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想來,老侯爺的孫女,放在京中也算身份尊貴的,當日段旻軒也隻是低調請了個大夫,沒有多添亂子。今日見麵,倒也隨和有禮。


    果然是將門之後,不比旁的名門貴族。


    林冕對這個侯府的姑娘生了些許好感。


    「孟小姐客氣了,外麵日頭熱,進了大廳再說。」


    關進如此說,老爺子點頭,孟雲卿便上前扶了爺爺一道進入。


    說是說辦公的大廳,其實裏麵也堆滿了文書和人,不比前院裏清閑。


    就連關進和林冕的辦公主位,也隻是堂上的角落而已,不過桌子大了些,寬了些,一旁有人在整理文書。孟雲卿對關進和林冕這樣的父母官就有了不同的認識。


    廳中唯一的空餘處,放了沙盤。


    沙盤內模擬的是衢州城附近的受災點,插了各色的棋子,還有擺設,有不同寓意。


    關進雖是甫州郡守,是最大的指揮使,但主事的人是林冕。


    老爺子關心的是賑災的事,林冕就在沙盤前介紹。


    「插紅旗子的是衢州城附近的受災點,已經去了人勘察,了解情況,並疏散了百姓。插黃旗的是,知曉受災,也了解情況,但還沒來得及疏散百姓的。綠旗的是恢複了正常秩序的地方。有棚屋的,是流民的安置點。灰色石頭的,是中斷的交通。鐵鍬的,是正在進行施工的地方。衢州城附近的賑災情況,老侯爺都可以在這裏看到……」


    林冕說的很清楚,孟雲卿第一次看這樣的沙盤都聽得懂。


    老爺子不住點頭:「這是誰做的?」


    林冕不吱聲,關進就道:「是林大人做的,下官剛到衢州城,也是借由這個沙盤將衢州城附近的情況了解得一清二楚。」


    老爺子眼中就有讚許:「好。」


    孟雲卿也就看向林冕,年紀很輕,怕是同沈修文不相上下。


    這樣的沙盤多是用在軍中,少有人用在賑災上的。


    爺爺怕是對這個林冕刮目相看了。


    林冕拱手道:「學生早前在軍中待過一段時日,鬥膽將軍中的沙盤搬了過來。」


    原來是軍中待過的人,老爺子欣慰點頭:「這個做得好!關大人,應當修書一封告知君上,日後別處受災,有據可循。」


    關進就笑:「侯爺前幾日就吩咐過了。」


    段旻軒?孟雲卿也笑。


    「老侯爺,這邊請。」關進又領到了右側的文官處。


    右側的文官處堆滿了文書。


    關進吩咐了一聲,坐在上位的文官就將冊子遞了過來,關進交到老爺子手中。


    老爺子看了看,扉頁上寫了人口簿,小字處是縣內名稱和序號。


    翻開裏頁,又清晰明了記載了,這是哪個縣,哪個村的人口簿,哪些人尋到了,安置在何處,哪些人外出未歸,哪些人在洪災中失蹤了的,一目了然。


    末頁,便是以上人口,應當對應的賑災銀兩和糧食。


    賬目一應俱全。


    又和另一本的賑災銀兩,錢糧使用記事一一匹配,想要造假,就需環環相扣,這麽短的時間,想要貪些賑災的銀兩都近不可能。


    賑災的銀兩和糧食悉數發到災民安置處,人心便穩定了。


    孟雲卿也聽得出神。


    往常在魏老先生的授課中,也聽聞過災情的處置,終究不像眼前所見。


    天災並非人力能製止,卻因人力可緩解。


    眼見為實,魏老先生曾說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倒應了景。


    她都記在心裏,等日後再見到老先生,當是要同老先生探討一翻。


    看完這兩處,又到了右側的文書處。


    右側這端的資料就少得多,不是人口簿,也不是賬本,而是一幅一幅的工程圖。


    老爺子眼中有異。


    林冕解釋:「這是侯爺幾日前提起的,要安撫災民和流民,除了朝廷撥下來的銀兩和錢糧,還需召集災民和流民一同去排查山道,重修通路。讓無事可做的災民和流民,有活計可做,有時間可打發,那在賑濟的同時,又能依勞而獲,就會打消淪為盜寇的念頭……」


    這個孟雲卿在段旻軒房內的紙箋中見過。


    沒想到林冕這裏已經有成形的工程圖和思路了。


    老爺子也是點頭。


    隻是同自己的外孫相關,老爺子眼中的讚許裏,又多了幾分自豪。


    林冕並非喜歡奉承之人,卻又拱手補充道:「下官和關大人都覺得侯爺的提議好,一來,賑災之物並非長久之計,老百姓不用擔心賑災之物發放完後,無生計來源,人心就穩;二來,百姓習慣了依勞而獲,便是對官府的信任,不會再有心生亂。看似繁雜了些,卻是實實在在的賑災良策。下官佩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侯府小嬌娘 卷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柚並收藏侯府小嬌娘 卷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