姚大人都親眼過的」。
李光地倒是不以為然的道:
「可是沒有官府的文諜,隻憑套在裏麵的黃腰帶是說明不了身份的吧,」
「什麽文諜,聽姚大人說,十三爺這準是得了萬歲爺的令,微服私訪,哪還能大張旗鼓的,可是真真救了咱方圓百裏的兗州百姓,且長的玉樹臨風,外麵都稱是菩薩駕前的金童下凡呢」。
待得那小二出去,楚楚笑眯眯的小聲對十三道:
「原來十三爺是金童下凡,楚楚肉眼凡胎竟沒瞧出來,恕罪恕罪。」
眾人失笑,十三瞪了她一眼道:
「皇阿瑪您看這」
康熙沉吟一會道:
「正如楚楚說的,你可以化身富商親自去結交那人,看看他到底是個什麽路數,若真是為了拯救百姓,你就把咱們的身份告訴他,這樣他這個欽差就落實了,不算犯法,如果想趁機斂財貪汙,立斬於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