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出,你這頭豬倒還有幾分靈性,舍我吧。」清亮的聲音裏,小地瓜也不知道,從哪裏突然冒出來一個人。
準確來說,是一個倒吊在樹上的人。
細看此人年輕不大,也就十四五歲,白皙的小臉上一雙黑漆漆的眼睛,極是靈活閃動。不過看他的穿著打扮,卻與尋常人不同。
大冷的天,一身雪白的道袍,頭上高高挽著個髻,插著一根木簪。隻是臉上身上頗有些髒汙,背後背著個包袱,手裏挾著根佛塵。
而此刻,這個小道士就象是吊著根蛛絲的大蜘蛛般,在小地瓜眼前露出一口白牙,晃來晃去的笑。
「嘿嘿,小施主,貧道觀你麵相。就知你的至親近日當有一劫。要不要咱們一起去救她?」
小地瓜眼睛睜得大大的,小嘴也張成個o型,隨著此人左右搖擺。眼珠不錯的看了他好一時,忽地跟火燒屁股似的牽著小豬,身手敏捷而迅速的從大青石上爬了下來。
然後丟丟丟的牽著小豬,一路往村中飛奔,一路高喊,「阿奶,拐子來啦!偷小孩兒的來啦。救命啊!」
八角鎮,亭舍。
後宅裏。一片死寂。
雖然不知亭長家近日發生了什麽事,但金求盜很有眼色的沒有去問。隻叫媳婦日日多送些菜,並格外照顧下老人的口味。
亭長家的爹娘來了好幾天了,一次門也沒出。他遠遠的瞧見過兩回。兩位老人家形容憔悴,身形佝僂。原本前幾個月還挺硬朗的人,如今瞧著就象是黃土埋半截了。
唉,說來都是兒孫作的孽,卻讓老人跟著一起遭罪,真是可憐。
天色漸漸暗了,金求盜也該回家了。
臨走前,忽地有人把他叫住。回頭一看,金求盜愣了。居然是好些天都沒露麵的鄭夫人。
她瘦了好多,整個人跟蠟做似的,似乎風吹吹就能倒了。隻是看著自己。笑得很謙和,從來沒有過的謙和。
「金求盜,從前剛來這裏時,你和你家娘子都幫了我和老爺不少忙,也沒怎麽謝過你。這對耳環,是我送你夫人的。還有這包鹵料。是我鹵肉的秘方,你拿回去給你夫人看看。她就知道以後該怎麽做了。還有兩匹布,送你夫人孩子做件新衣過年吧。」
她怎麽這麽好?金求盜嚇著了,「夫人,您這是幹什麽?」
「沒什麽。」鄭夫人將鬢角的頭發捋到耳後,淡淡的笑道,「就是想謝謝你們,這些天,也算是患難見人心了。你們家都是好人,將來,會有好報的……我若從前有些什麽做得不對的地方,還請不要見怪。其實我家老爺本是個好的,都是我,婦人家小心眼重,你別怪我,好嗎?」
金求盜越聽越心驚,「夫人,您怎麽好端端的說這種事?」
可鄭夫人卻不肯多說了,硬是把東西塞在他手裏,轉身就回去了。
畢竟是內宅重地,金求盜也不好追,隻得捧了東西回家。
進門時,媳婦也吃了一驚,「怎麽收這麽多東西回來?」
金求盜把原委說了,弄得金大嫂也不安起來。夫妻倆坐那兒商議半天,最後還是決定把事往好處想。
「興許,是這回的事鬧得太大了,鄭亭長也要走了,所以想臨走前做點好事吧、」
金大嫂這麽一說,金求盜也安心不少。
等著一家子吃了飯,晚上要歇息了,金大嫂左思右想,還是覺得不對勁。說出自己心中壓抑已久的猜測,「當家的,你說,這鄭夫人會不會是要尋短見啊?我怎麽覺得她跟交待後事似的。」
壞了!金求盜嚇得一激靈就坐了起來,趕緊就要穿衣出門。
金大嫂急道,「噯,這麽晚你去幹嘛?」
金求盜一麵穿鞋一麵道,「不管如何,鄭夫人死不得!」
「為何?」
金求盜回身,壓低了聲音道,「你不知道,我之前在鄭亭長桌上看過一份文書,竟是舉薦陶家那個長子接任他當亭長。如果鄭夫人死了,這回征兵的事一了,讓陶家人坐上那位子,到時我這差事還怎麽做?沒了差事,咱一家子吃什麽?」
金大嫂也慌得連忙坐了起來,「就算如此,若鄭家鐵了心要勸鄭夫人尋死,你能有什麽辦法?」
都不是小年輕了,一想就能明白鄭家為何要推鄭夫人出來背黑鍋。
金求盜怔了怔,忽地跺了跺腳,「好歹是條命,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人送死吧?我去亭舍看看,能勸就盡量勸勸。你睡吧,晚上別等我了。」
他匆匆出了門,可金大嫂哪裏還睡得著?披衣起來,心裏也是七上八下的。
隻求那鄭夫人不要想不開。
可在亭舍,鄭夫人已經收拾整齊了。
穿得幹幹淨淨,還特意洗了個澡,把頭上釵環盡皆卸下,鎖在留給兒子的匣子裏,隻化了個淡淡的妝,對著鏡子微微笑了笑,然後起身拜別了鄭亭長。
「妾身自嫁入鄭家,這些年和老爺有過好的時候,也有過不好的時候。隻是從今往後,求老爺多記著妾身的好處,善待我們的兩個兒子。縱然他們有做錯事的時候,想著他們沒了娘,好歹顧惜些,妾身在九泉之下,也感激老爺的仁義。」
鄭亭長閉著眼睛,心如刀絞。一眼都不敢看自己的結發妻子,喉頭哽咽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隻能重重的點著頭。
鄭夫人說完,倒是很平靜的笑了笑,起身走了,「妾身不孝,就不去拜別爹娘了,免得徒增老人家傷心。往後,老爺也自多保重。」
可一出門,她就聽到隔壁公婆屋裏,有壓抑不住的低低哭聲。
饒是鄭夫人已經說服了自己,可也忍不住紅了眼眶。可再次回頭,卻見丈夫依舊死死閉著眼睛,扭過頭去。
鄭夫人心中一涼,驀地又覺酸苦不已,這一刻,說不怨恨,那時假的,可想想兩個兒子,她仍是義無反顧的走進黑夜裏。
黑夜裏。
一輛馬車拚了命般,沿著水渠奔逃。
從前這一帶,雖然有水流,卻因為雜亂無間,既髒且臭,幹旱的時候澆不了地,下雨的時候又會泛濫成災,是老百姓離不開,又奈何不得的心頭大患。
後來來了位大官人,姓葉名清。是他,在偶然經過八角鎮時,看到這時的亂象,建計了圖紙,又出了大筆金銀,帶著十裏八鄉的百姓們,把這些桀傲不馴的水源馴服,歸整到了一處。建起一條能夠灌溉全鎮,滋養全鎮的水渠。
老百姓們感謝他的大恩,在他死後,把他的靈位供奉進了龍王廟。跟龍王一起,享受他們的香火祭拜。
出門在外的浪子們,如今隻要回家,都知道隻要看見這條葉公渠,就知離家不遠了。
尤其夜色下,隻要順著這一條泛著銀光的水帶一直往前走,就是龍王廟,再往前,就是八角鎮。進鎮就算到了家,再也不用害怕。
趕車的花裙子已經是滿身大汗,渾身濕得就象從水裏撈出來的一樣。可她不能停,一刻也不能停。因為她知道,隻有趕著馬車,在那幫人追上之前趕回鎮子裏,她們才能得救。
車廂裏,葉秋伸手摸摸朱孝平身上的傷處,又濕了。不用點燈,她就知道又出血了。
沒有藥材,就算經過包紮,可在這樣顛簸的馬車裏,根本止不住。
準確來說,是一個倒吊在樹上的人。
細看此人年輕不大,也就十四五歲,白皙的小臉上一雙黑漆漆的眼睛,極是靈活閃動。不過看他的穿著打扮,卻與尋常人不同。
大冷的天,一身雪白的道袍,頭上高高挽著個髻,插著一根木簪。隻是臉上身上頗有些髒汙,背後背著個包袱,手裏挾著根佛塵。
而此刻,這個小道士就象是吊著根蛛絲的大蜘蛛般,在小地瓜眼前露出一口白牙,晃來晃去的笑。
「嘿嘿,小施主,貧道觀你麵相。就知你的至親近日當有一劫。要不要咱們一起去救她?」
小地瓜眼睛睜得大大的,小嘴也張成個o型,隨著此人左右搖擺。眼珠不錯的看了他好一時,忽地跟火燒屁股似的牽著小豬,身手敏捷而迅速的從大青石上爬了下來。
然後丟丟丟的牽著小豬,一路往村中飛奔,一路高喊,「阿奶,拐子來啦!偷小孩兒的來啦。救命啊!」
八角鎮,亭舍。
後宅裏。一片死寂。
雖然不知亭長家近日發生了什麽事,但金求盜很有眼色的沒有去問。隻叫媳婦日日多送些菜,並格外照顧下老人的口味。
亭長家的爹娘來了好幾天了,一次門也沒出。他遠遠的瞧見過兩回。兩位老人家形容憔悴,身形佝僂。原本前幾個月還挺硬朗的人,如今瞧著就象是黃土埋半截了。
唉,說來都是兒孫作的孽,卻讓老人跟著一起遭罪,真是可憐。
天色漸漸暗了,金求盜也該回家了。
臨走前,忽地有人把他叫住。回頭一看,金求盜愣了。居然是好些天都沒露麵的鄭夫人。
她瘦了好多,整個人跟蠟做似的,似乎風吹吹就能倒了。隻是看著自己。笑得很謙和,從來沒有過的謙和。
「金求盜,從前剛來這裏時,你和你家娘子都幫了我和老爺不少忙,也沒怎麽謝過你。這對耳環,是我送你夫人的。還有這包鹵料。是我鹵肉的秘方,你拿回去給你夫人看看。她就知道以後該怎麽做了。還有兩匹布,送你夫人孩子做件新衣過年吧。」
她怎麽這麽好?金求盜嚇著了,「夫人,您這是幹什麽?」
「沒什麽。」鄭夫人將鬢角的頭發捋到耳後,淡淡的笑道,「就是想謝謝你們,這些天,也算是患難見人心了。你們家都是好人,將來,會有好報的……我若從前有些什麽做得不對的地方,還請不要見怪。其實我家老爺本是個好的,都是我,婦人家小心眼重,你別怪我,好嗎?」
金求盜越聽越心驚,「夫人,您怎麽好端端的說這種事?」
可鄭夫人卻不肯多說了,硬是把東西塞在他手裏,轉身就回去了。
畢竟是內宅重地,金求盜也不好追,隻得捧了東西回家。
進門時,媳婦也吃了一驚,「怎麽收這麽多東西回來?」
金求盜把原委說了,弄得金大嫂也不安起來。夫妻倆坐那兒商議半天,最後還是決定把事往好處想。
「興許,是這回的事鬧得太大了,鄭亭長也要走了,所以想臨走前做點好事吧、」
金大嫂這麽一說,金求盜也安心不少。
等著一家子吃了飯,晚上要歇息了,金大嫂左思右想,還是覺得不對勁。說出自己心中壓抑已久的猜測,「當家的,你說,這鄭夫人會不會是要尋短見啊?我怎麽覺得她跟交待後事似的。」
壞了!金求盜嚇得一激靈就坐了起來,趕緊就要穿衣出門。
金大嫂急道,「噯,這麽晚你去幹嘛?」
金求盜一麵穿鞋一麵道,「不管如何,鄭夫人死不得!」
「為何?」
金求盜回身,壓低了聲音道,「你不知道,我之前在鄭亭長桌上看過一份文書,竟是舉薦陶家那個長子接任他當亭長。如果鄭夫人死了,這回征兵的事一了,讓陶家人坐上那位子,到時我這差事還怎麽做?沒了差事,咱一家子吃什麽?」
金大嫂也慌得連忙坐了起來,「就算如此,若鄭家鐵了心要勸鄭夫人尋死,你能有什麽辦法?」
都不是小年輕了,一想就能明白鄭家為何要推鄭夫人出來背黑鍋。
金求盜怔了怔,忽地跺了跺腳,「好歹是條命,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人送死吧?我去亭舍看看,能勸就盡量勸勸。你睡吧,晚上別等我了。」
他匆匆出了門,可金大嫂哪裏還睡得著?披衣起來,心裏也是七上八下的。
隻求那鄭夫人不要想不開。
可在亭舍,鄭夫人已經收拾整齊了。
穿得幹幹淨淨,還特意洗了個澡,把頭上釵環盡皆卸下,鎖在留給兒子的匣子裏,隻化了個淡淡的妝,對著鏡子微微笑了笑,然後起身拜別了鄭亭長。
「妾身自嫁入鄭家,這些年和老爺有過好的時候,也有過不好的時候。隻是從今往後,求老爺多記著妾身的好處,善待我們的兩個兒子。縱然他們有做錯事的時候,想著他們沒了娘,好歹顧惜些,妾身在九泉之下,也感激老爺的仁義。」
鄭亭長閉著眼睛,心如刀絞。一眼都不敢看自己的結發妻子,喉頭哽咽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隻能重重的點著頭。
鄭夫人說完,倒是很平靜的笑了笑,起身走了,「妾身不孝,就不去拜別爹娘了,免得徒增老人家傷心。往後,老爺也自多保重。」
可一出門,她就聽到隔壁公婆屋裏,有壓抑不住的低低哭聲。
饒是鄭夫人已經說服了自己,可也忍不住紅了眼眶。可再次回頭,卻見丈夫依舊死死閉著眼睛,扭過頭去。
鄭夫人心中一涼,驀地又覺酸苦不已,這一刻,說不怨恨,那時假的,可想想兩個兒子,她仍是義無反顧的走進黑夜裏。
黑夜裏。
一輛馬車拚了命般,沿著水渠奔逃。
從前這一帶,雖然有水流,卻因為雜亂無間,既髒且臭,幹旱的時候澆不了地,下雨的時候又會泛濫成災,是老百姓離不開,又奈何不得的心頭大患。
後來來了位大官人,姓葉名清。是他,在偶然經過八角鎮時,看到這時的亂象,建計了圖紙,又出了大筆金銀,帶著十裏八鄉的百姓們,把這些桀傲不馴的水源馴服,歸整到了一處。建起一條能夠灌溉全鎮,滋養全鎮的水渠。
老百姓們感謝他的大恩,在他死後,把他的靈位供奉進了龍王廟。跟龍王一起,享受他們的香火祭拜。
出門在外的浪子們,如今隻要回家,都知道隻要看見這條葉公渠,就知離家不遠了。
尤其夜色下,隻要順著這一條泛著銀光的水帶一直往前走,就是龍王廟,再往前,就是八角鎮。進鎮就算到了家,再也不用害怕。
趕車的花裙子已經是滿身大汗,渾身濕得就象從水裏撈出來的一樣。可她不能停,一刻也不能停。因為她知道,隻有趕著馬車,在那幫人追上之前趕回鎮子裏,她們才能得救。
車廂裏,葉秋伸手摸摸朱孝平身上的傷處,又濕了。不用點燈,她就知道又出血了。
沒有藥材,就算經過包紮,可在這樣顛簸的馬車裏,根本止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