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粥有濃意】
半年後。隆冬時節。
天朝帝京連飄好些天小雪,雪勢雖不大,但連日的雪量疊在一塊兒亦頗為驚人,千家萬戶的瓦頂全積著厚厚一層白雪,種在富貴人家庭院裏的鬆柏盡管長青,為防被雪壓壞枝椏,還得架網吊繩、仔細養護。
但長在城北貧民巷外的兩棵老鬆就用不著誰照看。
未經人工修整的粗枝與針葉隨意生長,許是貧民巷這兒「地靈人傑」,野生的老鬆不見鬆柏慣有的蒼勁姿態,也無詩人或詞人作品中所描述的那種孤高氣節,就是從容閑適地杵在那兒,不太筆直的鬆幹甚至還帶出一點點懶痞的氣味。
兩棵懶洋洋的老鬆宛如一對門神,一左一右立在烙餅攤頭的兩邊。
這「喬記烙餅鋪」在城北已是四十多年老鋪,店主從二十歲年輕小夥子的時候賣起北方烙餅,一賣賣成喬大叔,再賣賣成喬大爹,如今則成了人人口中的喬老爹。
喬老爹前些日子老寒腿的毛病大犯,雙膝疼得起不了身,唯一獨子又在外地走商,沒打算接手家裏這份營生,眼看烙餅鋪子非收攤不可,誰料才過半個月,攤子重新開張。
店鋪裏,靠右邊老鬆那兒操持原有的烙餅生意,由喬家婆媳二人頂起半邊天,老爹手拄拐杖幫忙看頭顧尾,而左邊老鬆這一頭則兼賣粥品。
借著「喬記烙餅鋪」的地兒擺攤賣粥的是一雙大小姑娘,說大其實也沒多大,那長相清秀、眉眸溫婉的姑娘頂多十六、七歲,帶在身旁一塊兒過活的小妹子瞧起來更稚嫩,聽說剛滿十三,欸,但那身板也太過嬌小,加上麵嫩得很,怎麽瞧都像個十歲娃娃。
那女娃娃模樣甚是好看,正宗的美人胚子,比五官秀氣的姊姊漂亮許多,可惜啊可惜,偏生是個智能不足的孩子,尋常時候沉默寡言得很,一旦發脾氣執拗起來,同一句話能重複再重複地說個沒停。
外頭,小雪持續輕落,天方透亮的清晨尤其寒冷,凍得早起的行人們腳底冰透,指尖發僵,但見「喬記烙餅鋪」裏冒出團團白煙,又聞到一陣陣的食物香氣,即使五髒廟不餓嘴都得饞了,鋪頭裏裏外外共十來張小桌,全座無虛席啊!
「喬老爹,您那一手揉麵團和烙餅的功夫,咱瞧大娘子學得頗好,這不還有喬婆婆壓場,您啊還是悠著點,坐下來歇歇腿吧。」老顧客挨著攤邊落坐,借熱氣烘暖身子,邊大口吃著熱呼呼的餅子,邊跟店主人閑聊。
得了老顧客稱讚的喬大娘抬頭笑了笑,往熱窯裏取餅的兩手可沒停。
一名常客接著道:「喬記烙餅是好吃,越嚼越香,但光啃餅子啃到喉頭都發幹,如今兼賣清粥,半張烙餅配上一碗熱粥,吃得恰恰好,便宜又管飽。」
「可不是普通清粥那麽簡單,它叫『五白粥』,有名堂的。」喬家婆婆推了張凳子給老伴坐,回身揉起麵團,爬滿歲月痕跡的褐臉露出樸實的笑。「這粥看起來清清白白,喝起來綿綿軟軟,熬粥的料和功夫可講究了,說是能……能……咦?回雪啊,能那個什麽呀?」小眼睛迷惑眨了眨,瞥向立在粥攤那兒往鐵鑊裏攪動長杓的姑娘。
薑回雪秀氣麵容微漾淺笑,朝喬婆婆和幾個一同望過來的顧客答道——
「能補脾胃,有益肺腎,也能潤潤腸子。」
喬婆婆頻頻點頭。「對!就是那樣,還真是那樣!開賣這碗粥之前,咱們一家老中少可都試吃過了,還連著半個月每早都喝上一碗『五白粥』入腹,成效甚好啊,尤其是咱們家棒頭,都八歲大的孩子,一碗飯得吃上大半個時辰,胃口小得可憐,但自從喝這『五白粥』,果然健胃整腸,前後不過幾日,都覺得個頭往上躥嘍。」
老顧客「嘿」地一聲,忽然拊膝笑道——
「莫怪啊!落腳在咱們這一帶的人,靠的多半是賣力氣過活,得吃飽才能上工,還得趕點趕時,畢竟做得快、做得多,才能多賺幾個子兒,真大忙起來,停工吃飯的時間都舍不得浪費,常囫圇幾口就把整張大餅解決,鬧得胃腸都不好了,頭疼的是……連出個恭都得三催四請、求爺爺告奶奶,但妙的是,昨兒個咱出得甚好甚順,今日聽婆婆這麽說,總算找到因由,您家小孫子是喝粥喝到開胃,咱這是喝粥喝到腸子都變潤滑了呀!」
老顧客這番話引得眾人大笑,認真煮粥的姑娘嘴角也跟著翹起。
城北這一條彎彎繞繞、繞出一方天地的長巷是帝京百姓口中所說的「貧民巷」,原本的巷名頗文雅,叫「鬆香巷」。
會被喊作「貧民巷」,原因無他,城北這裏確實是窮困人家的聚集地,加上天朝建國至今,幾次水災、旱災造成百姓們為避難而流動,當初進到京城尋求庇護的難民們全被官府安置在城北,好些人安頓下來重新開始,而從「有」到「一無所有」,要再起頭自然辛苦許多。
慶幸的是吃得了苦,還能耐足性子一步步往前,這些年天朝一無戰事、二無天災,城北貧民巷裏的人們吃苦耐勞掙出屬於自個兒的一小塊天地,早將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雖說粗茶淡飯上不了富裕人家的席麵,但也算得上豐衣足食。
隻是這兒的百姓多以勞力維持一家生計,苦力多,挑夫多,腳夫也多,說話粗魯不經修飾的人多了去,此時「出恭出得甚好甚順」、「腸子變潤滑」的話一出,幾個苦力漢子不禁大笑接話——
「被你老兒這樣一提,俺這屁眼都有些守不住啦!」作勢摀臀。
「娘的咧!你還真別說,咱還真覺得腸子蠕動得飛快,底下的口子快瀉了啊!啊啊啊——不成不成!喬老爹,您家的茅房借一下先!」道完,起身往鋪頭後院急奔。
扯到這般「不雅」話題,圍在熱煙和食物香氣不斷冒出的攤頭前進食的人們絲毫不以為意,仍然該吃就吃,該喝就喝,笑得更樂。
突然——
「給錢!」脆嫩卻執拗的女娃兒嗓音暴響。
大夥兒聞聲望去,就見離攤子最遠的那張方桌原坐著三名壯漢,此時三人起身正要離去,而一向安安靜靜、幫忙姊姊收拾客人用過的空碗並整理桌麵的癡娃兒正揪住其中一名壯漢衣角,鼓圓雙腮對峙。
「你……你們給錢!粥一碗五文錢,餅子一張五文錢,姊姊教過默兒的,共六碗粥、三張餅……那、那要四十五文錢,你們給錢!給錢啊!」用力跺腳。
「喲!希罕了,竟有人敢跟老子討錢?」三人中身材最為魁梧的壯漢立在那兒,雙臂好整以暇盤在胸前,麵上抖著橫肉。
在場原是笑得歡暢的眾人忽地靜下,乖得跟畏寒般縮成一團的鵪鶉似的,大氣都不敢喘。
這三名壯漢是趙慶萊趙員外的護院。
說「護院」是好聽了,其實就是趙慶萊養的打手。
姓趙的仗著財大氣粗,陸續買下城北幾條街的店麵,連這貧民巷裏也有他的地兒,不少人靠他吃穿,在他經營的茶樓飯館、賭場和貨行裏做事。
半年後。隆冬時節。
天朝帝京連飄好些天小雪,雪勢雖不大,但連日的雪量疊在一塊兒亦頗為驚人,千家萬戶的瓦頂全積著厚厚一層白雪,種在富貴人家庭院裏的鬆柏盡管長青,為防被雪壓壞枝椏,還得架網吊繩、仔細養護。
但長在城北貧民巷外的兩棵老鬆就用不著誰照看。
未經人工修整的粗枝與針葉隨意生長,許是貧民巷這兒「地靈人傑」,野生的老鬆不見鬆柏慣有的蒼勁姿態,也無詩人或詞人作品中所描述的那種孤高氣節,就是從容閑適地杵在那兒,不太筆直的鬆幹甚至還帶出一點點懶痞的氣味。
兩棵懶洋洋的老鬆宛如一對門神,一左一右立在烙餅攤頭的兩邊。
這「喬記烙餅鋪」在城北已是四十多年老鋪,店主從二十歲年輕小夥子的時候賣起北方烙餅,一賣賣成喬大叔,再賣賣成喬大爹,如今則成了人人口中的喬老爹。
喬老爹前些日子老寒腿的毛病大犯,雙膝疼得起不了身,唯一獨子又在外地走商,沒打算接手家裏這份營生,眼看烙餅鋪子非收攤不可,誰料才過半個月,攤子重新開張。
店鋪裏,靠右邊老鬆那兒操持原有的烙餅生意,由喬家婆媳二人頂起半邊天,老爹手拄拐杖幫忙看頭顧尾,而左邊老鬆這一頭則兼賣粥品。
借著「喬記烙餅鋪」的地兒擺攤賣粥的是一雙大小姑娘,說大其實也沒多大,那長相清秀、眉眸溫婉的姑娘頂多十六、七歲,帶在身旁一塊兒過活的小妹子瞧起來更稚嫩,聽說剛滿十三,欸,但那身板也太過嬌小,加上麵嫩得很,怎麽瞧都像個十歲娃娃。
那女娃娃模樣甚是好看,正宗的美人胚子,比五官秀氣的姊姊漂亮許多,可惜啊可惜,偏生是個智能不足的孩子,尋常時候沉默寡言得很,一旦發脾氣執拗起來,同一句話能重複再重複地說個沒停。
外頭,小雪持續輕落,天方透亮的清晨尤其寒冷,凍得早起的行人們腳底冰透,指尖發僵,但見「喬記烙餅鋪」裏冒出團團白煙,又聞到一陣陣的食物香氣,即使五髒廟不餓嘴都得饞了,鋪頭裏裏外外共十來張小桌,全座無虛席啊!
「喬老爹,您那一手揉麵團和烙餅的功夫,咱瞧大娘子學得頗好,這不還有喬婆婆壓場,您啊還是悠著點,坐下來歇歇腿吧。」老顧客挨著攤邊落坐,借熱氣烘暖身子,邊大口吃著熱呼呼的餅子,邊跟店主人閑聊。
得了老顧客稱讚的喬大娘抬頭笑了笑,往熱窯裏取餅的兩手可沒停。
一名常客接著道:「喬記烙餅是好吃,越嚼越香,但光啃餅子啃到喉頭都發幹,如今兼賣清粥,半張烙餅配上一碗熱粥,吃得恰恰好,便宜又管飽。」
「可不是普通清粥那麽簡單,它叫『五白粥』,有名堂的。」喬家婆婆推了張凳子給老伴坐,回身揉起麵團,爬滿歲月痕跡的褐臉露出樸實的笑。「這粥看起來清清白白,喝起來綿綿軟軟,熬粥的料和功夫可講究了,說是能……能……咦?回雪啊,能那個什麽呀?」小眼睛迷惑眨了眨,瞥向立在粥攤那兒往鐵鑊裏攪動長杓的姑娘。
薑回雪秀氣麵容微漾淺笑,朝喬婆婆和幾個一同望過來的顧客答道——
「能補脾胃,有益肺腎,也能潤潤腸子。」
喬婆婆頻頻點頭。「對!就是那樣,還真是那樣!開賣這碗粥之前,咱們一家老中少可都試吃過了,還連著半個月每早都喝上一碗『五白粥』入腹,成效甚好啊,尤其是咱們家棒頭,都八歲大的孩子,一碗飯得吃上大半個時辰,胃口小得可憐,但自從喝這『五白粥』,果然健胃整腸,前後不過幾日,都覺得個頭往上躥嘍。」
老顧客「嘿」地一聲,忽然拊膝笑道——
「莫怪啊!落腳在咱們這一帶的人,靠的多半是賣力氣過活,得吃飽才能上工,還得趕點趕時,畢竟做得快、做得多,才能多賺幾個子兒,真大忙起來,停工吃飯的時間都舍不得浪費,常囫圇幾口就把整張大餅解決,鬧得胃腸都不好了,頭疼的是……連出個恭都得三催四請、求爺爺告奶奶,但妙的是,昨兒個咱出得甚好甚順,今日聽婆婆這麽說,總算找到因由,您家小孫子是喝粥喝到開胃,咱這是喝粥喝到腸子都變潤滑了呀!」
老顧客這番話引得眾人大笑,認真煮粥的姑娘嘴角也跟著翹起。
城北這一條彎彎繞繞、繞出一方天地的長巷是帝京百姓口中所說的「貧民巷」,原本的巷名頗文雅,叫「鬆香巷」。
會被喊作「貧民巷」,原因無他,城北這裏確實是窮困人家的聚集地,加上天朝建國至今,幾次水災、旱災造成百姓們為避難而流動,當初進到京城尋求庇護的難民們全被官府安置在城北,好些人安頓下來重新開始,而從「有」到「一無所有」,要再起頭自然辛苦許多。
慶幸的是吃得了苦,還能耐足性子一步步往前,這些年天朝一無戰事、二無天災,城北貧民巷裏的人們吃苦耐勞掙出屬於自個兒的一小塊天地,早將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雖說粗茶淡飯上不了富裕人家的席麵,但也算得上豐衣足食。
隻是這兒的百姓多以勞力維持一家生計,苦力多,挑夫多,腳夫也多,說話粗魯不經修飾的人多了去,此時「出恭出得甚好甚順」、「腸子變潤滑」的話一出,幾個苦力漢子不禁大笑接話——
「被你老兒這樣一提,俺這屁眼都有些守不住啦!」作勢摀臀。
「娘的咧!你還真別說,咱還真覺得腸子蠕動得飛快,底下的口子快瀉了啊!啊啊啊——不成不成!喬老爹,您家的茅房借一下先!」道完,起身往鋪頭後院急奔。
扯到這般「不雅」話題,圍在熱煙和食物香氣不斷冒出的攤頭前進食的人們絲毫不以為意,仍然該吃就吃,該喝就喝,笑得更樂。
突然——
「給錢!」脆嫩卻執拗的女娃兒嗓音暴響。
大夥兒聞聲望去,就見離攤子最遠的那張方桌原坐著三名壯漢,此時三人起身正要離去,而一向安安靜靜、幫忙姊姊收拾客人用過的空碗並整理桌麵的癡娃兒正揪住其中一名壯漢衣角,鼓圓雙腮對峙。
「你……你們給錢!粥一碗五文錢,餅子一張五文錢,姊姊教過默兒的,共六碗粥、三張餅……那、那要四十五文錢,你們給錢!給錢啊!」用力跺腳。
「喲!希罕了,竟有人敢跟老子討錢?」三人中身材最為魁梧的壯漢立在那兒,雙臂好整以暇盤在胸前,麵上抖著橫肉。
在場原是笑得歡暢的眾人忽地靜下,乖得跟畏寒般縮成一團的鵪鶉似的,大氣都不敢喘。
這三名壯漢是趙慶萊趙員外的護院。
說「護院」是好聽了,其實就是趙慶萊養的打手。
姓趙的仗著財大氣粗,陸續買下城北幾條街的店麵,連這貧民巷裏也有他的地兒,不少人靠他吃穿,在他經營的茶樓飯館、賭場和貨行裏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