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掃興的事總是接踵而來的。


    剛剛煮好了鮮魚湯,鮮香的味道讓傲蕾一蘭不停的“咻咻”的嗅著,煽動著漂亮的鼻翼,準備著一會大快朵頤。


    李貞麗愛惜的看著這個渾金璞玉般妹妹,十分善意的提醒著她:“我看到有幾條鰣魚,這些魚宜連鱗蒸食,鰣魚蒸後,以其鱗下之油,最為鮮美。可是鰣魚肉味鮮美固然是一樁美事,但是其刺如毛般細小,吃的時候千萬要小心。”


    傲蕾一蘭謹記著李家姐姐的提示,接過身邊婆子遞過來的碗筷,小心翼翼的在李貞麗的指點下揭開魚鱗,吮吸著鱗下鮮美異常的魚油。看著李貞麗與傲蕾一蘭兩張風格迥異的紅唇在那裏也不說話,隻管嘖嘖有聲的品咂著,李守漢不由得腦海當中想起了這兩人品咂另外一種物件時的綺麗繾綣景象。


    就在李守漢神遊天外的時候,有親兵前來通報:“啟稟主公,鳳陽總督馬士英馬大人路過浦口,聽聞主公在此,特來拜見。”


    嘿嘿!他在南京城裏見不到我,聽說我在這浦口,便一路追到這裏來了?李守漢不由得腹誹了一句。比較起來,史可法此人在這方麵便比馬士英差遠了。他駐節之地便在浦口,坐擁地利,但是李守漢在此踏青,他卻麵也不露。頗有一副不攀附權貴的風骨。而馬士英則不同了,他是為了完成心中的既定目標,死纏爛打的人。


    對於馬士英此人,李守漢這幾年也打了一些交道,發現此人並不像是後世東林的徒子徒孫所編著的史料、戲劇所描述的額那樣是所謂的奸臣。他可能是對權力欲望比較強烈的權臣,但是奸臣卻不一定了。而且,在施政能力上,也未必比那些曆史上的著名權臣差。隻可惜,沒有得到施展的空間和時間罷了。


    “既然馬公到此,斷無不見之禮。請來相見便是。”


    馬士英前來拜見,李貞麗和傲蕾一蘭自然不能與其碰麵,雖然這位國公爺向來是脫略行跡的,但是,他和馬士英之間的交情還沒有到彼此通家之好的地步。傲蕾一蘭作為他的妻妾,李貞麗作為他的外室,雖然這是南京城中都知道的事情,但是,馬士英也是要揣著明白裝糊塗的。


    於是,李守漢更換了袍服,在臨時的軍帳之中與馬士英相見。


    “瑤草來得正好,有兒郎們從江中捕獲的魚蟹,不妨品鑒一番。”


    同馬士英一起到的,還有一位姓馬的副將。此人卻不是他的部將親族,乃是四川秦良玉夫家的子弟。正是當初和李守漢一道在秦淮河上找錢謙益、侯方域等人晦氣的那位。


    馬副將見了李守漢,二話不說,立刻跪倒便砰砰砰的磕了三個響頭。


    “家嬸母在末將出發時千萬囑咐,令末將一定要將石柱將士的一點感激之情帶到!”


    靠著南粵軍為白杆兵提供的糧餉器械支援,秦良玉才能在忠州、石柱一帶重整旗鼓,招募訓練士卒,恢複元氣。幾年下來隱隱然白杆兵又有了當年鼎盛時期的氣象。同在四川的張獻忠大大小小交了幾次手,麵對著張可望、張文秀、****利等人的輪番進攻,居然不落下風,兩家打了一個旗鼓相當。


    “方才是石柱將士托末將向爵帥的感激之情,這是我馬家、秦家兩家兄弟姐妹托末將向爵帥致謝意!”又是三個響頭磕完。


    “下官在水西門出城時恰好與馬將軍相逢,得知他是前來拜見爵帥,便也有了厚顏前來打擾之心。下官也是代家鄉父老向爵帥致謝!”


    馬士英雖然沒有像馬鳳喜馬將軍那樣,砰砰的響頭磕個不停,卻也是倒身下拜,將自己的身份放得極低。


    “唉!瑤草,你這又是從何說起呢?本公何曾對珂鄉父老有過半點恩惠,瑤草這樣說倒讓本公有些受之有愧了。”


    馬士英卻也有一套自己的理由。


    馬士英乃是貴州人氏。貴州卻是個曆來以自然條件惡劣、土地貧瘠且多山多瘴氣而著稱的窮省。所謂的“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如果不是這種惡劣的自然環境,被校長奉為圭臬的王陽明也不會在龍場悟出“心學”大道來。


    因為與廣西毗鄰,在李華寶和黃錫袞主持廣西軍政事務期間,大批的糧食、油鹽布匹和鐵製農具,通過疏浚後的右江船運運抵百色,轉而輸送至貴州興義府。


    “黔中父老,淡食多年,雖有川鹽入黔,但是價格不菲,非貧苦百姓所能食用。今蒙國公愛戴,以大批鹽巴接濟貴州。瑤草從家鄉故舊書信之中得知,也是感同身受。”


    其實,李華寶和黃錫袞對於周圍的貴州、偏沅等省份的輻射影響還遠不止輸出鹽巴布匹,像辣椒、土豆、玉米等作物,也開始在貴州偏沅等地出現了小麵積的種植。除了農作物種子和各種產品的輸出之外,就是對周邊省份勞動力的輸入了。疏浚河道,修建道路橋梁,都是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的。而南粵軍又不是靠征發民夫來進行這種基礎設施建設,而是有工食銀子,給飯食,給工錢的。這便對周圍地區形成了磁石效應。


    如此一來,貴州的黔西南地區便隱約有了些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氣象了。


    這就是馬士英對李守漢表示謝意的一整套理由,雖然有些牽強,但是卻讓李守漢無法推脫。你總不能說李華寶不是你的二公子,廣西不是你的轄區,運到貴州銷售的那些鹽巴糧食布匹鐵器,不是你治下出產的吧?雖然馬士英也知道這些物品勢必也給眼前這位公爺帶了不少的收入來,但是比起從四川運進貴州的鹽巴來,從廣西來的鹽卻是便宜得多。


    當下,李守漢同這兩位馬大人客套了幾句,命人為二位大人設坐,取來了小幾:“方才兒郎們在江邊練兵,打了些魚蝦在此,兩位不要嫌棄,一起品嚐一下。”


    馬士英倒也罷了,馬鳳喜卻是有些話要不吐不快。


    “爵帥,方才咱們在船上時便聽得這邊連珠炮響,本以為是貴部炮隊在練兵。但是末將登岸時卻不曾看到大炮放列,卻是奇哉怪也了!”


    麵對著馬鳳喜的問題,李守漢卻也不奇怪,畢竟手榴彈這種東西雖然早已有了雛形初現,但是當真大規模用於實戰還是在南粵軍這裏。當即便命人取來兩枚,為馬鳳喜講解此物的用處和妙處。


    講解完畢之後,又命人帶著馬鳳喜到江邊試著投擲了一下,以切身體會來感受這個小鐵疙瘩的厲害之處。


    “爵帥!此物能否發售與我白杆兵一些?”


    馬鳳喜也是個識貨的,回到帳中見到李守漢第一句話便是要求購買!這種東西在白杆兵所在的川東地區,用於山地作戰端的是利器!山路崎嶇,且又雨水多,這種道路火炮運輸困難。如果有手榴彈可以用來彌補白杆兵火器的不足,那麽,不能說收複重慶、成都,至少說大西兵馬是不能進入忠州、石柱一帶的。


    此時不送個人情出去,讓白杆兵在四川與張獻忠父子好生纏鬥一番,難道等著大西軍在四川站穩了腳跟之後,再讓南粵軍逆流而上去和張家父子爭奪四川,讓四川在經曆幾十年的戰亂?


    李守漢很是大方的送了四千枚手榴彈給白杆兵,至於說馬鳳喜打算購買多少,由他自己去和有關人士去談,銀子不夠也沒關係,隻要白杆兵繼續以桐油等物抵充價款。


    見馬鳳喜千恩萬謝的離去,馬士英也是心中暗喜。要說他和白杆兵馬家秦家有什麽淵源也倒也未必。但是,川黔兩省相鄰。如果白杆兵能夠在川東重慶一帶牽製住張獻忠主力的話,那勢必會對貴州的壓力減輕許多。


    “白杆兵有此利器在手,獻賊勢必無力為禍西南。爵帥公忠體國,凡事想到的都是江山社稷,當真為我大明臣子楷模!”


    半是出於真心,半是恭維的高帽子,馬士英重新整肅衣冠向李守漢行禮。


    “瑤草,你我同殿為臣,品級相當。如何動輒便行此大禮?”


    “下官所說的,乃是下官的肺腑之言。”


    所謂的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馬士英的一臉誠摯,再加上他確實也是說得言之有物,讓李守漢內心頗為舒服。


    有了這番過門打在這兒,兩個人說起話來便投機多了。


    李貞麗倒是見慣了這樣的景象,可是,傲蕾一蘭卻是很少看見。她眨巴著大眼睛好奇的窺視著前帳的相公。這個大官如何幾句話就讓相公如此開懷?


    “姐姐,他和相公說了什麽,把相公哄成這樣?”本著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一向在這方麵很有自知之明的傲蕾一蘭向李貞麗這個老司機請教。


    “他啊!來到相公這裏求助告幫。自然是要哄得相公開心才好。”李貞麗一語道破了天機。對於南京城裏的立賢派與立親派兩派之間的爭鬥,李貞麗可謂是洞若觀火。


    如今東林一派為了擁立潞王,早就他們平日裏從不離口的禮義廉恥丟到了銀河係以外去了,閉口不講嘉靖“大議禮”和萬曆“爭國本”時他們那套被奉為“萬世法”的倫序綱常了,卻開始講起“立賢”來了。這種雙重標準和實用主義,到了幾百年後還是無數的徒子徒孫作為家傳絕學在用。


    馬士英這邊的立親派,比較起來,筆杆子和嘴炮的實力確實是相形見絀,但是,勝在槍杆子上。馬士英本身就是鳳陽總督,麾下也有不少兵馬。而且,論起麾下兵馬的戰鬥力來,他比史可法這位兵部尚書兼督師的部下來還強上不少。另外,漕運總督路振飛、江北的幾位總兵也是偏向於擁立福王成為大明的新皇帝。


    於是,能否得到控製著南京城和周邊地區防務的李守漢的支持,就是他成功的關鍵了。得到了李守漢的首肯,不但數萬南粵軍是一大強援,整個南京城中的勳貴也會徹底倒向擁立福王陣營。


    馬士英在李守漢麵前口若懸河的隻管為他分析著擁立福王為帝,在禮法倫理上的各種合法性,以打消李守漢內心的憂慮。同時,他也在話裏話外試圖了解李守漢的底線,看看到底怎麽樣的好處才能夠打動眼前這位國公。他如果不率先表態,那麽,江北四鎮的劉良佐、黃得功、高傑、劉澤清等人,也隻能繼續扮演牆頭草的角色。


    “爵帥,大義一日不定,江山社稷便是一日無主。我等身為大明臣子,便隻能是眼睜睜看著流賊在江北肆虐,卻是無可奈何。留都上下唯望爵帥早日站出來,振臂一呼,帶領百官為我大明選出一位明主,以恢複山河。到那時,爵帥有大功與天下,與大明,天下士民勢必。。。。。”


    “馬大人,”李守漢擺擺手,示意馬士英可以先休息一下了。他有些話要說。“天下蒼生士子會不會感謝本爵,本爵倒是不以為意。這麽多年來,本爵已經被罵習慣了。這江南各地,辱罵本爵的人所編纂的歌謠兒歌戲曲還少嗎?也不見將本爵罵掉了一根頭發。本爵隻要自問無愧於天地,無愧於內心,便是無所謂了。隻是,擁立之事重大。非但是要擁立者誌同道合,便是所選的那位天子,也是要符合本爵心目之中天子的條件的。”


    就在剛才馬士英舌燦蓮花之際,李守漢也在腦子裏飛速旋轉,權衡著擁立福王的利弊得失。


    若是擁立潞王,且不說這個藝術氣息十分濃厚的親王本事如何,單單他被東林所看重這一點,在李守漢心裏就已經判了他死刑。何況,他和南粵軍之間還有些過節,倘若是他登上大位之後在東林那夥君子的鼓動下同南粵軍為敵作對,這可就是惡心了。


    但是,擁立福王,自然就是另外一種景象了。


    且不說自從洛陽之戰後,棲棲遑遑如喪家之犬的福王朱由崧得到了隆盛行的雪中送炭,才能維持住一個親王的體麵。單單是東林為他所總結出來的“七不可”就很對李守漢的胃口。


    除了不孝、虐下、酗酒這幾條欲加之罪外,其餘的四條,“幹預有司、不讀書、貪、淫”倒是有些讓李守漢覺得這是在指桑罵槐。


    要知道,從李守漢第一次北上勤王起,南粵軍同內地官場的衝突便是不斷,這也是官紳們攻擊他的重點之一。至於說不讀書不知道尊重讀書人,更是李守漢的一處死穴。連動輒屠城劫掠州縣的左良玉都知道對讀書人禮敬有加,來為自己換取一個好名聲。可是這位李國公卻是絲毫不把讀書人放在眼裏。


    貪財,更是李守漢的惡名之首。自從在各處推行海關和建議執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製度以來,李守漢的名字在官紳私下裏提到的時候,都會在前麵被加上一個錢串子的外號,以示對這個貪婪無度的家夥的蔑視。


    李守漢已經在盤算,如果擁立福王登基的話,向他進言,“你如果不想像你的堂兄弟那樣過窮日子一直到死的話,就聽我的,在大明的轄區之內推行一體當差納糧製度,開征商稅,設立海關,開征關稅。”


    隻要李守漢的這些政策措施朱由崧能夠接受,李守漢可以拍著胸脯的向他保證,什麽多爾袞,什麽李自成,什麽張獻忠,在絕對的實力麵前,都是一堆渣滓。


    到那個時候,你這個做皇帝的,就隻管在宮裏喝你的酒,聽你的戲,去研究各種各樣的美女。什麽北地胭脂南國眉黛,這都不在話下。要不要來上幾個新羅婢,天竺胡姬,天方舞女,甚至是更加遙遠的歐羅巴佛郎機公主?要知道,在後宮佳麗方麵,李守漢也是被東林君子們一邊暗自流著口水,一邊正義凜然的指責其私德不修。


    “這是自然。下官向來是追隨爵帥腳步的。”馬士英見李守漢話風有異,當即心中大喜。立刻表達了自己對李守漢的擁護之意。“日後福王殿下登基,這軍政大事,少不得也要多多倚仗爵帥。這大明天下,誰人不知,爵帥治下人民安樂,兵強馬壯,錢糧豐足。”


    馬士英也是個點頭會意的人,從李守漢的話語裏嗅出了這位國公爺開出的價碼,那就是權力!要想讓他擁戴福王登基,就要給他足夠的權力。這倒也是公平合理,童叟無欺的交易。如果不是為了權力富貴,馬士英也不會如此的折騰,上躥下跳的要擁立福王登基。


    平心而論,他也是認為,李守漢的那套製度如果能夠在江南推行的話,不要說全部照搬南中製度,便是之推行一半,也是足可以讓大明的這半壁江山兵精糧足,讓江淮之間無流賊的存身之地。


    據說,李自成張獻忠兩個賊首,都在各自的地盤上悄悄的推行南中的錢糧賦稅製度。難道,我大明朝廷還不如兩個賊頭?馬大人憤憤不平。


    但是,他卻忘記了,當初的孫傳庭便是因為在陝西推行一體當差納糧製度,而被宗室官紳們給活活坑死的。(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奪鼎1617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奪鼎161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奪鼎1617並收藏奪鼎1617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