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越點頭:「也是,還有大表哥呢。」
馬車緩緩行駛,向書院而去。
而長寧侯府裏此時一切如常。
韓嘉宜出了練功房,就回了自己的院子。才剛坐下沒多久,陳靜雲就來了。
陳靜雲頗覺歉疚,幾乎要哭出來了:「嘉宜,今天的事情對不起。我沒能替你瞞住……」
「沒事沒事。」韓嘉宜連連擺手,「這本來就不是你的事兒。我娘親自去問,誰也騙不了她啊。你別往心裏去,再說我娘也沒責怪我。」
此事原本跟靜雲沒多少關係,是二哥讓靜雲打掩護,把她牽扯了進來。要道歉也該是他們向靜雲道歉才對。
「沈夫人真的沒怪你嗎?」陳靜雲眼睛微紅,小聲問道。
韓嘉宜搖頭,她輕笑:「沒有。那是我親娘,又怎麽會怪我?」
陳靜雲也跟著笑,隻是笑得有些勉強。她也有親娘,不過她的親娘有時會怪她。
「靜雲,說起來這回是我的不是,是我給你添麻煩了,沒道理你再反過來向我道歉。」韓嘉宜笑了笑,「我們不想這件事了,好不好?」
陳靜雲略一遲疑,緩緩點了點頭,繼而又問起嘉宜今日出門的趣聞。
韓嘉宜有意讓她開心,就略帶誇張說了自己扮成男裝,連二哥都瞧不出來。本來三分的趣味,硬生生給她說成了七分。
陳靜雲咯咯直笑,心裏的不快一掃而光。她略坐了一會兒才起身離去。
剛送走陳靜雲沒多久,韓嘉宜正打算歇一會兒,丫鬟雪竹就過來告訴她,說是夫人來了。
韓嘉宜打起精神,將母親沈氏迎了進來:「娘。」
沈氏緩緩坐下,接過女兒親自斟的茶,笑了一笑,慢悠悠道:「嘉宜,娘今日來找你……」
她剛起了個頭,目光便被韓嘉宜放在桌上的玉硯台所吸引。她不可置信地盯著硯台,嘴唇微微顫抖,沒再發出聲音。
韓嘉宜順著她的視線看過去,心念一動,知道娘是認出了這硯台。她心緒複雜,小聲道:「娘……」
沈氏慢慢握住了女兒的手,她手心冰冷,神色卻漸漸恢複了正常:「嘉宜,這硯台,是從睢陽帶過來的?」
韓嘉宜也不瞞她:「大哥讓人去睢陽給我遷戶籍,順便帶了這個回來給我。」
她下意識隱去了徐玉樹這一節。
沈氏露出恍然的神色來:「是,錦衣衛的人去了睢陽,我倒差點忘了。」
得知嘉宜的戶籍已從睢陽遷出,沈氏還特意去向陸晉道過謝,也問了一句睢陽現狀。大約陸晉不曾親至,說的很簡單。當然,也沒提到這玉硯台。
沈氏鬆開女兒的手,輕輕撫摸著硯台,眸中閃過一絲懷念之色,她輕歎一聲,移開了手:「這玉硯台,娘在睢陽時也用過。」
她與韓方剛成親時,感情極好,夫妻恩愛,羨煞旁人。韓方是個少年才子,精通詩詞,也常指點枕邊人。
後來迫於無奈和離,她回了娘家,心裏未嚐沒有一絲幻想。但是才兩個月,她就聽說了白氏給韓方議親的事情。她傷心難過,猶勝剛和離時。
正好兄長沈修要赴京上任,她隨兄長一家上京,自此再不過問睢陽的任何事。
直到今年嘉宜進京,她才知道韓方並未續娶。說來也好笑,當初白氏拿性命相要挾,迫得她與韓方分開。後來韓方也學了這一手,拿性命要挾表示不肯再娶,竟然十分管用。
沈氏聽女兒含糊說過,韓方還在世時,曾多次打聽她在京城的狀況。
如今沈氏已嫁到候府八年,和長寧侯感情和睦,但是想起韓方,感慨之餘,又隱約有些愧疚。明明當初說好男婚女嫁,各不相幹,可得知他居然沒再娶,她不免心緒複雜。
韓嘉宜不知道母親此刻在想舊事,她隻「嗯」了一聲:「這是我爹的舊物,所以娘看著眼熟。」
沈氏移開了視線,輕咳一聲:「娘這次來,就是跟你說你爹的事兒的。」
「什麽?娘,你說。」韓嘉宜身體微微前傾,做認真傾聽狀。
「你爹過世也快四年了,如今你人來了京城,自然也不能到他墓前祭拜,我想著,不如就在崇光寺給他設立一個往生牌位,讓你爹聽經聞法,你也有個祭拜的所在。」沈氏輕聲說道。
韓嘉宜聞言微微一怔,她以前也聽人說過立往生牌位的事情。很快就要到父親的忌日了,娘說的很有道理。
她點了點頭:「行啊,那就按娘說的辦。隻是……」她猶豫了一下:「崇光寺的往生牌位,難立麽?」
若人人都要立往生牌位,崇光寺哪裏放的下?
沈氏輕笑:「別人難立,咱們家不難立。這樣,我找人看個吉日,咱們一塊去。」
韓嘉宜點頭:「好啊,這種事情我不大懂,還得娘多操操心。」
她前幾日還在想著關於爹的祭拜問題,那時想著天下是通著的,實在不行就遙祭一下。
沈氏很快請人看好了吉日,同女兒一起前往崇光寺。因為是要給韓嘉宜的生父設立往生牌位,也就沒再叫其他人陪同。
出門前,韓嘉宜特意將大哥贈的能箭矢不入的衣裳穿在裏麵,外罩一身素淨衣裙。
母女倆帶了一些隨從,乘馬車前往西山崇光寺。
馬車緩緩行駛,想起今日的目的,沈氏心情有幾分沉重。她輕歎一口氣,偏了頭去看女兒,見其正襟危坐,兀自出神。
沈氏心裏驀地一軟,柔聲道:「嘉宜,想什麽呢?」
「嗯?」韓嘉宜抬頭,「沒什麽。」
馬車緩緩行駛,向書院而去。
而長寧侯府裏此時一切如常。
韓嘉宜出了練功房,就回了自己的院子。才剛坐下沒多久,陳靜雲就來了。
陳靜雲頗覺歉疚,幾乎要哭出來了:「嘉宜,今天的事情對不起。我沒能替你瞞住……」
「沒事沒事。」韓嘉宜連連擺手,「這本來就不是你的事兒。我娘親自去問,誰也騙不了她啊。你別往心裏去,再說我娘也沒責怪我。」
此事原本跟靜雲沒多少關係,是二哥讓靜雲打掩護,把她牽扯了進來。要道歉也該是他們向靜雲道歉才對。
「沈夫人真的沒怪你嗎?」陳靜雲眼睛微紅,小聲問道。
韓嘉宜搖頭,她輕笑:「沒有。那是我親娘,又怎麽會怪我?」
陳靜雲也跟著笑,隻是笑得有些勉強。她也有親娘,不過她的親娘有時會怪她。
「靜雲,說起來這回是我的不是,是我給你添麻煩了,沒道理你再反過來向我道歉。」韓嘉宜笑了笑,「我們不想這件事了,好不好?」
陳靜雲略一遲疑,緩緩點了點頭,繼而又問起嘉宜今日出門的趣聞。
韓嘉宜有意讓她開心,就略帶誇張說了自己扮成男裝,連二哥都瞧不出來。本來三分的趣味,硬生生給她說成了七分。
陳靜雲咯咯直笑,心裏的不快一掃而光。她略坐了一會兒才起身離去。
剛送走陳靜雲沒多久,韓嘉宜正打算歇一會兒,丫鬟雪竹就過來告訴她,說是夫人來了。
韓嘉宜打起精神,將母親沈氏迎了進來:「娘。」
沈氏緩緩坐下,接過女兒親自斟的茶,笑了一笑,慢悠悠道:「嘉宜,娘今日來找你……」
她剛起了個頭,目光便被韓嘉宜放在桌上的玉硯台所吸引。她不可置信地盯著硯台,嘴唇微微顫抖,沒再發出聲音。
韓嘉宜順著她的視線看過去,心念一動,知道娘是認出了這硯台。她心緒複雜,小聲道:「娘……」
沈氏慢慢握住了女兒的手,她手心冰冷,神色卻漸漸恢複了正常:「嘉宜,這硯台,是從睢陽帶過來的?」
韓嘉宜也不瞞她:「大哥讓人去睢陽給我遷戶籍,順便帶了這個回來給我。」
她下意識隱去了徐玉樹這一節。
沈氏露出恍然的神色來:「是,錦衣衛的人去了睢陽,我倒差點忘了。」
得知嘉宜的戶籍已從睢陽遷出,沈氏還特意去向陸晉道過謝,也問了一句睢陽現狀。大約陸晉不曾親至,說的很簡單。當然,也沒提到這玉硯台。
沈氏鬆開女兒的手,輕輕撫摸著硯台,眸中閃過一絲懷念之色,她輕歎一聲,移開了手:「這玉硯台,娘在睢陽時也用過。」
她與韓方剛成親時,感情極好,夫妻恩愛,羨煞旁人。韓方是個少年才子,精通詩詞,也常指點枕邊人。
後來迫於無奈和離,她回了娘家,心裏未嚐沒有一絲幻想。但是才兩個月,她就聽說了白氏給韓方議親的事情。她傷心難過,猶勝剛和離時。
正好兄長沈修要赴京上任,她隨兄長一家上京,自此再不過問睢陽的任何事。
直到今年嘉宜進京,她才知道韓方並未續娶。說來也好笑,當初白氏拿性命相要挾,迫得她與韓方分開。後來韓方也學了這一手,拿性命要挾表示不肯再娶,竟然十分管用。
沈氏聽女兒含糊說過,韓方還在世時,曾多次打聽她在京城的狀況。
如今沈氏已嫁到候府八年,和長寧侯感情和睦,但是想起韓方,感慨之餘,又隱約有些愧疚。明明當初說好男婚女嫁,各不相幹,可得知他居然沒再娶,她不免心緒複雜。
韓嘉宜不知道母親此刻在想舊事,她隻「嗯」了一聲:「這是我爹的舊物,所以娘看著眼熟。」
沈氏移開了視線,輕咳一聲:「娘這次來,就是跟你說你爹的事兒的。」
「什麽?娘,你說。」韓嘉宜身體微微前傾,做認真傾聽狀。
「你爹過世也快四年了,如今你人來了京城,自然也不能到他墓前祭拜,我想著,不如就在崇光寺給他設立一個往生牌位,讓你爹聽經聞法,你也有個祭拜的所在。」沈氏輕聲說道。
韓嘉宜聞言微微一怔,她以前也聽人說過立往生牌位的事情。很快就要到父親的忌日了,娘說的很有道理。
她點了點頭:「行啊,那就按娘說的辦。隻是……」她猶豫了一下:「崇光寺的往生牌位,難立麽?」
若人人都要立往生牌位,崇光寺哪裏放的下?
沈氏輕笑:「別人難立,咱們家不難立。這樣,我找人看個吉日,咱們一塊去。」
韓嘉宜點頭:「好啊,這種事情我不大懂,還得娘多操操心。」
她前幾日還在想著關於爹的祭拜問題,那時想著天下是通著的,實在不行就遙祭一下。
沈氏很快請人看好了吉日,同女兒一起前往崇光寺。因為是要給韓嘉宜的生父設立往生牌位,也就沒再叫其他人陪同。
出門前,韓嘉宜特意將大哥贈的能箭矢不入的衣裳穿在裏麵,外罩一身素淨衣裙。
母女倆帶了一些隨從,乘馬車前往西山崇光寺。
馬車緩緩行駛,想起今日的目的,沈氏心情有幾分沉重。她輕歎一口氣,偏了頭去看女兒,見其正襟危坐,兀自出神。
沈氏心裏驀地一軟,柔聲道:「嘉宜,想什麽呢?」
「嗯?」韓嘉宜抬頭,「沒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