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關之時,人人都是笑咪咪的,檢視官文的府吏聽說他們是出使匈奴八年的人,亦刮目相看。


    檢視到徽妍的時候,那位府吏看著她的名字,愣了一下,抬頭來看了看徽妍,「這位女史,冒問一句,可是出身弘農王氏?」


    徽妍亦詫異,道:「正是。」


    府吏立刻滿臉敬重,向徽妍一禮,「在下南郡戴鬆,曾受王太傅舉薦,今日得見女史,幸甚幸甚!」


    他鄉遇故人,徽妍亦是驚喜不已,忙向他還禮。


    日已偏西,關城內早已為他們備下了驛館,戴鬆親自為徽妍安排食宿,還讓妻子給她安排了侍女。


    談起徽妍的父親,戴鬆感歎道:「女史,實不相瞞,王太傅故後,如今朝中,恐怕已非當年可比。」


    王氏的遭遇並非秘密,徽妍心中早有準備,她頷首,「我知曉。」


    戴鬆問:「未知女史歸朝後有何打算?」


    「我離家日久,自然是歸家與手足團聚。」


    戴鬆道:「據在下所知,太傅故後,女史一家已經遷回弘農。」


    徽妍道:「正是,家兄曾在家書中告知此事。」


    戴鬆歎口氣,「此事若說不幸,卻也有大幸。幾年前京師大亂,不少長安人家為亂賊所襲,不乏高門大戶,慘不忍睹。女史一家早早離開長安,豈非太傅在天護佑?」


    徽妍聞得此言,隻得苦笑。


    正說話間,前堂忽而傳來一陣嘈雜之聲,兩人皆是詫異,忙走過去看。


    卻見眾人麵上滿是喜色,將領頭的使者圍在中間,那使者大聲道:「……聖駕如今就在朔方!陛下詔令,明日,仁昭閼氏侍臣覲見!」


    歡呼之聲此起彼伏。


    閼氏的侍臣們離開漢地多年,聽到這個消息,感慨比別人更深,好些人激動得痛哭起來。


    徽妍卻是怔了怔,她想起多年前那張似笑非笑的臉。


    朔方郡坐落邊陲,取自《詩》中「天子命我城彼朔方」,以朔方城為郡治。建城數十年來,大漢從內地徵募十餘萬人充實邊疆,城牆以內,荒野皆墾為田地,阡陌縱橫。


    此地以戍邊為要務,並不像其他的城邑那樣繁華,民人軍士來自各地,口音混雜,不過對於歸漢的眾人來說,已是十分親切。


    皇帝駕臨,城中到處是持刀著甲的軍士,在街上列隊,來來往往,森嚴的模樣,看著陡然讓人增加了不少緊張。


    徽妍等人出門時,天上開始落下細雨,不過沒多久就收了。霧氣散去,陽光始露,與徽妍同車的兩名女官都是閼氏的侍女,一個叫李芝,一個叫梁妙,她們當初也都是以良家子之身選入皇宮,後被選為和親公主的隨侍,遠赴匈奴。


    因為見的是皇帝,眾人都穿上了官服,徽妍是女史,袿衣高髻,但因閼氏喪期之故,未著朱粉。


    禦駕在官署之中,才到官署前街,車駕就被執金吾攔了下來,車馬輜重不得往前,眾人隻得下車步行。


    朔方地方偏僻,城中多是軍吏,徽妍和兩位侍女剛從車上下來,就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徽妍早已經習慣應對這些,從容地整了整衣袖,環視四周,那些人忙將視線收回。


    「王女史?」一個聲音從旁邊傳來。


    徽妍看去,卻是一個麵白無須的小黃門,二十幾歲的樣子,微笑地看著她,有幾分眼熟,「閣下……」


    小黃門忙道:「在下徐恩,曾在宮學供事,女史可還記得?」


    徽妍想了起來。她十二歲的時候,曾在宮學裏做侍書,當年宮學中確有此人,隻是過了許多年,麵貌改變了些。


    「原來是徐內侍,恕妾身愚鈍,一時竟未記起。」徽妍行禮道。


    「哪裏哪裏,是在下冒昧。」徐恩笑咪咪地說。他態度大方,又不失機靈,與徽妍見禮過後,對張挺等人道,「陛下早上起駕巡營,還未回來,煩請諸位再稍候片刻。」


    眾人豈敢有怨言,紛紛應下。


    張挺與他寒暄道:「陛下出去許久了麽?」


    徐恩道:「足有三個時辰了。」


    張挺訝然,望望天色,「如今才不到日中,陛下竟起得這般早?」


    徐恩笑了笑,道:「陛下向來慣於早起,此來是要巡戍邊之務,他醜時便已經前往營中了。」


    眾人皆欷歔稱道不已。


    徽妍聽著他們說話,忍不住想起當年。


    皇帝是先帝的第二個兒子,自幼聰慧,卻是出名的不聽話。在幾個皇子之中,他闖禍最多,常常惹得先帝光火。當年徽妍在宮中,時不時會聽說二皇子又被陛下罰跪了整日。他喜好玩樂,時常引著一大幫宗室子弟去禦苑裏遊獵,前呼後擁,連先帝都說這個兒子就算不是生在皇家,那也必定是京中頭號浪蕩子。


    但說來奇怪,宮中對諸皇子一向管教很嚴,尤其是還未就國之時,皇子們住在宮中,何時就寢,何時起身,都有規矩。監督起居的宦官若是發現哪位皇子未按時,皇子身邊服侍的人就要受罰。那時候,徽妍時常會聽說哪宮的人又因為此事被罰了,從太子到最小的皇子幾乎都曾犯過,倒是二皇子,似乎並不曾聽說……當然,二皇子犯過的渾事跟不按時起居比起來,簡直小巫見大巫,可能被忽視了吧。


    說起來,對於這位陛下,她其實並不陌生,因為她曾經得罪過他。


    雖然上宮學的都是皇子皇女,不過學官們並不因此放鬆。依著太學裏的規矩,宮學裏也讓每人當一個月監察,專司督促遲到早退和課業,犯了規矩的,要用戒尺打手心,而徽妍當監察的那個月,二皇子犯了遲到的規矩。


    「你想好了麽?」她還記得他伸出手的時候,頭昂得高高的,一雙鳳目冷瞥著她,似笑非笑。


    徽妍那時卻一點也不怕,隻知道一板一眼照章辦事。她看也不看他,在眾皇子皇女麵前,結結實實地將他手心打了三十下。


    當然,她知道二皇子的脾性,事後,她曾經擔心他會報複。


    但很奇怪,這報複並沒有發生。每次遇到二皇子,他都既冷漠又高傲,無視徽妍的行禮,從她麵前走過去。


    她不知道皇帝是不是還記得這些事,希望他不要記得。


    少年歲月,徽妍每每回想起來,總覺得透著單純和可笑,卻分外珍貴。


    因為以後的歲月,不會再無憂無慮。


    【第二章 皇上是故人】


    弘農王氏,在眾多的高門大姓之中,並不顯眼,它出名,是因為徽妍的父親王兆。


    王兆二十歲舉孝廉,三十出頭就調入京城任職。他學識淵博,先在太學做博士,後來又升任太傅,先帝立了太子之後,任王兆為太子太傅。


    徽妍出生之前,他們家就已經成為了長安的名門。徽妍排行第三,上麵有一個姊姊,一個哥哥,下麵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在徽妍離開長安的時候,她的弟弟十歲,妹妹才七歲。


    身為太傅的女兒,徽妍自幼可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她可以享受到長安最好的東西,包括婚姻。她十二歲入宮學,成為皇子皇女們的侍書;十六歲,先帝為太子擇婦,徽妍選入掖庭,皇後董氏十分欣賞王兆,對徽妍也很滿意,在擇婦的名冊上,徽妍是第一位。


    嫁給了太子,日後就是皇後,一切看起來都舉手可得,徽妍隻須抬腳,便可登天。那時,父母的一些朋友,在登門拜訪時,已經偷偷地致賀。


    但這些似乎都是一場夢。


    那時,恰逢匈奴單於歸順大漢,自請為婿。先帝應許,在眾多的宗女中選了一位,封為公主,賜和親單於。


    等到太子擇婦的人選定下,所有人都大吃一驚。成為太子妃的另有其人,而徽妍則被定為了公主的女史,一道赴匈奴和親。


    徽妍仍記得自己得知這件事的時候,是何等的震驚和不敢相信,隻覺如同晴天霹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宅心仁後 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莎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莎羅並收藏宅心仁後 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