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和周邊州郡戰端掀起,各方關注的時候,在長安,呂布來到王允的府邸,正進行著一場影響曆史的談話。


    呂布不是第一次來王允府上了。


    他和王允,是董卓這邊,最重要的文武大臣之二。


    兩者自然有不少交際。


    且兩人是同鄉,所以王允被推薦重新入朝後,兩人變得越來越親近。


    呂布過來,王允盛情款待,歌女舞姬,載歌載舞。


    到酒宴散去。


    兩人來到後宅,王允親自給呂布倒茶。


    “不敢當司徒親自斟茶。”


    王允現在官拜司徒,位列三公,權柄極重。


    他眯眼看呂布,道:“我聽聞太師近來兩次用物擲你,可有此事?”


    董卓自封太師,位在三公之上。


    呂布略尷尬,董卓兩次拿東西扔他,確有其事:“第一次是義父初醒,以為我身帶殺氣,要害他,錯認了人才用物擲我。”


    “那第二次呢?”王允追問。


    “第二次,義父醉酒,我扶他回寢宮休息。


    他從銅鏡裏看我,說我要行刺他。拿起臥榻旁的護身戟來擲我。


    事後也說是他醉酒看錯,與我做了解釋。”呂布道。


    王允點點頭:“奉先倒是忠厚,不存他心。”


    呂布其實對董卓如今的反複,多疑,也是暗感駭異,有種身在危險中的感覺。


    聽王允話裏的意思,似乎知道些隱情,忙問道:“司徒何意?”


    他再三追問,王允才勉為其難道:“我聽人私下裏議論,說奉先你隨時有可能喪命,卻不自知。


    太師拿東西擲你,說明已不再信任伱。隻有心中生疑,才可能擲你。”


    “你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以太師心性,殺人無數,今日能疑你,明日說不得就一狠心…”


    王允住口不說,慢悠悠的品茶,過了一會兒才道:


    “奉先那晚被董太師投戟後,做了什麽,自己可還記得?”


    這句話對呂布來說,如同石破天驚。


    他想起那晚的事,心開始突突直跳,“司徒如何這般說?”


    “那晚太師睡後,有一個太師的侍婢,妙齡貌美,素來侍奉太師身側。當時奉先惱太師兩次用物擲你,對你失了信任,加上那侍婢妖嬈,存心引誘。”


    “奉先便與那貌美女婢有了不該有之事,可對?”


    鏘啷!


    呂布抽出隨身佩劍,怒道:“司徒害我,敢出此言!”


    看他表現,就知道他幹沒幹過。


    呂布不知道的是那個女婢,是王允進獻給董卓的,是個萬中無一的美人,且體質特殊。董卓試過以後,視若珍寶,日常留在身邊伺候。


    那美人奉王允的命令,勾搭呂布。


    呂布當時也在酒宴上飲酒回來,興致頗高。


    再則就像王允說的,董卓被朝中文武背叛多了,疑心越來越重,幾次三番疑呂布,他心裏頗為惱恨,情緒有些失控。


    那女婢又用盡手段,風騷魅惑。


    呂布向來覺得自己雕大英俊,受女色誘惑不在少數,褲腰帶很鬆。


    他和那女婢把事情做下了,次日酒醒也是滿心後悔,但為時已晚。


    女婢把消息傳給王允。


    呂布就此被拿住了把柄。


    呂布聽王允道破他心裏的秘密,大驚下念頭急轉。


    王允敢當麵把話說出來,顯然早有安排。


    即便殺了王允,也為時晚矣,轉眼就會有人去告訴董卓事情因由,自己也要死在其後。


    呂布瞬間轉過諸多念頭,鏘啷一聲,又將劍收了回去。


    “王司徒說該當如何?”


    “太師殺你之期不遠了。”


    王允道:“如此,奉先豈不知先下手為強的道理?”


    呂布愈驚,王允平素不動聲色,對董卓唯命是從,竟突然這般大膽,有殺董卓之心。


    “我與義父是父子,如何能殺他?”呂布以退為進。


    “你不殺他,他就殺你了。”


    “你和他親近的侍婢有染,此事泄露,呂氏滿門盡滅。”


    “奉先可曾想過,你為董卓殺丁原,背負天下罵名。而董卓禍亂朝綱,天下人恨之。他死於你之手,能給奉先挽回多大的聲望?”


    “到時所有辱罵奉先之人,都會知道此前錯怪了奉先。


    奉先是忍辱負重,世之英雄,幫天下黎民,除此惡賊,洗刷之前不忠之名,豈不一舉數得。”


    呂布沉吟著沒吭聲。


    董卓掌權後,短短一年,因他而死者,已不計其數。


    單是洛陽城內的幾次劫掠,死傷的百姓,就不下數萬人。


    伍瓊,何顒當時被他信任,接連推薦人去各地任職。


    後來這些人討董。


    董卓才明白過來,是伍瓊、何顒在算計他。


    他遂命人把伍瓊用滾水煮死,何顒則被熱油燙死。


    董卓的凶殘沒有人性,誰不恨他!


    士族恨他,因為他不受控製,動輒掀桌。


    百姓恨他,因為他殺人無數。


    若問整個天下,誰最該死,董卓必排在第一位,毫無爭議。


    他一手扼殺了漢最後的氣數,天下崩亂。


    而呂布是他最主要的幫凶之一。


    是他當初叛殺丁原,成全了董卓。


    曹操在那之後曾提醒過伍瓊,何顒,讓兩人趕緊走。


    但兩者早預見到結局,死之前,還騙了董卓一次,多放了一人離開洛陽,去外地任職,成為討董的中堅力量。


    兩人做第一件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要死。


    “殺…董卓,司徒覺得該怎麽做?”


    呂布額頭冒出一層細密的冷汗,鬥敗的公雞般歎氣,感覺自己時運不濟。


    但他也下定決心,王允說得對。


    他不殺董卓,事情敗露,私通董卓最寵愛的女侍,董卓就得殺他。


    呂布一旦下定決心,又有了之前殺丁原時的氣魄。


    殺董卓,除國賊,我呂布仍是世之英雄,手握並州雄兵,武勇蓋世,何懼天下沒有我一席之地。


    王允笑了,一切都在他預料當中。


    數日後,時間已是十一月下旬。


    呂布進入董卓建造的大碉堡,郿塢。皇帝傳旨,讓董卓去皇宮覲見。


    董卓內穿厚甲,帶齊鐵甲衛,乘坐與皇帝同級的車輦,儀仗,準備去皇宮。


    王允隨行在董卓身側。


    其身邊,還跟著另一個官吏。


    也是董卓當下最信任的人,蔡邕。


    董卓授蔡邕為司空祭酒,加尚書、侍中、左中郎將職,權柄之顯赫,可見一斑。


    蔡邕五十六七歲模樣,當朝大儒,極有才華。


    他的女兒就是蔡琰,蔡文姬。


    此時其丈夫河東衛氏才子衛仲道初喪,文姬嫁入夫家,一年不到,新寡。剛好為夫守喪滿一年,來到長安省親,住在蔡邕府上。


    蔡邕還有個身份,是曹操的好友。


    兩人當初在朝中任議郎時認識,對音律,書法多有探討,誌趣相投。


    不過前幾年蔡邕因事流離在外,卻是失了聯係。


    此時,蔡邕和王允,一左一右跟在董卓身邊。


    三人出了郿塢,打算登車。


    王允上前一步,低聲對董卓道:“太師,一旦離開郿塢,就開始了。”


    董卓掃了眼前方開路的呂布,目中掠過濃重的殺氣。


    沒錯,王允吃兩頭,先挑唆呂布殺董卓。


    然後今日稍早些時候,暗中告訴董卓,呂布欲行不軌,被他發現。


    並州軍的部眾,準備叛離!


    董卓匆匆布置,做好了安排。


    就在王允話落,而董卓走出郿塢,吩咐車駕啟行不久,作為先鋒,在前開路的呂布,突然回馬動手,大戟翻飛。


    霎時,董卓身畔的親軍,將領,接連被挑殺。


    然而董卓安排的兵馬,也從街道兩側殺出,將呂布層層包圍。


    呂布同樣有準備,長街稍遠處,策馬衝出多位並州軍將領。


    為首的是呂布新組陷陣營首領高順,一柄大槍翻飛,亦是驍勇絕倫。


    雙方兵馬,碰撞廝殺。


    而董卓立即下令車駕掉頭,在兵馬護持下,退回了塢堡。


    他這塢堡號稱天下最堅,永不會被攻破。稍有危險,就要退回來以求安全。


    王允和蔡邕慌慌張張的跟著跑進塢堡。


    董卓立即下令關門,進入了塢堡的大殿。


    王允和蔡邕站在殿門處,往外張望。


    兩人也是董卓的鐵甲衛之外,唯二進入塢堡大殿的人。


    王允召來一個隨侍的親信:“守好大門,不要讓人進來。”


    那親信是個青年,體態英武軒昂,手握一杆戰槍,立在門口。


    王允的身份,有一個武藝高強的隨侍,再正常不過。


    他吩咐之後,回身進入殿內。


    但見董卓身畔有鐵甲衛八人,寸步不離。


    外邊殺聲驚天。


    好在塢堡大門已閉,任何人也休想在短時間內殺進來。


    這時董卓發現王允那個站在殿外的英武隨侍:“你這隨侍以前不曾見過?”


    王允躬身道:“是我新招攬的人,姓趙,一身好武藝。正要將他獻給太師,不如太師看看他的身手?”


    “不急,待殺了呂布這逆子再說。”


    董卓又補充了一句:“王司徒,這次你做的很好。”


    他指的是王允及時發現呂布有問題,告訴了他。


    不然他將非常凶險。


    董卓說話時,不遠處的蔡邕,卻是從袖子裏掏出一個黑色的口袋。


    那不大的口袋,正是墨家至寶,墨工袋,看著小,但裏邊緊緊巴巴的藏了兩個人,如同當初的賈詡,藏在袋子裏一樣。


    兩人先後從墨工袋裏出來。


    先出來的是個壯漢,魁梧如山,手持大雙戟。


    後出來的竟是曹操。


    他離開墨工袋的同時,心裏吐槽,令晉那個鑽盜洞用的縮骨功,自己學的不到家。


    這墨工袋,他和典韋倆人學鎖骨術有旬月時間,好不容易才塞進去。


    曹操為什麽會在長安,眼前的局麵,是怎麽回事?


    董卓驚怒交加:“蔡邕,你也反我?”


    典韋已虎吼一聲,手持日月渾天戟,殺向董卓。


    門口處,王允那個近侍,居然是趙雲,回身握大槍,絞出一道槍花。


    那長槍前端,猝然響起一聲鳳鳴。


    趙雲的絕技名百鳥朝鳳槍,一朵槍鋒便如一隻鳥雀,頃刻間百朵槍鋒匯聚,衝出一頭亮銀色鳳凰般的銳氣槍芒。


    趙雲與典韋,聯手殺向董卓。


    董卓的鐵甲衛,要是能擋住當世最強武將之二的近身合擊,曹操把名字倒過來寫。


    他設計這個機會已經很久。


    來殺董卓,借用的是呂布造反的並州軍,讓兩者相互消耗,營造出眼前的機會。


    除董卓的好處太多了。


    首先是除國賊,可救無數百姓,如願把趙雲勾搭過來參與。


    早在離開洛陽前,曹操和賈詡就為了今日,進行安排,隨後很多事都在為此刻服務。


    當下已到了摘取果實的時候。


    明麵上的好處之外,曹操還有一宗不得不來長安的目的,不為人知。


    他準備掉頭再回兗州督戰,先把董卓的頭拿走。


    ps:求票~謝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話三國之魏武梟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告並收藏神話三國之魏武梟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