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朱方氏那樣興致勃勃的說著小道長的神通,葉秋越發的覺得這小子信不過。
看他長得米分麵桃腮,油頭米分麵,滑不溜秋,一看就是個招搖撞騙的高手。
而且,這樣的高手怎麽會無緣無故跑到仙人村這種窮地方來?來了還不走了?
對於篤信滿天神佛的朱方氏來說,對任何修行之人持懷疑態度都是不對的。
就算她老人家一直拿葉秋當親閨女看待,可在這個問題上,也必須堅守原則。
「衝數小道長肯留在我們仙人村,這是好事,可不許你做怪相。萬一怠慢了人家,惹上禍事,我可不依!」
小地瓜摟著他香香的娘睡了一覺。就忘了昨晚挨打的教訓了。反正有阿奶給他撐著小腰,他在一旁跟小雞啄米似的點著頭。
「衝數小師父好厲害的!他會倒著掛在樹上。他還說你要倒黴,你就真的就倒黴了。昨天晚上要不是我們來給你幫忙。你打不過那些壞人的。你還打我,哼!」
小不點終於想起昨晚挨打的事情,開始記仇了。當著眾人的麵,對著他娘翻個大大的白眼,那鄙夷之情,顯而易見。
葉秋一口包子噎在嗓子眼,不上不下的。
沒良心的小混蛋。別人說你娘要倒黴,你就這麽得意?
再看看那個腮幫子塞得鼓鼓的。假模假樣表示謙虛的小道士,她森森覺得自己這個新上任的村長,正麵臨著巨大的威脅和挑戰。
她一堂堂村長,憑什麽要聽個裝神弄鬼的臭小子的?
瞧這小子。還不戒口。明明是一修道之人,卻不去啃蘿卜白菜,肉包子吃得比誰都多,這象話嗎?
還衝數,我看是濫竽充數才對!
「其實,小道雖修習多年,但會的不過是些小巧。」艱難的把一大口包子咽下去,法號衝數的小道長望葉秋道,「葉施主。你兒子才是有大智慧大福緣之人,要不要小道幫他引薦,拜我師父為師?」
什麽?想拐她兒子?葉秋頓時柳眉倒豎。
可緊接著。衝數就亮晶晶的望著她說,「要是葉施主你也願意一起來,那就最好不過了。」
呸!
怎麽是個道長都想拐她出家?葉秋才不上當。
「我們這等俗人就算了,不知道長你仙鄉何處?這快年底了,你們也要趕回家過年了吧?」
吃完了趕緊走人。
不是葉秋不知道報恩,實在是這些「恩人」都太詭異了。剛剛才好不容易送走一個飯桶。她不想再來一個飯缸。
衝數卻道,「小道在家修煉已滿。正是出來修行的時候。觀仙人村氣象格局,與貧道甚是有緣,我還想在你們村借住一段時日。」
「好啊。」朱方氏完全無視了自家的村長,熱情發生邀請,「那把我們村小祠堂隔壁的屋子收拾出來,給道長住吧?」
「不必了。」衝數一雙烏溜溜的黑眼睛,清澈透亮的望著葉秋,就跟小地瓜討食時候似的,竟看得葉秋不敢直視。再直視,就要心軟了。
「地瓜總說他娘做的飯菜是天下無敵的好吃,我就借住在你們家,隻要嬸子不嫌我煩就好了。」
「行,那就這麽說定了。」
看朱方氏豪爽的答應下來,葉秋吐血三升。
看樣子,又來一個扮無辜扮純良的吃貨。之前那個起碼還知道假扮下失憶,這個連扮都不扮,就賴上了。
「秋兒呀,那咱們一會兒去醫館接了連爺爺他們,就一道回山上去吧。再多給小道長添置些東西,也把隔壁收拾收拾。」
這是送走虎豹,又來豺狼麽?葉秋憂傷得連包子都吃不下去了。
但朱方氏的信仰是不容置疑的,吃了包子就要帶著小道士去添置東西了。
這樣好的小孩子,跟自己兒子離家當兵的時候一般大,讓老人家如何不心疼?況且還是個修道之人,如果對他好點,多積些功德,是不是也能保佑她兒子在外平安?
朱方氏沒說,可葉秋瞧出點意思來了。
所以即使是再鬱悶,她也不說。反而把錢給得足足的,讓老人家去盡情血拚。
至於她,還得幹正事,把小地瓜寄存在陳掌櫃這兒,和裙子去醫館接人。
幸好朱孝平和董昌順都是農人出身,底子壯實,救治得法之後,都清醒過來了。鄉下人沒那麽嬌氣,隻要傷口止了血,馬車再趕穩當些,回村也沒事,反倒是留下來各種麻煩。
讓大夫多開些藥備上,又聽了飲食上的注意事項。葉秋給他們一人各稱了十斤紅糖紅棗桂圓花生等補血食材,帶回村去,讓他們自家慢慢燉著喝,連爺爺和裙子也沒拉下。
連爺爺直皺眉,「我們又沒什麽事,吃這些作甚?」
葉秋道,「您就拿著吧。這回也算是為了村裏辦事,很該給大家補一補。裙子那份就算我先借她的,她身子虧。用得著。橫豎我不過先墊著,回頭村裏看能在公賬裏補多少。補不了的,就當是我謝謝你們的救命之恩了。」
這話連董昌順聽了都直搖頭,「那怎麽好意思?走不了就我們自己出吧。你要不是給村裏人辦事,也惹不來這樣禍事。咱們救你是應該的,應該我們對你不好意思才對。」
這話說得葉秋心裏暖融融的,更加表示這錢要算自己的。
看大家那樣感謝的表情。有句話想想,她便沒有說出口。
其實她眼下花的。也不是自己的錢。全是陶家,也就是當初從陶七那裏訛來的錢。
那一回,他家給了足有七八十兩銀子,加上這回從潞州收到一百兩。除去買糧種等等花用,葉秋還剩下大幾十兩。
莊戶人家過日子,這就算給全村人用上一年,都是妥妥的夠了。
這錢自打葉秋劫來,就給朱長富收著了。在潞州的時候,老頭惦記著此事,私下告訴她。讓她把徐家的錢還了,拿錢替公中辦事時就大方些,隻別說出去。
有時候做人情就是這樣。你花了錢。然後說家裏寬裕沒事,人家說不定還嫌你小氣。可若知道你本不富裕,還這麽大方。大家心裏才會記著你的好。
別說老頭當了一輩子村長,似乎沒幹成什麽大事,可這些小世故小人情還是比一般人通透得多。
葉秋也不忍他的心思白費,索性好人裝到底了。
等到一行人回了客棧,不料陳掌櫃把她拉到一旁,「你們村的連升回來了。」
這是好事。幹嘛這麽鬼鬼祟祟的?
陳掌櫃聲音壓得更低,「連升一回來。原要去找你,後來瞧見那位夫人出來了要走,他就過去跟人說話了。也不知跟人說了什麽,如今還在屋子裏沒出來。」
夥計不認得,陳掌櫃是認得鄭夫人的。有些事不用問,想想就明白了。
不過連升找鄭夫人說話?那是不是他跟著那夥人,看到什麽事了?
葉秋好奇沒多長時間,鄭夫人就開門出來了。
兩眼通紅,隱有淚光,等見了葉秋,她就一句,「我做的孽,我自己去擔。葉姑娘,如果你到時聽著覺得還算滿意,原諒我好麽?」
這總算是個象樣的態度了。
看他長得米分麵桃腮,油頭米分麵,滑不溜秋,一看就是個招搖撞騙的高手。
而且,這樣的高手怎麽會無緣無故跑到仙人村這種窮地方來?來了還不走了?
對於篤信滿天神佛的朱方氏來說,對任何修行之人持懷疑態度都是不對的。
就算她老人家一直拿葉秋當親閨女看待,可在這個問題上,也必須堅守原則。
「衝數小道長肯留在我們仙人村,這是好事,可不許你做怪相。萬一怠慢了人家,惹上禍事,我可不依!」
小地瓜摟著他香香的娘睡了一覺。就忘了昨晚挨打的教訓了。反正有阿奶給他撐著小腰,他在一旁跟小雞啄米似的點著頭。
「衝數小師父好厲害的!他會倒著掛在樹上。他還說你要倒黴,你就真的就倒黴了。昨天晚上要不是我們來給你幫忙。你打不過那些壞人的。你還打我,哼!」
小不點終於想起昨晚挨打的事情,開始記仇了。當著眾人的麵,對著他娘翻個大大的白眼,那鄙夷之情,顯而易見。
葉秋一口包子噎在嗓子眼,不上不下的。
沒良心的小混蛋。別人說你娘要倒黴,你就這麽得意?
再看看那個腮幫子塞得鼓鼓的。假模假樣表示謙虛的小道士,她森森覺得自己這個新上任的村長,正麵臨著巨大的威脅和挑戰。
她一堂堂村長,憑什麽要聽個裝神弄鬼的臭小子的?
瞧這小子。還不戒口。明明是一修道之人,卻不去啃蘿卜白菜,肉包子吃得比誰都多,這象話嗎?
還衝數,我看是濫竽充數才對!
「其實,小道雖修習多年,但會的不過是些小巧。」艱難的把一大口包子咽下去,法號衝數的小道長望葉秋道,「葉施主。你兒子才是有大智慧大福緣之人,要不要小道幫他引薦,拜我師父為師?」
什麽?想拐她兒子?葉秋頓時柳眉倒豎。
可緊接著。衝數就亮晶晶的望著她說,「要是葉施主你也願意一起來,那就最好不過了。」
呸!
怎麽是個道長都想拐她出家?葉秋才不上當。
「我們這等俗人就算了,不知道長你仙鄉何處?這快年底了,你們也要趕回家過年了吧?」
吃完了趕緊走人。
不是葉秋不知道報恩,實在是這些「恩人」都太詭異了。剛剛才好不容易送走一個飯桶。她不想再來一個飯缸。
衝數卻道,「小道在家修煉已滿。正是出來修行的時候。觀仙人村氣象格局,與貧道甚是有緣,我還想在你們村借住一段時日。」
「好啊。」朱方氏完全無視了自家的村長,熱情發生邀請,「那把我們村小祠堂隔壁的屋子收拾出來,給道長住吧?」
「不必了。」衝數一雙烏溜溜的黑眼睛,清澈透亮的望著葉秋,就跟小地瓜討食時候似的,竟看得葉秋不敢直視。再直視,就要心軟了。
「地瓜總說他娘做的飯菜是天下無敵的好吃,我就借住在你們家,隻要嬸子不嫌我煩就好了。」
「行,那就這麽說定了。」
看朱方氏豪爽的答應下來,葉秋吐血三升。
看樣子,又來一個扮無辜扮純良的吃貨。之前那個起碼還知道假扮下失憶,這個連扮都不扮,就賴上了。
「秋兒呀,那咱們一會兒去醫館接了連爺爺他們,就一道回山上去吧。再多給小道長添置些東西,也把隔壁收拾收拾。」
這是送走虎豹,又來豺狼麽?葉秋憂傷得連包子都吃不下去了。
但朱方氏的信仰是不容置疑的,吃了包子就要帶著小道士去添置東西了。
這樣好的小孩子,跟自己兒子離家當兵的時候一般大,讓老人家如何不心疼?況且還是個修道之人,如果對他好點,多積些功德,是不是也能保佑她兒子在外平安?
朱方氏沒說,可葉秋瞧出點意思來了。
所以即使是再鬱悶,她也不說。反而把錢給得足足的,讓老人家去盡情血拚。
至於她,還得幹正事,把小地瓜寄存在陳掌櫃這兒,和裙子去醫館接人。
幸好朱孝平和董昌順都是農人出身,底子壯實,救治得法之後,都清醒過來了。鄉下人沒那麽嬌氣,隻要傷口止了血,馬車再趕穩當些,回村也沒事,反倒是留下來各種麻煩。
讓大夫多開些藥備上,又聽了飲食上的注意事項。葉秋給他們一人各稱了十斤紅糖紅棗桂圓花生等補血食材,帶回村去,讓他們自家慢慢燉著喝,連爺爺和裙子也沒拉下。
連爺爺直皺眉,「我們又沒什麽事,吃這些作甚?」
葉秋道,「您就拿著吧。這回也算是為了村裏辦事,很該給大家補一補。裙子那份就算我先借她的,她身子虧。用得著。橫豎我不過先墊著,回頭村裏看能在公賬裏補多少。補不了的,就當是我謝謝你們的救命之恩了。」
這話連董昌順聽了都直搖頭,「那怎麽好意思?走不了就我們自己出吧。你要不是給村裏人辦事,也惹不來這樣禍事。咱們救你是應該的,應該我們對你不好意思才對。」
這話說得葉秋心裏暖融融的,更加表示這錢要算自己的。
看大家那樣感謝的表情。有句話想想,她便沒有說出口。
其實她眼下花的。也不是自己的錢。全是陶家,也就是當初從陶七那裏訛來的錢。
那一回,他家給了足有七八十兩銀子,加上這回從潞州收到一百兩。除去買糧種等等花用,葉秋還剩下大幾十兩。
莊戶人家過日子,這就算給全村人用上一年,都是妥妥的夠了。
這錢自打葉秋劫來,就給朱長富收著了。在潞州的時候,老頭惦記著此事,私下告訴她。讓她把徐家的錢還了,拿錢替公中辦事時就大方些,隻別說出去。
有時候做人情就是這樣。你花了錢。然後說家裏寬裕沒事,人家說不定還嫌你小氣。可若知道你本不富裕,還這麽大方。大家心裏才會記著你的好。
別說老頭當了一輩子村長,似乎沒幹成什麽大事,可這些小世故小人情還是比一般人通透得多。
葉秋也不忍他的心思白費,索性好人裝到底了。
等到一行人回了客棧,不料陳掌櫃把她拉到一旁,「你們村的連升回來了。」
這是好事。幹嘛這麽鬼鬼祟祟的?
陳掌櫃聲音壓得更低,「連升一回來。原要去找你,後來瞧見那位夫人出來了要走,他就過去跟人說話了。也不知跟人說了什麽,如今還在屋子裏沒出來。」
夥計不認得,陳掌櫃是認得鄭夫人的。有些事不用問,想想就明白了。
不過連升找鄭夫人說話?那是不是他跟著那夥人,看到什麽事了?
葉秋好奇沒多長時間,鄭夫人就開門出來了。
兩眼通紅,隱有淚光,等見了葉秋,她就一句,「我做的孽,我自己去擔。葉姑娘,如果你到時聽著覺得還算滿意,原諒我好麽?」
這總算是個象樣的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