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惜了。」嚴之渙嘴角勾著,握緊的手一鬆,揚聲喚了侍衛進來:「拖下去。」話音剛落,又喚住了趙勇,眼底泛著腥紅的光,他扭頭看了那個與生母有八分相似的女娘,低低一笑:「去了地下,且記著求閻王讓你下輩子投胎莫在生了這樣一張臉,便是生了,也莫再讓太子妃尋了你為棋子。」說完,在那女娘驚疑的目光中,他抽出趙勇腰身的長刀,揮手一劈,眨眼間那千嬌百媚的女娘已頭身分離,鮮血濺了她身旁的兩個女娘一身,沒等反應過來,那兩人已暈了過去。
嚴之渙隨手把滴著血的刀插回刀鞘中,低頭一看,自己茶白色的錦服上也濺到了血跡,不由皺了皺眉頭,隨後頭也不抬的吩咐道:「把人都給本王送到太孫府上,轉告太子妃,本王領了她的情,且讓她等著本王的回禮。」說罷,踩著地上的血水而去。
白媽媽以為她的一番話必然會讓嚴之渙改變主意,不想卻是送女娘上路的催命符,嚴之渙怎麽會讓與他生母相似的人陷入風塵之地,哪怕傷了一條無辜的人命,他也不會讓生母間接受辱,況且,莫說那女娘隻是與他生母有七分相似,便是他生母轉世為人,由太子妃送來他也絕不會留在府中,讓裴蓁與她腹中的胎兒涉險,在嚴之渙看來,那女娘便是要化作厲鬼索命,第一個也該去尋太子妃才是,歸根究柢,她雖是死於自己手中,可卻是因太子妃之故。
白媽媽等人被抬回太孫府上,尤其是那女娘以頭身分離的樣子被抬到太子妃的眼前,那雙眼還大睜著,殘留著驚疑之色,太子妃一眼看過去,身子便是一軟,頓時暈了過去,次日,便有言官在聖人麵前參了嚴之渙一本,與此同時。京城也掀起了嚴之渙殘暴好殺的流言。
能在京城為官者,誰也不敢說自己手上不曾沾染過鮮血,武將自不必說,哪怕是文官,亦曾有人因他們而喪命,作為親王,嚴之渙殺一人算不得惡行,可他所殺之人卻是與之生母肖似,這不免讓人膽寒,試問誰能對與自己生母肖似的人痛下殺手,況且,這殺人又殺的毫無理由。
沛國公聽到這個傳言的時候也是頭皮一緊,可卻不得不在顯昭帝麵前為嚴之渙辯解:「依臣來看,錦川王絕非嗜殺之人,隻怕其中另有隱情。」
當然是有隱情,那被殺的女娘是太子妃所贈,雖說關於太子妃與錦川王不睦的消息傳的已非一日兩日,可名義上太子妃是錦川王的嫡母,他這樣做已不隻是殘暴不堪,更是不敬嫡母,此乃罪加一等。
吏部尚書蘇大人一臉痛心疾首的說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聖人,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錦川王絕不可恕。」
沛國公不由冷笑一聲,這樣的話也不過是說說罷了,難不成還能讓錦川王為一個小小的女娘償命?這世上哪裏又有所謂的公平可言。
「聖人,臣以為還是該聽聽錦川王是如何說的。」
顯然,顯昭帝並無讓嚴之渙償命的打算,他看向了嚴之渙,沉聲道:「你可有話要說?」
嚴之渙邁步上前,揖禮道:「臣有話要說。」
「說。」顯昭帝眉頭略皺著,心裏也覺得太子妃這件事做的太過惡心人了,可這事卻不能拿到明麵上來說,他還得給先太子留些臉,顯昭帝私心認為,若換做他被人這般惡心,不誅那人九族已是他仁德了。
「蘇大人可是覺得本王不該殺那女娘?」嚴之渙微揚下顎,神色輕蔑。
這個姿態沛國公瞧得有些眼熟,仔細一想,卻發現這個姿態與裴蓁極為相似,忍不住抽了下嘴角。
「臣是覺得不該,難道王爺覺得自己無錯不成?這世上相似之人何其多,王爺僅僅因為那女娘與王爺生母相似便要痛下殺手,此舉太過殘忍,若日後王爺在遇見這樣一個與其生母相似之人,莫不是還要動了殺意?」蘇大人一臉正色的回道,口中發出一聲哀歎。
嚴之渙點了點頭,嘴角微微勾起:「蘇大人說的沒錯。」他話音剛落,便讓滿朝文武皆是一驚,卻聽他道:「日後誰要是敢在這麽惡心本王,本王依舊會殺人。」
蘇大人一怔,似乎沒有想到嚴之渙把自己的暴行說的如此理直氣壯,且無半分羞愧,頓時雙手哆嗦了起來,口中喘著粗氣,似被氣著了一般,不過基於朝堂之上的人都與他同朝為官多年的同僚,倒沒有多少人覺得他這是被氣的,相反覺得老蘇這戲演的越發的假了,才這麽一句話罷了,哪裏值得如此做戲。
嚴之渙冷笑一聲:「蘇大人可別在朝堂之上暈過去,若不然還有誰來參本王一本。」
蘇大人哆嗦著身子,臉上帶著不可置信的神情,說道:「王爺竟無悔改之意不成?」
嚴之渙挑眉:「本王為何要悔?送那女娘到本王府上的人顯然居心不良,若不是有意,怎麽會這麽巧合偏把與本王生母相似之人送來府中,本王的王妃如今正懷有身孕,猛然見到那女娘便受了驚嚇,此等大罪,莫說隻殺她一人,便是誅她九族亦不嫌多。」
蘇大人忍不住冷笑一聲:「王爺此言怕是不實,據臣所知,王爺生母早亡,王妃又怎會見過您的生母。」
嚴之渙麵向顯昭帝,語氣突然轉為悲痛:「臣因思念生母,府內掛有生母的一副畫像,臣之妻自是見過,當日乍見那與臣生母相似之人,便受了驚嚇,臣懇求聖人臣主持公道,找出這居心叵測想害臣妻兒的小人。」
局勢瞬間扭轉,原本的被告倒成了受害人,實在驚得文武百官目瞪口呆,又聽嚴之渙一副悲痛欲絕的神態,語氣悲涼的開口道:「臣下月便要去蜀地赴職,卻有人心存歹意欲要謀害臣妻兒,如此,臣又怎能放心遠行,還請聖人為臣主做。」
誰居心叵測,誰又是小人?雖嚴之渙沒明說,可話中所指之人卻已是不言而喻,那女娘畢竟是太子妃送來的,若說無心,咳,委實讓人難以相信。
永寧侯這個時候也站了出來,老淚縱橫,語氣同樣悲痛:「還請聖人為臣那可憐的外孫女做主。」人老成精,永寧侯隻提裴蓁,卻決口不提嚴之渙,意思明顯,我隻是想為我外孫女討回公道,可與錦川王毫不相幹。
嶽父大人已開口,作為裴蓁之父的沛國公更是得附和,他亦一臉哀痛的說道:「還請聖人為臣女兒主持公道。」
永寧侯和沛國公先後開口後,便有人陸續站出來請聖人主持公道,這便體現了嚴之渙娶裴蓁為妻的益處,哪怕那些文臣與嚴之渙不曾相交,可作為沛國公府的女婿,永寧侯府的外孫女婿,他們身後所結交的姻親故友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況下,都願意釋放一些善意,況且,這件事,真若是歸根究柢起來,說是家事也不為過,嫡母不慈,庶子不敬,誰也怨不得誰,至於禮法,在天家談其禮法豈不可笑,若真要遵從禮法,自是嫡子為尊,第一個該讓位的便是上麵那位主了,畢竟先皇嫡長子雖逝,可人家也是留了後的。
嚴之渙隨手把滴著血的刀插回刀鞘中,低頭一看,自己茶白色的錦服上也濺到了血跡,不由皺了皺眉頭,隨後頭也不抬的吩咐道:「把人都給本王送到太孫府上,轉告太子妃,本王領了她的情,且讓她等著本王的回禮。」說罷,踩著地上的血水而去。
白媽媽以為她的一番話必然會讓嚴之渙改變主意,不想卻是送女娘上路的催命符,嚴之渙怎麽會讓與他生母相似的人陷入風塵之地,哪怕傷了一條無辜的人命,他也不會讓生母間接受辱,況且,莫說那女娘隻是與他生母有七分相似,便是他生母轉世為人,由太子妃送來他也絕不會留在府中,讓裴蓁與她腹中的胎兒涉險,在嚴之渙看來,那女娘便是要化作厲鬼索命,第一個也該去尋太子妃才是,歸根究柢,她雖是死於自己手中,可卻是因太子妃之故。
白媽媽等人被抬回太孫府上,尤其是那女娘以頭身分離的樣子被抬到太子妃的眼前,那雙眼還大睜著,殘留著驚疑之色,太子妃一眼看過去,身子便是一軟,頓時暈了過去,次日,便有言官在聖人麵前參了嚴之渙一本,與此同時。京城也掀起了嚴之渙殘暴好殺的流言。
能在京城為官者,誰也不敢說自己手上不曾沾染過鮮血,武將自不必說,哪怕是文官,亦曾有人因他們而喪命,作為親王,嚴之渙殺一人算不得惡行,可他所殺之人卻是與之生母肖似,這不免讓人膽寒,試問誰能對與自己生母肖似的人痛下殺手,況且,這殺人又殺的毫無理由。
沛國公聽到這個傳言的時候也是頭皮一緊,可卻不得不在顯昭帝麵前為嚴之渙辯解:「依臣來看,錦川王絕非嗜殺之人,隻怕其中另有隱情。」
當然是有隱情,那被殺的女娘是太子妃所贈,雖說關於太子妃與錦川王不睦的消息傳的已非一日兩日,可名義上太子妃是錦川王的嫡母,他這樣做已不隻是殘暴不堪,更是不敬嫡母,此乃罪加一等。
吏部尚書蘇大人一臉痛心疾首的說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聖人,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錦川王絕不可恕。」
沛國公不由冷笑一聲,這樣的話也不過是說說罷了,難不成還能讓錦川王為一個小小的女娘償命?這世上哪裏又有所謂的公平可言。
「聖人,臣以為還是該聽聽錦川王是如何說的。」
顯然,顯昭帝並無讓嚴之渙償命的打算,他看向了嚴之渙,沉聲道:「你可有話要說?」
嚴之渙邁步上前,揖禮道:「臣有話要說。」
「說。」顯昭帝眉頭略皺著,心裏也覺得太子妃這件事做的太過惡心人了,可這事卻不能拿到明麵上來說,他還得給先太子留些臉,顯昭帝私心認為,若換做他被人這般惡心,不誅那人九族已是他仁德了。
「蘇大人可是覺得本王不該殺那女娘?」嚴之渙微揚下顎,神色輕蔑。
這個姿態沛國公瞧得有些眼熟,仔細一想,卻發現這個姿態與裴蓁極為相似,忍不住抽了下嘴角。
「臣是覺得不該,難道王爺覺得自己無錯不成?這世上相似之人何其多,王爺僅僅因為那女娘與王爺生母相似便要痛下殺手,此舉太過殘忍,若日後王爺在遇見這樣一個與其生母相似之人,莫不是還要動了殺意?」蘇大人一臉正色的回道,口中發出一聲哀歎。
嚴之渙點了點頭,嘴角微微勾起:「蘇大人說的沒錯。」他話音剛落,便讓滿朝文武皆是一驚,卻聽他道:「日後誰要是敢在這麽惡心本王,本王依舊會殺人。」
蘇大人一怔,似乎沒有想到嚴之渙把自己的暴行說的如此理直氣壯,且無半分羞愧,頓時雙手哆嗦了起來,口中喘著粗氣,似被氣著了一般,不過基於朝堂之上的人都與他同朝為官多年的同僚,倒沒有多少人覺得他這是被氣的,相反覺得老蘇這戲演的越發的假了,才這麽一句話罷了,哪裏值得如此做戲。
嚴之渙冷笑一聲:「蘇大人可別在朝堂之上暈過去,若不然還有誰來參本王一本。」
蘇大人哆嗦著身子,臉上帶著不可置信的神情,說道:「王爺竟無悔改之意不成?」
嚴之渙挑眉:「本王為何要悔?送那女娘到本王府上的人顯然居心不良,若不是有意,怎麽會這麽巧合偏把與本王生母相似之人送來府中,本王的王妃如今正懷有身孕,猛然見到那女娘便受了驚嚇,此等大罪,莫說隻殺她一人,便是誅她九族亦不嫌多。」
蘇大人忍不住冷笑一聲:「王爺此言怕是不實,據臣所知,王爺生母早亡,王妃又怎會見過您的生母。」
嚴之渙麵向顯昭帝,語氣突然轉為悲痛:「臣因思念生母,府內掛有生母的一副畫像,臣之妻自是見過,當日乍見那與臣生母相似之人,便受了驚嚇,臣懇求聖人臣主持公道,找出這居心叵測想害臣妻兒的小人。」
局勢瞬間扭轉,原本的被告倒成了受害人,實在驚得文武百官目瞪口呆,又聽嚴之渙一副悲痛欲絕的神態,語氣悲涼的開口道:「臣下月便要去蜀地赴職,卻有人心存歹意欲要謀害臣妻兒,如此,臣又怎能放心遠行,還請聖人為臣主做。」
誰居心叵測,誰又是小人?雖嚴之渙沒明說,可話中所指之人卻已是不言而喻,那女娘畢竟是太子妃送來的,若說無心,咳,委實讓人難以相信。
永寧侯這個時候也站了出來,老淚縱橫,語氣同樣悲痛:「還請聖人為臣那可憐的外孫女做主。」人老成精,永寧侯隻提裴蓁,卻決口不提嚴之渙,意思明顯,我隻是想為我外孫女討回公道,可與錦川王毫不相幹。
嶽父大人已開口,作為裴蓁之父的沛國公更是得附和,他亦一臉哀痛的說道:「還請聖人為臣女兒主持公道。」
永寧侯和沛國公先後開口後,便有人陸續站出來請聖人主持公道,這便體現了嚴之渙娶裴蓁為妻的益處,哪怕那些文臣與嚴之渙不曾相交,可作為沛國公府的女婿,永寧侯府的外孫女婿,他們身後所結交的姻親故友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況下,都願意釋放一些善意,況且,這件事,真若是歸根究柢起來,說是家事也不為過,嫡母不慈,庶子不敬,誰也怨不得誰,至於禮法,在天家談其禮法豈不可笑,若真要遵從禮法,自是嫡子為尊,第一個該讓位的便是上麵那位主了,畢竟先皇嫡長子雖逝,可人家也是留了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