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淩雲道:「功夫都在這冊子上,大家可以先看看。待會兒我給大家演示一遍。這功夫用來對敵的話,不如我在京畿大營教給大家的劍法。但是能活動筋骨,強身健體。而且,不會武功的平頭百姓,也能很快學會……」
原本耀武台下人們低聲議論,她一開口,將嗡嗡嗡的議論聲盡數壓下。
聽說對敵無用,大夥兒不由得心生失望,也不明白平頭百姓都能學的東西,何必再費了心思教他們。本來在手上沉甸甸的冊子,仿佛變成了廢紙。不過因為薛壯士名頭響,功夫強,還沒人敢直接抱怨,但是小聲議論不絕於耳。
謝淩雲掃視台下一眼,心裏奇怪。紀恒先前不是跟他們說好了麽?怎麽他們還是這樣?她咳了一聲,說道:「列位,肅靜!聽我說兩句。我想問一下大家,投身軍營,是為了什麽?」
不等台下眾人回答,她就搶先道:「是為了保家衛國,守護百姓吧?既然願意為了守護百姓,那為什麽不願意讓百姓自己變得更強呢?」她回想著紀恒對她說過的話,續道:「我中土與夷狄之爭,由來已久。雙方交戰,我中土百姓屢屢遭殃。大家就不想改變這情形麽?這功夫雖然不比先前劍法精妙,但是對手無寸鐵的平頭百姓來說,也能讓他們有力量與夷狄一戰!」
她心裏苦笑,這功夫再不濟,也遠勝絲毫不會武藝。現下是太平盛世,但是居安更當思危。
她這一番話說的並不響亮,但因為有內力加持,聲音亮,回聲遠,就顯得擲地有聲了,讓人不覺也多了些信服。
台下有個叫李慶的,先前在京畿大營曾得薛壯士指點,此刻受了鼓舞,高聲問道:「那我們學了這功夫,就跟王將軍一樣,去教別人嗎?做個……老百姓的教頭?」
他聽說他們學武出師可以教別人,像王銳那樣,還能撈個官兒當當,多威風。
「老百姓的教頭」這說法新鮮,他話音一落,眾人哈哈大笑。
謝淩雲卻極嚴肅地點了點頭:「是的。會分散到各地,教導百姓,古稀老人,垂髫兒童,甚至是內宅婦人,都可以學的。」
有人覺得有趣,又想著像王銳那樣直接當個將軍似乎也不錯,還能教導別人。
李慶已經高聲叫道:「薛壯士,我李慶願學!」
「我也願意!」
「我也願意!」
謝淩雲點頭,作勢要他們安靜:「好了,既然大家願意,那就開始吧!」
這套所謂的淩雲拳不管是招式還是威力,都不及天辰派那十八式的入門劍法。他們學過天辰劍法後,再學淩雲拳,自然覺得容易。
謝淩雲教了三日,眾人就基本掌握動作。接下來的日子,謝淩雲隻負責糾正細節動作。她留神不靠近他們,隻遠遠指點,不想被人識破身份,也不願教紀恒為難。
前前後後近一個月,這些軍士已經可以出師。
監國的太子在朝堂上正式提起此事。隻是與先前他和謝淩雲商量的不同,他打算派去各州縣教導百姓的,不止是學了武術的軍士,還有一些身有功名卻尚未入仕的讀書人。
人常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可是民間百姓,真正讀書的卻並不多。他一麵想讓百姓習武強身健體,另一方麵也想教百姓讀書認字。
不求他們武功高強,飽讀詩書,隻要他們身強體健,能認識簡單的文字。
朝廷願意為他們提供書本,也願意下派教習文武藝的文武師傅。
太子提出此事,朝堂一片安靜。過得片刻,才有人顫顫巍巍道:「殿下,臣以為此舉不妥。」
紀恒一笑:「王大人請講。」
「殿下願意教化民眾,原也是一番善心。隻是,此舉並不妥當。」胡子花白的王大人沉吟道,「全國州縣,百姓眾多。此舉恐怕花費巨大,而國庫並不充盈,莫不是又要加重賦稅?這豈又要加重百姓負擔?」
他沒說的是,他覺得愚民政策挺好的,老百姓真讀書認字了,說不定還揭竿而起造反呢。
王大人話音剛落,就有人出列:「臣也以為此舉不妥。」
「哦?不知李大人有何高見。」紀恒挑眉。
李大人恭敬地道:「臣並無高見,同王大人一樣,臣也覺得花費太大,而且,文武教習師父從何而來?」
不過也有表示支持的,認為教化百姓是一樁大大的好事。
雙方爭執不休。
待他們吵累了,紀恒才道:「各位聽孤一言。大家說來說去,所擔心的,也不過就是兩點。其一,花費問題。其二,教習師父。可是,這兩個難題,要解決也很容易啊!」
掃視一眼群臣,他繼續說道:「原也不求所有百姓都精通詩文武術超群,所以落第秀才、京畿大營的將士足以擔任教習師父之職。至於花費問題……」他笑了一笑:「前兩日,父皇有感於宮中奢靡成風,說百姓猶自困苦,為生計奔波,身為人君,卻這般奢侈,心中不安,想要削減用度……」
他話還未說完,就有大臣強烈反對:「殿下不可,皇上崇尚節儉,其用度已經不能再削減了!」
紀恒點頭,從善如流:「王大人說得對,孤也這麽認為。可是身為臣子,原該替君父分憂。皇上和眾位娘娘的吃穿用度自然不能削減,不過東宮用度倒是可以酌情減少一二……」
「這……」
紀恒又續道:「東宮主子不多,原也用不了太多的花銷。」他笑了一笑,說明自己願削減用度,並將自己私庫的銀錢拿出來用於教化。
眾人瞠目結舌,正僵持之際,李公公忽然托著聖旨走來,說是皇上的意思,皇上也願意捐出自己的私庫用於教化百姓。
他這分明是用實際行動來支持自己的兒子。
太子捐了,皇帝也捐了。別人還能怎麽樣?擼起袖子,捐唄。
隻是大家並不明白,太子為何對百姓的教化這般上心。
退朝以後,紀恒去向父親致謝。他態度誠懇,十分感激。
皇帝卻擺了擺手:「我們父子,何須言謝?」他知道他這個兒子是有大誌向的,恒兒未必會甘於做一個守成之君。
「不過——」皇帝飲了口茶,「不是說教導武藝麽?怎麽也要教讀書識字了?」
紀恒笑笑:「文武一起吧,隻是教他們識幾個字罷了。貧苦百姓,也未必願意花太多的時間在讀書習字上。但是,對那些想讀書卻沒機會的貧家子弟而言,未嚐不是一個機會……」
皇帝沉吟:「此事隻怕不大容易。」
紀恒頷首:「是,所以多謝父皇的支持。」
他有天下最好的父皇,無條件地支持他,幫助他。
紀恒又道:「容易不容易,總要試上一試。而且,這麽以來,也好推進武術。」文武一起,也方便一些。
皇帝沒有表示異議。
後宮的幾位娘娘,聽說皇帝捐了錢去做什麽事,雖然不知道究竟是什麽,但是跟著去捐錢總沒有錯的。
宮裏的娘娘都捐錢了,朝廷命婦少不得也要咬咬牙,拿出來一些。
以至於最後籌集到的銀錢著實不少。
謝淩雲對此暗暗稱奇,看來皇帝的麵子果然很大。皇帝一帶頭,就籌集了這麽多錢。
原本耀武台下人們低聲議論,她一開口,將嗡嗡嗡的議論聲盡數壓下。
聽說對敵無用,大夥兒不由得心生失望,也不明白平頭百姓都能學的東西,何必再費了心思教他們。本來在手上沉甸甸的冊子,仿佛變成了廢紙。不過因為薛壯士名頭響,功夫強,還沒人敢直接抱怨,但是小聲議論不絕於耳。
謝淩雲掃視台下一眼,心裏奇怪。紀恒先前不是跟他們說好了麽?怎麽他們還是這樣?她咳了一聲,說道:「列位,肅靜!聽我說兩句。我想問一下大家,投身軍營,是為了什麽?」
不等台下眾人回答,她就搶先道:「是為了保家衛國,守護百姓吧?既然願意為了守護百姓,那為什麽不願意讓百姓自己變得更強呢?」她回想著紀恒對她說過的話,續道:「我中土與夷狄之爭,由來已久。雙方交戰,我中土百姓屢屢遭殃。大家就不想改變這情形麽?這功夫雖然不比先前劍法精妙,但是對手無寸鐵的平頭百姓來說,也能讓他們有力量與夷狄一戰!」
她心裏苦笑,這功夫再不濟,也遠勝絲毫不會武藝。現下是太平盛世,但是居安更當思危。
她這一番話說的並不響亮,但因為有內力加持,聲音亮,回聲遠,就顯得擲地有聲了,讓人不覺也多了些信服。
台下有個叫李慶的,先前在京畿大營曾得薛壯士指點,此刻受了鼓舞,高聲問道:「那我們學了這功夫,就跟王將軍一樣,去教別人嗎?做個……老百姓的教頭?」
他聽說他們學武出師可以教別人,像王銳那樣,還能撈個官兒當當,多威風。
「老百姓的教頭」這說法新鮮,他話音一落,眾人哈哈大笑。
謝淩雲卻極嚴肅地點了點頭:「是的。會分散到各地,教導百姓,古稀老人,垂髫兒童,甚至是內宅婦人,都可以學的。」
有人覺得有趣,又想著像王銳那樣直接當個將軍似乎也不錯,還能教導別人。
李慶已經高聲叫道:「薛壯士,我李慶願學!」
「我也願意!」
「我也願意!」
謝淩雲點頭,作勢要他們安靜:「好了,既然大家願意,那就開始吧!」
這套所謂的淩雲拳不管是招式還是威力,都不及天辰派那十八式的入門劍法。他們學過天辰劍法後,再學淩雲拳,自然覺得容易。
謝淩雲教了三日,眾人就基本掌握動作。接下來的日子,謝淩雲隻負責糾正細節動作。她留神不靠近他們,隻遠遠指點,不想被人識破身份,也不願教紀恒為難。
前前後後近一個月,這些軍士已經可以出師。
監國的太子在朝堂上正式提起此事。隻是與先前他和謝淩雲商量的不同,他打算派去各州縣教導百姓的,不止是學了武術的軍士,還有一些身有功名卻尚未入仕的讀書人。
人常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可是民間百姓,真正讀書的卻並不多。他一麵想讓百姓習武強身健體,另一方麵也想教百姓讀書認字。
不求他們武功高強,飽讀詩書,隻要他們身強體健,能認識簡單的文字。
朝廷願意為他們提供書本,也願意下派教習文武藝的文武師傅。
太子提出此事,朝堂一片安靜。過得片刻,才有人顫顫巍巍道:「殿下,臣以為此舉不妥。」
紀恒一笑:「王大人請講。」
「殿下願意教化民眾,原也是一番善心。隻是,此舉並不妥當。」胡子花白的王大人沉吟道,「全國州縣,百姓眾多。此舉恐怕花費巨大,而國庫並不充盈,莫不是又要加重賦稅?這豈又要加重百姓負擔?」
他沒說的是,他覺得愚民政策挺好的,老百姓真讀書認字了,說不定還揭竿而起造反呢。
王大人話音剛落,就有人出列:「臣也以為此舉不妥。」
「哦?不知李大人有何高見。」紀恒挑眉。
李大人恭敬地道:「臣並無高見,同王大人一樣,臣也覺得花費太大,而且,文武教習師父從何而來?」
不過也有表示支持的,認為教化百姓是一樁大大的好事。
雙方爭執不休。
待他們吵累了,紀恒才道:「各位聽孤一言。大家說來說去,所擔心的,也不過就是兩點。其一,花費問題。其二,教習師父。可是,這兩個難題,要解決也很容易啊!」
掃視一眼群臣,他繼續說道:「原也不求所有百姓都精通詩文武術超群,所以落第秀才、京畿大營的將士足以擔任教習師父之職。至於花費問題……」他笑了一笑:「前兩日,父皇有感於宮中奢靡成風,說百姓猶自困苦,為生計奔波,身為人君,卻這般奢侈,心中不安,想要削減用度……」
他話還未說完,就有大臣強烈反對:「殿下不可,皇上崇尚節儉,其用度已經不能再削減了!」
紀恒點頭,從善如流:「王大人說得對,孤也這麽認為。可是身為臣子,原該替君父分憂。皇上和眾位娘娘的吃穿用度自然不能削減,不過東宮用度倒是可以酌情減少一二……」
「這……」
紀恒又續道:「東宮主子不多,原也用不了太多的花銷。」他笑了一笑,說明自己願削減用度,並將自己私庫的銀錢拿出來用於教化。
眾人瞠目結舌,正僵持之際,李公公忽然托著聖旨走來,說是皇上的意思,皇上也願意捐出自己的私庫用於教化百姓。
他這分明是用實際行動來支持自己的兒子。
太子捐了,皇帝也捐了。別人還能怎麽樣?擼起袖子,捐唄。
隻是大家並不明白,太子為何對百姓的教化這般上心。
退朝以後,紀恒去向父親致謝。他態度誠懇,十分感激。
皇帝卻擺了擺手:「我們父子,何須言謝?」他知道他這個兒子是有大誌向的,恒兒未必會甘於做一個守成之君。
「不過——」皇帝飲了口茶,「不是說教導武藝麽?怎麽也要教讀書識字了?」
紀恒笑笑:「文武一起吧,隻是教他們識幾個字罷了。貧苦百姓,也未必願意花太多的時間在讀書習字上。但是,對那些想讀書卻沒機會的貧家子弟而言,未嚐不是一個機會……」
皇帝沉吟:「此事隻怕不大容易。」
紀恒頷首:「是,所以多謝父皇的支持。」
他有天下最好的父皇,無條件地支持他,幫助他。
紀恒又道:「容易不容易,總要試上一試。而且,這麽以來,也好推進武術。」文武一起,也方便一些。
皇帝沒有表示異議。
後宮的幾位娘娘,聽說皇帝捐了錢去做什麽事,雖然不知道究竟是什麽,但是跟著去捐錢總沒有錯的。
宮裏的娘娘都捐錢了,朝廷命婦少不得也要咬咬牙,拿出來一些。
以至於最後籌集到的銀錢著實不少。
謝淩雲對此暗暗稱奇,看來皇帝的麵子果然很大。皇帝一帶頭,就籌集了這麽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