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全是四散奔逃的鮮卑兵。


    這是遊牧部族的習慣,潰敗後,分散逃離。


    若魏軍隨之分成小股追逐,圍堵能力就會下降,能保證更多人脫身,或許還有反擊的力量。


    但這一次,魏軍追的太緊了,死咬住鮮卑兵不放。


    主戰場的戰局已定。


    包括曹操都擼起袖子,親自策馬往北,全線壓上來追逃。


    托和納吉,是伊婁拖都麾下親軍之首,部落中有名的驍將。


    當大酋,副將,西鮮卑的步度根,相繼被殺。


    托和納吉就成了逃兵首領。


    他帶領著鮮卑王帳親軍,往北奔逃。


    慶幸的是天色已暗下來,即將入夜。


    這對潰逃的一方,顯然是有利的。


    托和納吉給全軍的命令是先往北,到三百裏外的西鮮卑大營,再重新聚兵,定行止。


    剛才兩軍廝殺的戰場,是前線。


    往北數百裏,則是西鮮卑的祖地。


    留守營地的,還有不少兵馬。


    托和納吉想讓人匯聚到西鮮卑大營,穩住形勢。


    他率眾北逃,入夜仍不敢休息。


    身後,始終能聽到魏軍的馬蹄聲,像催命符一樣,緊追不放。


    隊列後方的鮮卑兵,不時被追及射殺落馬。


    隊伍一點點減員。


    到次日,整晚隻敢休整一個時辰,恢複馬力的托和納吉所部,減員近半,都是逃遁路上,被追及造成的傷亡。


    這種時候,潰勢不斷擴散,人人慌於逃命。


    誰跑不過漢軍的馬蹄,誰就得死。


    漢土往北,綿延數百裏,屍體越來越多。


    逃遁一日夜後,托和納吉與所部人馬,接近了西鮮卑大營。


    當營地遙遙在望,已是再次入夜的時間。


    繁星滿綴,皎月如水。


    托和納吉的心,卻是沉入了穀底。


    西鮮卑大營,火光熊熊。在夜色中,十數裏外都能看見。


    西鮮卑大營被燒了?


    魏軍先派了人來襲營?


    念頭從腦海裏掠過,托和納吉等鮮卑兵,疲乏不堪中,相繼浮現絕望的情緒。


    前線潰敗,鮮卑兵馬逃散,肯定都會往距離最近,最大的營地聚集,以期能穩住陣腳。


    西鮮卑大營被燒,意味著他們將失去重聚的機會。


    同時還失去了獲得補給的機會。


    他們想北返逃回鮮卑腹地,這一路在曹軍追逐下,將變得九死一生,生機渺茫。


    西鮮卑大營坐落在高地上,火光如同一隻巨型火把。


    托和納吉又聽到了身後的蹄聲,隱約還有漢軍興奮的呼喝。


    “漢軍好狠的手段。我們走,從西北方向,繞路北返。”


    托和納吉身畔的幾個部眾,默然點頭。


    他們都明白托和納吉的意思。


    魏軍追的這麽緊,顯然是存了斬盡殺絕的用意,絕不會輕易放過他們。


    潰逃的數萬鮮卑兵,希望能盡快回歸鮮卑腹地,必全力北逃。


    追兵自然也會沿路追趕。


    他們繞路,反而有可能避開魏軍主力,求得一線生機。


    九月下旬。


    漢土往北千裏的草原上,有一座大湖。


    托和納吉連日潰逃後,率部來到了這裏。


    這座大湖,是草原上有名的水源地。


    其位置已接近拓跋詰汾和伊婁拖都,兩大王部的腹地。


    在剛過去的十餘日裏,鮮卑兵遭遇了史無前例的追殺。


    魏軍咬住潰逃的鮮卑部眾,從北關一路追過來。


    魏軍甚至在漢土以北數百裏,建了臨時營地,輸送物資,來保證供給,以完成長距離追逃。


    所謂傷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擊敗鮮卑不是目的。


    把他們放回去休整一段時間,戰鬥力恢複,還會再南下。


    唯獨全力追逐,將其殺了才是重創。


    且曹操還有其他的軍事目的,眼下還沒暴露出來。


    他下令從河西,北關輸送物資,北上建立臨時營地,屯兵屯糧,作為中轉,全力追殺鮮卑潰兵。


    曹操為什麽要選在九月,推動大戰?


    就是算準了時間,草原上還有一個半月,就要大寒。


    其他部落的兵馬,不可能再大舉南下,不然就要麵臨凜冬回撤,凍死凍傷的局麵。


    這個時間,可以放心追逃,而不會有鮮卑大隊來接應。


    此時,托和納吉率部逃遁千裏,來到水源地駐足。


    他們這夥人都暗自鬆了口氣。


    逃到這個區域,漢軍無論如何,也不會繼續追了。


    否則便會有新的鮮卑大部兵馬,可以形成接應。


    會挑起新的大戰,在時間上,地理環境上,都對漢軍大不利。


    托和納吉率部過來時,湖畔已有不少鮮卑兵,皆是一路逃到這裏的敗軍。


    能逃到這一區域,大多會短暫駐留,補充消耗,飲水。


    托和納吉也想在這裏整合兵馬。


    繼續往北,繞過大湖,就是拓跋詰汾,伊婁拖都出征前,將部落留守人員,整合在一起的大後方。


    女人,老人,孩童,在大湖另一端集體放牧,等待著他們征戰歸來。


    可惜這次南下,空前大敗,許多鮮卑人,再也回不了家了。


    托和納吉在這裏等了一天,斷斷續續的又有百餘人,過來聚集。


    算著時間,逃出來的鮮卑人,應該大都已來到了附近。


    然而湖畔聚集的全部鮮卑兵,尚不足萬。


    魏軍這一路上,殺了多少鮮卑人?


    托和納吉詢問一些鮮卑部眾,才知道,他們沿路北逃,不但是後方有魏軍在追。


    還有一支魏軍,在前路截殺他們。


    “你是說,有漢軍提前進入草原,在路上阻截我們北歸?”


    托和納吉心頭一跳,立即想到了西鮮卑營地的大火。


    魏軍有一支隊伍,先燒了西鮮卑大營,讓他們失去補給,和再次聚兵調整的機會。


    然後那支魏軍,提前往北,進入草原,在路上阻截鮮卑逃兵。


    那麽這裏很可能也不安全。


    魏軍既然提前進入了草原,活動區域或許比他們預料的要大得多。


    “我們繼續北進,不能在這裏等了。”


    托和納吉起身,掃視湖畔周圍,傳訊召集周邊的鮮卑部眾,準備繼續北返。


    而就在他們聚集人馬,打算連夜北上的時候,天空出現了一團黑點。


    那是數千支箭矢。


    麹義的大弩士!


    提前深入草原的隊伍,就是趙雲,張遼,高順,麹義所部,相互協作。


    製定戰略計劃的人是魯肅。


    他當時觀察趙雲,張遼對拓跋詰汾的追逐交戰後,便製定了新的戰略。


    魯肅的意思,繼續追著拓跋詰汾打,很難擴大戰果。


    應該反過來,放棄追逐,全軍先一步行軍北上。


    先北上的好處,是占據先機,提前切斷對手的退路。


    張遼和趙雲看了魯肅的計劃,用訊珠問曹操。


    曹操收到消息後,心忖魯肅真是個魯瘋子。


    要知道他製定大縱深往北,截斷鮮卑退路的戰略時,曹軍主力和伊婁拖都,還沒分勝負。


    若魏軍主力沒能獲勝,則提前深入,風險會很大,就成了孤軍深入敵境。


    一旦伊婁拖都部回撤,可能對他們造成反圍殺。


    且趙雲等人奔襲作戰,隨軍糧草不多,想深入敵後,就要靠搶沿途的鮮卑部落,來補充消耗。


    和當年的大漢驃騎霍去病深入草原一樣,有一環算計失誤,自己就要拉。


    但曹操略作盤桓,同意了魯肅的獻策。


    這是基於他對手下兵馬戰鬥力的信心和對戰局的預判。


    當時張遼,趙雲得到曹操同意的回複後,明確分工。


    趙雲先去襲西鮮卑大營,放火燒營。


    張遼則大縱深往北。


    他們沒有繼續追拓跋詰汾。


    拓跋詰汾雖大潰,但核心部眾未散,追他就會北逃,很難把勝勢擴大。


    率先往北,反過來打阻截,能掃擊南下的鮮卑兵大部,比繼續追逃拓跋詰汾,帶來的戰鬥果實大多了。


    當交戰結束,拓跋詰汾收兵,並不知道魏軍已先一步北上。


    拓跋詰汾往北推進百裏,便嚐試聯係伊婁拖都,想合兵求穩。


    當他得知伊婁拖都大潰,被殺,漢軍已進入追逃階段,戰局再難挽回,先機盡失。


    這也是麹義的大弩士,能出現在湖畔,突然放箭,射襲托和納吉等人的原因。


    鮮卑兵早成了驚弓之鳥,見到箭矢射襲,起身便跑。


    和麹義一起的高順,旋即領軍殺出來。


    當托和納吉這支隊伍,再次被擊潰,成建製的鮮卑兵,已被殺絕了。


    十月初,大漢北關五百裏,天氣漸寒。


    一把大火在這裏已燒了兩天。


    燒的是鮮卑兵的屍體。


    把屍體聚集起來燒了,是因為死的人太多,若被鳥獸撕扯啃食,容易傳播瘟疫。


    鳥獸追逐暖流遷徙,大概率會往南,先把大疫傳到神州去,自己吃虧。


    所以曹操讓人把屍體聚集起來,燒掉。


    鮮卑此役南下的中軍,有八萬部眾。


    襲遼西的有兩萬餘。


    這就是十萬兵馬,加上西鮮卑,其動用的兵員總數,大概十四萬上下。


    至少有三分之二,在接戰和追逃中被殺。


    這對鮮卑來說,是史無前例的大敗。


    數萬鮮卑兵的屍體被燒,大火燒了數日。


    事後曹操讓人把沒燒幹淨的骨骸堆起來,又把一些將官的腦袋垛在白骨上,壘砌如山。


    據說連狼群都會遠遠的繞開這一區域,白骨累累,死氣彌漫。


    十月份。


    曹操下令收兵,並開始推動他打這一戰的第二個目的,也是主要目的。


    ps:求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話三國之魏武梟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告並收藏神話三國之魏武梟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