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多少!一分錢也沒有!他又不是沒分到東西!你看看!」邵源泊將李謙信後麵附的那份分家單子攤到李燕語麵前:「你看看,五間鋪子,這五間鋪子,我聽老劉叔說過不知道多少回,都是府裏極掙錢的鋪子,三處莊子,這三處莊子我都去過,是府裏最好的三處莊子,城裏兩處宅院,城外一處別莊,還有現銀,古董這些不算,這還不夠?!若還不夠,那就是窮奢極侈!」
「嗯。」李燕語乖巧柔順的答應了,探頭看著分家單子,笑著說道:「這分家二房看著東西不多,可件件是精品,暗地裏可是占足便宜的,咱們什麽時候回去京師,你得去趟福寧王府,好好謝謝福寧親王去。」
兩人感慨議論了幾天,也就把這事拋之腦後了,相比於這事,兩個人更喜歡討論這商會和商貨進出海的種種件件,李燕語謹慎的挑著能說的、簡單些的那些後世商會海關等等的規矩、做法和理念,摻在閑話中說給邵源泊聽,這是她前世的本行,聽得邵源泊大受啟發,興致十足,幹脆將那些文書每天帶回來,和李燕語一件件細細討論。
分了家,李燕語心定下來,遣常嬤嬤坐著自己那輛看著樸實其實最是奢華的大車,悄悄回了趟京師,和大劉叔、大劉嬸子一起,將自己在京師的嫁妝和產業重新理了一遍,能帶的現銀都帶了過來,常嬤嬤又悄悄去了趟李府,求見了李謙媳婦宋少奶奶,宋少奶奶聽了常嬤嬤,遲疑之下,一時不敢做主,等李謙回來,將常嬤嬤的話轉告了李謙,李謙卻渾不在意的揮了揮手:「這是人家發財不忘帶上你,子崗娶了個好媳婦,你要是想多發財就多拿些銀子出來,若不想多掙銀子,就少拿些出來!必定是掙錢的!你放心。」
宋少奶奶心下大定,輾轉了一夜,第二天和幾個心腹陪嫁婆子一起,將陪嫁的壓箱銀子一股腦兒全拿了出來,換成銀票子交給了常嬤嬤。心神不寧的等了小半個月,李謙就收到邵源泊寄過來的李燕語手寫的一張認股的單子,約了每年臘月上旬對帳分銀子,宋少奶奶拿到單子,寶貝般的折好收鎖了起來,七上八下、心神不寧的等著臘月對帳收銀子。
李燕語和邵源泊商量著,挑了欒大、商七和孫六三個過來,三個人跑遍了整個泉州城,在城南尋到了一片極大的院子,李燕語拉著邵源泊過去看了一圈,院子沒別的,就是一個‘大’字,院子裏沒有古樹,雖花草叢生,卻沒有一株算得上名貴的品種,房屋有幾間,可已經敗落的不能住人了,聽說原是一個海商的宅院,後來海商和船隊出海再沒回來,家人等了四五年,無奈之下舉家返鄉,留了個老仆看著賣這處當年隻蓋了一半的極大宅院,可一年兩年,就是沒人願意接手,越往後越難賣,到現在已經空置了十幾年了,敗落之下,價錢極是低廉,卻處處合著李燕語的要求。
欒大買了宅子,商七和孫六分頭,一個往江浙采買絲線,一個找工匠做織車,尋找手藝出眾的織匠,欒大招了一大群泥瓦工,開始動工修院子蓋房子,偌大的院子起了圍牆,蓋上一排排比一般房屋高出一兩尺的寬大屋子,屋子中間都沒有隔斷,一排排全部連通成一處。
李燕語這是要辦織坊,照著她印象中,那些機戶的樣子,辦織坊,她自己會出樣子,又見多識廣,這織坊隻織最好的絲綢,先往宮裏進,往京師的名門望族裏賣,京師有李謙,還有胡七,這銷路不愁打不開。邵源泊對這主意大加讚賞,其實他根本不懂這做生意的事,反正先讚賞了再說。
這蓋房子、現定製織機,尋找手藝出眾的織工,都不是能快的起來的事,臘月裏,宋少奶奶沒等到銀子,隻收到李燕語一封信,詳詳細細說了織坊的進度,並附了織工試著織出來的一小匹正紅底織錦緞,宋少奶奶疑惑不安,將信和織錦緞拿給李謙,李謙不甚在意,拎起織錦緞翻來翻去看了幾眼,誇了句:「不錯。」就還給宋少奶奶,讓她稍安勿躁。
宋少奶奶想了一夜,將信扔到一邊,反正也這樣了,橫豎就一條心吧,倒是那一小匹織錦緞,讓她愛不釋手,和幾個丫頭比劃著,就那麽一點,勉強夠一件小襖,裁了件小襖出來,配了條鴉青百褶裙,竟極是出彩,那紅底色紅的極正,光影下也不刺目,做出衣服可比料子好看的多了,宋少奶奶大喜,穿著到處顯擺。
這個年,李燕語打點了三份節禮,一份不求奢侈,隻求貼心盡心,送到了城外邵老爺子處,一份禮節半分不缺,挑不出毛病的禮,送到了魯開國郡公府上,還有一份,倒是實實在在,送到了二爺府上。
出了十五,李燕語的織坊就正式開了工,這一通忙剛過,李燕語又診出了身孕,邵源泊大喜之下,嚴禁她再往織坊跑,李燕語隻好遙遙指揮著欒大等人,好在欒大幾個都是邵老太爺千挑萬選出來,又到處習學過幾十年的,明白了李燕語的意思,倒比她做的更好,李燕語也就安下心,悠悠閑閑的準備養這第二個孩子。
阿盛已經兩周三歲多了,能說會道,滿地亂跑,最愛跟著邵源泊出門,去哪兒都願意,邵源泊到哪兒都不忘了帶上他,兩個人極能說得來,常嬤嬤對於這一點最是想不通:「爺二十幾歲的人,和個三歲多的孩子說起來沒完,這是哪跟哪兒?」
不管哪跟哪,爺倆個常樣常常說個閑話。
「阿盛,你說你娘給你生個妹妹好,還是生個弟弟好?」
「妹妹吧,我不想要弟弟。」
「有個弟弟多好,打架親兄弟,有個弟弟幫你多好!」
「不要,小男孩太淘氣,妹妹好!」阿盛主意拿得牢,邵源泊哈哈大笑,點頭附合道:「好吧,那就要個妹妹吧,生個閨女,象你娘那樣好看,以後咱們帶著她到處玩去。」
「好!」阿盛認真的答應著。
裏裏外外的忙亂之下,邵源泊和李燕語誰也沒有注意到,京師邵老爺子的信,越來越少。
十月末,李燕語順利的生下了第二個兒子,阿盛和邵源泊垂頭相對歎了半天氣,隻好將準備好的帶妹妹,再重新改成帶弟弟。
沒等李燕語滿月,京師就傳來了噩耗,邵老爺子病重不治,走了。
邵源泊接了信,直著眼睛,一口氣沒上來,直挺挺的暈了過去,眾人七手八腳的救醒他,沒等哭出來,就又背過氣去。
李燕語抱著他的頭,灌了半碗藥進去,邵源泊醒過來,張了半天嘴,總算號啕大哭出來,李燕語暗暗鬆了口氣,她知道他這心情,那一世母親去世,她也是這樣,人跟離了魂一樣,哭都哭不出來。
邵源泊哭得不辯東西,李燕語叫了老趙等人進來,吩咐他們準備請丁憂的折子,到衙門交待了,又吩咐人趕緊備馬,邵源泊醒過神來,必定要星夜兼程趕回京師奔喪,先讓他騎馬走,自己帶著孩子,等後天出了滿月再啟程上路。
第二天一早,邵源泊就帶著小廝長隨,快馬加鞭,離了泉州府,日夜兼程趕往京師。
「嗯。」李燕語乖巧柔順的答應了,探頭看著分家單子,笑著說道:「這分家二房看著東西不多,可件件是精品,暗地裏可是占足便宜的,咱們什麽時候回去京師,你得去趟福寧王府,好好謝謝福寧親王去。」
兩人感慨議論了幾天,也就把這事拋之腦後了,相比於這事,兩個人更喜歡討論這商會和商貨進出海的種種件件,李燕語謹慎的挑著能說的、簡單些的那些後世商會海關等等的規矩、做法和理念,摻在閑話中說給邵源泊聽,這是她前世的本行,聽得邵源泊大受啟發,興致十足,幹脆將那些文書每天帶回來,和李燕語一件件細細討論。
分了家,李燕語心定下來,遣常嬤嬤坐著自己那輛看著樸實其實最是奢華的大車,悄悄回了趟京師,和大劉叔、大劉嬸子一起,將自己在京師的嫁妝和產業重新理了一遍,能帶的現銀都帶了過來,常嬤嬤又悄悄去了趟李府,求見了李謙媳婦宋少奶奶,宋少奶奶聽了常嬤嬤,遲疑之下,一時不敢做主,等李謙回來,將常嬤嬤的話轉告了李謙,李謙卻渾不在意的揮了揮手:「這是人家發財不忘帶上你,子崗娶了個好媳婦,你要是想多發財就多拿些銀子出來,若不想多掙銀子,就少拿些出來!必定是掙錢的!你放心。」
宋少奶奶心下大定,輾轉了一夜,第二天和幾個心腹陪嫁婆子一起,將陪嫁的壓箱銀子一股腦兒全拿了出來,換成銀票子交給了常嬤嬤。心神不寧的等了小半個月,李謙就收到邵源泊寄過來的李燕語手寫的一張認股的單子,約了每年臘月上旬對帳分銀子,宋少奶奶拿到單子,寶貝般的折好收鎖了起來,七上八下、心神不寧的等著臘月對帳收銀子。
李燕語和邵源泊商量著,挑了欒大、商七和孫六三個過來,三個人跑遍了整個泉州城,在城南尋到了一片極大的院子,李燕語拉著邵源泊過去看了一圈,院子沒別的,就是一個‘大’字,院子裏沒有古樹,雖花草叢生,卻沒有一株算得上名貴的品種,房屋有幾間,可已經敗落的不能住人了,聽說原是一個海商的宅院,後來海商和船隊出海再沒回來,家人等了四五年,無奈之下舉家返鄉,留了個老仆看著賣這處當年隻蓋了一半的極大宅院,可一年兩年,就是沒人願意接手,越往後越難賣,到現在已經空置了十幾年了,敗落之下,價錢極是低廉,卻處處合著李燕語的要求。
欒大買了宅子,商七和孫六分頭,一個往江浙采買絲線,一個找工匠做織車,尋找手藝出眾的織匠,欒大招了一大群泥瓦工,開始動工修院子蓋房子,偌大的院子起了圍牆,蓋上一排排比一般房屋高出一兩尺的寬大屋子,屋子中間都沒有隔斷,一排排全部連通成一處。
李燕語這是要辦織坊,照著她印象中,那些機戶的樣子,辦織坊,她自己會出樣子,又見多識廣,這織坊隻織最好的絲綢,先往宮裏進,往京師的名門望族裏賣,京師有李謙,還有胡七,這銷路不愁打不開。邵源泊對這主意大加讚賞,其實他根本不懂這做生意的事,反正先讚賞了再說。
這蓋房子、現定製織機,尋找手藝出眾的織工,都不是能快的起來的事,臘月裏,宋少奶奶沒等到銀子,隻收到李燕語一封信,詳詳細細說了織坊的進度,並附了織工試著織出來的一小匹正紅底織錦緞,宋少奶奶疑惑不安,將信和織錦緞拿給李謙,李謙不甚在意,拎起織錦緞翻來翻去看了幾眼,誇了句:「不錯。」就還給宋少奶奶,讓她稍安勿躁。
宋少奶奶想了一夜,將信扔到一邊,反正也這樣了,橫豎就一條心吧,倒是那一小匹織錦緞,讓她愛不釋手,和幾個丫頭比劃著,就那麽一點,勉強夠一件小襖,裁了件小襖出來,配了條鴉青百褶裙,竟極是出彩,那紅底色紅的極正,光影下也不刺目,做出衣服可比料子好看的多了,宋少奶奶大喜,穿著到處顯擺。
這個年,李燕語打點了三份節禮,一份不求奢侈,隻求貼心盡心,送到了城外邵老爺子處,一份禮節半分不缺,挑不出毛病的禮,送到了魯開國郡公府上,還有一份,倒是實實在在,送到了二爺府上。
出了十五,李燕語的織坊就正式開了工,這一通忙剛過,李燕語又診出了身孕,邵源泊大喜之下,嚴禁她再往織坊跑,李燕語隻好遙遙指揮著欒大等人,好在欒大幾個都是邵老太爺千挑萬選出來,又到處習學過幾十年的,明白了李燕語的意思,倒比她做的更好,李燕語也就安下心,悠悠閑閑的準備養這第二個孩子。
阿盛已經兩周三歲多了,能說會道,滿地亂跑,最愛跟著邵源泊出門,去哪兒都願意,邵源泊到哪兒都不忘了帶上他,兩個人極能說得來,常嬤嬤對於這一點最是想不通:「爺二十幾歲的人,和個三歲多的孩子說起來沒完,這是哪跟哪兒?」
不管哪跟哪,爺倆個常樣常常說個閑話。
「阿盛,你說你娘給你生個妹妹好,還是生個弟弟好?」
「妹妹吧,我不想要弟弟。」
「有個弟弟多好,打架親兄弟,有個弟弟幫你多好!」
「不要,小男孩太淘氣,妹妹好!」阿盛主意拿得牢,邵源泊哈哈大笑,點頭附合道:「好吧,那就要個妹妹吧,生個閨女,象你娘那樣好看,以後咱們帶著她到處玩去。」
「好!」阿盛認真的答應著。
裏裏外外的忙亂之下,邵源泊和李燕語誰也沒有注意到,京師邵老爺子的信,越來越少。
十月末,李燕語順利的生下了第二個兒子,阿盛和邵源泊垂頭相對歎了半天氣,隻好將準備好的帶妹妹,再重新改成帶弟弟。
沒等李燕語滿月,京師就傳來了噩耗,邵老爺子病重不治,走了。
邵源泊接了信,直著眼睛,一口氣沒上來,直挺挺的暈了過去,眾人七手八腳的救醒他,沒等哭出來,就又背過氣去。
李燕語抱著他的頭,灌了半碗藥進去,邵源泊醒過來,張了半天嘴,總算號啕大哭出來,李燕語暗暗鬆了口氣,她知道他這心情,那一世母親去世,她也是這樣,人跟離了魂一樣,哭都哭不出來。
邵源泊哭得不辯東西,李燕語叫了老趙等人進來,吩咐他們準備請丁憂的折子,到衙門交待了,又吩咐人趕緊備馬,邵源泊醒過神來,必定要星夜兼程趕回京師奔喪,先讓他騎馬走,自己帶著孩子,等後天出了滿月再啟程上路。
第二天一早,邵源泊就帶著小廝長隨,快馬加鞭,離了泉州府,日夜兼程趕往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