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夫人隻管相信我,我到時候隻跟在少夫人身邊,隻聽少夫人一人吩咐。」
寧婉就點了點頭,白氏雖然不至於太出色,但相貌端正,人也懂事兒,也算得上不錯的小媳婦了,也不知孫家看不上她還能再娶一個什麽樣的。一時又憐憫她,發了雙倍的工錢和賞錢,「畢竟是春節,拿去添些衣裳用品什麽的,別苦了自己。」
不想白氏卻不怎麽傷感,笑著答道:「我跟著大姑奶奶時就覺得自己很有福氣了,現在跟著少夫人,哪裏吃苦了,衣裳用品什麽都不缺。」
寧婉見她這樣看得開,也替她高興,因她提到了大姑,就不覺說:「萬記的生意現在一定很不錯,當然德聚豐會更火爆,買年貨的人不知有多少呢!」有心回去幫忙。
白氏雖然才來不久,但畢竟在馬驛鎮時就在德聚豐裏跟著東家小姐做過事,因此倒知道寧婉的心思,就笑著勸,「少夫人還是在家裏歇著吧,東家太太見了少夫人過去一定會念叨,讓你用心照顧副千戶,平日裏少回娘家。」
爹娘原不是多迂腐的人,但是自己成親最初幾天確實給他們極差的印象,因此隻怕自己不能好好地照顧鐵石再要他自己買菜買飯,因此每次見麵都要趕自己回來,鬧得寧婉頗覺得沒有麵子。想了想,她倒有一個主意,「我先把賬算了,然後用這個理由回去。」雖然離盤賬還差幾天,但先把到目前為止的先算出來,剩下的再加上就可以了。
賬目都是寧婉一手做的,因此算起來很容易,有了大概的數,她越發開心,德聚豐遷到虎台縣不過一年,但這一年掙的錢卻幾乎是前幾年的總數,估計加上年底這些日子的收益已經能將買鋪子的錢賺了回來。
隻要保持住,爹娘帶著石頭隻靠著德聚豐一輩子都能衣食無憂了。
正在思忖,德聚豐竟派了個小夥計過來,「東家、太太還有掌櫃的請少夫人過去呢。」
寧婉就笑了,「就是不請我,我也要去。」也不叫車,穿了衣裳幾步走到德聚豐,見胡敦儒正和爹娘、大姑、小柳在屋子裏說話,就笑著問:「三哥過來可又是來買書的?嫂子可同來了?」胡敦儒平日不大出門,因此他到虎台且的次數要比古氏要少得多,每次過來打了招呼就進宋家的書鋪子,不到走的時候不出來。
胡敦儒起身端正地與寧婉見禮,笑了一笑,「你嫂子在家裏準備過年的東西沒空兒過來,我是為了你的事來的。」
寧婉一怔,「我的事?」
正說著,盧鐵石走了進來,先給長輩們問了安,再與胡敦儒招呼,就向寧婉笑道:「怎麽你也來了,可有什麽事?」
寧婉就笑了,「我也不知道呢!」將目光落在爹娘身上。
爹就向胡敦儒說:「胡先生,還是你來做主吧。」自胡敦儒中了秀才之後,大家在稱呼他時就慢慢將前麵的「小」字去掉了,他成了真正的胡先生。
胡敦儒就站了起來,莊重地說:「我這次來是為了婉妹的嫁妝。」說著拿出一紙契書,「原本寧二叔和寧二嬸要將德聚豐給婉妹當嫁妝,可是婉妹悄悄將契書改回二叔的名下,現在寧二叔請我過來分說明白,重寫契書。」
盧鐵石已經認出那契書正是寧婉讓自己找錢縣令改的,就笑著說:「如今婉兒已經嫁了我,嫁妝也送到我家裏了,德聚豐我們自然不要,留給嶽父嶽母和小舅子。」
胡敦儒嚴肅地搖了搖頭,「婉妹如今是副千戶夫人不錯,但是論及女人的嫁妝,丈夫並沒有資格插言,寧二叔是婉妹的父親,我是婉妹的三哥,今日的事隻能聽我們的。請副千戶來與大姑和柳掌櫃一樣,隻是為了做個見證的。」
雖然胡敦儒半分情麵沒給,但是隻為了他語言中維護寧婉的意思,盧鐵石卻沒有生氣,笑著向寧婉使了個眼色,小聲說:「你三哥還真厲害呢。」
寧婉就笑,捂了嘴小聲說:「你以後要敢欺負我,可要好好掂量掂量!」
胡敦儒就向他們咳嗽了一聲,「寧二叔家裏的事我們鄉裏鄉親的都知道,當初寧家收菜的時候就是婉妹作主,後來買了鋪子更是如此,若沒有婉妹也不會有德聚豐了,是以鋪子果然應該分婉妹一份做嫁妝。但是寧二叔和寧二嬸也沒少為鋪子操心,自然也應該有一份,因此今日就將契書重立,一半歸婉妹,一半歸寧二叔和寧二嬸,每年所得的紅利亦各得一半。」
大姑就一拍巴掌說:「胡先生斷得公平!這德聚豐果然是他們一家三口辛苦辛苦辦起來的,三侄女兒出的力最多,應該得一半!」
爹娘就笑向幺女道:「我們和你大姑說你,你從不肯聽,現在胡先生也這樣說呢!」
寧婉看出不可能再推掉了,就說:「鋪子怎麽分就依三哥所言,隻是我們家早答應每年給德聚豐的大掌櫃一成紅利,因此紅利我要四成,給我爹娘五成吧。」
不料爹娘也說:「家裏能有這個鋪子都是婉兒的功勞,原說要都給她做嫁妝的,現在正好紅利給她五成,我們四成就好了。」
柳掌櫃就起來說:「我在鎮上也好,縣裏也好,隻聽得各家都是爭家產的,第一次見東家這樣讓家產的。既然如此,我也不要一成的紅利,隻拿一份工錢就行!」
寧家人豈能同意,又一起向他說:「早說好的事自是不能改的,而且鋪子裏一向都靠著你,一成紅利不多。」
大家正爭著,胡敦儒就又咳嗽幾聲,將雙手抬起向下一按,頗有權威地止住所有人,垂頭想了想說:「柳掌櫃的紅利自不能變,隻是剛剛我聽寧二叔說石頭上了學堂,就有了一個主意,說出來你們聽一聽可行?」
大家就都道:「你說吧,我們自然都從的。」
寧婉就點了點頭,白氏雖然不至於太出色,但相貌端正,人也懂事兒,也算得上不錯的小媳婦了,也不知孫家看不上她還能再娶一個什麽樣的。一時又憐憫她,發了雙倍的工錢和賞錢,「畢竟是春節,拿去添些衣裳用品什麽的,別苦了自己。」
不想白氏卻不怎麽傷感,笑著答道:「我跟著大姑奶奶時就覺得自己很有福氣了,現在跟著少夫人,哪裏吃苦了,衣裳用品什麽都不缺。」
寧婉見她這樣看得開,也替她高興,因她提到了大姑,就不覺說:「萬記的生意現在一定很不錯,當然德聚豐會更火爆,買年貨的人不知有多少呢!」有心回去幫忙。
白氏雖然才來不久,但畢竟在馬驛鎮時就在德聚豐裏跟著東家小姐做過事,因此倒知道寧婉的心思,就笑著勸,「少夫人還是在家裏歇著吧,東家太太見了少夫人過去一定會念叨,讓你用心照顧副千戶,平日裏少回娘家。」
爹娘原不是多迂腐的人,但是自己成親最初幾天確實給他們極差的印象,因此隻怕自己不能好好地照顧鐵石再要他自己買菜買飯,因此每次見麵都要趕自己回來,鬧得寧婉頗覺得沒有麵子。想了想,她倒有一個主意,「我先把賬算了,然後用這個理由回去。」雖然離盤賬還差幾天,但先把到目前為止的先算出來,剩下的再加上就可以了。
賬目都是寧婉一手做的,因此算起來很容易,有了大概的數,她越發開心,德聚豐遷到虎台縣不過一年,但這一年掙的錢卻幾乎是前幾年的總數,估計加上年底這些日子的收益已經能將買鋪子的錢賺了回來。
隻要保持住,爹娘帶著石頭隻靠著德聚豐一輩子都能衣食無憂了。
正在思忖,德聚豐竟派了個小夥計過來,「東家、太太還有掌櫃的請少夫人過去呢。」
寧婉就笑了,「就是不請我,我也要去。」也不叫車,穿了衣裳幾步走到德聚豐,見胡敦儒正和爹娘、大姑、小柳在屋子裏說話,就笑著問:「三哥過來可又是來買書的?嫂子可同來了?」胡敦儒平日不大出門,因此他到虎台且的次數要比古氏要少得多,每次過來打了招呼就進宋家的書鋪子,不到走的時候不出來。
胡敦儒起身端正地與寧婉見禮,笑了一笑,「你嫂子在家裏準備過年的東西沒空兒過來,我是為了你的事來的。」
寧婉一怔,「我的事?」
正說著,盧鐵石走了進來,先給長輩們問了安,再與胡敦儒招呼,就向寧婉笑道:「怎麽你也來了,可有什麽事?」
寧婉就笑了,「我也不知道呢!」將目光落在爹娘身上。
爹就向胡敦儒說:「胡先生,還是你來做主吧。」自胡敦儒中了秀才之後,大家在稱呼他時就慢慢將前麵的「小」字去掉了,他成了真正的胡先生。
胡敦儒就站了起來,莊重地說:「我這次來是為了婉妹的嫁妝。」說著拿出一紙契書,「原本寧二叔和寧二嬸要將德聚豐給婉妹當嫁妝,可是婉妹悄悄將契書改回二叔的名下,現在寧二叔請我過來分說明白,重寫契書。」
盧鐵石已經認出那契書正是寧婉讓自己找錢縣令改的,就笑著說:「如今婉兒已經嫁了我,嫁妝也送到我家裏了,德聚豐我們自然不要,留給嶽父嶽母和小舅子。」
胡敦儒嚴肅地搖了搖頭,「婉妹如今是副千戶夫人不錯,但是論及女人的嫁妝,丈夫並沒有資格插言,寧二叔是婉妹的父親,我是婉妹的三哥,今日的事隻能聽我們的。請副千戶來與大姑和柳掌櫃一樣,隻是為了做個見證的。」
雖然胡敦儒半分情麵沒給,但是隻為了他語言中維護寧婉的意思,盧鐵石卻沒有生氣,笑著向寧婉使了個眼色,小聲說:「你三哥還真厲害呢。」
寧婉就笑,捂了嘴小聲說:「你以後要敢欺負我,可要好好掂量掂量!」
胡敦儒就向他們咳嗽了一聲,「寧二叔家裏的事我們鄉裏鄉親的都知道,當初寧家收菜的時候就是婉妹作主,後來買了鋪子更是如此,若沒有婉妹也不會有德聚豐了,是以鋪子果然應該分婉妹一份做嫁妝。但是寧二叔和寧二嬸也沒少為鋪子操心,自然也應該有一份,因此今日就將契書重立,一半歸婉妹,一半歸寧二叔和寧二嬸,每年所得的紅利亦各得一半。」
大姑就一拍巴掌說:「胡先生斷得公平!這德聚豐果然是他們一家三口辛苦辛苦辦起來的,三侄女兒出的力最多,應該得一半!」
爹娘就笑向幺女道:「我們和你大姑說你,你從不肯聽,現在胡先生也這樣說呢!」
寧婉看出不可能再推掉了,就說:「鋪子怎麽分就依三哥所言,隻是我們家早答應每年給德聚豐的大掌櫃一成紅利,因此紅利我要四成,給我爹娘五成吧。」
不料爹娘也說:「家裏能有這個鋪子都是婉兒的功勞,原說要都給她做嫁妝的,現在正好紅利給她五成,我們四成就好了。」
柳掌櫃就起來說:「我在鎮上也好,縣裏也好,隻聽得各家都是爭家產的,第一次見東家這樣讓家產的。既然如此,我也不要一成的紅利,隻拿一份工錢就行!」
寧家人豈能同意,又一起向他說:「早說好的事自是不能改的,而且鋪子裏一向都靠著你,一成紅利不多。」
大家正爭著,胡敦儒就又咳嗽幾聲,將雙手抬起向下一按,頗有權威地止住所有人,垂頭想了想說:「柳掌櫃的紅利自不能變,隻是剛剛我聽寧二叔說石頭上了學堂,就有了一個主意,說出來你們聽一聽可行?」
大家就都道:「你說吧,我們自然都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