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送給她的那支桃木劍還掛在侯府的閨房之中,娘家搬回侯府後,將她的房間按原來的樣子布置。
孟瑭,如娘所說,真是有些可惜。
物事人非,風水流轉。
隔壁沈若梅已止住哭聲,關門離去。
淩重華懷中的兒子漸漸轉醒,在黑色的大氅中探出腦袋,揉著惺忪的眼,奇怪地看著房間,不明白這是哪裏。
南珊坐到他們的身邊,關切地看著兒子,「淩兒,這是外麵的茶樓,我們等會回宮。」
淩鄭眨下眼睛,表示明白,複又靠在父親的懷中,打了個哈欠。
時辰已經不早,一家三口啟身回宮。
南珊一路上都想著沈若梅和孟瑭的事情,從私心說,她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成眷屬,可事實上,她卻深知孟家那渾水趟不得。
淩重華牽著她的手,低聲道,「此事你不要插手。」
她點頭,她壓根就沒打算要插手,對於孟家那些人,除了孟瑭外,其它的人她都不想再看到,管他們幹什麽。
沒過兩日,便聽說沈若梅同戶部侍郎家的公子訂了親,侍郎家的公子一表人才,與沈若梅極為相配,南珊聽到後,有些釋然,又似惆悵地歎口氣。
將此事丟在一邊,低下頭開始加緊縫製手中的衣服,馬上就要進行冊太子大典,她希望那一天,父子二人都能穿上她親手做的衣服,哪怕是穿在裏麵。
很快,太子行冊封的大典之日來臨。
不到卯時,一家三口就正裝完畢,頭一天時,淩重華就親自事無巨細地將冊封當日的東西查驗一番,確保萬無一失。
父子二人裏麵都穿著她親手縫的裏衣,淩鄭外麵著杏黃龍紋袍,頭戴金冠,淩重華明黃龍袍,同樣金冠束發,南珊亦著杏黃色鳳袍,杜嬤嬤為她梳發戴冠,梳洗完畢,一家三口同乘龍輦前往太廟。
文武百官早已守在太廟前,連遠在邊關的肖老將軍都接旨回京,來參加太子的冊封大典,老將軍是德正帝的親兵,一路上就聽人說,太子殿下極似德正帝,他心潮澎湃,快馬加鞭,終於趕上大典。
惠南帝手牽著太子,太子年歲雖小,可神色肅穆,目不斜視,步子邁得極穩,小小年紀,卻是一身的霸王之氣,老將軍看得老淚縱橫,太子與德正帝長得太過相似,讓人見之越發懷念。
淩重華似無意地看一眼他,肖老將軍一生固守邊關,若不是他,永泰帝在位時,哪能享太平天下,肖家在邊關已傳到三代人,現在的主帥是其孫。
邊關苦寒,聽暗衛稟報,老將軍寒腳風濕,常痛得夜不能眠,京中有禦醫,還有況神醫,必能治好他的病,於是,特將他召回京中,安享天年,以後一年可有一次,讓肖家人團聚。
肖老將軍正癡癡地看著太子,忽然覺察到天子的目光,他鬼使神差地轉眼一看,立馬低下頭去。
陛下…
新帝似陛下,果真如此。
薑首輔和杜大學士分別將寶冊置於鋪有明黃錦緞的桌子上,桌子前麵的香案上,放著紫金香爐,爐中香煙嫋嫋,文武百官跪拜在太廟階下。
夫妻二人,分別於左右兩側牽著太子的手,緩步拾階而上,立於香案前,司禮官將香燭呈上,太子執香點火,插到香爐中,從薑首輔及杜大學士手中接過寶冊,禮官高唱禮成。
文武百官伏地三呼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淩重華抬起手臂,一揮袖,呼聲立止。
三人走進太廟,太廟高高的櫃架上,淩氏皇族的牌位莊嚴肅穆,一排的帝王畫像中,淩鄭一眼就認出其中一副和自己長得極像的畫像,他眼神略有疑惑看著身邊的父母,爹說過,他和娘是變成另外的樣子,那麽畫像中的人是誰?是不是爹?
淩重華微蹲下身,將他抱住,「淩兒,那就是為父之前的樣子。」
淩鄭明白過來,爹也是淩氏的皇帝,就是那葬在皇陵之人,他跪在蒲團上,對著那畫像連磕三下,然後又對著淩氏列祖列宗的牌位叩頭。
淩重華看著小人兒恭敬的樣子,又看下櫃架上的一排排淩氏靈牌,他終於不是淩家的罪人,不必百年之後在列祖先靈前請罪,這江山是淩氏的,淩兒是真正的淩氏血脈。
小人兒叩完頭,從蒲團上爬起,淩重華將他單手抱起,另一隻手牽著妻子,走出太廟,文武百官依然跪立在下麵。
帝後太子出來,站在高階上,百官不敢抬頭。
清越的聲音響起,震耳發聵,「朕之親子,太子淩鄭,淩氏嫡係血脈,今正式冊封為太子,於太廟告之先祖,望淩氏先人庇佑太子,保淩氏王朝千秋萬代,盛昌不衰。」
百官再次三叩首,高呼萬歲,聲音齊整洪亮,回蕩在山嶽中。
淩重華目光平視前方,高天藍淨,白雲悠遠,他的左手邊,站得是和他一樣神色莊重的兒子,右手邊則是端莊的妻子。
他低首,俯視著底下的文武百官。
「眾卿平身。」
百官又高呼萬歲,叩謝龍恩,三人立於高台上,背後流雲漫天,如日月星轉,兩世輪回,終又相聚。
淩氏血脈,經由他手,拔亂歸正,還江山於正統,願淩氏王朝千秋萬代,盛世輝煌。
孟瑭,如娘所說,真是有些可惜。
物事人非,風水流轉。
隔壁沈若梅已止住哭聲,關門離去。
淩重華懷中的兒子漸漸轉醒,在黑色的大氅中探出腦袋,揉著惺忪的眼,奇怪地看著房間,不明白這是哪裏。
南珊坐到他們的身邊,關切地看著兒子,「淩兒,這是外麵的茶樓,我們等會回宮。」
淩鄭眨下眼睛,表示明白,複又靠在父親的懷中,打了個哈欠。
時辰已經不早,一家三口啟身回宮。
南珊一路上都想著沈若梅和孟瑭的事情,從私心說,她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成眷屬,可事實上,她卻深知孟家那渾水趟不得。
淩重華牽著她的手,低聲道,「此事你不要插手。」
她點頭,她壓根就沒打算要插手,對於孟家那些人,除了孟瑭外,其它的人她都不想再看到,管他們幹什麽。
沒過兩日,便聽說沈若梅同戶部侍郎家的公子訂了親,侍郎家的公子一表人才,與沈若梅極為相配,南珊聽到後,有些釋然,又似惆悵地歎口氣。
將此事丟在一邊,低下頭開始加緊縫製手中的衣服,馬上就要進行冊太子大典,她希望那一天,父子二人都能穿上她親手做的衣服,哪怕是穿在裏麵。
很快,太子行冊封的大典之日來臨。
不到卯時,一家三口就正裝完畢,頭一天時,淩重華就親自事無巨細地將冊封當日的東西查驗一番,確保萬無一失。
父子二人裏麵都穿著她親手縫的裏衣,淩鄭外麵著杏黃龍紋袍,頭戴金冠,淩重華明黃龍袍,同樣金冠束發,南珊亦著杏黃色鳳袍,杜嬤嬤為她梳發戴冠,梳洗完畢,一家三口同乘龍輦前往太廟。
文武百官早已守在太廟前,連遠在邊關的肖老將軍都接旨回京,來參加太子的冊封大典,老將軍是德正帝的親兵,一路上就聽人說,太子殿下極似德正帝,他心潮澎湃,快馬加鞭,終於趕上大典。
惠南帝手牽著太子,太子年歲雖小,可神色肅穆,目不斜視,步子邁得極穩,小小年紀,卻是一身的霸王之氣,老將軍看得老淚縱橫,太子與德正帝長得太過相似,讓人見之越發懷念。
淩重華似無意地看一眼他,肖老將軍一生固守邊關,若不是他,永泰帝在位時,哪能享太平天下,肖家在邊關已傳到三代人,現在的主帥是其孫。
邊關苦寒,聽暗衛稟報,老將軍寒腳風濕,常痛得夜不能眠,京中有禦醫,還有況神醫,必能治好他的病,於是,特將他召回京中,安享天年,以後一年可有一次,讓肖家人團聚。
肖老將軍正癡癡地看著太子,忽然覺察到天子的目光,他鬼使神差地轉眼一看,立馬低下頭去。
陛下…
新帝似陛下,果真如此。
薑首輔和杜大學士分別將寶冊置於鋪有明黃錦緞的桌子上,桌子前麵的香案上,放著紫金香爐,爐中香煙嫋嫋,文武百官跪拜在太廟階下。
夫妻二人,分別於左右兩側牽著太子的手,緩步拾階而上,立於香案前,司禮官將香燭呈上,太子執香點火,插到香爐中,從薑首輔及杜大學士手中接過寶冊,禮官高唱禮成。
文武百官伏地三呼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淩重華抬起手臂,一揮袖,呼聲立止。
三人走進太廟,太廟高高的櫃架上,淩氏皇族的牌位莊嚴肅穆,一排的帝王畫像中,淩鄭一眼就認出其中一副和自己長得極像的畫像,他眼神略有疑惑看著身邊的父母,爹說過,他和娘是變成另外的樣子,那麽畫像中的人是誰?是不是爹?
淩重華微蹲下身,將他抱住,「淩兒,那就是為父之前的樣子。」
淩鄭明白過來,爹也是淩氏的皇帝,就是那葬在皇陵之人,他跪在蒲團上,對著那畫像連磕三下,然後又對著淩氏列祖列宗的牌位叩頭。
淩重華看著小人兒恭敬的樣子,又看下櫃架上的一排排淩氏靈牌,他終於不是淩家的罪人,不必百年之後在列祖先靈前請罪,這江山是淩氏的,淩兒是真正的淩氏血脈。
小人兒叩完頭,從蒲團上爬起,淩重華將他單手抱起,另一隻手牽著妻子,走出太廟,文武百官依然跪立在下麵。
帝後太子出來,站在高階上,百官不敢抬頭。
清越的聲音響起,震耳發聵,「朕之親子,太子淩鄭,淩氏嫡係血脈,今正式冊封為太子,於太廟告之先祖,望淩氏先人庇佑太子,保淩氏王朝千秋萬代,盛昌不衰。」
百官再次三叩首,高呼萬歲,聲音齊整洪亮,回蕩在山嶽中。
淩重華目光平視前方,高天藍淨,白雲悠遠,他的左手邊,站得是和他一樣神色莊重的兒子,右手邊則是端莊的妻子。
他低首,俯視著底下的文武百官。
「眾卿平身。」
百官又高呼萬歲,叩謝龍恩,三人立於高台上,背後流雲漫天,如日月星轉,兩世輪回,終又相聚。
淩氏血脈,經由他手,拔亂歸正,還江山於正統,願淩氏王朝千秋萬代,盛世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