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愣了愣,沒想到她還惦記著自己。低低應了聲,讓嬤嬤削了皮,切成塊,拿剔牙杖紮了給她們。她看著安然,忽然覺得有個妹妹也好,隻要她不會像前世親人那樣舍棄自己,她也不是不會疼這個妹妹。
前提是,安然不會背棄她。那真如這大羽國風俗,庶出子女要追隨嫡子女,又有何不可。
沈氏和趙氏聊的正歡,下人送了封信來,沈氏見了那信封上的字,原本輕鬆愉快的神色一瞬繃了繃,趙氏問道:「怎麽了?」
「是老太太的信。」
趙氏笑道:「你呀,怕老太太都快怕成耗子了。」
沈氏淡淡一笑,方才是下意識的反應,隻因老太太對他們二房頗有種無事不登三寶殿之感,明明是李家老太太,卻將自己弄的像客人,連帶著他們二房也覺得是在伺候一個客人,怪不得她緊張。
展信一看,沈氏說道:「老太太說,李家以前的一位故交病重,她近日回京城一趟,大概會住到年後,再和我們一起去濱州團年。」
趙氏瞪大了眼:「你不在京城過年?你夫君有那麽多空餘時日去濱州麽?」
沈氏笑道:「我們兩房,不是大房過來,便是二房過去,不礙事。二爺他商量好輪值便能騰空去了。」
趙氏搖頭:「這家都分了,還搗騰這麽多。」
「老太太吩咐下來的,說多聚聚人心齊。」沈氏笑著收好了信,讓人去收拾房間,準備妥當好迎接李老太。
傍晚,宋敏怡隨趙氏回了府,晚上吃飯,擠眉弄眼的對宋祁說道:「哥哥,我今天見到你的小媳婦了。」
宋祁差點沒被一口飯嗆著:「食不言,寢不語。」
宋敏怡也是大小姐脾氣,才不管他,繼續說道:「小媳婦好能說,比我懂的還多。她今天還把娘堵的沒話說呢。」
趙氏忙說道:「倒不是堵,隻是因為三歲多的孩子竟然說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話來,嚇了我一跳。」
宋成峰頓了頓:「哦?真有如此機靈?雖然跟致遠兄不是同科,但他十八便成狀元郎,定是極聰明,這樣一看,倒可惜了李家四姑娘是女兒身,否則又是一個少年狀元。」
宋祁笑笑:「爹爹,若天下女子無一聰慧,聰慧便覺身為姑娘家是可惜了,那豈不是要女子皆愚鈍?」
宋成峰點頭稱讚:「晨風此話有理。那李家長子與你在同一個學堂,他為人如何?」
宋祁答道:「也是個聰敏機巧之人。」
宋成峰思忖,若是日後有出息,與李家結一門親事也好。
趙氏瞧著這爺倆一唱一和,想著自己與沈氏的情誼,心下不由又打定了主意,當真要將那安然討過來做兒媳。
兩人果真是恩愛夫妻,連想的都湊一塊去了,不過一個想的是嫁女,一個想的是娶妻。
宋祁和宋敏怡兩兄妹年紀尚小,哪裏知道父母已經在為他們的終身大事考慮。
李老太這次來,麵上說是看望病重故交,實際卻是因為馮嬤嬤染了惡疾,怕熬不過冬末,來為她了卻心願的。
馮嬤嬤伺候主子大半輩子,棄女奉主,直到李家再複榮華,才探得女兒下落。女兒卻已是嫁作人婦,怨恨她這親娘,不肯見她。好不容易有了個外孫女,求來做了李家人,唯一牽掛的,便也隻有何采一人了。
隻是她進門幾年仍沒有身孕,自己又患上惡疾,心下知道李家二郎性子冷漠,因老太太的緣故而不親近何采。可若自己過世後,何采一直無所出,等老太太也登天了,李二郎豈不是有理由休了何采?
馮嬤嬤憂心忡忡,厚了臉皮與李老太說了這事,李老太聽後,本不想管這種事,畢竟這是夫妻間的房事,要她這做娘的怎麽勸。隻是見她日漸消瘦,大夫又斷言馮嬤嬤活不到明年,歎了一氣,便尋了個借口來京。
到了京城,李老太便讓何采在白晝去伺候,以往再怎麽生分,畢竟是祖孫倆,總不會有隔夜的仇。隻是她想的太簡單,別人還好說,見了風燭殘年的老人會起憐憫,隻是何采不同。
伺候的時候她盡心盡力,可也隻是將她當作一個普通老人,溫情的話絲毫沒有,連下人都覺她不是冷漠,而是冷血。何采聽見閑言碎語,也不辯駁。李仲揚因母親施加壓力,這些日子往她那走的也多了。
李老太第一次找兒媳商量起事來,滿滿急意:「你身為正室,那些妾侍也是歸你管的,你替我去勸勸采兒,哪怕是做做場麵,讓阿慶走的安心就好,統共也不過幾個月的時日了。」
沈氏也犯了難,那何采的性子古怪,她去了也未必肯聽,隻是老太太開了口,便答「且去試試」,隨後便去了清婉院。
夕陽斜下,大片餘暉穿透雲霞,傾灑在這勝似茶莊的院子。因下人少走動,邁入園中,便有一股清冷之氣迎麵撲來,冷進沈氏的心窩去。
前提是,安然不會背棄她。那真如這大羽國風俗,庶出子女要追隨嫡子女,又有何不可。
沈氏和趙氏聊的正歡,下人送了封信來,沈氏見了那信封上的字,原本輕鬆愉快的神色一瞬繃了繃,趙氏問道:「怎麽了?」
「是老太太的信。」
趙氏笑道:「你呀,怕老太太都快怕成耗子了。」
沈氏淡淡一笑,方才是下意識的反應,隻因老太太對他們二房頗有種無事不登三寶殿之感,明明是李家老太太,卻將自己弄的像客人,連帶著他們二房也覺得是在伺候一個客人,怪不得她緊張。
展信一看,沈氏說道:「老太太說,李家以前的一位故交病重,她近日回京城一趟,大概會住到年後,再和我們一起去濱州團年。」
趙氏瞪大了眼:「你不在京城過年?你夫君有那麽多空餘時日去濱州麽?」
沈氏笑道:「我們兩房,不是大房過來,便是二房過去,不礙事。二爺他商量好輪值便能騰空去了。」
趙氏搖頭:「這家都分了,還搗騰這麽多。」
「老太太吩咐下來的,說多聚聚人心齊。」沈氏笑著收好了信,讓人去收拾房間,準備妥當好迎接李老太。
傍晚,宋敏怡隨趙氏回了府,晚上吃飯,擠眉弄眼的對宋祁說道:「哥哥,我今天見到你的小媳婦了。」
宋祁差點沒被一口飯嗆著:「食不言,寢不語。」
宋敏怡也是大小姐脾氣,才不管他,繼續說道:「小媳婦好能說,比我懂的還多。她今天還把娘堵的沒話說呢。」
趙氏忙說道:「倒不是堵,隻是因為三歲多的孩子竟然說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話來,嚇了我一跳。」
宋成峰頓了頓:「哦?真有如此機靈?雖然跟致遠兄不是同科,但他十八便成狀元郎,定是極聰明,這樣一看,倒可惜了李家四姑娘是女兒身,否則又是一個少年狀元。」
宋祁笑笑:「爹爹,若天下女子無一聰慧,聰慧便覺身為姑娘家是可惜了,那豈不是要女子皆愚鈍?」
宋成峰點頭稱讚:「晨風此話有理。那李家長子與你在同一個學堂,他為人如何?」
宋祁答道:「也是個聰敏機巧之人。」
宋成峰思忖,若是日後有出息,與李家結一門親事也好。
趙氏瞧著這爺倆一唱一和,想著自己與沈氏的情誼,心下不由又打定了主意,當真要將那安然討過來做兒媳。
兩人果真是恩愛夫妻,連想的都湊一塊去了,不過一個想的是嫁女,一個想的是娶妻。
宋祁和宋敏怡兩兄妹年紀尚小,哪裏知道父母已經在為他們的終身大事考慮。
李老太這次來,麵上說是看望病重故交,實際卻是因為馮嬤嬤染了惡疾,怕熬不過冬末,來為她了卻心願的。
馮嬤嬤伺候主子大半輩子,棄女奉主,直到李家再複榮華,才探得女兒下落。女兒卻已是嫁作人婦,怨恨她這親娘,不肯見她。好不容易有了個外孫女,求來做了李家人,唯一牽掛的,便也隻有何采一人了。
隻是她進門幾年仍沒有身孕,自己又患上惡疾,心下知道李家二郎性子冷漠,因老太太的緣故而不親近何采。可若自己過世後,何采一直無所出,等老太太也登天了,李二郎豈不是有理由休了何采?
馮嬤嬤憂心忡忡,厚了臉皮與李老太說了這事,李老太聽後,本不想管這種事,畢竟這是夫妻間的房事,要她這做娘的怎麽勸。隻是見她日漸消瘦,大夫又斷言馮嬤嬤活不到明年,歎了一氣,便尋了個借口來京。
到了京城,李老太便讓何采在白晝去伺候,以往再怎麽生分,畢竟是祖孫倆,總不會有隔夜的仇。隻是她想的太簡單,別人還好說,見了風燭殘年的老人會起憐憫,隻是何采不同。
伺候的時候她盡心盡力,可也隻是將她當作一個普通老人,溫情的話絲毫沒有,連下人都覺她不是冷漠,而是冷血。何采聽見閑言碎語,也不辯駁。李仲揚因母親施加壓力,這些日子往她那走的也多了。
李老太第一次找兒媳商量起事來,滿滿急意:「你身為正室,那些妾侍也是歸你管的,你替我去勸勸采兒,哪怕是做做場麵,讓阿慶走的安心就好,統共也不過幾個月的時日了。」
沈氏也犯了難,那何采的性子古怪,她去了也未必肯聽,隻是老太太開了口,便答「且去試試」,隨後便去了清婉院。
夕陽斜下,大片餘暉穿透雲霞,傾灑在這勝似茶莊的院子。因下人少走動,邁入園中,便有一股清冷之氣迎麵撲來,冷進沈氏的心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