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書坊顏白就來氣。


    好好的一個地方印皇叔,印就算了,還光明正大的拿出來賣。


    在後世這些都是見不得光的玩意,在這個更看重道德私行的禮教時代,這些人是要找死麽,真當禦史隻彈劾官員麽?


    他們之所以現在沒說話,恐怕就是在等著你犯更大的錯誤。


    大錯誤才是大業績。


    書坊現在不但負責印刷各種聖人學問的書籍和朝廷的政策教導,還會滿足一些老先生出書的願望。


    畢竟,有的讀書人,讀了一輩子的書,雖說沒有封侯拜相,沒有位極人臣,但每個讀書人都有一個出書的初心。


    出書這事一點都不奇怪。


    自古文壇政壇一體,學而優能文,文而優則仕,文人的進身之階和理想抱負就是做官,最大的心願就是青史留名。


    所以,當官、當大文豪和著書立說三者幾乎是融為一體的。


    是不能分割的整體。


    尤其是那些官員,官做的不咋滴,沒有多大建樹,但寫書的願望卻是到死都未曾忘記,到死都覺得是遺憾。


    到死都是初心。


    到死他們都覺得,自己的學問是好學問,隻不過現階段的君王看不懂,朝廷的百官都是蠢材也都看不懂。


    他的學問才是“一人飲酒醉,眾人皆醉他獨醒”,需要時間,需要沉澱,後人一定會明白他的苦心雲雲。


    他的學問一定是名垂千古的好學問。


    其實想出書的這批人本質無非就是三點,布道,揚名,牟利,牟利是其次,布道和揚名才是他們最大的願望。


    可惜,現階段著書立說太難了,不是有錢就行的。


    在印刷術沒出來之前,就拿史記來說,隻有區區十多萬言的書,但為了重新修撰它,有朝廷支持都用了兩年。


    再往遠的說一點……


    大唐武德年間李淵接受令狐德棻的建議,開始大規模的修典籍,耗費的錢財百萬貫,參與的人員數以萬計。


    弘文館,國子學,司經局和集賢殿,每天至少七百人在抄書,這六百人全是頂尖讀書人或是官員。


    抄書的人每月俸祿兩貫錢。


    在武德七年的時候變成了三貫錢,每月朝廷支出一千八百貫,在樓觀學活字印刷沒出來之前,這些人一直在忙碌。


    這裏的花費一時間根本就統計不出來。


    這還僅僅是抄書人的支出,更別提那些全國各地收集書籍,編撰書籍的人了,這些人風餐露宿,俸祿更高。


    直到現在,仙遊旁邊那個超大印書坊還在夜以繼日的印刷書籍,一是給朝廷書庫印書,二是給微言樓印書。


    現在,隻要有書稿,排字之後就能印,一天能印刷四五百本。


    如果印刷考卷,那就更快了。


    上麵幾行字,剩下都是空白,不要命的刷一天能刷幾萬份,如此快捷簡單,與竹簡時代刻字作書更是無法相提並論。


    (以清朝的《四庫全書》為例,乾隆時期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完成的大型叢書。)


    若是在西漢,朝廷要是像大唐這樣準備修書,恐怕傾盡整個王朝之力,也難以為繼,難怪很多史籍不找先生讀不懂。


    因為為了記錄,史籍著作上根本就不能詳細的把情況說清楚,也難怪先賢的事跡一筆帶過,不如此,那工作量實在太大了。


    技藝之難,如攀高峰。


    雖然到了大唐,技術得到了進步,有陰雕和陽雕。


    但依舊很慢,而且好像沒有人喜歡陰雕。


    都著書立說,都自認為是大文豪了,沒有人希望自己的書是陰雕,都希望自己字是凸出來的,而不是凹下去的。


    都認為自己的大作是煌煌之言。


    種種原因加起來,也沒有多少人能夠出一本書,出一本書實在太難了,所以,很多人都把手稿當作傳家寶留著。


    紙製的手稿能存多少年,好多大作到最後的命運還不是被蟲蟻啃食,悄然無聲的消散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現在好了,活字出來了。


    無論是成本,還是難度大大降低,那些落魄的文人,自認心中有錦繡文章的官員,文豪心目中的希望之火開始熊熊燃燒。


    但也有人看到了商機,印皇叔的人就是這批人。


    這批人不求精美,隻求能夠看清楚就行,字多字少都沒有關係,有了圖,不會認字的也能懂那是什麽意思。


    楠柏皖,鹿入林都是這樣學會認字的。


    雖然不會寫,但是會認字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長安書坊現在每日都能接到訂單,文稿到手,自然有快馬前往仙遊印書坊,活字一擺,隻要錢到位,你就可以插隊。


    稿子是上午給的,宵禁還沒到樣本就能送到你的手裏。


    當然,你如果覺得紙張有些發黃,不喜歡這種紙張,你加點錢還可以選更好的紙張,這一切都是可以商量的。


    仙遊的造紙坊時時刻刻都在改進造紙的技術,造紙的技術幾乎每年都會上一個新台階,紙張的種類自然也百花齊放。


    長安其他家哪裏舍得讓造紙的錢都讓仙遊賺了去,他們也在拚命的砸錢,改進技術,不然就真的活不下去。


    造紙坊多了,種竹子的也多了。


    原先有一片竹林的百姓還哀歎這土地怎麽種植莊稼,哀歎怎麽活,竹子的竹根根本就挖不絕。


    現在好了,恨不得自己的土地裏什麽都不長,光長竹子。


    因為竹子可以賣錢,價格還不低呢!


    競爭多了,技術自然在變化。


    自然也創造出了很多崗位,讓很多人有了新的活路。


    如果不是怕被罵,顏白都有打算把廁紙給研究出來弄到市麵上賣,徹底的告別用廁籌擦屁股,且容易流血的尷尬的時代。


    印刷的銅柱也在變,原先是整個銅柱,長三寸,現在變成半截銅柱,長半寸不到,尾部是木頭,這樣節約了不少銅。


    開始的那兩套純銅模具現在在皇宮裏,被皇帝收藏了。


    聽說放在他書房最顯眼的位置,因為上麵的字模是老爺子親自手書,世間就此兩套,已經是絕版了。


    顏白馬不停蹄的去了長安,然後開始檢查書坊,除了稱心的書坊在老老實實的印聖人之言,老老實實的幫人印書。


    其餘幾個書坊都在印“皇叔”。


    東西兩市一共十四個書坊,每市各七個,也就說除了東市稱心的書坊規規矩矩之外,其餘的都在“賺外快”!


    顏白找到了周掌櫃,他是大掌櫃,在書坊的權力體係中,他的權力僅在顏白之下,顏白不在,他對書坊的安排具有決定權。


    但他管不了稱心,不是稱心不聽他的,而是二囡或者裴郎君會時不時的去書坊玩,或是印刷衙門政策宣傳。


    周掌櫃害怕這兩人,尤其是二囡。


    他覺得這二囡娘子就是顏縣公的翻版,看著就害怕。


    顏白隨意要了一本,在掌櫃賤兮兮的笑容裏顏白隨意打開一本。


    好家夥,招式多不說,還纖毫畢現,尤其是人物的神態,惟妙惟肖,一看就是好手畫的。


    這還是印出來的,可想而知模具得精細到什麽程度,可想而知在模具上刻畫的人得多麽的有耐心。


    娘的,都有這技術了,怎麽不去樓觀學鐵器坊,那裏缺人缺的厲害。


    (這個人求書友賜名,或者用你的網名也行,大眾一些,普通一些就行。)


    “賣的好?”


    掌櫃重重的點了點頭:“少監,這書賣的好,雖不能擺在書架上,但賣的可比那書架上的書要好太多了,買的人都成冊買,不還價!”


    “都是讀書人?”


    “哪能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喜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微的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微的薇並收藏喜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