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夫人舒心的走著神,常嬤嬤說的對,這些可不都是福報,自己這大半輩子,連個丫頭都沒舍得說句重話過,這都是自己守福行善積下的老來福!鄒夫人臉上的笑容更慈祥了,越發有了高貴老祖宗的範兒。
常嬤嬤坐在小杌子上,麵容安然喜慶的說著話:「師太如今用的,都是咱們二奶奶抄的佛經,師太說二奶奶抄的佛經,從裏到外透著股子脫出紅塵的味兒,我是不懂這些,翻來覆去看了大半天,也就是覺得那字看著比一般人寫的清秀,可到底哪一處脫出紅塵了?那字不都還在紙上呢,哪一筆也沒脫出去不是!反正我是半點也看不出。
鄒夫人笑得手裏的杯子抖個不停,忙放下杯子,看著常嬤嬤解釋道:「這就真是你不懂了,都說字如其人,詩乃心聲,這寫字作詩上頭,可是最能看得出心境學問的,守禮那字,上回太後不也說他了,說他的字寫得大氣是大氣,可就是嫩了些,你說說,可不是嫩了些,他才多大的孩子!所以這字啊,最是能看出人品學問來。」
「可不是!咱們家三爺就是大氣,從小就不知道多少人誇他呢!這寫出來的字,連太後都誇大氣,這男人,就是要個大氣!」常嬤嬤忙跟著奉承道,鄒夫人哈哈笑著,連連點著頭:「可不就是這樣!太後當年可是咱們京師第一才女,我小時候,成天聽人說這個!太後那筆字,寫得真真是好!我看哪,一般兩般的男人的字,也比不得呢!那份大氣,那份氣度,嘖嘖!」
常嬤嬤滿臉敬仰的跟著讚歎著,鄒夫人說得興起:「聽說當年,也是因了這才名才選了她入宮的,要不然,那李家你看看,這有才名跟生的好到底不一樣,也就李太後這樣的人品才情,才能養得出皇上那樣英明的人來呢!」
「可不就是這樣!就說咱們家,要不是夫人,幾位爺能這麽出息?!」常嬤嬤這奉承又轉到了鄒夫人身上,鄒夫人痛快的哈哈笑著,點著常嬤嬤:「我就說,你這樣常年吃素念佛的人,看事就是比一般人明白,如今又在抱樸庵邊上,跟著清慎師太,這身上的佛氣可是越沾越多了,這話也是一回比一回明白!」
「唉喲,夫人這麽一誇,我這老臉可要發出光來了!」常嬤嬤笑著逗著趣:「話又說回來,到底這念過書的人修佛,跟我這種不識字的沒法比,夫人不知道,如今清慎師太最喜歡和咱們二奶奶一處說佛講法的,一說就是大半天,講的那些,我一句也聽不懂,師太每次和二奶奶說完法,都高興的什麽是的,回回都把二奶奶送到院門口,說句打嘴的話,那寧海侯夫人上回去庵裏,清慎師太一句閉關,連麵也沒給她見呢!清慎師太說咱們二奶奶是個有慧根的,這不也是咱們府上的福運?」
「嗯?」鄒夫人高挑著眉梢,上身微微前探,八卦起來:「清慎師太沒見寧海侯夫人?」
「可不是!」常嬤嬤將小杌子往前挪了挪,低低的和鄒夫人八卦起清慎師太沒見寧海侯夫人這個重大事件來。
聽了常嬤嬤細細的描述,鄒夫人嘴裏感慨著寧海侯夫人的不巧,臉上卻帶著滿意的笑容,常嬤嬤謹慎的瞄著她,仿佛想起什麽,輕輕拍了拍手,笑著說道:「說起這事,我這年紀大了,忘性大的很了,差點把二奶奶交待的正事忘記了,二奶奶說臘月初十,是個什麽什麽的好日子,還正好合著對咱們家好,讓我來稟了夫人,她想拿體已銀子到寺裏做場法事,給家裏祈福,問夫人可妥當。」
「這是她懂事孝順處,哪有什麽不妥當的,她是個可憐的,哪有什麽體已銀子,你去跟大奶奶說一聲,算個帳,看要多少銀子,就帳上支了去,有這份孝心就好,哪能讓她貼銀子進去的。」鄒夫人滿意的歎了口氣,接著交待道:「我知道你是個厚道人,也是白囑咐你,老二媳婦是個懦弱性子,你多照應些,別讓那些個丫頭婆子慢待了她去,還有,別院冷,那些個常例的棉衣服不頂用,你跟大奶奶說一聲,從庫裏領幾張上好的銀狐皮,給她做件銀狐鬥篷穿,她生的清淡,穿銀狐好看。」
常嬤嬤站起來連聲答應著,又陪著說了一會兒話,才起身告辭,往後麵尋鄭大奶奶去了。
鄭大奶奶聽了常嬤嬤的話,立即讓人取了一百兩銀子過來吩咐道:「先拿這一百兩去,若不夠再打發人來取,若有餘的,也別拿回來了,就放到抱樸庵,給你們二奶奶平時做做法事用,鬥篷的事我交待下去就是,做好了就打發人給二奶奶送去。」
常嬤嬤滿臉笑容的替李燕語謝了,抱著銀子下去,隔天就趕回了別院,這後頭的事,還多著呢。
臘月初十一大早,李燕語的祈福法事就在抱樸庵觀音殿開始了,李燕語帶著小翎小羽過來上了柱香,聽了半篇經,就帶人回去了,隻托了清慎師太代她守著。
午初過了沒多長時候,福寧親王妃李氏在護衛、丫頭和婆子的圍護下,悄悄從偏門進了抱樸庵,這一陣子,她每個月初十都過來抱樸寺上香聽經,祈福求子。
清慎師太遠遠迎出來,陪著王妃轉進觀音殿。
福寧親王妃看著殿內正在進行中的法事,臉色微微沉了下來,清慎師太笑著解釋道:「這是誠意開國伯周家二奶奶做的法事,早就找了我,讓我給她卜個日子,我仔細卜算了好幾天,算來算去,這個法事,倒是正好合著王妃上香的日子才最好,王妃不知道,這個二奶奶,是個極有慧根的,她這個法事,與王妃有緣,對王妃可是極好,我就做了主,還請王妃見諒。」
福寧親王妃麵色緩和下來,轉過頭,接過清慎師太遞上的三根清香,跪在佛前的墊子上,在舒緩的誦經聲中,虔誠的磕了頭,站起來,將三根清香插到佛前的香爐中,又雙手合什躬身福了一禮,才隨著清慎師太,往後麵淨室走去。
清慎師太陪著福寧親王妃,聲音安祥的說道:「這個周家二奶奶,是平江開國侯李侯爺庶出的十二小姐,十四歲上頭就嫁進了周家,因為年紀小,身子又弱,就沒圓房,一直在抱樸庵旁邊周家別院裏養著,常常到庵裏走動,這個二奶奶,與佛有緣,極有慧根,這佛法見識上頭,那點子通透明白處,連我也不如她。」
「師太這樣推崇她?這二奶奶必不一般,這京師裏,但凡有些才情的女子,我都聽過見過的。」王妃稍稍帶著絲見多識廣的不屑,慢聲細語的說道:「師太也知道,太後極愛才情出眾的女孩子,周家跟我們府上,也算有些走動,他們府上竟有這麽個才情出眾的二奶奶,我竟從來沒聽說過!」福寧親王妃說到最後,臉上露出些困惑和不解。
清慎師太轉頭看著福寧親王妃,笑意濃濃的解釋道:「這也不奇怪,王妃也知道,但凡修佛修道之人,特別是那些真正有慧根的,都是隱於世間,不為人知的,這個二奶奶,就是個無聲無息、極溫柔和婉的性子,因為和抱樸庵比鄰,常來常往中,我才知道她是個極有慧根的。」
常嬤嬤坐在小杌子上,麵容安然喜慶的說著話:「師太如今用的,都是咱們二奶奶抄的佛經,師太說二奶奶抄的佛經,從裏到外透著股子脫出紅塵的味兒,我是不懂這些,翻來覆去看了大半天,也就是覺得那字看著比一般人寫的清秀,可到底哪一處脫出紅塵了?那字不都還在紙上呢,哪一筆也沒脫出去不是!反正我是半點也看不出。
鄒夫人笑得手裏的杯子抖個不停,忙放下杯子,看著常嬤嬤解釋道:「這就真是你不懂了,都說字如其人,詩乃心聲,這寫字作詩上頭,可是最能看得出心境學問的,守禮那字,上回太後不也說他了,說他的字寫得大氣是大氣,可就是嫩了些,你說說,可不是嫩了些,他才多大的孩子!所以這字啊,最是能看出人品學問來。」
「可不是!咱們家三爺就是大氣,從小就不知道多少人誇他呢!這寫出來的字,連太後都誇大氣,這男人,就是要個大氣!」常嬤嬤忙跟著奉承道,鄒夫人哈哈笑著,連連點著頭:「可不就是這樣!太後當年可是咱們京師第一才女,我小時候,成天聽人說這個!太後那筆字,寫得真真是好!我看哪,一般兩般的男人的字,也比不得呢!那份大氣,那份氣度,嘖嘖!」
常嬤嬤滿臉敬仰的跟著讚歎著,鄒夫人說得興起:「聽說當年,也是因了這才名才選了她入宮的,要不然,那李家你看看,這有才名跟生的好到底不一樣,也就李太後這樣的人品才情,才能養得出皇上那樣英明的人來呢!」
「可不就是這樣!就說咱們家,要不是夫人,幾位爺能這麽出息?!」常嬤嬤這奉承又轉到了鄒夫人身上,鄒夫人痛快的哈哈笑著,點著常嬤嬤:「我就說,你這樣常年吃素念佛的人,看事就是比一般人明白,如今又在抱樸庵邊上,跟著清慎師太,這身上的佛氣可是越沾越多了,這話也是一回比一回明白!」
「唉喲,夫人這麽一誇,我這老臉可要發出光來了!」常嬤嬤笑著逗著趣:「話又說回來,到底這念過書的人修佛,跟我這種不識字的沒法比,夫人不知道,如今清慎師太最喜歡和咱們二奶奶一處說佛講法的,一說就是大半天,講的那些,我一句也聽不懂,師太每次和二奶奶說完法,都高興的什麽是的,回回都把二奶奶送到院門口,說句打嘴的話,那寧海侯夫人上回去庵裏,清慎師太一句閉關,連麵也沒給她見呢!清慎師太說咱們二奶奶是個有慧根的,這不也是咱們府上的福運?」
「嗯?」鄒夫人高挑著眉梢,上身微微前探,八卦起來:「清慎師太沒見寧海侯夫人?」
「可不是!」常嬤嬤將小杌子往前挪了挪,低低的和鄒夫人八卦起清慎師太沒見寧海侯夫人這個重大事件來。
聽了常嬤嬤細細的描述,鄒夫人嘴裏感慨著寧海侯夫人的不巧,臉上卻帶著滿意的笑容,常嬤嬤謹慎的瞄著她,仿佛想起什麽,輕輕拍了拍手,笑著說道:「說起這事,我這年紀大了,忘性大的很了,差點把二奶奶交待的正事忘記了,二奶奶說臘月初十,是個什麽什麽的好日子,還正好合著對咱們家好,讓我來稟了夫人,她想拿體已銀子到寺裏做場法事,給家裏祈福,問夫人可妥當。」
「這是她懂事孝順處,哪有什麽不妥當的,她是個可憐的,哪有什麽體已銀子,你去跟大奶奶說一聲,算個帳,看要多少銀子,就帳上支了去,有這份孝心就好,哪能讓她貼銀子進去的。」鄒夫人滿意的歎了口氣,接著交待道:「我知道你是個厚道人,也是白囑咐你,老二媳婦是個懦弱性子,你多照應些,別讓那些個丫頭婆子慢待了她去,還有,別院冷,那些個常例的棉衣服不頂用,你跟大奶奶說一聲,從庫裏領幾張上好的銀狐皮,給她做件銀狐鬥篷穿,她生的清淡,穿銀狐好看。」
常嬤嬤站起來連聲答應著,又陪著說了一會兒話,才起身告辭,往後麵尋鄭大奶奶去了。
鄭大奶奶聽了常嬤嬤的話,立即讓人取了一百兩銀子過來吩咐道:「先拿這一百兩去,若不夠再打發人來取,若有餘的,也別拿回來了,就放到抱樸庵,給你們二奶奶平時做做法事用,鬥篷的事我交待下去就是,做好了就打發人給二奶奶送去。」
常嬤嬤滿臉笑容的替李燕語謝了,抱著銀子下去,隔天就趕回了別院,這後頭的事,還多著呢。
臘月初十一大早,李燕語的祈福法事就在抱樸庵觀音殿開始了,李燕語帶著小翎小羽過來上了柱香,聽了半篇經,就帶人回去了,隻托了清慎師太代她守著。
午初過了沒多長時候,福寧親王妃李氏在護衛、丫頭和婆子的圍護下,悄悄從偏門進了抱樸庵,這一陣子,她每個月初十都過來抱樸寺上香聽經,祈福求子。
清慎師太遠遠迎出來,陪著王妃轉進觀音殿。
福寧親王妃看著殿內正在進行中的法事,臉色微微沉了下來,清慎師太笑著解釋道:「這是誠意開國伯周家二奶奶做的法事,早就找了我,讓我給她卜個日子,我仔細卜算了好幾天,算來算去,這個法事,倒是正好合著王妃上香的日子才最好,王妃不知道,這個二奶奶,是個極有慧根的,她這個法事,與王妃有緣,對王妃可是極好,我就做了主,還請王妃見諒。」
福寧親王妃麵色緩和下來,轉過頭,接過清慎師太遞上的三根清香,跪在佛前的墊子上,在舒緩的誦經聲中,虔誠的磕了頭,站起來,將三根清香插到佛前的香爐中,又雙手合什躬身福了一禮,才隨著清慎師太,往後麵淨室走去。
清慎師太陪著福寧親王妃,聲音安祥的說道:「這個周家二奶奶,是平江開國侯李侯爺庶出的十二小姐,十四歲上頭就嫁進了周家,因為年紀小,身子又弱,就沒圓房,一直在抱樸庵旁邊周家別院裏養著,常常到庵裏走動,這個二奶奶,與佛有緣,極有慧根,這佛法見識上頭,那點子通透明白處,連我也不如她。」
「師太這樣推崇她?這二奶奶必不一般,這京師裏,但凡有些才情的女子,我都聽過見過的。」王妃稍稍帶著絲見多識廣的不屑,慢聲細語的說道:「師太也知道,太後極愛才情出眾的女孩子,周家跟我們府上,也算有些走動,他們府上竟有這麽個才情出眾的二奶奶,我竟從來沒聽說過!」福寧親王妃說到最後,臉上露出些困惑和不解。
清慎師太轉頭看著福寧親王妃,笑意濃濃的解釋道:「這也不奇怪,王妃也知道,但凡修佛修道之人,特別是那些真正有慧根的,都是隱於世間,不為人知的,這個二奶奶,就是個無聲無息、極溫柔和婉的性子,因為和抱樸庵比鄰,常來常往中,我才知道她是個極有慧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