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問題寧婉早想過,她不會饒過害她的人,但是更重要的卻是要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她才不要像婆婆那樣把心泡在黃連水裏走不出去。
「我們性子不一樣,我早說過我是不會如此容忍的,」
但是婆婆卻很難改變了,寧婉覺得就算自己一點點地教她也沒有用。寧婉不是嫁過來才與婆婆相識的,在盧鐵石離開虎台縣的這幾年裏,她一直希望幫助吳夫人,可沒有什麽結果。
婆婆不同於自己娘,她雖然出身見識都與吳夫人有幾分相似,但卻肯聽女兒的話,更重要的是她從心裏是願意好好生活的,願意改變的,而吳夫人正完全相反。
當一個人不想改變時,果真就是誰也不可能改變的!
婆婆若是能想通一切都聽兒子的,日子會過得不知有多好,但是她就是想不開。
因此她搖了搖頭,卻又想到婆婆隻能如此了,但是鐵石她可要看得緊此,不許他將來被別的女子勾引了去對自己無情,就立起眼睛道:「如果你敢如此,我就拿著菜刀找你算賬!」
盧鐵石在娘麵前笑著,但想到要去安平衛,心裏一直不痛快,一路上都繃著臉,突然就大笑了起來,半晌一麵笑一麵撲到婉兒的懷裏喘息著道:「我,我好害怕呀!」
寧婉知道自己出了糗,別說拿著菜刀,就是把世上所有的刀都給自己,自己也打不過鐵石呀!難道自己沒有腦子嗎?怎麽會說出這樣的傻話呢?於是她就扭過了頭,「我不理你了!」
可盧鐵石卻愛得不成,越發將人攬在懷裏,又是哄又是勸,且新婚小夫妻在一處,哪裏真能不理,沒一會兒又動了別的心,把寧婉驚得用力拍他,「衣裳會弄亂了!讓人看出來我還怎麽下車!」
「你隻要聽我的,下車的時候保證看不出!」
寧婉不想聽,可是她又有什麽辦法,還是剛剛的話,把她捆上十個,也不是鐵石的對手,她最後隻能乖乖地聽話。好在冬日裏車幄厚重,倒不擔心被人聽到,又兼鐵石如今連她的頭發都已經學會了梳,車上還有備用的衣裳,亦沒有後顧之憂。兩人悄悄地親熱了一會兒,竟瞞過了大家。
畢竟是在雪地裏趕路,兩輛車進安平衛時已經接近關城門的時候了,在城內又行了一段方到了指揮僉事府裏。
寧婉早與鐵石先下了車扶了婆婆,在仆婦引導下進了儀門、此時已經到了掌燈時分,長長的過道兩側燈籠都亮了起來,一根根大紅的柱子映了紅光竟有一種壓迫之感,過道盡頭的廳堂裏燈火通明,走得越近,便越看得清人影憧憧,聽到到那歡聲笑語。
門簾打開時,周夫人禮貌地迎了上來,客氣地說:「還好姐姐到了,我一直在擔心路上不好走要耽擱呢。」攜手與她一同進了屋子。
婆婆倒是一直笑著,「正是怕耽擱了,我們就先出來了,半路上才遇到了府裏的車,原來困到雪地裏了。」說著又道:「趕緊回屋裏吧,外麵冷著呢。」
周夫人就停住腳向身邊的一個媳婦子責備道:「林六家的,你怎麽吩咐的,車子竟然能在路上出事?」
被稱為林六家的那個媳婦也是才聽了消息,就趕緊出去查問,一會兒回來說:「趕車的昨日家裏買年貨竟起得晚了,怎麽處罰還請夫人示下。」
周夫人就沉下臉,「先將人捆了,等過了年再發落!」
那個林六家的聽了趕緊答應著要出去,婆婆就攔道:「如果沒有這場大雪也不至於晚,他們雖然錯了,但正趕上大過年的,還是算了吧。」再三說清,方才將事情混過去。
大家便進了屋子,周夫人就與婆婆在上麵並排坐下,又招呼寧婉上前與大家相認,她依舊是端莊而冷清的神色,但應該做什麽卻也不差的,似乎一個月前的事情並沒有發生一樣。
寧婉是新媳婦,如今花廳裏大半的人她都不認得,就按周夫人指的順序與周夫人所出的兒子大爺盧鐵城和大夫人周氏、大姨娘所出的三爺盧鐵垣和三奶奶董氏、三姨娘所出的二小姐寶璐見禮,當然還有曾經見過的大小姐盧寶珠並四位姨娘。
也不知道是周夫人真的忘記了,還是她有意回避,當初在盧家老宅時她所答應的讓大少奶奶給吳夫人敬茶的事情提也沒提,而大家也都一樣忽略了應該給她這個新媳婦見麵禮的習俗,隻是疏離地打個招呼。
盧家是幾十年前為生活所迫自山東遷至遼東的,而公公從軍發跡也不過二十多年,因此夠不上大家族,但如今也有三男二女,三個兒子又都娶了媳婦,竟也不少的人:
盧鐵城是個俊俏文雅的人物,不論風采還是長相都與盧鐵石是截然相反的兩個類型,如果不知道誰也看不出他們是親兄弟,想來他的長相是隨了周夫人。而大夫人也是周氏女,周夫人的親侄女,溫柔美貌,懷裏抱著一個一歲大小的男孩,粉裝玉琢十分可愛。
正是因為盧家新添了孫輩,今年大家的稱呼也就都變了,從盧指揮僉事起就成了老爺,兩位夫人是老夫人,幾兄弟的媳婦都是夫人了。
盧鐵垣與盧鐵石外表則頗有幾分相似,隻是不論從哪方麵看都要比盧鐵石遜色得多,不止沒有鐵石英俊,更缺乏他的氣度,三夫人也是如此,很顯然不是出身小戶人家就是高門的庶女。
二小姐寶璐與大小姐寶珠又不同,是個靦腆的小女孩,一直垂著頭安安靜靜地站在她的生母身邊。
公公的四個姨娘春蘭秋菊各有所長,性子也不盡相同,她們中年經最大的與周夫人相差無幾,一個個向下排去,最小的就是成親那日見的費姨娘,與寧婉年紀相仿,個個都對周夫人十分地巴結。
「我們性子不一樣,我早說過我是不會如此容忍的,」
但是婆婆卻很難改變了,寧婉覺得就算自己一點點地教她也沒有用。寧婉不是嫁過來才與婆婆相識的,在盧鐵石離開虎台縣的這幾年裏,她一直希望幫助吳夫人,可沒有什麽結果。
婆婆不同於自己娘,她雖然出身見識都與吳夫人有幾分相似,但卻肯聽女兒的話,更重要的是她從心裏是願意好好生活的,願意改變的,而吳夫人正完全相反。
當一個人不想改變時,果真就是誰也不可能改變的!
婆婆若是能想通一切都聽兒子的,日子會過得不知有多好,但是她就是想不開。
因此她搖了搖頭,卻又想到婆婆隻能如此了,但是鐵石她可要看得緊此,不許他將來被別的女子勾引了去對自己無情,就立起眼睛道:「如果你敢如此,我就拿著菜刀找你算賬!」
盧鐵石在娘麵前笑著,但想到要去安平衛,心裏一直不痛快,一路上都繃著臉,突然就大笑了起來,半晌一麵笑一麵撲到婉兒的懷裏喘息著道:「我,我好害怕呀!」
寧婉知道自己出了糗,別說拿著菜刀,就是把世上所有的刀都給自己,自己也打不過鐵石呀!難道自己沒有腦子嗎?怎麽會說出這樣的傻話呢?於是她就扭過了頭,「我不理你了!」
可盧鐵石卻愛得不成,越發將人攬在懷裏,又是哄又是勸,且新婚小夫妻在一處,哪裏真能不理,沒一會兒又動了別的心,把寧婉驚得用力拍他,「衣裳會弄亂了!讓人看出來我還怎麽下車!」
「你隻要聽我的,下車的時候保證看不出!」
寧婉不想聽,可是她又有什麽辦法,還是剛剛的話,把她捆上十個,也不是鐵石的對手,她最後隻能乖乖地聽話。好在冬日裏車幄厚重,倒不擔心被人聽到,又兼鐵石如今連她的頭發都已經學會了梳,車上還有備用的衣裳,亦沒有後顧之憂。兩人悄悄地親熱了一會兒,竟瞞過了大家。
畢竟是在雪地裏趕路,兩輛車進安平衛時已經接近關城門的時候了,在城內又行了一段方到了指揮僉事府裏。
寧婉早與鐵石先下了車扶了婆婆,在仆婦引導下進了儀門、此時已經到了掌燈時分,長長的過道兩側燈籠都亮了起來,一根根大紅的柱子映了紅光竟有一種壓迫之感,過道盡頭的廳堂裏燈火通明,走得越近,便越看得清人影憧憧,聽到到那歡聲笑語。
門簾打開時,周夫人禮貌地迎了上來,客氣地說:「還好姐姐到了,我一直在擔心路上不好走要耽擱呢。」攜手與她一同進了屋子。
婆婆倒是一直笑著,「正是怕耽擱了,我們就先出來了,半路上才遇到了府裏的車,原來困到雪地裏了。」說著又道:「趕緊回屋裏吧,外麵冷著呢。」
周夫人就停住腳向身邊的一個媳婦子責備道:「林六家的,你怎麽吩咐的,車子竟然能在路上出事?」
被稱為林六家的那個媳婦也是才聽了消息,就趕緊出去查問,一會兒回來說:「趕車的昨日家裏買年貨竟起得晚了,怎麽處罰還請夫人示下。」
周夫人就沉下臉,「先將人捆了,等過了年再發落!」
那個林六家的聽了趕緊答應著要出去,婆婆就攔道:「如果沒有這場大雪也不至於晚,他們雖然錯了,但正趕上大過年的,還是算了吧。」再三說清,方才將事情混過去。
大家便進了屋子,周夫人就與婆婆在上麵並排坐下,又招呼寧婉上前與大家相認,她依舊是端莊而冷清的神色,但應該做什麽卻也不差的,似乎一個月前的事情並沒有發生一樣。
寧婉是新媳婦,如今花廳裏大半的人她都不認得,就按周夫人指的順序與周夫人所出的兒子大爺盧鐵城和大夫人周氏、大姨娘所出的三爺盧鐵垣和三奶奶董氏、三姨娘所出的二小姐寶璐見禮,當然還有曾經見過的大小姐盧寶珠並四位姨娘。
也不知道是周夫人真的忘記了,還是她有意回避,當初在盧家老宅時她所答應的讓大少奶奶給吳夫人敬茶的事情提也沒提,而大家也都一樣忽略了應該給她這個新媳婦見麵禮的習俗,隻是疏離地打個招呼。
盧家是幾十年前為生活所迫自山東遷至遼東的,而公公從軍發跡也不過二十多年,因此夠不上大家族,但如今也有三男二女,三個兒子又都娶了媳婦,竟也不少的人:
盧鐵城是個俊俏文雅的人物,不論風采還是長相都與盧鐵石是截然相反的兩個類型,如果不知道誰也看不出他們是親兄弟,想來他的長相是隨了周夫人。而大夫人也是周氏女,周夫人的親侄女,溫柔美貌,懷裏抱著一個一歲大小的男孩,粉裝玉琢十分可愛。
正是因為盧家新添了孫輩,今年大家的稱呼也就都變了,從盧指揮僉事起就成了老爺,兩位夫人是老夫人,幾兄弟的媳婦都是夫人了。
盧鐵垣與盧鐵石外表則頗有幾分相似,隻是不論從哪方麵看都要比盧鐵石遜色得多,不止沒有鐵石英俊,更缺乏他的氣度,三夫人也是如此,很顯然不是出身小戶人家就是高門的庶女。
二小姐寶璐與大小姐寶珠又不同,是個靦腆的小女孩,一直垂著頭安安靜靜地站在她的生母身邊。
公公的四個姨娘春蘭秋菊各有所長,性子也不盡相同,她們中年經最大的與周夫人相差無幾,一個個向下排去,最小的就是成親那日見的費姨娘,與寧婉年紀相仿,個個都對周夫人十分地巴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