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開始】
三月春淺,正是乍暖還寒。
顏青畫早上起來,發現今日裏竟有薄雨,淅淅瀝瀝浸濕了門前的鵝卵石小路。
她洗漱完畢,披上還沒收起來的藕荷色比甲,對著水盆裏的清水束發。
這年月家家戶戶都窮得很,沒得銅鏡用,隻得這樣將就一二。
她簡單在頭上挽了個圓髻,用一柄還算雕琢精細的梅花木簪挽住長發,便取出一盒與這灰暗土屋十分不相稱的青花小瓷盒,旋開用手指輕輕在裏麵點了一下。
一點點朱紅的胭脂染紅指尖,給昏暗的屋裏帶來一抹難得的亮色。
顏青畫低下頭,仔細在水盆裏看自己的臉。
她其實長得很漂亮,黛眉彎彎,杏眼微雙,高深的鼻梁之下是朱紅的朱唇,如果不細看,怎麽也是個萬裏挑一的窈窕佳人。
隻可惜水波蕩漾裏一道指寬的疤痕綴在眉心,生生破了一張好皮相。
她麵無表情看了一會兒,小心翼翼用胭脂蓋住疤痕,這才鬆了口氣。
再抬頭時,她又是那個平和的女先生了。
她把胭脂仔細收好,這才動身去小廚房裏準備早膳。
說是早膳,其實家裏也沒什麽好吃的東西。去年村裏饑荒,給不了她足數束修,她實在沒辦法去縣裏當了母親早年的陪嫁手釧,才勉強讓撐過又一年。
黃土葺的小廚房低矮空曠,米缸成了水缸,隻在灶台下的小甕裏存了些玉米高粱小米等粗糧,眼看這剛開春的時候,甕裏的就連這點糧食也所剩無幾,顆粒分明。
顏青畫歎了口氣,總歸家裏就她一個人,好歹吃些野菜芋頭也能果腹。
她不太舍得現在就把小米吃了,便冒著雨去外麵菜地裏掐了兩大把青菜,回來洗洗就著前一晚剩下的渣粥煮菜湯。
說是渣粥,裏麵也就有點玉米渣的味道,湯水清亮得仿佛能照人,實在不像是能吃飽的樣子。
灶膛裏的火很快就升起來,驅散了屋裏的寒意。
顏青畫呆呆看著膛火,心裏盤算著什麽時候再去小杏山上一趟,好歹弄些土山芋和小南瓜,味道確實不好吃,但不會餓肚子。
等吃完沒滋沒味又不抗餓的菜粥,顏青畫瞧外麵已經停了雨,便去後院小菜地裏拾掇作物。
因為菜種不好買,所以小菜地裏的菜種類不多,除了最好養活的小白菜和小蔥,剩下也就是黃瓜、空心菜、胡蘿卜和茄子。她以前還種過芋頭和玉米,不過這些不好侍弄,便放棄了。
她一個人,實在沒那麽多力氣。
等地裏忙完,金烏也從雲朵裏露出頭,隱隱散出春日裏的暖意。
顏青畫回屋把自己收拾幹淨,取了珍藏在衣櫃裏的三字經,帶上油紙傘出了門。
她家在杏花村最靠小杏山邊緣,左鄰右舍都離得很遠,一路走來村子裏靜悄悄的,仿佛空城一般。
路上總能碰到廢棄的屋舍,連年幹旱和戰爭耗盡了這個村子的命,原本百餘戶的人口驟減,到了如今天盛十三年,已隻剩二十一戶人家了。
村中男人們許多都被征兵離家,一年一歲,再也沒能回來。
如今村子裏也就剩些老弱婦孺,加上顏青畫這個女戶,也不過五十八人。
好不容易行至村中央的大榕樹旁,她才覺得重又活了過來。
幾個瘦骨嶙峋的娃娃坐大榕樹下,正乖乖等待他們的「先生」來講課。
顏青畫快走幾步,她細微地揚了揚嘴角,讓自己瞧起來和藹一些。
「早晨好。」她笑著說。
一陣帶著泥土潮氣的風兒吹過,送來她圓潤清亮的聲音。
她天生一把好嗓子,幼時父親教她讀書,每每聽她背誦經文總要笑著讚她:「畫兒實在適合做教書先生,聽這音兒都不好意思不去讀書。」
幾個小蘿卜頭從石凳上蹦下來,規規矩矩給她行禮:「先生早。」
顏青畫揮手叫他們坐下,自己則把一塊顏色青黑的石板架在早就準備在那的石頭底座上,從旁邊的罐子裏用木條沾了些生灰。
村子裏條件艱苦,要不是老村長眼光卓絕,孩子們連字怕都沒得認識。
顏青畫沒有翻開那本珍貴的三字經,而是把它擺在石凳上,叫孩子們都能看見那本書。
她捏著木棍,開始在石板上寫字。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石板很小,也不過就寫這幾個字便滿了,她寫完回望學生們,一個字一個字教他們讀。
村裏的孩童一共就這八個了,五男三女,一個個高矮不一,卻都瘦的可憐。
天不慈,最難熬的便是孩子。
坐在最前麵的是個女娃娃,她年紀最小,卻是最聰明的一個。
顏青畫剛讀完兩遍,她就跟著磕磕絆絆背誦了下來。
「紅丫真聰明,背的很好。」顏青畫笑著誇她。
紅丫羞赧地低下了頭,穿著草鞋的小腳在石凳上搓了兩下,沒吭一聲。
坐她旁邊的高個男娃是村長的孫子,濃眉大眼很是開朗,聞言就去推紅丫:「先生誇你呢。」
紅丫這才細聲細語道:「謝謝先生。」
顏青畫又瞧了瞧他:「平子是哥哥,更要好好讀書。」
王三平用力點點頭,大聲答:「知道了先生。」
顏青畫心裏歎了口氣。
即便是好好讀書,又有什麽出路?
她自己很迷茫,不知道為何村長叫她給村裏的孩子們教書,她沒有其他營生,隻當村長可憐她無依無靠,給她一條活路。
然而教到現在,她卻越發喜歡上這一份差事來。
老村長已是知天命的年紀了,若不是村子裏青壯都不在,他也不能這麽大歲數還在任上。
他這會兒正跟其他村民下地回來,路過榕樹便遠遠望了一眼,很是欣慰地點了點頭。
跟在他身後的男男女女一共三十來人,女人居多,男人大多腿腳不太方便,一看便是當時征兵被刷下來的。
有個三十來歲的大嫂見了這景兒,不由笑道:「還是老村長心慈,不僅能有人幫著管娃娃們,還能叫顏丫頭有口飯吃。」
這年月能生活便很不易,天災不斷,朝廷不仁,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還說什麽讀書識字出人頭地?
隻老村長當年堅持,村民們又確實喜歡這小姑娘,才成事。
他聽了那大嫂的話,黝黑的臉上滿滿都是愁容:「娃娃們本就吃不飽飯,再沒個念想,還怎麽長大。」
三月春淺,正是乍暖還寒。
顏青畫早上起來,發現今日裏竟有薄雨,淅淅瀝瀝浸濕了門前的鵝卵石小路。
她洗漱完畢,披上還沒收起來的藕荷色比甲,對著水盆裏的清水束發。
這年月家家戶戶都窮得很,沒得銅鏡用,隻得這樣將就一二。
她簡單在頭上挽了個圓髻,用一柄還算雕琢精細的梅花木簪挽住長發,便取出一盒與這灰暗土屋十分不相稱的青花小瓷盒,旋開用手指輕輕在裏麵點了一下。
一點點朱紅的胭脂染紅指尖,給昏暗的屋裏帶來一抹難得的亮色。
顏青畫低下頭,仔細在水盆裏看自己的臉。
她其實長得很漂亮,黛眉彎彎,杏眼微雙,高深的鼻梁之下是朱紅的朱唇,如果不細看,怎麽也是個萬裏挑一的窈窕佳人。
隻可惜水波蕩漾裏一道指寬的疤痕綴在眉心,生生破了一張好皮相。
她麵無表情看了一會兒,小心翼翼用胭脂蓋住疤痕,這才鬆了口氣。
再抬頭時,她又是那個平和的女先生了。
她把胭脂仔細收好,這才動身去小廚房裏準備早膳。
說是早膳,其實家裏也沒什麽好吃的東西。去年村裏饑荒,給不了她足數束修,她實在沒辦法去縣裏當了母親早年的陪嫁手釧,才勉強讓撐過又一年。
黃土葺的小廚房低矮空曠,米缸成了水缸,隻在灶台下的小甕裏存了些玉米高粱小米等粗糧,眼看這剛開春的時候,甕裏的就連這點糧食也所剩無幾,顆粒分明。
顏青畫歎了口氣,總歸家裏就她一個人,好歹吃些野菜芋頭也能果腹。
她不太舍得現在就把小米吃了,便冒著雨去外麵菜地裏掐了兩大把青菜,回來洗洗就著前一晚剩下的渣粥煮菜湯。
說是渣粥,裏麵也就有點玉米渣的味道,湯水清亮得仿佛能照人,實在不像是能吃飽的樣子。
灶膛裏的火很快就升起來,驅散了屋裏的寒意。
顏青畫呆呆看著膛火,心裏盤算著什麽時候再去小杏山上一趟,好歹弄些土山芋和小南瓜,味道確實不好吃,但不會餓肚子。
等吃完沒滋沒味又不抗餓的菜粥,顏青畫瞧外麵已經停了雨,便去後院小菜地裏拾掇作物。
因為菜種不好買,所以小菜地裏的菜種類不多,除了最好養活的小白菜和小蔥,剩下也就是黃瓜、空心菜、胡蘿卜和茄子。她以前還種過芋頭和玉米,不過這些不好侍弄,便放棄了。
她一個人,實在沒那麽多力氣。
等地裏忙完,金烏也從雲朵裏露出頭,隱隱散出春日裏的暖意。
顏青畫回屋把自己收拾幹淨,取了珍藏在衣櫃裏的三字經,帶上油紙傘出了門。
她家在杏花村最靠小杏山邊緣,左鄰右舍都離得很遠,一路走來村子裏靜悄悄的,仿佛空城一般。
路上總能碰到廢棄的屋舍,連年幹旱和戰爭耗盡了這個村子的命,原本百餘戶的人口驟減,到了如今天盛十三年,已隻剩二十一戶人家了。
村中男人們許多都被征兵離家,一年一歲,再也沒能回來。
如今村子裏也就剩些老弱婦孺,加上顏青畫這個女戶,也不過五十八人。
好不容易行至村中央的大榕樹旁,她才覺得重又活了過來。
幾個瘦骨嶙峋的娃娃坐大榕樹下,正乖乖等待他們的「先生」來講課。
顏青畫快走幾步,她細微地揚了揚嘴角,讓自己瞧起來和藹一些。
「早晨好。」她笑著說。
一陣帶著泥土潮氣的風兒吹過,送來她圓潤清亮的聲音。
她天生一把好嗓子,幼時父親教她讀書,每每聽她背誦經文總要笑著讚她:「畫兒實在適合做教書先生,聽這音兒都不好意思不去讀書。」
幾個小蘿卜頭從石凳上蹦下來,規規矩矩給她行禮:「先生早。」
顏青畫揮手叫他們坐下,自己則把一塊顏色青黑的石板架在早就準備在那的石頭底座上,從旁邊的罐子裏用木條沾了些生灰。
村子裏條件艱苦,要不是老村長眼光卓絕,孩子們連字怕都沒得認識。
顏青畫沒有翻開那本珍貴的三字經,而是把它擺在石凳上,叫孩子們都能看見那本書。
她捏著木棍,開始在石板上寫字。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石板很小,也不過就寫這幾個字便滿了,她寫完回望學生們,一個字一個字教他們讀。
村裏的孩童一共就這八個了,五男三女,一個個高矮不一,卻都瘦的可憐。
天不慈,最難熬的便是孩子。
坐在最前麵的是個女娃娃,她年紀最小,卻是最聰明的一個。
顏青畫剛讀完兩遍,她就跟著磕磕絆絆背誦了下來。
「紅丫真聰明,背的很好。」顏青畫笑著誇她。
紅丫羞赧地低下了頭,穿著草鞋的小腳在石凳上搓了兩下,沒吭一聲。
坐她旁邊的高個男娃是村長的孫子,濃眉大眼很是開朗,聞言就去推紅丫:「先生誇你呢。」
紅丫這才細聲細語道:「謝謝先生。」
顏青畫又瞧了瞧他:「平子是哥哥,更要好好讀書。」
王三平用力點點頭,大聲答:「知道了先生。」
顏青畫心裏歎了口氣。
即便是好好讀書,又有什麽出路?
她自己很迷茫,不知道為何村長叫她給村裏的孩子們教書,她沒有其他營生,隻當村長可憐她無依無靠,給她一條活路。
然而教到現在,她卻越發喜歡上這一份差事來。
老村長已是知天命的年紀了,若不是村子裏青壯都不在,他也不能這麽大歲數還在任上。
他這會兒正跟其他村民下地回來,路過榕樹便遠遠望了一眼,很是欣慰地點了點頭。
跟在他身後的男男女女一共三十來人,女人居多,男人大多腿腳不太方便,一看便是當時征兵被刷下來的。
有個三十來歲的大嫂見了這景兒,不由笑道:「還是老村長心慈,不僅能有人幫著管娃娃們,還能叫顏丫頭有口飯吃。」
這年月能生活便很不易,天災不斷,朝廷不仁,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還說什麽讀書識字出人頭地?
隻老村長當年堅持,村民們又確實喜歡這小姑娘,才成事。
他聽了那大嫂的話,黝黑的臉上滿滿都是愁容:「娃娃們本就吃不飽飯,再沒個念想,還怎麽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