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聲音一如往昔的溫和,他的身影還是像以前那樣挺直,讓她感覺到溫暖和踏實。
易楚凝望著父親,覺得心裏有許多的話想說卻說不出來,想抱他又不好意思抱,最後隻扯著他的衣袖,嬌聲道,「爹不許再吃酒。」
「好,爹不吃酒,」易郎中尷尬地笑笑,伸手摸了摸易楚的發髻。
「那我做飯去了,」易楚朝廚房走了兩步,又叫住父親,「爹,杜公子又是來下棋的嗎?」
易郎中溫聲回答,「臨到年根,麵館裏也沒什麽生意,正好閑著就來坐坐,不一定非得下棋,怎麽了?」
易楚搖頭,「沒事,隨便問問,就覺得爹跟他好像很合得來。」
易郎中想一想,點頭表示同意,「是挺合得來,難得一個生意人身上卻沒有市儈氣息……而且杜公子去過許多地方,見識頗廣,跟他交談獲益頗多。」
易楚笑笑,又問道:「要不要沏茶過去?」
「好,就沏杜公子帶來的茶。」
易楚在廚房洗了把臉,又就著冷水將眼角拍了幾下,感覺眼睛不像適才那般澀脹,才端起沏好的茶進了醫館。
兩人果然沒有下棋,辛大人拿著炭筆在紙上寫寫畫畫,易郎中則在旁邊頻頻點頭。
「……李冰以火鑿石,打通玉壘山的地方,叫寶瓶口,此處修了分水堰,西邊的是外江,沿著岷江河順流而下,東邊這條是內江,流進寶瓶口……」
聽到腳步聲,兩人不約而同地抬起了頭。
易楚感覺辛大人的目光在她臉上凝了幾息,她沒有回視過去,也沒有出聲招呼,隻木木地給兩人倒滿茶就轉身離開。
辛大人的心不由地亂了。
他看得清楚,易楚的眼睛有點紅,許是哭過了。
氣性還真大。
他不過說了兩句氣話,都過去一個多時辰了,她還在賭氣。要不,按照平常的性子,總會點個頭,招呼一聲或者福一福。
可今天,板著個臉,就跟沒看見自己似的。
辛大人自嘲地笑笑,她現在是真的不怕自己了,敢甩臉子,還敢目中無人了。
而自己,就為了怕她生氣,眼巴巴地跟過來……
易郎中正等著下文,見辛大人有些恍惚,不由地問:「有什麽不對?」
辛大人連忙回過神繼續解釋,「……內江窄而深,外江寬而淺,秋冬季節,水位低,江水大都流進河床低的內江,春夏季節,洪水來臨,江水就從水麵寬的外江過……」
易郎中略思索,已明白其中道理,拊掌叫好,「此法甚妙,李冰父子曆來為百姓稱道確實實至名歸,如果有機會能親眼看看就好了,可惜四川路途遙遠……」
辛大人笑道:「這有何難,等過上三五年,我陪先生走一趟,可以從河北真定轉向大名府,然後在開封府逗留幾日,轉而向西,或者向南到太原府……」
易郎中聞言,頓時心生向往,「三五年後,阿楚跟阿齊都已成親,我也沒了牽掛,正好跟子溪一同領略領略萬晉朝的大好河山。」
辛大人胸有成竹地笑……
易楚做好飯,擺到飯廳後,再沒有露麵。
辛大人心中藏了許多的話就是沒機會開口,情緒很有些低落,吃起飯來也沒什麽滋味。加上易郎中應允易楚不吃酒,兩人隻就著飯菜匆匆吃完了。
送走辛大人,易郎中到東廂房找易楚,「適才怎麽了?」
易楚正對著瓷缸裏的金魚發呆,聞言知道並沒有瞞過父親,便將與易齊的話原原本本地告訴了父親,「……我說的也太過了,不該是那樣的態度。」
易郎中並無異色,隻道:「也好,阿齊有她的想法,總是這樣爭執,以後沒準還會成了仇人。現在分開,還能保持著原本的情分。」
並沒有責怪她的意思。
易楚想想也是,這幾個月來,兩人也不知吵過多少回了,雖然麵上還能過得去,可已經不像以前那樣親密無間了。
易郎中知道了易楚難過的緣由,也放下大半心,因見屋裏擺著的繡花樣子,便道:「夜裏做針線別太晚,免得傷了眼,實在趕不及,有些不甚重要的物件就到喜鋪裏訂,這幾天,看你睡得比往常晚。」
易楚赧然,這兩天她是為辛大人趕製中衣才熬了夜,也不知倉促做好的衣服是不是合身?可想起辛大人說得那幾句冷嘲熱諷的話,又是氣不忿。
自己到底那點表現出著急出嫁了?
不免又想起榮大嬸的話,易楚看一眼父親,吱吱唔唔地開口,「爹,女兒鬥膽,能不能問爹件事?」
看起來很難啟齒的樣子。
易郎中很意外,猜不出易楚還有什麽為難事,溫和地說:「什麽事?」
易楚鼓足勇氣,低聲道:「過了明年,家裏就隻剩下爹了,不如爹再找個伴兒,也好照顧您……沒準,還能有個弟弟也好繼承家業。」
原來是這事!
向來隻有兒女反對爹娘續弦或者再蘸,難為她能想得開。
易郎中思量片刻,才慎重地開口,「要是你沒定親,爹或許會考慮考慮,現在沒有這個想法。等你出嫁了,爹想四處走走,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至於家業……」
易郎中自然不好說榮家答應過,若易楚能夠生育二子,便將小的那個冠易姓。
易楚一聽就明白了父親的意思。
如果易楚沒定親的話,父親想續弦來操持易楚的親事。
因為女子主要圍繞著內宅生活,婆母的品性以及妯娌、小姑的性情對於新媳婦的日子是否順心非常重要。
家裏有女眷就能四處打探一下相親對象家裏的情況。
就好像易楚定的這門親事,易郎中隻知道榮家家境殷實,榮大嬸是個很熱心的良善人。至於其他,易郎中一個大男人不方便打聽別人家的女眷。
易楚當然更不好意思自己去打聽。
眼下,易楚已經定了親,易郎中自認完全沒有再娶的必要。
過了小年,年味愈發濃鬱,京都的空氣裏洋溢著燉肉的香氣,以及烘炒幹果的香味。
這幾日易楚忙得不可開交,先是除塵,將家裏裏裏外外收拾得幹幹淨淨,然後將雞鴨魚肉等該宰得宰,該殺得殺,拾掇利索了,掛在窗戶旁,等著過年吃。
因白天忙得累了,夜裏也歇得早,吃過飯就洗洗睡了。
這夜又是如此,易郎中獨自在醫館擺棋譜,大門突然開了,極為罕見地走進來一位單身女子。
濟世堂自然也接待女病患,但她們大多有相公或者家人陪著。
獨自來就診的女子是少而又少。
易郎中警惕地起身,打量著女子。
女客戴著帷帽,麵容被輕紗遮著,影影綽綽地瞧不清眉目,穿一襲月白色繡杏黃連翹花的羅裙,外麵披著暗紋織錦緞麵銀狐裏的連帽鬥篷。
雖是冬衣遮著,仍然能看出身材的纖穠有致,尤其是一把細腰,行動間如弱柳扶風,嫋娜多姿。
女子行至易郎中麵前,瞧瞧桌上的棋盤,輕聲一笑,「許久沒見到先生打譜了,乍一見,恍如昨日,令人懷念。」
說著,掀起帷帽,露出她的麵容——肌膚雪白,鼻梁挺直,嘴唇微翹,一雙斜長的眼眸微微上挑,輕顰淺笑間風情萬種,勾人魂魄。
易楚凝望著父親,覺得心裏有許多的話想說卻說不出來,想抱他又不好意思抱,最後隻扯著他的衣袖,嬌聲道,「爹不許再吃酒。」
「好,爹不吃酒,」易郎中尷尬地笑笑,伸手摸了摸易楚的發髻。
「那我做飯去了,」易楚朝廚房走了兩步,又叫住父親,「爹,杜公子又是來下棋的嗎?」
易郎中溫聲回答,「臨到年根,麵館裏也沒什麽生意,正好閑著就來坐坐,不一定非得下棋,怎麽了?」
易楚搖頭,「沒事,隨便問問,就覺得爹跟他好像很合得來。」
易郎中想一想,點頭表示同意,「是挺合得來,難得一個生意人身上卻沒有市儈氣息……而且杜公子去過許多地方,見識頗廣,跟他交談獲益頗多。」
易楚笑笑,又問道:「要不要沏茶過去?」
「好,就沏杜公子帶來的茶。」
易楚在廚房洗了把臉,又就著冷水將眼角拍了幾下,感覺眼睛不像適才那般澀脹,才端起沏好的茶進了醫館。
兩人果然沒有下棋,辛大人拿著炭筆在紙上寫寫畫畫,易郎中則在旁邊頻頻點頭。
「……李冰以火鑿石,打通玉壘山的地方,叫寶瓶口,此處修了分水堰,西邊的是外江,沿著岷江河順流而下,東邊這條是內江,流進寶瓶口……」
聽到腳步聲,兩人不約而同地抬起了頭。
易楚感覺辛大人的目光在她臉上凝了幾息,她沒有回視過去,也沒有出聲招呼,隻木木地給兩人倒滿茶就轉身離開。
辛大人的心不由地亂了。
他看得清楚,易楚的眼睛有點紅,許是哭過了。
氣性還真大。
他不過說了兩句氣話,都過去一個多時辰了,她還在賭氣。要不,按照平常的性子,總會點個頭,招呼一聲或者福一福。
可今天,板著個臉,就跟沒看見自己似的。
辛大人自嘲地笑笑,她現在是真的不怕自己了,敢甩臉子,還敢目中無人了。
而自己,就為了怕她生氣,眼巴巴地跟過來……
易郎中正等著下文,見辛大人有些恍惚,不由地問:「有什麽不對?」
辛大人連忙回過神繼續解釋,「……內江窄而深,外江寬而淺,秋冬季節,水位低,江水大都流進河床低的內江,春夏季節,洪水來臨,江水就從水麵寬的外江過……」
易郎中略思索,已明白其中道理,拊掌叫好,「此法甚妙,李冰父子曆來為百姓稱道確實實至名歸,如果有機會能親眼看看就好了,可惜四川路途遙遠……」
辛大人笑道:「這有何難,等過上三五年,我陪先生走一趟,可以從河北真定轉向大名府,然後在開封府逗留幾日,轉而向西,或者向南到太原府……」
易郎中聞言,頓時心生向往,「三五年後,阿楚跟阿齊都已成親,我也沒了牽掛,正好跟子溪一同領略領略萬晉朝的大好河山。」
辛大人胸有成竹地笑……
易楚做好飯,擺到飯廳後,再沒有露麵。
辛大人心中藏了許多的話就是沒機會開口,情緒很有些低落,吃起飯來也沒什麽滋味。加上易郎中應允易楚不吃酒,兩人隻就著飯菜匆匆吃完了。
送走辛大人,易郎中到東廂房找易楚,「適才怎麽了?」
易楚正對著瓷缸裏的金魚發呆,聞言知道並沒有瞞過父親,便將與易齊的話原原本本地告訴了父親,「……我說的也太過了,不該是那樣的態度。」
易郎中並無異色,隻道:「也好,阿齊有她的想法,總是這樣爭執,以後沒準還會成了仇人。現在分開,還能保持著原本的情分。」
並沒有責怪她的意思。
易楚想想也是,這幾個月來,兩人也不知吵過多少回了,雖然麵上還能過得去,可已經不像以前那樣親密無間了。
易郎中知道了易楚難過的緣由,也放下大半心,因見屋裏擺著的繡花樣子,便道:「夜裏做針線別太晚,免得傷了眼,實在趕不及,有些不甚重要的物件就到喜鋪裏訂,這幾天,看你睡得比往常晚。」
易楚赧然,這兩天她是為辛大人趕製中衣才熬了夜,也不知倉促做好的衣服是不是合身?可想起辛大人說得那幾句冷嘲熱諷的話,又是氣不忿。
自己到底那點表現出著急出嫁了?
不免又想起榮大嬸的話,易楚看一眼父親,吱吱唔唔地開口,「爹,女兒鬥膽,能不能問爹件事?」
看起來很難啟齒的樣子。
易郎中很意外,猜不出易楚還有什麽為難事,溫和地說:「什麽事?」
易楚鼓足勇氣,低聲道:「過了明年,家裏就隻剩下爹了,不如爹再找個伴兒,也好照顧您……沒準,還能有個弟弟也好繼承家業。」
原來是這事!
向來隻有兒女反對爹娘續弦或者再蘸,難為她能想得開。
易郎中思量片刻,才慎重地開口,「要是你沒定親,爹或許會考慮考慮,現在沒有這個想法。等你出嫁了,爹想四處走走,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至於家業……」
易郎中自然不好說榮家答應過,若易楚能夠生育二子,便將小的那個冠易姓。
易楚一聽就明白了父親的意思。
如果易楚沒定親的話,父親想續弦來操持易楚的親事。
因為女子主要圍繞著內宅生活,婆母的品性以及妯娌、小姑的性情對於新媳婦的日子是否順心非常重要。
家裏有女眷就能四處打探一下相親對象家裏的情況。
就好像易楚定的這門親事,易郎中隻知道榮家家境殷實,榮大嬸是個很熱心的良善人。至於其他,易郎中一個大男人不方便打聽別人家的女眷。
易楚當然更不好意思自己去打聽。
眼下,易楚已經定了親,易郎中自認完全沒有再娶的必要。
過了小年,年味愈發濃鬱,京都的空氣裏洋溢著燉肉的香氣,以及烘炒幹果的香味。
這幾日易楚忙得不可開交,先是除塵,將家裏裏裏外外收拾得幹幹淨淨,然後將雞鴨魚肉等該宰得宰,該殺得殺,拾掇利索了,掛在窗戶旁,等著過年吃。
因白天忙得累了,夜裏也歇得早,吃過飯就洗洗睡了。
這夜又是如此,易郎中獨自在醫館擺棋譜,大門突然開了,極為罕見地走進來一位單身女子。
濟世堂自然也接待女病患,但她們大多有相公或者家人陪著。
獨自來就診的女子是少而又少。
易郎中警惕地起身,打量著女子。
女客戴著帷帽,麵容被輕紗遮著,影影綽綽地瞧不清眉目,穿一襲月白色繡杏黃連翹花的羅裙,外麵披著暗紋織錦緞麵銀狐裏的連帽鬥篷。
雖是冬衣遮著,仍然能看出身材的纖穠有致,尤其是一把細腰,行動間如弱柳扶風,嫋娜多姿。
女子行至易郎中麵前,瞧瞧桌上的棋盤,輕聲一笑,「許久沒見到先生打譜了,乍一見,恍如昨日,令人懷念。」
說著,掀起帷帽,露出她的麵容——肌膚雪白,鼻梁挺直,嘴唇微翹,一雙斜長的眼眸微微上挑,輕顰淺笑間風情萬種,勾人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