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想想便道:「孫家二太太倒是個好脾氣,對庶出媳婦都挺好的。」孫家二太太確實不錯,隻是婆婆再懂禮,也隻能保證媳婦的地位,不讓孫家六爺隨便休妻。小夫妻房裏的事情,哪有婆婆插手管的。
陳太君點點頭,孫家好歹世襲爵位這些年,大規矩肯定沒問題。隻是大規矩再好,也不能保證家裏子弟各各都好。
這親事還真是不太妥當……
陳太君心裏盤算著,二太太卻是笑著道:「屋裏人多也沒什麽,世家子弟多有這個毛病,隻要大規矩不錯,家裏婆婆是個妥當的,這也難得了,十全十美挑不出毛病來的哪裏有呢。」
馮氏仍然低頭不語,陳太君卻不由的看二太太一眼,她知道二太太最滿意的就是孫家的家世,不管是娶媳婦還是嫁女兒,二太太都先看中家世這條,她所認為的門當戶對了,然後再提其他的,也可以說隻要門第合適了,人品之類的倒是次要考慮。
「你先回屋照看純哥兒吧。」陳太君先對馮氏說著。
馮氏雖然有點想說兩句,但實在不想惹任何事上身,起身行禮就退下了。
等馮氏走了,陳太君就對二太太道:「雖然說三丫頭年齡大了,但姑爺人品還是要細細打聽的,婚事不急著答應,先著人細細打聽了再說。」
二太太本來是一臉高興,聽到這話臉上的笑意就收了,忍不住道:「老太太幾次罵媳婦挑剔,怎麽到這時候老太太也挑了?」孫六爺就那麽一點小毛病,沒想到陳太君竟然計較起來。
陳太君臉色陰了下來,道:「姑娘出嫁哪有不打聽姑爺人品的,這是一輩子的事,你是她母親難道不想女兒嫁的好了?」
二太太低下頭也不敢駁,再者陳太君隻是讓她細細打聽,又不是不同意這門親事。陳太君既然由她去打聽,那事情就容易多了。雖然女兒當填房還是有些委屈,畢竟到這個年齡了,也隻能將就一下。
馮氏從陳太君那裏退出來,在屋裏教純哥兒識字到下午,奶媽哄著純哥兒睡了,馮氏想想卻是來了沈氏屋裏。她跟沈氏的交情那天之後就建立起來了,馮氏真心覺得沈氏不錯,沈氏看馮氏真心待她,也越發的真心待馮氏,常給純哥兒做些衣服鞋之類的。
時間長了,兩人話就多了,感情也就越來越好。在這樣的大家族裏,誰生活都不容易,有人能說說話,互相照顧著都是好事。
「唉,我覺得孫家六爺不是良配,雖然說要挑姑爺門第,但人品更要緊。」馮氏忍不住說著,就比如自己,嫁的是國公府韓家嫡孫,說出去多好聽,結果就那麽的不靠譜。
沈氏也是一歎,想到自己的丈夫,一個爺們見識決斷還不如她,天天就那麽渾渾噩噩的,怕這怕那,一點主見都沒有。想到自己以後要依靠這樣的男人,沈氏真有幾分絕望。
「話我是說到了,二太太能不能聽進不去就不知道了。」馮氏說著。她一個嫂子,上頭有兩層婆婆,能說的也就是這麽一句,其他的就真的有心無力了。看二太太說話那個口氣,這婚事隻要陳太君不強烈反對,估計就定下來了。
就是會跟沈氏說這個,也不是想著沈氏能阻止之類的,她一個庶出媳婦對於婆婆的決定是沒有發言權的,更何況思芸又是嫡女,沈氏更管不了。兩人了就是純粹說說,感歎幾句就完了。
「三姑娘倒是挺好。」沈氏也說著,嫁進門這麽久,一個院子裏住著,對思芸的脾氣性情,沈氏是知道的,一個那樣的娘能教出一個如此厚道知禮的姑娘這也算是個奇跡了。隻是要真是二太太真把思芸嫁到孫家去,厚知禮知倒不如像二太太那樣刻薄挑剔了。
孫家六爺那樣的主,指望著她給妻子撐腰那是不可能了。屋裏人又眾多,填房要是沒有點手段脾氣,怕是震不住的。像思芸這樣厚道知禮的嫁過去,不知道要吃多少虧了。
「唉,三姑娘也是可憐,徐家二爺眼看著就要尚主了。」馮氏歎氣說著,人人都在恭喜徐家尚主,就是大太太那裏也在擬著禮單,誰能又想到思芸,要不是等徐家二爺那三年,何必現在給人當填房。
「其實要不是二太太挑剔……」沈氏後半句沒說,其實剛退親那會,過來提親的還有幾家差不多的。隻是二太太左挑右挑,一副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樣的模樣,有個差不多的都不願意上門了,所以後來才越來越差。都知道這家挑剔,哪有人送上門來找拒絕的。
馮氏又道:「現在老太太精神也不如以前了,要是以前的時候,老太太也不會任由二太太胡鬧到現在。」她嫁過來的年數長,深知陳太君的脾氣手段,開年以來請醫問藥多少回了,都沒斷過藥,雖然太醫都說沒大礙,但歲數在這裏擺著呢。
「都有各人的造化。」沈氏也隻能說如此說,三姑娘真可以說是時運不濟,年齡大了被退親,然後遇到不靠譜的娘,祖母倒是什麽都明白,隻是己經到了這個年齡,想管也管不了。
在徐家二爺尚主前,思芸和孫家六爺的婚事敲定了,當時陳太君正病著躺在床上。孫家二太太過來都是大太太和二太太接待的,孫家二太太隻是來床前請個安,陳太君都沒能從床上起來受禮。
大太太對於侄女的婚事外麵熱心那是肯定的,韓家有個姑娘老在家裏對名聲可沒什麽好處,至於嫁的姑爺品行如何,那就不關她的事情了。二太太卻是滿心高興,孫家的親事讓她說唯一不好的就是當填房,幸無嫡出子女,至於庶子庶女,有奶媽子呢,就是嫡妻對庶子不也就那回事嗎。
思芸己經這個年齡,肯定不再等一年成親,但二太太也不想辦太急委屈了女兒,兩家說好年底成親。思芸的嫁妝是一直準備好的,韓家這邊倒是不急,孫家準備起來雖然也有點急,但孫二太太也說了,完全按嫡妻的標準辦,絕不委屈了韓家姑娘。
二太太就更高興了,這些天跟孫二太太說話,確實是個和氣的人,知書達理,說話那個溫柔,自己女兒嫁過去,保證不會受婆婆刁難。
二房忙著思芸的婚事,大太太還幫點忙,三房就想幫忙也用不上。三太太也是顧不上這些,她滿心想的是陳太君的病,年齡大了身體不好也是常有的,但這回陳太君似乎病的有點久了,就連思芸的婚事也是完全不管,隻憑二太太做主,三太太開始擔心陳太君不會是不行了吧。
嫁進韓家這些年,陳太君對她不好也不壞,庶出媳婦能給足麵子就算不錯了。當然陳太君沒多照撫三房,三太太也不會對她產生母親一樣的感情。不過一起生活了這些年,又是長輩,擔心她身體是肯定的,打心裏說,三太太心裏巴不得陳太君能長命百歲。
陳太君去世,也就意味著韓家要分家,這是三太太極不願意看到的。說起韓家來那是赫赫揚揚的國公府第,但是三太太心裏明白,韓家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人口多,沒有進項,家裏規矩卻是照舊,財政如何不吃緊。
陳太君點點頭,孫家好歹世襲爵位這些年,大規矩肯定沒問題。隻是大規矩再好,也不能保證家裏子弟各各都好。
這親事還真是不太妥當……
陳太君心裏盤算著,二太太卻是笑著道:「屋裏人多也沒什麽,世家子弟多有這個毛病,隻要大規矩不錯,家裏婆婆是個妥當的,這也難得了,十全十美挑不出毛病來的哪裏有呢。」
馮氏仍然低頭不語,陳太君卻不由的看二太太一眼,她知道二太太最滿意的就是孫家的家世,不管是娶媳婦還是嫁女兒,二太太都先看中家世這條,她所認為的門當戶對了,然後再提其他的,也可以說隻要門第合適了,人品之類的倒是次要考慮。
「你先回屋照看純哥兒吧。」陳太君先對馮氏說著。
馮氏雖然有點想說兩句,但實在不想惹任何事上身,起身行禮就退下了。
等馮氏走了,陳太君就對二太太道:「雖然說三丫頭年齡大了,但姑爺人品還是要細細打聽的,婚事不急著答應,先著人細細打聽了再說。」
二太太本來是一臉高興,聽到這話臉上的笑意就收了,忍不住道:「老太太幾次罵媳婦挑剔,怎麽到這時候老太太也挑了?」孫六爺就那麽一點小毛病,沒想到陳太君竟然計較起來。
陳太君臉色陰了下來,道:「姑娘出嫁哪有不打聽姑爺人品的,這是一輩子的事,你是她母親難道不想女兒嫁的好了?」
二太太低下頭也不敢駁,再者陳太君隻是讓她細細打聽,又不是不同意這門親事。陳太君既然由她去打聽,那事情就容易多了。雖然女兒當填房還是有些委屈,畢竟到這個年齡了,也隻能將就一下。
馮氏從陳太君那裏退出來,在屋裏教純哥兒識字到下午,奶媽哄著純哥兒睡了,馮氏想想卻是來了沈氏屋裏。她跟沈氏的交情那天之後就建立起來了,馮氏真心覺得沈氏不錯,沈氏看馮氏真心待她,也越發的真心待馮氏,常給純哥兒做些衣服鞋之類的。
時間長了,兩人話就多了,感情也就越來越好。在這樣的大家族裏,誰生活都不容易,有人能說說話,互相照顧著都是好事。
「唉,我覺得孫家六爺不是良配,雖然說要挑姑爺門第,但人品更要緊。」馮氏忍不住說著,就比如自己,嫁的是國公府韓家嫡孫,說出去多好聽,結果就那麽的不靠譜。
沈氏也是一歎,想到自己的丈夫,一個爺們見識決斷還不如她,天天就那麽渾渾噩噩的,怕這怕那,一點主見都沒有。想到自己以後要依靠這樣的男人,沈氏真有幾分絕望。
「話我是說到了,二太太能不能聽進不去就不知道了。」馮氏說著。她一個嫂子,上頭有兩層婆婆,能說的也就是這麽一句,其他的就真的有心無力了。看二太太說話那個口氣,這婚事隻要陳太君不強烈反對,估計就定下來了。
就是會跟沈氏說這個,也不是想著沈氏能阻止之類的,她一個庶出媳婦對於婆婆的決定是沒有發言權的,更何況思芸又是嫡女,沈氏更管不了。兩人了就是純粹說說,感歎幾句就完了。
「三姑娘倒是挺好。」沈氏也說著,嫁進門這麽久,一個院子裏住著,對思芸的脾氣性情,沈氏是知道的,一個那樣的娘能教出一個如此厚道知禮的姑娘這也算是個奇跡了。隻是要真是二太太真把思芸嫁到孫家去,厚知禮知倒不如像二太太那樣刻薄挑剔了。
孫家六爺那樣的主,指望著她給妻子撐腰那是不可能了。屋裏人又眾多,填房要是沒有點手段脾氣,怕是震不住的。像思芸這樣厚道知禮的嫁過去,不知道要吃多少虧了。
「唉,三姑娘也是可憐,徐家二爺眼看著就要尚主了。」馮氏歎氣說著,人人都在恭喜徐家尚主,就是大太太那裏也在擬著禮單,誰能又想到思芸,要不是等徐家二爺那三年,何必現在給人當填房。
「其實要不是二太太挑剔……」沈氏後半句沒說,其實剛退親那會,過來提親的還有幾家差不多的。隻是二太太左挑右挑,一副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樣的模樣,有個差不多的都不願意上門了,所以後來才越來越差。都知道這家挑剔,哪有人送上門來找拒絕的。
馮氏又道:「現在老太太精神也不如以前了,要是以前的時候,老太太也不會任由二太太胡鬧到現在。」她嫁過來的年數長,深知陳太君的脾氣手段,開年以來請醫問藥多少回了,都沒斷過藥,雖然太醫都說沒大礙,但歲數在這裏擺著呢。
「都有各人的造化。」沈氏也隻能說如此說,三姑娘真可以說是時運不濟,年齡大了被退親,然後遇到不靠譜的娘,祖母倒是什麽都明白,隻是己經到了這個年齡,想管也管不了。
在徐家二爺尚主前,思芸和孫家六爺的婚事敲定了,當時陳太君正病著躺在床上。孫家二太太過來都是大太太和二太太接待的,孫家二太太隻是來床前請個安,陳太君都沒能從床上起來受禮。
大太太對於侄女的婚事外麵熱心那是肯定的,韓家有個姑娘老在家裏對名聲可沒什麽好處,至於嫁的姑爺品行如何,那就不關她的事情了。二太太卻是滿心高興,孫家的親事讓她說唯一不好的就是當填房,幸無嫡出子女,至於庶子庶女,有奶媽子呢,就是嫡妻對庶子不也就那回事嗎。
思芸己經這個年齡,肯定不再等一年成親,但二太太也不想辦太急委屈了女兒,兩家說好年底成親。思芸的嫁妝是一直準備好的,韓家這邊倒是不急,孫家準備起來雖然也有點急,但孫二太太也說了,完全按嫡妻的標準辦,絕不委屈了韓家姑娘。
二太太就更高興了,這些天跟孫二太太說話,確實是個和氣的人,知書達理,說話那個溫柔,自己女兒嫁過去,保證不會受婆婆刁難。
二房忙著思芸的婚事,大太太還幫點忙,三房就想幫忙也用不上。三太太也是顧不上這些,她滿心想的是陳太君的病,年齡大了身體不好也是常有的,但這回陳太君似乎病的有點久了,就連思芸的婚事也是完全不管,隻憑二太太做主,三太太開始擔心陳太君不會是不行了吧。
嫁進韓家這些年,陳太君對她不好也不壞,庶出媳婦能給足麵子就算不錯了。當然陳太君沒多照撫三房,三太太也不會對她產生母親一樣的感情。不過一起生活了這些年,又是長輩,擔心她身體是肯定的,打心裏說,三太太心裏巴不得陳太君能長命百歲。
陳太君去世,也就意味著韓家要分家,這是三太太極不願意看到的。說起韓家來那是赫赫揚揚的國公府第,但是三太太心裏明白,韓家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人口多,沒有進項,家裏規矩卻是照舊,財政如何不吃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