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尊等人一起往鼎內看去。


    那鼎內有一種聲音,時而雄渾,時而低弱,雄渾時如天雷在劈擊鼎壁,低弱時像是有人在耳畔低語。


    “我一路帶著這尊鼎回來,也多次聽到異響。”道尊說。


    眾人從鼎口往內看,像是從空中俯瞰。


    鼎內混沌般的氣機散去後,出現了一隻玄鳥樣的黑影,在鼎中飛翔。


    而下方出現一片古老蒼茫的大地。


    “這鼎內封存著一片天地……是幻象?”


    那地麵上,有許多穿著獸皮的先民,正在祭祀朝拜。


    剛才鼎外聽到的聲音,好像就是這些人發出的古怪調子。


    他們叩拜的是一座三角形的黃土祭台。


    台上有一個臉戴鳥羽麵具,披著獸皮的祭司。


    祭司麵前,也有一尊大鼎!


    他隨著先民的呼喝,手執銅鉞,不斷敲擊鼎壁。


    鼎內隨即迸發出雷音般的巨響,轟震四方。


    在曹操等人注視下,空中飛翔如玄鳥的黑影,驀然下降,投入了祭司麵前的鼎內。


    片刻間,竟有一個嬰兒,被臉戴鳥羽麵具的祭司,從鼎中托舉出來。


    下方的先民,齊齊舉起雙手,做歡呼朝拜狀。


    這時,鼎內的天空,剛才玄鳥翱翔的位置,多出一條紫氣繚繞的真龍。


    而真龍旁邊,站著一位道人。


    其背後有一個模模糊糊的黑色人影。


    “觀照!倒映神魂。”


    “這商王鼎能觀照!”


    鼎裏的真龍,是因為曹操在探頭觀看,而倒映出來的神魂相。


    龍魂正是他成就帝王後,氣運和神魂交融所化本相。


    那個道人是道尊?


    “鼎裏最先出現的祭祀過程,是玄鳥落,商王生的傳說!”


    鼎內,混沌般的氣息正在逐漸下沉,凝結成了液體一般。


    剛才所見,宛如井中映月,全都化為虛像消失了。


    曹操看向道尊。


    鼎內觀照,倒映神魂,道尊身後還有一個人影。


    他還有個隱藏的神魂相?


    【曾有商王以國運入鼎,死後帶鼎入墓,以鼎聚斂靈韻,沉澱千年,形成稍許地源之氣,故而鼎重如山。


    此鼎不僅能照見神魂本相,且內蘊天地自然之音,國之大祭時,敲擊鼎壁,可催發天象,映合天地氣運,是上古禮器,國之重寶,序列:32】


    曹操掃了眼詞條的推送。


    玄鳥在商文化裏是不死的,和鳳凰一樣能循環重生。


    正因為這鼎能照見神魂,循環呈現出生命誕生的景象,才誘發了商王死而複生的念頭。


    他將鼎帶入墓葬,期望能複生。


    【此鼎以禹之九鼎同源的九山之銅所鑄,與神州地脈之氣相連】


    【鼎落處,便有地脈靈韻聚集】


    【鼎中氣機,沉澱千年,用來蘊育武帝陵的麒麟木,可促其第三次結果。人獸汲取鼎中靈氣,亦大有好處】


    曹操心念一動,鼎口上方的傳國璽,發出紫暈。


    鼎內便有氣息被引出來,涓涓如流水,湧向書房外的小湖,灌入那老龜體內。


    鼎中靈韻對人、獸,乃至麒麟木有好處。


    曹操引出一縷融入老龜體內,盼其能早日結出新的龜珠。


    此時,鼎內又恢複了混沌彌漫的狀態。


    曹操繼續推動傳國璽,垂落紫暈,融入鼎內,對其進行祭煉。


    這鼎放在銅雀台,與大魏氣運相合,正合適。


    曹操回到龍案後坐下。


    道尊等三人,遂簡單說了去商王墓的過程。


    “墓中人殉以萬計,那是一處葬坑,很凶險。


    我們破了墓中格局,又取走王鼎,一段時間後,當可讓凶氣散盡,恢複平靜。”道尊說。


    “你那佛陀舍利,祭煉的如何?”曹操換了個話題。


    “還剩一顆。”


    佛陀留下的舍利,想要祭煉,殊為不易。


    截取其中氣運為用,更是困難。


    道尊祭煉過全部舍利後,就會再次進入昆侖墟。


    “陛下,我們這次得到的財物,數量眾多。”


    令晉恭敬道:“那商王為建墓,可說是傾盡國力,財力。”


    商朝還沒有諸子百家,沒有教化規範,人們不受任何束縛。


    殷商一朝,流行人祭。


    商王傾盡國力,為自己修墓並不奇怪。


    後世的許多帝王,也將國之稅賦,小半帶入墓中。


    曹操拿出這些金銀,換成物資,來修築南北運河,乃至東西直道,能省略許多積累的時間。


    少頃,令晉,厲五方等人退下去。


    曹操留下道尊說話:“你考慮過求仙的另一種途徑沒有?”


    道尊:“你指哪方麵?”


    “武帝一生頻繁封禪,試圖溝通天地,並在晚年屢次興兵,萬裏出擊。”


    曹操:“史書記載,說他封禪時,天地間異象層出,你可考慮過原因?”


    “你是說,武帝試圖以封禪的方式,提升國運,尋找長生久視的路徑?”


    道尊皺眉:


    “帝王背負人道大運,雖為人間至尊,卻也絕了長生之路。


    他不可能背負眾生氣運,飛升破空。


    所以帝王尋仙,從來都是一場空。”


    曹操搖頭道:“若毫無希望,武帝不會一次次嚐試。


    定是被他摸索到了某種可能性。”


    “潰一國,吞其國土,也是在給神州增加地澤,擴張神州疆域。


    國運與天地,人道相合,國盛則為大世。


    而隻有大世,才能蘊育出眾多聖人。


    東周便是大世,百家諸子並存,人道達到頂峰。


    老子,莊子,孔子,墨子,鬼穀子,都在那一時期湧現。你以一己之力,不論如何,也難得大運。你來輔佐朕推動神州大昌,才是正途。”


    “朕製定了一個開天門的戰略,便是為神州納土開疆,推動人道大運攀升。


    若潰一國不夠,就再打一國,吞其疆域。”


    道尊聽出曹操的目的,是想讓他正式投魏,拉他當打手。


    但曹操說的,並非沒有道理。


    古來求仙,都是求己。


    很少從時代,從人道運勢來看這個問題。


    曹操說春秋百家,是大世,人道恢弘,才推動了諸子成聖,很有道理。


    “我想想。”道尊沉吟著起身去了。


    書房。


    曹操又恢複了處理國務的狀態。


    他拿起一份奏折。


    發布平北策後,各地武將,紛紛請命參戰。


    連在南線坐鎮的曹仁,於禁,李典等人,也有請戰的奏折送來。


    曹操拿起來的奏本,是馬超寫的:


    “超自追隨陛下,數年來未立寸功,深感慚愧。故此三請陛下,允超能出擊北地,破敵於千裏之外,超所願爾,雖死無憾。”


    馬超,龐德已聯袂,第三次送來請戰的折子。


    大魏內部,對於打鮮卑,或者說打高句麗等外族,戰意空前。


    ……


    距今大概兩百年前,高句麗開始不斷兼並周圍政權,逐漸強大起來。


    但其曾先後兩次,被東漢擊潰。


    高句麗亦兩次遣使到東漢,主動調整關係,以臣屬自居。


    然而漢末內亂,高句麗便恢複割據,蠢蠢欲動。


    曆史上,高句麗曾主動提出,與曹魏聯盟,攻打遼東郡。


    等攻下遼東後,高句麗又立即終止合作,發兵想獨立吞並遼東。


    曹魏怒而揮兵,摧毀其國之中心的丸都城。


    高句麗當時的東川王,逃到了更東側的沃沮。


    曹魏摧毀丸都後,以為高句麗已國破都城滅,很快便撤離收兵。


    不過高句麗在數十年後,又死灰複燃,重建丸都,並持續襲擾遼東,樂浪和玄菟三郡,成為外患,再次掀起戰事。


    曹操對這些曆史上的變化,知道大概的脈絡。


    周邊這些外族,縱然一時把他們打服了,隻要漢土虛弱,他們就會再次成為禍源,不斷反複。


    所以曹操想除惡務盡,避免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此刻的高句麗,大半國境還在後世的吉省境內,沒有南下兼並三韓。


    其國境東部多山地,隻西側有少部分平原良田。


    從扶餘,和大魏的遼東郡出兵,能同時威脅高句麗北部與西部。


    七月中,酷暑。


    高句麗的國都,是一座山城,建在起伏險峻的丸都山上。


    城內的王宮。


    高男武坐在王座上,聽屬從奏報最新的情況變化:


    “魏軍從扶餘和遼東兩個方向,攻過來。


    其中北路的魏軍,總兵力在萬人上下,已與我們兩次接戰。我軍皆敗,目前收縮兵勢,固守在北山城。”


    高男武道:“往北增派五千軍,以北山城和左都城,互為防守。”


    高麗的產糧區,集中在西、北兩個方向。


    而魏軍率先發起攻勢的樂進部,就在他們西北麵,對高句麗來說,容不得有失。


    要害受脅,不得不派兵增援。


    “讓西側的李其健將軍,也收縮防線。魏軍不會隻攻一麵,西側必還有兵馬來攻。”


    高句麗國土不大,但野心不小。


    加上其國內頗為動蕩,國主為了把控權柄,都是直接掌兵,指揮戰鬥,通曉軍事。


    高男武連下命令,心頭卻是悄然生出一種忐忑不安的悸動。


    他並不知道,張遼已親自領兵,出了遼東,帶陷陣營的九百軍伍,直奔高句麗西側防線。


    張遼讓樂進出兵,牽製對方的部分兵馬。


    而他自己,急於通過戰爭積累武運,衝擊神話境。


    典韋拿倭國當突破的墊腳石,晉升神話境。


    張遼也清晰的感覺到了那層關隘。


    他親自過來,準備擒殺高句麗國主。


    繁星滿綴。


    張遼和高順,站在一座矮山上。


    他們一路急行軍,已逼近高句麗的西側防線。


    前方就是高句麗的燕石城。


    高順:“咱們就這麽打過去?”


    張遼:“對。陛下說從正麵打,直接破其防線,碾死他。咱們這幾路兵馬,誰先攻入其王都,殺其國主,誰是首功。”


    高順點點頭,一揮手,後方的陷陣營兵士,潮水般往前方湧去。


    ps:求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話三國之魏武梟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告並收藏神話三國之魏武梟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