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哥白尼和三個朋友又和好如初了。這的確該歸功於小哥白尼的那封信,但是他們三人本來就沒有非常介意,不像小哥白尼想的那樣。不過,到了現在,這也已經不重要了。雖然小哥白尼自己胡思亂想自尋煩惱,但是他也因此了解該如何審視自己的行為和思想——也就是審視自己的生活。
從小學以來,他已經看過“了解自己”和“自我反省”之類的詞匯許多次。他早已覺得這些東西古板老套,不管在哪兒看到這些詞匯,總覺得不耐煩。小哥白尼當然也知道這些詞匯字麵上的意思。如果這些詞匯出現在國語考卷,寫著“請說明右列詞匯的意思”,他也能寫出漂亮的答案拿滿分。可是,知道字麵的意思並不代表能掌握那個詞匯表達的真理。小哥白尼最近總算稍微開始了解何謂反省自己。
小哥白尼的言行舉止開始摻雜著有點像大人的部分和像小孩子的部分。不過,說起來這也是理所當然。小哥白尼正好要滿十五歲,每天都是他慢慢從小孩變為大人的過程。小哥白尼自己也注意到了。大人用的球棒太重,他還沒有力氣揮棒;但是,現在拿起小學時爸爸買給他的球棒,卻又太輕太短,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以前自己竟然能拿這球棒打球。
總而言之,小哥白尼已經慢慢改變了。舅舅也注意到了。在小哥白尼結束學年考試、即將升上二年級之前的春假,舅舅把那深褐色的筆記本拿給小哥白尼,叫他重新閱讀舅舅長期以來寫的筆記。
這天是“彼岸”掃墓日的正午(譯注:日本人掃墓、以“萩餅”供在佛壇供養祖先的節日,名稱是由佛教用語中的死者居住世界“彼岸”而來。從春分前三天開始到春分後三天結束的七天時間稱為彼岸)。
小哥白尼家在佛壇正麵擺了已故父親的相片,相片前麵擺滿了花和水果。平時不起眼的佛壇今天滿溢著鮮豔的色彩。小哥白尼趴在佛壇前麵,翻開全新的筆記本,好像一直在思考什麽。
筆記本是媽媽特地親自挑選、買給小哥白尼的禮物。小哥白尼一直在思考要在新筆記本上寫些什麽。——小哥白尼讀完舅舅的筆記本之後,也拿給媽媽看,媽媽把筆記本還給小哥白尼的時候,送給小哥白尼這本新的筆記本。媽媽說,希望小哥白尼以後也把自己的感想寫下來。小哥白尼絞盡腦汁,想要寫點感想。
可是,感想這種東西,假如沒有自然湧現,即使想要硬擠也擠不出來。小哥白尼讀了舅舅的筆記本,收獲良多,但是小哥白尼畢竟還小,無法想到比舅舅的文章更好的內容。他心裏有很多感受,但是真的提筆想寫下來時,又無法厘清思緒。小哥白尼的思緒不自覺地離開了筆記本,飄往廚房。——媽媽和女傭按照彼岸日的慣例,在蔚房勤快地做著禦荻(譯注:將糯米蒸熟,再將紅豆和糖熬煮到熟透的豆沙包)。
“感想並不像禦荻,不是想做就能做得出來。”
小哥白尼腦中浮現這樣的感想,但是這可不能當成新筆記本的開場白。最後小哥白尼放棄寫感想,站了起來。
他打開拉門,外麵天氣很好,庭院裏一叢叢即將締放的黃色水仙,鮮豔的黃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小哥白尼走入庭院,讓陽光灑在身上,四處走動。
楓樹枝幹有堅硬外皮的部分,冒出鮮紅的枝芽。鴨腳木的頂端罩著厚厚外皮的新芽,也已經像竹筍一般探頭。滿天星的細枝頂端掛著小小的球。庭院四處都是數不盡的新芽,有些頂破柔軟的土壤,有些撐開堅硬的樹梢,好像等不及要看看外麵的世界。比其他植物更快露臉的小草仿佛要吸引更多目光似的,生氣勃勃地抬起頭,奮力往上伸展。
小哥白尼覺得很舒服。天氣回暖,差不多可以脫掉厚重的毛衣了。球場上傳來擊球聲的日子也已經不遠了。
小哥白尼一回神,在庭院角落的檜木樹下找到裹滿泥巴的軟球。去年秋天弄丟了之後,找了半天找不到,沒想到竟然掉到這兒——小哥白尼一邊笑一邊撿起那顆球。球從去年秋天就滾到這兒來,一動也不動地過了整個冬天。靜靜地滾到這兒的球,表皮上積了幾次雪,然後又融化,小哥白尼想了想,清晰地感覺到漫長的冬天終於過去了。
接著,小哥白尼從鏤空回廊下麵拿出小鏟子,把在樹蔭下已經發芽的花草移到陽光充足的地方。同樣是黃水仙,長在陽光充足處的都已經開花了,長在陰暗處的連花苞都還沒長出來。小哥白尼在庭院裏閑晃,隻要看到可憐的花草,就順手把它們移到溫暖的地方。
“應該沒了吧。”
小哥白尼環顧四周。剛才發現那顆球的地點附近,有一株發芽的花草。
“那兒還有一株。”小哥白尼馬上動手挖。
可是,他才挖了一下就感到意外。他本來以為,這株花草頂多深入土壤五公分,沒想到挖了五公分、七公分,還沒辦法把根全挖出來。小哥白尼把鏟子一次又一次地插進土裏,在花草四周挖洞。
洞越來越深,越來越大;小哥白尼腳邊潮濕的土壤也越堆越高。隻有前端有點綠、其他部分完全蒼白的莖,小心翼翼地伸入大檜木樹蔭下微暗的洞裏。小哥白尼認真地繼續挖,十公分、十一公分、十二公分,還是沒辦法把根全挖出來。
挖了超過十五公分左右,小哥白尼越來越興奮了。一株小草竟然從這麽深的地下,穿過土壤,長到地麵,探出頭來。小哥白尼不由得佩服這株小草。
挖了二十公分,還沒看到整個根部。小哥白尼感到不可置信,盯著那株嬌弱細長又蒼白的莖。與其說那是花草,其實它看來像蔥一樣。不過,到底需要多少天才能長得這麽長?想必不隻是十天、十五天。從地麵還有殘雪的時期開始,這株草就知道春天的腳步近了,差不多該從地底發芽。它在陰暗的土壤裏,慢慢地、一點一點地、不停歇地成長,到現在,總算能把臉露出地麵了。真是吃苦耐勞的家夥!小哥白尼在心裏呐喊。在沒有人看到的地方,靜靜地努力這麽久;小哥白尼感受到小草的氣魄。對小哥白尼來說,這株形狀奇妙的小草實在不容小覷。
“做得好,做得好。”
小哥白尼在心裏對小草這麽說,又繼續認真地挖土。
終於看到整株根了。小哥白尼馬上就看出那是黃水仙的球根。小哥白尼不知道黃水仙的球根怎麽會亂長到這麽深的地方。不過,即使球根被埋在這麽深的地方,這株水仙也沒有死掉。隻要還有生命,即使麵對深厚土壤的阻撓,也能感受太陽的熱,一靠近春天就開始發芽,朝著明亮的地麵成長。
小哥白尼高舉那株奇妙的水仙端詳。光看它長三十公分,其實和在地上開花的同類幾乎一樣長。可是,沒有人會看出這是水仙。白色莖的部分再怎麽看都像是蔥,不過莖的前端染了一點綠,的確是水仙葉的模樣。小哥白尼把這株樣貌怪異的水仙種到有陽光的地方,在其他同伴旁邊,一起並肩曬太陽。他挖了很深的洞,再把白色的部分藏在地麵下。
其他的黃水仙長出形狀漂亮的鮮綠葉子,顏色亮得好像剛衝洗過似的;深黃色花朵開了一半。小哥白尼看到旁邊那株剛移植的水仙稍微探出頭,心裏覺得非常不忍。小哥白尼仿佛能看見藏在土壤中蒼白的莖。
“我懂了!即使埋在那麽深的地方,它也忍不住要長大。”
小哥白尼再度這麽想。僅僅三公分的綠色莖裏充滿忍不住要長大的力量,讓這株謙卑含蓄的小草精神奕奕地抬起頭來。可是——
抬頭一看,忍不住要長大的力量也在楓樹裏、鴨腳木裏、滿天星裏——不,應該說在所有花草樹木裏,同時開始活動了。
小哥白尼忘了甩掉滿手的土壤,佇立在溫暖的陽光下。他心情舒服,情緒高昂。忍不住要長大的力量也在小哥白尼的體內開始活動了。
當天晚上,小哥白尼在舅舅家的書房和舅舅說話。
那是個寧靜的夜晚。
夜晚冷冽的空氣從微開的窗戶流進來,飄來丁香花的香味。
“……可是,舅舅,最古老的佛像真的是希臘人做的嗎?”
“真的。英法的學者長年來苦心鑽研,終於證實這是真的。”
“是嗎?”
小哥白尼好像還是不相信。
——那天小哥白尼拿著媽媽做的禦荻到舅舅家,後來順便在舅舅家吃晚飯,飯後在舅舅的書房聊天。話題從彼岸日談到佛像,討論到究竟是什麽樣的人在什麽時候開始製作佛像。舅舅說,是距今約兩千年前的希臘人開始做的。這個答案實在超乎想像,所以小哥白尼無法相信。小哥白尼見過的希臘雕像通常有俐落的體格、端正漂亮的臉孔、修長的手腳,是令人感覺清爽的娟秀雕像。可是,小哥白尼知道的佛像,不管是鐮倉或奈良的大佛,通常都胖胖的,臉很圓,閉上厚重的眼瞼,好像在沉思。在小哥白尼眼中,雖然佛像充滿無限的慈愛和威嚴,卻帶著莫名的陰森,有種深不見底的恐怖。佛像的麵貌和體格一點也不像西方人。小哥白尼認為,說到東洋風,佛像應該是最具東洋風的東西。所以,怎麽可能是那些創造希臘雕刻的希臘人最早開始雕佛像……
“舅舅,佛教起源於印度,對吧?”
“嗯,所以最早出現佛像的國家是印度。不過,雖然佛像是在印度做的,卻不是印度人做的,而是希臘人做的。”
“咦——”
“你看看這張照片。”
舅舅翻開厚厚的英文書,讓小哥白尼看插圖。
圖上有些佛像和希臘雕像並排。
“像吧?”
原來如此,雖然一看就知道這些是佛像,可是樣貌看起來的確像西方人,有些佛像穿的袈裟也和希臘雕像一模一樣。
“這些佛像有點奇怪。”
小哥白尼說道。
“哪兒奇怪?”“看起來好像西方人。”
“對吧?如果我說這些佛像是西方人做的,你應該也不會覺得不可思議吧?不過這些佛像和希臘雕像還是不一樣。首先,他們的耳垂都很長,臉還是像一般佛像,好像在沉思。”
的確如此。圖上的佛像好像介於希臘雕像和日本、中國佛像之間,與兩者都相像,也與兩者都不同。
“舅舅,這是什麽佛像?”
“這是犍陀羅的佛像。”(譯注:犍陀羅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南部)
“犍陀羅是什麽?”
“犍陀羅是以前印度西北方的國家……”
接著,舅舅告訴小哥白尼,犍羅佛——你應該知道,印度西北邊的國家是阿富汗。有條河從阿富汗流入印度,匯入印度河,這條河稱為喀布爾河。喀布爾河流入印度的地點附近是白夏瓦,那一帶的土地以前稱為犍陀羅。
距今大約一百年前,有許多和佛教相關的雕像在犍陀羅一帶出土。自從西元一八七〇年英國學者雷特納將大量的犍陀羅出土文物帶回英國之後,全世界的學者突然開始關注犍陀羅的藝術品。後來,學者又在這兒挖掘出更多的佛像。
本來佛教起源於印度。你應該也知道,距今約二千五百年前,印度中部的迦毗羅衛城的王子釋迦牟尼誕生,他想拯救世人脫離苦海,曆經長時間的艱苦修行之後,開始廣傳佛法。後來,佛教逐漸普及,尤其在釋迦牟尼過世後兩百年左右,古印度孔雀王朝有名的君主阿育王傾全力推廣佛教,讓佛教不僅在印度內地傳開,更流傳到國外。此後佛教曾經非常盛行,但是後來慢慢受到印度教壓製,加上回教徒入侵印度之後迫害佛教徒,使得佛教在其發源地印度幾乎銷聲匿跡。佛教徒留下的諸多藝術品、建築物、紀念碑不是被破壞殆盡,就是埋入土裏,不知去向。
從十八世紀中期開始,印度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人為了統治印度,想了解印度的曆史,卻發現印度人是很不可思議的民族,他們留下的典籍數量多得驚人,卻幾乎沒有寫下自己的曆史。因為缺乏曆史紀錄,要了解曆史隻能靠古時候的遺物。英國政府從大約一百年前展開大規模的考古探險、挖掘古物,結果在印度各地陸續發現以前的遺跡、建築物、紀念碑、藝術品和貨幣等等,現在也已經正確掌握印度的曆史,同時也厘清佛教藝術發展的過程。——犍陀羅的佛像就是在這一連串研究過程中發現的,之後經過縝密的比較研究,才確定那是最古老的佛像雕刻品。
仔細研究這些佛像,你們應該也會立刻注意到,佛像的臉孔和體型都很接近西方人。從雕刻技術看,也有和希臘雕刻完全一樣的地方。有的佛像樣貌甚至和希臘的阿波羅神相同。不過,即使有這些線索,也可以解釋為印度人模仿希臘雕像雕了這些佛像,卻有一點足以說明佛像並非出自印度人之手:這些佛像都蓄有頭發。佛教出家的僧侶都得剃度,經文也清楚寫著釋迦牟尼同樣剃了頭。如果犍陀羅的佛像是印度人雕的,應該不會讓佛像蓄發。
不過,假如隻是和佛教有關的雕刻,其實學者已經發現許多比犍陀羅的佛像更古老的作品。但是,這些雕刻作品並沒有以人的形體表示佛陀。這並不是因為印度人沒有足夠的技巧雕佛像,而是刻意避免以人的形體表示佛陀。這些古老雕刻能把佛陀以外的人雕得栩栩如生,唯獨佛陀總是化身為樹、車輪、塔之類的象征。山奇佛塔是阿育王建造的著名建築,遺跡內有大約在西元前一五〇年至一〇〇年建造的門,門上刻著佛陀的一生。如我剛才所說,雕刻上隻有許多象征。由此可見,印度人在釋迦牟尼死後至少三、四百年後,習慣不把釋迦牟尼雕刻成像。某位學者曾說,印度人可能認為佛陀比人更崇高,以人的形體表現恐怕會褻瀆佛陀。這樣一來,犍陀羅的佛像更不可能出自印度人之手了。
不過,犍陀羅佛像的表情和希臘雕像完全不同。希臘諸神表情開朗,但是犍陀羅的佛像仿佛在沉思,神色凝重;兩者呈現截然不同的感覺。即使犍陀羅佛像的雕刻技術和外形近似希臘雕刻,但是呈現的氛圍完全是印度的、佛教的氛圍。
綜合以上所有觀點,最正確的想法如下:
“犍陀羅佛像的創作者是長期呼吸東方空氣、沉浸在佛教氛圍的希臘人。”
不過,犍陀羅地帶真的出現過這樣的希臘人嗎?
的確出現過。從印度西北部到阿富汗,有許多以前的貨幣出土。這些貨幣出自巴克特裏亞、大月氏國這些在一千八、九百年前稱霸該地區的國家,貨幣上除了刻有印度諸神和佛像之外,還有希臘諸神,而且在某種印度文字旁邊也記載了希臘文字。由此可見,當時有許多希臘人住在這個地區。
為什麽有許多希臘人住在印度西北部?
這是你們也聽過的亞曆山大大帝東征的結果。亞曆山大在西元前三三四年率領希臘聯軍越過位於歐亞交界處的達達尼爾海峽,在十多年的時間內征服亞洲大陸各國。當時波斯擁有廣大的領土,從西邊鄰近地中海的敘利亞、埃及起,一直到東邊的印度河地帶。亞曆山大大帝的軍隊如暴風一般,征服波斯的每個角落;他不僅攻下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波斯首都巴比倫,還從現在的阿富汗、中亞進軍到印度河東岸地帶,大規模遠征。
亞曆山大大帝於西元前三二三年結束東征印度,回到巴比倫,在此設立新帝國首都。可惜那一年亞曆山大不幸英年早逝,當時他才三十二、三歲,年輕有為,便懷著遠大的理想與世長辭。
亞曆山大大帝有什麽理想?
他想在自己征服的廣大土地上,建立融合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的大帝國。他率先迎娶波斯公主為妻,鼓勵部下將士與波斯婦女通婚。他還在東征途中的主要地點四處建立希臘城鎮,讓希臘人定居。他想透過這些做法讓波斯人希臘化、希臘人波斯化,結合東西文明。
亞曆山大大帝的豐功偉業是將希臘文明推展至東方,為希臘文明融入東方文明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他在短短十幾年的活動之後就結束了生命,但是後來希臘人陸陸續續往東方移居,東方和西方文明的交流才能長久地持續下去。
巴克特裏亞位於現在阿富汗一帶,當時另有許多希臘人住在這兒。距今約兩千年前,這些希臘人慢慢移入印度西北部,他們不僅帶來希臘文化,也沉浸在印度文明中生活。他們了解希臘雕刻技術,也呼吸著佛教的宗教空氣。因為這些人——佛像才得以誕生。
“所以,小哥白尼”
舅舅說了很長的故事之後,對小哥白尼說:
“佛像不隻出於佛教思想,也不是單靠希臘雕刻技術就能做得出來。結合兩者,才有佛像。在那之前,即使世上有佛教信仰,也沒有佛像。”
小哥白尼聽了舅舅的說明,終於相信是希臘人創造了犍陀羅的佛像。可是,以前自己認為完全出自東方文明的佛像,竟然是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融合而成的結晶,想來還是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舅舅,奈良的大佛也一樣嗎?”
“嗯,那是日本人做的佛像,但是技術來自中國,而中國是向印度學的。所以,追根究柢,最後會追溯到犍陀羅的佛像,然後連結到希臘的雕像。”
“哦——”
小哥白尼不禁感歎。舅舅繼續說:
“源自犍陀羅的佛像,正好搭上佛教在亞洲擴大的順風車,跟著普及到亞洲各地。從東南的爪哇開始,經過東北的中國、朝鮮,最後傳到日本,在流傳的過程中受到各種民族的氣質影響,衍生一些不同的特色,產生細微的變化,優異的希臘雕刻技術吸收了許多形態,沒有失傳,不斷流傳下去……”
舅舅稍微停頓一會兒,改變語氣又繼續說:
“對了,佛像在欽明天皇的時代傳到日本,在大約皇紀一二一二年,距今大約一千六百年前。當時交通當然還不發達,要在日本與中國、中國與印度之間往來,往往是攸關生死的冒險。尤其在印度和中國之間有中亞的大山脈和大沙漠,而且當時也無法靠船隻往來,隻能穿越天險地帶。直到今天,不管是從印度到中國或從中國到印度,橫跨中亞的旅行依然不容易。更別說在一、兩千年前,這樣的旅行有多麽艱難。
“小哥白尼,想想交通困難的程度,再想想佛像傳到日本的結果。真是了不得的成就。
“‘學問和藝術無國境。’你應該也聽過這句話。一點都沒錯。喜馬拉雅山脈、興都庫什山脈、昆侖山脈這些堪稱亞洲大陸背脊的山脈,塔克拉瑪幹沙漠這樣的大沙漠,最後都無法阻止卓越的藝術東進。在一千多年前,希臘文明就越過這些天險,橫跨中國大陸,千裏迢迢地流傳到日本——小哥白尼,這實在令人吃驚。”
這的確讓人吃驚。小哥白尼不知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動。
“小哥白尼,其實還不隻佛像。在奈良正倉院的收藏中,保存了很多從印度、波斯、阿富汗地帶流傳到日本的藝術品。奈良朝時代的日本人——我們的祖先當時對世界曆史和世界地理一無所知,但是即使他們一無所知,還是無法自外於世界曆史。
“從世界曆史的角度看來,當時的日本隻不過像小孩子一樣。但是日本人看到好的藝術品懂得讚歎,也明白藝術品的價值。即使看到來自遙遠異國的文物,日本人依然發自內心讚歎,接納吸收,提升日本的文明。透過這種方式,日本人也以日本人的方式推進人類進步的曆史……”
小哥白尼感覺到自己的雙眼越來越炯炯有神。
從希臘到東方世界的最東邊,這麽遙遠的距離——兩千年的時光之河——誕生又死去的幾十億人——
透過許多民族才得以誕生的諸多美麗文化!
這是多麽壯闊廣大的景觀。小哥白尼覺得胸口情緒滿溢,感受到莫名的震撼。晚風傳來丁香花的香味,小哥白尼吹著晚風,沉默了一會兒,凝視桌上的台燈。
——白天站在庭院感受到的、忍不住要長大的動力,也在幾千年的曆史中大步向前邁進。
從小學以來,他已經看過“了解自己”和“自我反省”之類的詞匯許多次。他早已覺得這些東西古板老套,不管在哪兒看到這些詞匯,總覺得不耐煩。小哥白尼當然也知道這些詞匯字麵上的意思。如果這些詞匯出現在國語考卷,寫著“請說明右列詞匯的意思”,他也能寫出漂亮的答案拿滿分。可是,知道字麵的意思並不代表能掌握那個詞匯表達的真理。小哥白尼最近總算稍微開始了解何謂反省自己。
小哥白尼的言行舉止開始摻雜著有點像大人的部分和像小孩子的部分。不過,說起來這也是理所當然。小哥白尼正好要滿十五歲,每天都是他慢慢從小孩變為大人的過程。小哥白尼自己也注意到了。大人用的球棒太重,他還沒有力氣揮棒;但是,現在拿起小學時爸爸買給他的球棒,卻又太輕太短,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以前自己竟然能拿這球棒打球。
總而言之,小哥白尼已經慢慢改變了。舅舅也注意到了。在小哥白尼結束學年考試、即將升上二年級之前的春假,舅舅把那深褐色的筆記本拿給小哥白尼,叫他重新閱讀舅舅長期以來寫的筆記。
這天是“彼岸”掃墓日的正午(譯注:日本人掃墓、以“萩餅”供在佛壇供養祖先的節日,名稱是由佛教用語中的死者居住世界“彼岸”而來。從春分前三天開始到春分後三天結束的七天時間稱為彼岸)。
小哥白尼家在佛壇正麵擺了已故父親的相片,相片前麵擺滿了花和水果。平時不起眼的佛壇今天滿溢著鮮豔的色彩。小哥白尼趴在佛壇前麵,翻開全新的筆記本,好像一直在思考什麽。
筆記本是媽媽特地親自挑選、買給小哥白尼的禮物。小哥白尼一直在思考要在新筆記本上寫些什麽。——小哥白尼讀完舅舅的筆記本之後,也拿給媽媽看,媽媽把筆記本還給小哥白尼的時候,送給小哥白尼這本新的筆記本。媽媽說,希望小哥白尼以後也把自己的感想寫下來。小哥白尼絞盡腦汁,想要寫點感想。
可是,感想這種東西,假如沒有自然湧現,即使想要硬擠也擠不出來。小哥白尼讀了舅舅的筆記本,收獲良多,但是小哥白尼畢竟還小,無法想到比舅舅的文章更好的內容。他心裏有很多感受,但是真的提筆想寫下來時,又無法厘清思緒。小哥白尼的思緒不自覺地離開了筆記本,飄往廚房。——媽媽和女傭按照彼岸日的慣例,在蔚房勤快地做著禦荻(譯注:將糯米蒸熟,再將紅豆和糖熬煮到熟透的豆沙包)。
“感想並不像禦荻,不是想做就能做得出來。”
小哥白尼腦中浮現這樣的感想,但是這可不能當成新筆記本的開場白。最後小哥白尼放棄寫感想,站了起來。
他打開拉門,外麵天氣很好,庭院裏一叢叢即將締放的黃色水仙,鮮豔的黃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小哥白尼走入庭院,讓陽光灑在身上,四處走動。
楓樹枝幹有堅硬外皮的部分,冒出鮮紅的枝芽。鴨腳木的頂端罩著厚厚外皮的新芽,也已經像竹筍一般探頭。滿天星的細枝頂端掛著小小的球。庭院四處都是數不盡的新芽,有些頂破柔軟的土壤,有些撐開堅硬的樹梢,好像等不及要看看外麵的世界。比其他植物更快露臉的小草仿佛要吸引更多目光似的,生氣勃勃地抬起頭,奮力往上伸展。
小哥白尼覺得很舒服。天氣回暖,差不多可以脫掉厚重的毛衣了。球場上傳來擊球聲的日子也已經不遠了。
小哥白尼一回神,在庭院角落的檜木樹下找到裹滿泥巴的軟球。去年秋天弄丟了之後,找了半天找不到,沒想到竟然掉到這兒——小哥白尼一邊笑一邊撿起那顆球。球從去年秋天就滾到這兒來,一動也不動地過了整個冬天。靜靜地滾到這兒的球,表皮上積了幾次雪,然後又融化,小哥白尼想了想,清晰地感覺到漫長的冬天終於過去了。
接著,小哥白尼從鏤空回廊下麵拿出小鏟子,把在樹蔭下已經發芽的花草移到陽光充足的地方。同樣是黃水仙,長在陽光充足處的都已經開花了,長在陰暗處的連花苞都還沒長出來。小哥白尼在庭院裏閑晃,隻要看到可憐的花草,就順手把它們移到溫暖的地方。
“應該沒了吧。”
小哥白尼環顧四周。剛才發現那顆球的地點附近,有一株發芽的花草。
“那兒還有一株。”小哥白尼馬上動手挖。
可是,他才挖了一下就感到意外。他本來以為,這株花草頂多深入土壤五公分,沒想到挖了五公分、七公分,還沒辦法把根全挖出來。小哥白尼把鏟子一次又一次地插進土裏,在花草四周挖洞。
洞越來越深,越來越大;小哥白尼腳邊潮濕的土壤也越堆越高。隻有前端有點綠、其他部分完全蒼白的莖,小心翼翼地伸入大檜木樹蔭下微暗的洞裏。小哥白尼認真地繼續挖,十公分、十一公分、十二公分,還是沒辦法把根全挖出來。
挖了超過十五公分左右,小哥白尼越來越興奮了。一株小草竟然從這麽深的地下,穿過土壤,長到地麵,探出頭來。小哥白尼不由得佩服這株小草。
挖了二十公分,還沒看到整個根部。小哥白尼感到不可置信,盯著那株嬌弱細長又蒼白的莖。與其說那是花草,其實它看來像蔥一樣。不過,到底需要多少天才能長得這麽長?想必不隻是十天、十五天。從地麵還有殘雪的時期開始,這株草就知道春天的腳步近了,差不多該從地底發芽。它在陰暗的土壤裏,慢慢地、一點一點地、不停歇地成長,到現在,總算能把臉露出地麵了。真是吃苦耐勞的家夥!小哥白尼在心裏呐喊。在沒有人看到的地方,靜靜地努力這麽久;小哥白尼感受到小草的氣魄。對小哥白尼來說,這株形狀奇妙的小草實在不容小覷。
“做得好,做得好。”
小哥白尼在心裏對小草這麽說,又繼續認真地挖土。
終於看到整株根了。小哥白尼馬上就看出那是黃水仙的球根。小哥白尼不知道黃水仙的球根怎麽會亂長到這麽深的地方。不過,即使球根被埋在這麽深的地方,這株水仙也沒有死掉。隻要還有生命,即使麵對深厚土壤的阻撓,也能感受太陽的熱,一靠近春天就開始發芽,朝著明亮的地麵成長。
小哥白尼高舉那株奇妙的水仙端詳。光看它長三十公分,其實和在地上開花的同類幾乎一樣長。可是,沒有人會看出這是水仙。白色莖的部分再怎麽看都像是蔥,不過莖的前端染了一點綠,的確是水仙葉的模樣。小哥白尼把這株樣貌怪異的水仙種到有陽光的地方,在其他同伴旁邊,一起並肩曬太陽。他挖了很深的洞,再把白色的部分藏在地麵下。
其他的黃水仙長出形狀漂亮的鮮綠葉子,顏色亮得好像剛衝洗過似的;深黃色花朵開了一半。小哥白尼看到旁邊那株剛移植的水仙稍微探出頭,心裏覺得非常不忍。小哥白尼仿佛能看見藏在土壤中蒼白的莖。
“我懂了!即使埋在那麽深的地方,它也忍不住要長大。”
小哥白尼再度這麽想。僅僅三公分的綠色莖裏充滿忍不住要長大的力量,讓這株謙卑含蓄的小草精神奕奕地抬起頭來。可是——
抬頭一看,忍不住要長大的力量也在楓樹裏、鴨腳木裏、滿天星裏——不,應該說在所有花草樹木裏,同時開始活動了。
小哥白尼忘了甩掉滿手的土壤,佇立在溫暖的陽光下。他心情舒服,情緒高昂。忍不住要長大的力量也在小哥白尼的體內開始活動了。
當天晚上,小哥白尼在舅舅家的書房和舅舅說話。
那是個寧靜的夜晚。
夜晚冷冽的空氣從微開的窗戶流進來,飄來丁香花的香味。
“……可是,舅舅,最古老的佛像真的是希臘人做的嗎?”
“真的。英法的學者長年來苦心鑽研,終於證實這是真的。”
“是嗎?”
小哥白尼好像還是不相信。
——那天小哥白尼拿著媽媽做的禦荻到舅舅家,後來順便在舅舅家吃晚飯,飯後在舅舅的書房聊天。話題從彼岸日談到佛像,討論到究竟是什麽樣的人在什麽時候開始製作佛像。舅舅說,是距今約兩千年前的希臘人開始做的。這個答案實在超乎想像,所以小哥白尼無法相信。小哥白尼見過的希臘雕像通常有俐落的體格、端正漂亮的臉孔、修長的手腳,是令人感覺清爽的娟秀雕像。可是,小哥白尼知道的佛像,不管是鐮倉或奈良的大佛,通常都胖胖的,臉很圓,閉上厚重的眼瞼,好像在沉思。在小哥白尼眼中,雖然佛像充滿無限的慈愛和威嚴,卻帶著莫名的陰森,有種深不見底的恐怖。佛像的麵貌和體格一點也不像西方人。小哥白尼認為,說到東洋風,佛像應該是最具東洋風的東西。所以,怎麽可能是那些創造希臘雕刻的希臘人最早開始雕佛像……
“舅舅,佛教起源於印度,對吧?”
“嗯,所以最早出現佛像的國家是印度。不過,雖然佛像是在印度做的,卻不是印度人做的,而是希臘人做的。”
“咦——”
“你看看這張照片。”
舅舅翻開厚厚的英文書,讓小哥白尼看插圖。
圖上有些佛像和希臘雕像並排。
“像吧?”
原來如此,雖然一看就知道這些是佛像,可是樣貌看起來的確像西方人,有些佛像穿的袈裟也和希臘雕像一模一樣。
“這些佛像有點奇怪。”
小哥白尼說道。
“哪兒奇怪?”“看起來好像西方人。”
“對吧?如果我說這些佛像是西方人做的,你應該也不會覺得不可思議吧?不過這些佛像和希臘雕像還是不一樣。首先,他們的耳垂都很長,臉還是像一般佛像,好像在沉思。”
的確如此。圖上的佛像好像介於希臘雕像和日本、中國佛像之間,與兩者都相像,也與兩者都不同。
“舅舅,這是什麽佛像?”
“這是犍陀羅的佛像。”(譯注:犍陀羅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南部)
“犍陀羅是什麽?”
“犍陀羅是以前印度西北方的國家……”
接著,舅舅告訴小哥白尼,犍羅佛——你應該知道,印度西北邊的國家是阿富汗。有條河從阿富汗流入印度,匯入印度河,這條河稱為喀布爾河。喀布爾河流入印度的地點附近是白夏瓦,那一帶的土地以前稱為犍陀羅。
距今大約一百年前,有許多和佛教相關的雕像在犍陀羅一帶出土。自從西元一八七〇年英國學者雷特納將大量的犍陀羅出土文物帶回英國之後,全世界的學者突然開始關注犍陀羅的藝術品。後來,學者又在這兒挖掘出更多的佛像。
本來佛教起源於印度。你應該也知道,距今約二千五百年前,印度中部的迦毗羅衛城的王子釋迦牟尼誕生,他想拯救世人脫離苦海,曆經長時間的艱苦修行之後,開始廣傳佛法。後來,佛教逐漸普及,尤其在釋迦牟尼過世後兩百年左右,古印度孔雀王朝有名的君主阿育王傾全力推廣佛教,讓佛教不僅在印度內地傳開,更流傳到國外。此後佛教曾經非常盛行,但是後來慢慢受到印度教壓製,加上回教徒入侵印度之後迫害佛教徒,使得佛教在其發源地印度幾乎銷聲匿跡。佛教徒留下的諸多藝術品、建築物、紀念碑不是被破壞殆盡,就是埋入土裏,不知去向。
從十八世紀中期開始,印度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人為了統治印度,想了解印度的曆史,卻發現印度人是很不可思議的民族,他們留下的典籍數量多得驚人,卻幾乎沒有寫下自己的曆史。因為缺乏曆史紀錄,要了解曆史隻能靠古時候的遺物。英國政府從大約一百年前展開大規模的考古探險、挖掘古物,結果在印度各地陸續發現以前的遺跡、建築物、紀念碑、藝術品和貨幣等等,現在也已經正確掌握印度的曆史,同時也厘清佛教藝術發展的過程。——犍陀羅的佛像就是在這一連串研究過程中發現的,之後經過縝密的比較研究,才確定那是最古老的佛像雕刻品。
仔細研究這些佛像,你們應該也會立刻注意到,佛像的臉孔和體型都很接近西方人。從雕刻技術看,也有和希臘雕刻完全一樣的地方。有的佛像樣貌甚至和希臘的阿波羅神相同。不過,即使有這些線索,也可以解釋為印度人模仿希臘雕像雕了這些佛像,卻有一點足以說明佛像並非出自印度人之手:這些佛像都蓄有頭發。佛教出家的僧侶都得剃度,經文也清楚寫著釋迦牟尼同樣剃了頭。如果犍陀羅的佛像是印度人雕的,應該不會讓佛像蓄發。
不過,假如隻是和佛教有關的雕刻,其實學者已經發現許多比犍陀羅的佛像更古老的作品。但是,這些雕刻作品並沒有以人的形體表示佛陀。這並不是因為印度人沒有足夠的技巧雕佛像,而是刻意避免以人的形體表示佛陀。這些古老雕刻能把佛陀以外的人雕得栩栩如生,唯獨佛陀總是化身為樹、車輪、塔之類的象征。山奇佛塔是阿育王建造的著名建築,遺跡內有大約在西元前一五〇年至一〇〇年建造的門,門上刻著佛陀的一生。如我剛才所說,雕刻上隻有許多象征。由此可見,印度人在釋迦牟尼死後至少三、四百年後,習慣不把釋迦牟尼雕刻成像。某位學者曾說,印度人可能認為佛陀比人更崇高,以人的形體表現恐怕會褻瀆佛陀。這樣一來,犍陀羅的佛像更不可能出自印度人之手了。
不過,犍陀羅佛像的表情和希臘雕像完全不同。希臘諸神表情開朗,但是犍陀羅的佛像仿佛在沉思,神色凝重;兩者呈現截然不同的感覺。即使犍陀羅佛像的雕刻技術和外形近似希臘雕刻,但是呈現的氛圍完全是印度的、佛教的氛圍。
綜合以上所有觀點,最正確的想法如下:
“犍陀羅佛像的創作者是長期呼吸東方空氣、沉浸在佛教氛圍的希臘人。”
不過,犍陀羅地帶真的出現過這樣的希臘人嗎?
的確出現過。從印度西北部到阿富汗,有許多以前的貨幣出土。這些貨幣出自巴克特裏亞、大月氏國這些在一千八、九百年前稱霸該地區的國家,貨幣上除了刻有印度諸神和佛像之外,還有希臘諸神,而且在某種印度文字旁邊也記載了希臘文字。由此可見,當時有許多希臘人住在這個地區。
為什麽有許多希臘人住在印度西北部?
這是你們也聽過的亞曆山大大帝東征的結果。亞曆山大在西元前三三四年率領希臘聯軍越過位於歐亞交界處的達達尼爾海峽,在十多年的時間內征服亞洲大陸各國。當時波斯擁有廣大的領土,從西邊鄰近地中海的敘利亞、埃及起,一直到東邊的印度河地帶。亞曆山大大帝的軍隊如暴風一般,征服波斯的每個角落;他不僅攻下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波斯首都巴比倫,還從現在的阿富汗、中亞進軍到印度河東岸地帶,大規模遠征。
亞曆山大大帝於西元前三二三年結束東征印度,回到巴比倫,在此設立新帝國首都。可惜那一年亞曆山大不幸英年早逝,當時他才三十二、三歲,年輕有為,便懷著遠大的理想與世長辭。
亞曆山大大帝有什麽理想?
他想在自己征服的廣大土地上,建立融合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的大帝國。他率先迎娶波斯公主為妻,鼓勵部下將士與波斯婦女通婚。他還在東征途中的主要地點四處建立希臘城鎮,讓希臘人定居。他想透過這些做法讓波斯人希臘化、希臘人波斯化,結合東西文明。
亞曆山大大帝的豐功偉業是將希臘文明推展至東方,為希臘文明融入東方文明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他在短短十幾年的活動之後就結束了生命,但是後來希臘人陸陸續續往東方移居,東方和西方文明的交流才能長久地持續下去。
巴克特裏亞位於現在阿富汗一帶,當時另有許多希臘人住在這兒。距今約兩千年前,這些希臘人慢慢移入印度西北部,他們不僅帶來希臘文化,也沉浸在印度文明中生活。他們了解希臘雕刻技術,也呼吸著佛教的宗教空氣。因為這些人——佛像才得以誕生。
“所以,小哥白尼”
舅舅說了很長的故事之後,對小哥白尼說:
“佛像不隻出於佛教思想,也不是單靠希臘雕刻技術就能做得出來。結合兩者,才有佛像。在那之前,即使世上有佛教信仰,也沒有佛像。”
小哥白尼聽了舅舅的說明,終於相信是希臘人創造了犍陀羅的佛像。可是,以前自己認為完全出自東方文明的佛像,竟然是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融合而成的結晶,想來還是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舅舅,奈良的大佛也一樣嗎?”
“嗯,那是日本人做的佛像,但是技術來自中國,而中國是向印度學的。所以,追根究柢,最後會追溯到犍陀羅的佛像,然後連結到希臘的雕像。”
“哦——”
小哥白尼不禁感歎。舅舅繼續說:
“源自犍陀羅的佛像,正好搭上佛教在亞洲擴大的順風車,跟著普及到亞洲各地。從東南的爪哇開始,經過東北的中國、朝鮮,最後傳到日本,在流傳的過程中受到各種民族的氣質影響,衍生一些不同的特色,產生細微的變化,優異的希臘雕刻技術吸收了許多形態,沒有失傳,不斷流傳下去……”
舅舅稍微停頓一會兒,改變語氣又繼續說:
“對了,佛像在欽明天皇的時代傳到日本,在大約皇紀一二一二年,距今大約一千六百年前。當時交通當然還不發達,要在日本與中國、中國與印度之間往來,往往是攸關生死的冒險。尤其在印度和中國之間有中亞的大山脈和大沙漠,而且當時也無法靠船隻往來,隻能穿越天險地帶。直到今天,不管是從印度到中國或從中國到印度,橫跨中亞的旅行依然不容易。更別說在一、兩千年前,這樣的旅行有多麽艱難。
“小哥白尼,想想交通困難的程度,再想想佛像傳到日本的結果。真是了不得的成就。
“‘學問和藝術無國境。’你應該也聽過這句話。一點都沒錯。喜馬拉雅山脈、興都庫什山脈、昆侖山脈這些堪稱亞洲大陸背脊的山脈,塔克拉瑪幹沙漠這樣的大沙漠,最後都無法阻止卓越的藝術東進。在一千多年前,希臘文明就越過這些天險,橫跨中國大陸,千裏迢迢地流傳到日本——小哥白尼,這實在令人吃驚。”
這的確讓人吃驚。小哥白尼不知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動。
“小哥白尼,其實還不隻佛像。在奈良正倉院的收藏中,保存了很多從印度、波斯、阿富汗地帶流傳到日本的藝術品。奈良朝時代的日本人——我們的祖先當時對世界曆史和世界地理一無所知,但是即使他們一無所知,還是無法自外於世界曆史。
“從世界曆史的角度看來,當時的日本隻不過像小孩子一樣。但是日本人看到好的藝術品懂得讚歎,也明白藝術品的價值。即使看到來自遙遠異國的文物,日本人依然發自內心讚歎,接納吸收,提升日本的文明。透過這種方式,日本人也以日本人的方式推進人類進步的曆史……”
小哥白尼感覺到自己的雙眼越來越炯炯有神。
從希臘到東方世界的最東邊,這麽遙遠的距離——兩千年的時光之河——誕生又死去的幾十億人——
透過許多民族才得以誕生的諸多美麗文化!
這是多麽壯闊廣大的景觀。小哥白尼覺得胸口情緒滿溢,感受到莫名的震撼。晚風傳來丁香花的香味,小哥白尼吹著晚風,沉默了一會兒,凝視桌上的台燈。
——白天站在庭院感受到的、忍不住要長大的動力,也在幾千年的曆史中大步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