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林碧落便拿出自己攢了好幾年的零用錢,足有一兩之多,給了迎兒,讓她出門去操辦些東西回來,迎兒依言而行,一個下午都不見影子。
第二日,林碧落特別招呼姐弟三人到前院林保生的書房裏議事。她這派頭連林碧月也要笑起來了:「小毛丫頭,還懂什麽議事?」這個小鬼頭,也不知哪裏學來的招,妄想著說服她。
哪知三人到了書房,卻見林保生往日看帳薄子的案子上擺著幾十份蜜餞果子,種類繁多,但是數量都不多。
「你這是趁著家裏的蜜餞果子沒全賣出去,先留一點自家來吃?」林碧月一邊笑一邊走近了,才覺奇怪:「咦?瞧著又不像咱們家的……」難道是從別家買的?
林碧雲更是一頭霧水。
林碧落小臉兒倒是非常凝重,讓迎兒給姐弟們各準備了清水,然後請她們一一品嚐。
林家的蜜餞果子味道很正,比如金絲蜜棗,就決不會是那種甜的磣人的味兒,而是帶著濃濃的棗香味,甜的很合適,再比如甘草杏,並不像外麵賣的那樣,或者甘草放多了,或者是因為落果做的,原料不好,吃起來酸的倒牙,而是金黃金黃,酸酸甜甜很趁口又開胃……
又諸如梨幹、梨條、楂條、炒紅果、黨梅、烏梅、柿膏兒、薑桔、蜜製金桔等等,因為是林保生與何氏精工細作,味道自然非常好。
林家姐弟幾個是吃這些零嘴兒長大的,既然林碧落請大家嚐,便拈了自己最近的蜜餞果子來嚐,三姐弟越吃,眉頭越皺了起來,林楠索性嚐一樣吐一口,連呼:「這都是什麽怪味兒?」他說不出原因出在哪裏,為何別家的東西味道就是比不上自家的。
姐弟三人不覺得,蓋因自家有這些東西,皆習以為常,以為外麵鋪子裏買的味道也差不多。又因為自家鋪子生意一向紅火,阿爹阿娘做的時候都不曾真正留心,嚐過了別家的蜜餞果子,才發現自家的味道真正好。
嚐完了外麵買的,林碧落又喚迎兒將早準備好的自家的蜜餞果子端了上來,請姐弟三個再嚐。
林碧月一臉羞愧,再不覺得小妹妹是個小毛丫頭,見識短淺了,「咱們家的,自小吃到大,哪還用嚐啊?」
林碧落搖頭:「這是不一樣的。以前我們都當打發時間的零嘴,但現在假如二姐姐是外麵的客人,以貨比三家的態度,嚐嚐咱們家果子的味道與別家的味道到底差別在哪,才會更深有體會。」
林碧雲與林楠已經挨個嚐了起來,林碧月漱了下口,也開始嚐起來。
姐弟三個嚐的很慢,量很小,讓每一種蜜餞果子都以極小的量在舌尖停留,充分感受自家蜜餞果子的味道,再漱口,嚐下一種。
這麽多年以來,她們從未以這麽鄭重的態度吃過自家店裏的蜜餞果子。
嚐完了,林碧落便問:「二姐姐覺得僅憑咱們姐弟四個,能做出阿爹阿娘做的這味兒?反正我是做不出來的。」她拿一條別家的楂條來,又拿了自家的,從色澤到味道都對比了一番:「這種細微的差別,尋常人不覺得,可是大家吃的多了,就吃出區別了。這就是我們家的蜜餞果子為什麽比別家的都要貴個五到十文錢,但還是有不少人來賣。真正值錢的,是質量,是味道,是阿爹阿娘做出來的口碑,是咱們林家這塊招牌!」
童音朗朗,可是說出來的話足以教麵前的三姐弟鄭重對待,她道:「——而且,咱們林家果子鋪這塊招牌,是獨一無二的金字招牌。二叔家為什麽最後不賣蜜餞果子了?就是因為味道不好,比不上阿公在世時候的味道。咱們家這個,才是阿公傳下來的,林家三代果子鋪的正宗味道!」她那位目光短淺的二嬸,拋了自家鍋裏的,非要來搶她們家碗裏的,能有什麽大出息?
反正這個時代不注重知識產權,吃的東西都是全靠味道質量取勝,若是現代恐怕光這個牌子都有一場官司好打!
林碧月徹底被她說服了。
孟伯再來,姐弟三人便公推由林碧落與他交涉。
看著眼前出來的才到他胸前的小丫頭,孟伯哭笑不得……林家這四個孩子,是跟他鬧著玩兒的吧?
但是看看她身後其餘三個自動站成護衛隊模樣的姐弟,他又莫名覺得這小丫頭似乎不是哭著喊著要出來逗他玩,並且什麽也不懂的小毛丫頭,而是真的要與他談退貨這件事。
孟伯的感覺沒錯,等真正談起來,他才發現小丫頭口舌很是伶俐,說話非常有條理,從林保生在他果園裏出事,到後麵不得不被迫中止收貨,中間大打同情分,完了又爽快的將那五十兩付款追討四十兩回來,其餘十兩視做來年訂金,到時候她們姐弟幾個定然會如期去果園挑貨……
反正孟伯覺得,她說話讓人覺得既傷感又中聽,還讓他找不出不退貨的理由,哪怕果子爛在自己手裏……
因為是與林保生長期合作的關係,林家每年去孟家果園買果子,總是買最好的果子,而且價格也比別的果子鋪要高一點。別的果子鋪因為對原料上並不講究,有些是夥計直接去拉的,掌櫃的根本不露麵,哪怕是落果也無所謂,價格低一點,夥計報給掌櫃的價格時再略微高一點,還能從中間賺點小錢,何樂而不為?
歸根結底,孟伯還是願意與林家長期合作的。
於是他痛痛快快退了四十兩銀子給林家,臨走的時候,那個小丫頭忽叫住了他,如畫眉目間滿是濃濃的與年齡不相稱的哀傷與氣憤:「孟伯,你可知道,當初扔爆竹嚇驚了我阿爹馬車的小孩子,是誰家孩子?」
孟伯心驚:這孩子……是想打上門去討公道嗎?
無論如何,林保生之死,與那個放爆竹的孩子不無關係。
孟伯也不想瞞著,當下認真回憶:「那個孩子……聽說是姓薑,但不知是哪個jiang字,聽抱著的仆人叫小郎,好像那日他們家來了些人,到我們村上去買果子。事發之後,我跟著你阿爹的車到城裏來了,等我回去之後,他們已經走了。「
他當時還特意打聽過,總想著在林保生在他的果園裏出了事兒,這事還是打聽清楚的好。
孟伯所在的村子名叫孟家灣,山上多果園,不止孟伯這一家,總有十來戶人家以種果樹為生,每年京中鋪子或者富貴人家的仆人都會去孟家灣采賣果子,何止一二家。況且聽說那孩子是從京中去的,上京城最少也有上百萬戶人家,她們又要去哪裏尋?
姐弟四個問過孟伯之後,在何氏麵前絕口不再提此事,隻盼著她每日好起來。
第二日,林碧落特別招呼姐弟三人到前院林保生的書房裏議事。她這派頭連林碧月也要笑起來了:「小毛丫頭,還懂什麽議事?」這個小鬼頭,也不知哪裏學來的招,妄想著說服她。
哪知三人到了書房,卻見林保生往日看帳薄子的案子上擺著幾十份蜜餞果子,種類繁多,但是數量都不多。
「你這是趁著家裏的蜜餞果子沒全賣出去,先留一點自家來吃?」林碧月一邊笑一邊走近了,才覺奇怪:「咦?瞧著又不像咱們家的……」難道是從別家買的?
林碧雲更是一頭霧水。
林碧落小臉兒倒是非常凝重,讓迎兒給姐弟們各準備了清水,然後請她們一一品嚐。
林家的蜜餞果子味道很正,比如金絲蜜棗,就決不會是那種甜的磣人的味兒,而是帶著濃濃的棗香味,甜的很合適,再比如甘草杏,並不像外麵賣的那樣,或者甘草放多了,或者是因為落果做的,原料不好,吃起來酸的倒牙,而是金黃金黃,酸酸甜甜很趁口又開胃……
又諸如梨幹、梨條、楂條、炒紅果、黨梅、烏梅、柿膏兒、薑桔、蜜製金桔等等,因為是林保生與何氏精工細作,味道自然非常好。
林家姐弟幾個是吃這些零嘴兒長大的,既然林碧落請大家嚐,便拈了自己最近的蜜餞果子來嚐,三姐弟越吃,眉頭越皺了起來,林楠索性嚐一樣吐一口,連呼:「這都是什麽怪味兒?」他說不出原因出在哪裏,為何別家的東西味道就是比不上自家的。
姐弟三人不覺得,蓋因自家有這些東西,皆習以為常,以為外麵鋪子裏買的味道也差不多。又因為自家鋪子生意一向紅火,阿爹阿娘做的時候都不曾真正留心,嚐過了別家的蜜餞果子,才發現自家的味道真正好。
嚐完了外麵買的,林碧落又喚迎兒將早準備好的自家的蜜餞果子端了上來,請姐弟三個再嚐。
林碧月一臉羞愧,再不覺得小妹妹是個小毛丫頭,見識短淺了,「咱們家的,自小吃到大,哪還用嚐啊?」
林碧落搖頭:「這是不一樣的。以前我們都當打發時間的零嘴,但現在假如二姐姐是外麵的客人,以貨比三家的態度,嚐嚐咱們家果子的味道與別家的味道到底差別在哪,才會更深有體會。」
林碧雲與林楠已經挨個嚐了起來,林碧月漱了下口,也開始嚐起來。
姐弟三個嚐的很慢,量很小,讓每一種蜜餞果子都以極小的量在舌尖停留,充分感受自家蜜餞果子的味道,再漱口,嚐下一種。
這麽多年以來,她們從未以這麽鄭重的態度吃過自家店裏的蜜餞果子。
嚐完了,林碧落便問:「二姐姐覺得僅憑咱們姐弟四個,能做出阿爹阿娘做的這味兒?反正我是做不出來的。」她拿一條別家的楂條來,又拿了自家的,從色澤到味道都對比了一番:「這種細微的差別,尋常人不覺得,可是大家吃的多了,就吃出區別了。這就是我們家的蜜餞果子為什麽比別家的都要貴個五到十文錢,但還是有不少人來賣。真正值錢的,是質量,是味道,是阿爹阿娘做出來的口碑,是咱們林家這塊招牌!」
童音朗朗,可是說出來的話足以教麵前的三姐弟鄭重對待,她道:「——而且,咱們林家果子鋪這塊招牌,是獨一無二的金字招牌。二叔家為什麽最後不賣蜜餞果子了?就是因為味道不好,比不上阿公在世時候的味道。咱們家這個,才是阿公傳下來的,林家三代果子鋪的正宗味道!」她那位目光短淺的二嬸,拋了自家鍋裏的,非要來搶她們家碗裏的,能有什麽大出息?
反正這個時代不注重知識產權,吃的東西都是全靠味道質量取勝,若是現代恐怕光這個牌子都有一場官司好打!
林碧月徹底被她說服了。
孟伯再來,姐弟三人便公推由林碧落與他交涉。
看著眼前出來的才到他胸前的小丫頭,孟伯哭笑不得……林家這四個孩子,是跟他鬧著玩兒的吧?
但是看看她身後其餘三個自動站成護衛隊模樣的姐弟,他又莫名覺得這小丫頭似乎不是哭著喊著要出來逗他玩,並且什麽也不懂的小毛丫頭,而是真的要與他談退貨這件事。
孟伯的感覺沒錯,等真正談起來,他才發現小丫頭口舌很是伶俐,說話非常有條理,從林保生在他果園裏出事,到後麵不得不被迫中止收貨,中間大打同情分,完了又爽快的將那五十兩付款追討四十兩回來,其餘十兩視做來年訂金,到時候她們姐弟幾個定然會如期去果園挑貨……
反正孟伯覺得,她說話讓人覺得既傷感又中聽,還讓他找不出不退貨的理由,哪怕果子爛在自己手裏……
因為是與林保生長期合作的關係,林家每年去孟家果園買果子,總是買最好的果子,而且價格也比別的果子鋪要高一點。別的果子鋪因為對原料上並不講究,有些是夥計直接去拉的,掌櫃的根本不露麵,哪怕是落果也無所謂,價格低一點,夥計報給掌櫃的價格時再略微高一點,還能從中間賺點小錢,何樂而不為?
歸根結底,孟伯還是願意與林家長期合作的。
於是他痛痛快快退了四十兩銀子給林家,臨走的時候,那個小丫頭忽叫住了他,如畫眉目間滿是濃濃的與年齡不相稱的哀傷與氣憤:「孟伯,你可知道,當初扔爆竹嚇驚了我阿爹馬車的小孩子,是誰家孩子?」
孟伯心驚:這孩子……是想打上門去討公道嗎?
無論如何,林保生之死,與那個放爆竹的孩子不無關係。
孟伯也不想瞞著,當下認真回憶:「那個孩子……聽說是姓薑,但不知是哪個jiang字,聽抱著的仆人叫小郎,好像那日他們家來了些人,到我們村上去買果子。事發之後,我跟著你阿爹的車到城裏來了,等我回去之後,他們已經走了。「
他當時還特意打聽過,總想著在林保生在他的果園裏出了事兒,這事還是打聽清楚的好。
孟伯所在的村子名叫孟家灣,山上多果園,不止孟伯這一家,總有十來戶人家以種果樹為生,每年京中鋪子或者富貴人家的仆人都會去孟家灣采賣果子,何止一二家。況且聽說那孩子是從京中去的,上京城最少也有上百萬戶人家,她們又要去哪裏尋?
姐弟四個問過孟伯之後,在何氏麵前絕口不再提此事,隻盼著她每日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