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京城老百姓對同是大昌子民其他處老百姓的善意!
你們什麽地方的人有我們萬眾一心?!
我們知恩、感恩、懂恩,相信若有一日當我們遇上困難的時候,其他地方的老百姓也會慷慨解囊。
現如今何錦發表的一些動員詞,幾乎成了京城老百姓人人都可以朗朗上口的一句話。見人沒事兒就嘮起這事兒來,什麽?你沒去捐錢?你還是不是咱京城老百姓啊!有你這樣的!甚至還有人上綱上線,覺得這樣吝嗇摳索之人不配為京城百姓,紛紛叫囂要把這樣的人攆出去的。
這樣的大勢之下,誰還敢當縮頭烏龜!
而與此同時,也開始有人質疑起來。
為何百姓們都出來了,那些當官的在作甚?
不可否認,什麽時候都少不了憤青,什麽時候官與民都是對立的狀態。普通民眾對‘官’一字敬之怕之,可同時也聽說過不少官員貪濫無厭、徇私貪墨的事跡,甚至因為在皇城根下,這裏的官多勳貴多,免不了有些老百姓被強權欺壓。平時是不敢說,這種眾誌成城的時候,還有什麽不敢說的呢?
起先隻是私下裏議論,議論的多了,這聲浪就越來越大。擱在以前,怎麽也要找個由頭將這群妖言惑眾的百姓給抓進大牢,好好懲治一番,可這會兒眾王公大臣們個個都在裝死,能冒出來嗎?冒出來,人們會怎麽說?惠帝會怎麽說?再說激起了民憤,到時候誰能下得來台?
要知道民意可是大如天!
終於大家都坐不住了,急得抓耳撓腮,肝火直冒。
先罵‘秦生’,再罵祁煊,噴出來的唾沫都能攢夠一碗用來解渴了,可什麽作用都不起,沒見那些自詡正義的學子們都出來了嗎?
這些個讀書人最是討厭,什麽時候都少不了他們四處攪合,也是瞅準了這是‘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時候,許多跳脫的都跳了出來。
各種寫時文抨擊當政者,還有的做些個酸詩出來惡心人的。這些人在罵人的時候都忘了,曾經他們也是讀書人。
續一些學子們跳出來後,有些禦史們也坐不住了。
他們是做什麽的?就是監察朝廷及諸侯官吏,用白話點講,就是專門彈劾百官的,盯緊了他們抓小辮子,靠懟人來博取名聲的。
會當禦史,且做出點兒名聲的,幾乎沒幾個怕得罪人。個個都是滾刀肉,這麽好留名青史的機會,誰也不會放過。
於是,禦史們也跳出來了。
當然他們在朝堂上講話,還是比較講究方式的,就是提了提京中這幾日的實況,以及兩處受災之地是如何如何的慘況,還有這兩地該如何妥善解決,朝廷是不是應該派人下去賑災了。
坐在上頭的惠帝自然做無事狀,見有人上奏,他也就裝模作樣地點幾個官員名字出來問問他們怎麽辦。
怎麽辦?
這些人麵麵相覷一番,能怎麽辦,賑災啊。
可錢呢?
老百姓們都捐錢了,他們哪裏跑得掉,於是一個二個先裝模作樣地叫了一番窮,然後這個三千兩,那個五千兩,在朝堂上就這麽湊了起來。
大勢如此,有錢的沒錢的都得意思意思。
這麽湊來湊去就湊夠了十多萬兩,再加上那些普通老百姓們捐贈的,已經有二十多萬兩了。
錢不多,但也足夠先去兩地賑災了,至於後續事情,後續再說。
可派誰去賑災,又陷入了僵局。
與之前不同,這會兒都跳出來舉薦自己的門人或者同一派係的,誰都知道賑災這是大買賣,做的好了,今年一年都不用愁花銷了。當然太子一係和二皇子一係也都沒消停,這可是大功績,此時不搶,更待何時?就算自己搶不到,也不能讓死對頭搶到啊。
坐在上頭的惠帝冷笑,冷笑看下麵那群人狗咬狗。
等咬得差不多了,他才說安郡王這次勞心勞力,為民解憂,且他年紀也到了,是該放出去曆練一二了,所以這賑災之人就定為安郡王。
下麵一眾人錯愕,能混到這裏來的可沒幾個是傻的,對於惠帝如何忌憚鎮北王,自然了然在心。對於惠帝派誰去,他們都不詫異,唯獨這安郡王——
就算安郡王被陛下養得和鎮北王不親,跟陛下親,那畢竟是別人的種啊,怎麽倒還用上了?
自然有人反對的,可惠帝一句話就把人堵回去了。如今有這樣的局勢,可都是安郡王的功勞,不管他是錯打錯著還是什麽。難道你一大把年紀,還想摘人桃子不成?
當然原話肯定不是這麽說,但其中的寒磣之意誰都能聽明白。
事情定下後,收到消息的太子和二皇子臉都氣歪了。
倒是二皇子心裏比太子稍微舒坦了些,不是太子的人就行,最起碼他跟祁煊那小子關係還算不錯。
至於是真不錯,還是假不錯,那就隻有天才知道了。
不過自作多情的二皇子可能覺得自己挺有麵子的,祁煊臨行之前還專門派人過來暗示過了,大抵的意思就是想借著祁煊的手,把太子在那兩地放著的人都給弄掉。
當然,這是後話。
……
祁煊並不意外是這種局麵。
你們什麽地方的人有我們萬眾一心?!
我們知恩、感恩、懂恩,相信若有一日當我們遇上困難的時候,其他地方的老百姓也會慷慨解囊。
現如今何錦發表的一些動員詞,幾乎成了京城老百姓人人都可以朗朗上口的一句話。見人沒事兒就嘮起這事兒來,什麽?你沒去捐錢?你還是不是咱京城老百姓啊!有你這樣的!甚至還有人上綱上線,覺得這樣吝嗇摳索之人不配為京城百姓,紛紛叫囂要把這樣的人攆出去的。
這樣的大勢之下,誰還敢當縮頭烏龜!
而與此同時,也開始有人質疑起來。
為何百姓們都出來了,那些當官的在作甚?
不可否認,什麽時候都少不了憤青,什麽時候官與民都是對立的狀態。普通民眾對‘官’一字敬之怕之,可同時也聽說過不少官員貪濫無厭、徇私貪墨的事跡,甚至因為在皇城根下,這裏的官多勳貴多,免不了有些老百姓被強權欺壓。平時是不敢說,這種眾誌成城的時候,還有什麽不敢說的呢?
起先隻是私下裏議論,議論的多了,這聲浪就越來越大。擱在以前,怎麽也要找個由頭將這群妖言惑眾的百姓給抓進大牢,好好懲治一番,可這會兒眾王公大臣們個個都在裝死,能冒出來嗎?冒出來,人們會怎麽說?惠帝會怎麽說?再說激起了民憤,到時候誰能下得來台?
要知道民意可是大如天!
終於大家都坐不住了,急得抓耳撓腮,肝火直冒。
先罵‘秦生’,再罵祁煊,噴出來的唾沫都能攢夠一碗用來解渴了,可什麽作用都不起,沒見那些自詡正義的學子們都出來了嗎?
這些個讀書人最是討厭,什麽時候都少不了他們四處攪合,也是瞅準了這是‘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時候,許多跳脫的都跳了出來。
各種寫時文抨擊當政者,還有的做些個酸詩出來惡心人的。這些人在罵人的時候都忘了,曾經他們也是讀書人。
續一些學子們跳出來後,有些禦史們也坐不住了。
他們是做什麽的?就是監察朝廷及諸侯官吏,用白話點講,就是專門彈劾百官的,盯緊了他們抓小辮子,靠懟人來博取名聲的。
會當禦史,且做出點兒名聲的,幾乎沒幾個怕得罪人。個個都是滾刀肉,這麽好留名青史的機會,誰也不會放過。
於是,禦史們也跳出來了。
當然他們在朝堂上講話,還是比較講究方式的,就是提了提京中這幾日的實況,以及兩處受災之地是如何如何的慘況,還有這兩地該如何妥善解決,朝廷是不是應該派人下去賑災了。
坐在上頭的惠帝自然做無事狀,見有人上奏,他也就裝模作樣地點幾個官員名字出來問問他們怎麽辦。
怎麽辦?
這些人麵麵相覷一番,能怎麽辦,賑災啊。
可錢呢?
老百姓們都捐錢了,他們哪裏跑得掉,於是一個二個先裝模作樣地叫了一番窮,然後這個三千兩,那個五千兩,在朝堂上就這麽湊了起來。
大勢如此,有錢的沒錢的都得意思意思。
這麽湊來湊去就湊夠了十多萬兩,再加上那些普通老百姓們捐贈的,已經有二十多萬兩了。
錢不多,但也足夠先去兩地賑災了,至於後續事情,後續再說。
可派誰去賑災,又陷入了僵局。
與之前不同,這會兒都跳出來舉薦自己的門人或者同一派係的,誰都知道賑災這是大買賣,做的好了,今年一年都不用愁花銷了。當然太子一係和二皇子一係也都沒消停,這可是大功績,此時不搶,更待何時?就算自己搶不到,也不能讓死對頭搶到啊。
坐在上頭的惠帝冷笑,冷笑看下麵那群人狗咬狗。
等咬得差不多了,他才說安郡王這次勞心勞力,為民解憂,且他年紀也到了,是該放出去曆練一二了,所以這賑災之人就定為安郡王。
下麵一眾人錯愕,能混到這裏來的可沒幾個是傻的,對於惠帝如何忌憚鎮北王,自然了然在心。對於惠帝派誰去,他們都不詫異,唯獨這安郡王——
就算安郡王被陛下養得和鎮北王不親,跟陛下親,那畢竟是別人的種啊,怎麽倒還用上了?
自然有人反對的,可惠帝一句話就把人堵回去了。如今有這樣的局勢,可都是安郡王的功勞,不管他是錯打錯著還是什麽。難道你一大把年紀,還想摘人桃子不成?
當然原話肯定不是這麽說,但其中的寒磣之意誰都能聽明白。
事情定下後,收到消息的太子和二皇子臉都氣歪了。
倒是二皇子心裏比太子稍微舒坦了些,不是太子的人就行,最起碼他跟祁煊那小子關係還算不錯。
至於是真不錯,還是假不錯,那就隻有天才知道了。
不過自作多情的二皇子可能覺得自己挺有麵子的,祁煊臨行之前還專門派人過來暗示過了,大抵的意思就是想借著祁煊的手,把太子在那兩地放著的人都給弄掉。
當然,這是後話。
……
祁煊並不意外是這種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