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第32章[02.07]
閨女有才又有財 卷二 作者:明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過對三弟對此女子的認真態度以及蜀王府的態度,她心中也一直有些疑惑。
她在京中要和宮中和眾府周旋交際,世子自然提點過她,知道蜀王府對這個三弟的期盼,所以她一直以為蜀王府會替三弟擇一位家族得力的京中貴女。
因此察覺表妹梁纖纖對三弟有意之後,她也是委婉提點了姑母此事怕是不成。
不過梁家似乎並未聽她勸誡,鍾氏觀梁家言行,心中暗自揣測,怕是他們心中已有兩手準備,若是三弟有望那個位置,側妃他們也是樂意的,若是三弟無緣大位,以纖纖的身份,他們覺著配三弟也算是不錯的了……
不過鍾氏向來是個拎得清的人,姑母是姑母,雖親近,但她卻是蜀王府的世子妃,提點到了也就盡了一份心了。
隻是現時三弟突然多了這麽個意中人,家世低微,家族在京中半點根基也無,卻偏偏還是母妃認可的,甚至就是自己夫君,蜀王世子也是半點不含糊的支持……
鍾氏看著靜姝手上隱隱閃著流光的碧玉指環,目光微動,蜀王府對三弟的支持幾乎到了盲目和縱容的地步,實在有些讓人不解……
鍾氏搖了搖頭,斂了斂自己飄開的思緒,笑著和靜姝寒暄了幾句,問她到了京中可還習慣,平日裏又做些什麽等等,接著便喚了下麵坐著的妹妹成儀縣主和表妹梁纖纖,讓幾人相互見過。
靜姝和成儀縣主早已認識,此時再見,成儀縣主便起身對著靜姝含笑點頭打了個招呼。
她性子向來沉靜,不怎麽熱絡,這個態度靜姝一點也不奇怪。靜姝便給她行了個禮,喚了聲「縣主」。
成儀縣主淺淺回了一禮,落座時,目光落下,見到靜姝手上的指環時,也是目光一動,隻覺莫名的眼熟,好似在哪見過,坐下時不免就暗自多思了思。
而梁纖纖正是那杏眼桃腮著緋色襦裙的小姑娘。
她見到靜姝很是高興,一來她幼時曾住在蜀中幾年,見到在蜀中長大的靜姝覺得親切,二來今日世子妃表姐宴請的貴女身份多是比她高,且平日裏在其他宴會上碰上她都對她不屑一顧,甚至隱隱有些敵意,讓她心中略有些不安。
就是成儀縣主,雖然梁纖纖平日裏都奉承著她,不過成儀縣主態度卻是不冷不熱,讓她有時很是不自在。
此時見表姐請了一個對京中半點不熟又隻是一個五品官之女的靜姝,她心裏一下子就踏實了許多,因此和靜姝說話,頗是熱情,甚至近似半個主人般的態度了。
幾人說了一會兒話,便有管事上得前來稟告漸有她人到來,鍾氏就命了成儀縣主和梁纖纖代她去了前院迎客,並讓她們直接帶了客人們去後園的宴客之地,自己則是親自領了靜姝去後園。
一邊往後園過去,鍾氏就一邊就跟靜姝說話,並不再是寒暄,而是直接跟靜姝說了說今日宴請的每個貴女的家世背景,甚至每個人身後牽扯到的勢力,家族意向。
最後又道:「今日來的這幾家閨秀,因為家族關係彼此之間並不和睦,她們的家族多想著將她們許於養於陛下身邊的某個藩王子,卻也並非就一定是哪一個,不過是抱著奇貨可居或者堵一把的心態,至於這些女子的心思,也是不一。」
「你且先慢慢看著,將來你會看到更多,待你和三弟之事明了,遇到的攻擊和是非也會不少,你且有個心理準備。」
鍾氏一邊跟靜姝說著這些話,一邊也一直在細細打量靜姝的反應,看她麵上並無詫異或者擔心驚慌的表情,而隻是靜靜聽著,有時又略有所思的模樣,便猜到怕是三弟之前就跟她勾通過了,且必也是個心思剔透的。
先時世子找她商量,讓她開個小茶宴,引了靜姝入得這圈中,慢慢教著她些,並且不必含蓄,要直接將各府形勢背後目的等等教導於她,她還頗為驚訝,畢竟靜姝不過甫入京中,家世又不顯,恐怕和這些貴女們交往的經驗都不多,這樣直接引她入是非圈,也不知她頂不頂得住。
京中那些貴女可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你若說她們驕縱蠻橫無禮吧,其實身上還處處都是心眼……
不過如今觀靜姝如此反應,想來她也有所準備,倒真是自己未見她之前先因她的家世而小看了她。
鍾氏有意和靜姝多說些話,帶著她在後園繞了很大一圈,一邊說著正事,一邊還偶爾介紹介紹這京城蜀王府的來曆布置,行得十分慢,到她們到得宴會的場地,已是到了宴會的時辰,園子裏除了承恩公府華家的兩位小姐,眾人皆已是到了。
眾人見到鍾氏過來,便紛紛上前給鍾氏請安,她們自然也沒忽略跟在世子妃身後的靜姝。
竟是世子妃親自領來,這位姑娘是?
察覺到眾人的目光,鍾氏便笑著道:「這位是工部郎中白大人家的小姐白五小姐,是我在蜀地時的舊友。她也是跟我一樣,都是蜀地生蜀地養的,才來京中不久,對京中還不怎麽熟悉,大家可別為難她。」
眾人心中莫名鬆了口氣,自然都是一派好話,道是「原來和世子妃娘娘同是蜀地生養的,難怪生得這般水靈,聽說蜀地風水好,果然是真的」雲雲。
鍾氏隻是含笑不語,讓眾人自己相互介紹著而已,之後便是隻坐在了一旁,讓眾人自去說話玩耍,不要拘束了。
眾人聽說靜姝是世子妃娘娘蜀中時的舊友,家世也不顯,便把對靜姝的防心放下了一大半。
她們知道靜姝父親的官職在京中雖不高,在蜀地地方上想必卻是不錯的了,能和世子妃娘娘在閨中相識也是情理之中。
她們都非尋常人家出身,既然家中對她們的未來期許很大,自然也都是特別教導過。都隱約知道陛下年歲日老,且因著年輕時常年征戰,舊疾頗多,此時已有心在幾位藩王弟弟的兒子中擇一過繼立嗣,其中自幼養在身邊的蜀王三公子,康王五公子和閩王次子是眾人最看好的。
她在京中要和宮中和眾府周旋交際,世子自然提點過她,知道蜀王府對這個三弟的期盼,所以她一直以為蜀王府會替三弟擇一位家族得力的京中貴女。
因此察覺表妹梁纖纖對三弟有意之後,她也是委婉提點了姑母此事怕是不成。
不過梁家似乎並未聽她勸誡,鍾氏觀梁家言行,心中暗自揣測,怕是他們心中已有兩手準備,若是三弟有望那個位置,側妃他們也是樂意的,若是三弟無緣大位,以纖纖的身份,他們覺著配三弟也算是不錯的了……
不過鍾氏向來是個拎得清的人,姑母是姑母,雖親近,但她卻是蜀王府的世子妃,提點到了也就盡了一份心了。
隻是現時三弟突然多了這麽個意中人,家世低微,家族在京中半點根基也無,卻偏偏還是母妃認可的,甚至就是自己夫君,蜀王世子也是半點不含糊的支持……
鍾氏看著靜姝手上隱隱閃著流光的碧玉指環,目光微動,蜀王府對三弟的支持幾乎到了盲目和縱容的地步,實在有些讓人不解……
鍾氏搖了搖頭,斂了斂自己飄開的思緒,笑著和靜姝寒暄了幾句,問她到了京中可還習慣,平日裏又做些什麽等等,接著便喚了下麵坐著的妹妹成儀縣主和表妹梁纖纖,讓幾人相互見過。
靜姝和成儀縣主早已認識,此時再見,成儀縣主便起身對著靜姝含笑點頭打了個招呼。
她性子向來沉靜,不怎麽熱絡,這個態度靜姝一點也不奇怪。靜姝便給她行了個禮,喚了聲「縣主」。
成儀縣主淺淺回了一禮,落座時,目光落下,見到靜姝手上的指環時,也是目光一動,隻覺莫名的眼熟,好似在哪見過,坐下時不免就暗自多思了思。
而梁纖纖正是那杏眼桃腮著緋色襦裙的小姑娘。
她見到靜姝很是高興,一來她幼時曾住在蜀中幾年,見到在蜀中長大的靜姝覺得親切,二來今日世子妃表姐宴請的貴女身份多是比她高,且平日裏在其他宴會上碰上她都對她不屑一顧,甚至隱隱有些敵意,讓她心中略有些不安。
就是成儀縣主,雖然梁纖纖平日裏都奉承著她,不過成儀縣主態度卻是不冷不熱,讓她有時很是不自在。
此時見表姐請了一個對京中半點不熟又隻是一個五品官之女的靜姝,她心裏一下子就踏實了許多,因此和靜姝說話,頗是熱情,甚至近似半個主人般的態度了。
幾人說了一會兒話,便有管事上得前來稟告漸有她人到來,鍾氏就命了成儀縣主和梁纖纖代她去了前院迎客,並讓她們直接帶了客人們去後園的宴客之地,自己則是親自領了靜姝去後園。
一邊往後園過去,鍾氏就一邊就跟靜姝說話,並不再是寒暄,而是直接跟靜姝說了說今日宴請的每個貴女的家世背景,甚至每個人身後牽扯到的勢力,家族意向。
最後又道:「今日來的這幾家閨秀,因為家族關係彼此之間並不和睦,她們的家族多想著將她們許於養於陛下身邊的某個藩王子,卻也並非就一定是哪一個,不過是抱著奇貨可居或者堵一把的心態,至於這些女子的心思,也是不一。」
「你且先慢慢看著,將來你會看到更多,待你和三弟之事明了,遇到的攻擊和是非也會不少,你且有個心理準備。」
鍾氏一邊跟靜姝說著這些話,一邊也一直在細細打量靜姝的反應,看她麵上並無詫異或者擔心驚慌的表情,而隻是靜靜聽著,有時又略有所思的模樣,便猜到怕是三弟之前就跟她勾通過了,且必也是個心思剔透的。
先時世子找她商量,讓她開個小茶宴,引了靜姝入得這圈中,慢慢教著她些,並且不必含蓄,要直接將各府形勢背後目的等等教導於她,她還頗為驚訝,畢竟靜姝不過甫入京中,家世又不顯,恐怕和這些貴女們交往的經驗都不多,這樣直接引她入是非圈,也不知她頂不頂得住。
京中那些貴女可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你若說她們驕縱蠻橫無禮吧,其實身上還處處都是心眼……
不過如今觀靜姝如此反應,想來她也有所準備,倒真是自己未見她之前先因她的家世而小看了她。
鍾氏有意和靜姝多說些話,帶著她在後園繞了很大一圈,一邊說著正事,一邊還偶爾介紹介紹這京城蜀王府的來曆布置,行得十分慢,到她們到得宴會的場地,已是到了宴會的時辰,園子裏除了承恩公府華家的兩位小姐,眾人皆已是到了。
眾人見到鍾氏過來,便紛紛上前給鍾氏請安,她們自然也沒忽略跟在世子妃身後的靜姝。
竟是世子妃親自領來,這位姑娘是?
察覺到眾人的目光,鍾氏便笑著道:「這位是工部郎中白大人家的小姐白五小姐,是我在蜀地時的舊友。她也是跟我一樣,都是蜀地生蜀地養的,才來京中不久,對京中還不怎麽熟悉,大家可別為難她。」
眾人心中莫名鬆了口氣,自然都是一派好話,道是「原來和世子妃娘娘同是蜀地生養的,難怪生得這般水靈,聽說蜀地風水好,果然是真的」雲雲。
鍾氏隻是含笑不語,讓眾人自己相互介紹著而已,之後便是隻坐在了一旁,讓眾人自去說話玩耍,不要拘束了。
眾人聽說靜姝是世子妃娘娘蜀中時的舊友,家世也不顯,便把對靜姝的防心放下了一大半。
她們知道靜姝父親的官職在京中雖不高,在蜀地地方上想必卻是不錯的了,能和世子妃娘娘在閨中相識也是情理之中。
她們都非尋常人家出身,既然家中對她們的未來期許很大,自然也都是特別教導過。都隱約知道陛下年歲日老,且因著年輕時常年征戰,舊疾頗多,此時已有心在幾位藩王弟弟的兒子中擇一過繼立嗣,其中自幼養在身邊的蜀王三公子,康王五公子和閩王次子是眾人最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