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弋的命令傳下去,軍隊上下便再次加快了腳步。
而正如蕭弋想的那樣,董參將帶著人馬跑得飛快,還真比士兵更先一步抵達皇城。
其餘人安插在軍中的探子,早已經被蕭弋拔除。有異心的參將都讓他殺了。如今經過木木翰一戰,軍中上下便隻有一心效忠蕭弋的。
京中的大臣等了許久的消息,等了又等,自然是什麽也都等不來。
在董參將回京之前,眾人竟是都成了瞎子聾子,對木木翰那邊戰況如何,一概不知。
董參將冷著臉,一路打馬來到了皇城城牆之下。
他一回到皇城,消息立刻就傳往了四麵八方,內閣大臣當先將他傳喚了過去,而兵部侍郎也跟著抵達了。
「怎麽是你一人回來?皇上呢?」孔鳳成沉下了臉。
董參將麵色凝重,當先跪地,道:「皇上……敗了……屬下是緊趕慢趕,急著回來同諸位大人傳消息的。」
「皇上可有受傷?」這次問話的是李家的人。
董參將低下頭去,不敢叫他們看見他的臉色,他道:「木木翰人以皇後相要挾……皇上……皇上……」
「皇上如何了!」孔鳳成厲聲道。
他可以早已經同新帝站在一處了。
新帝若是出了事,他便也要緊跟著出事了。
「皇上他……中了毒,怕是已經不行了……」
「皇上到底是少年心性,上戰場仍要將皇後帶在一處,這又如何能不出事?」
「皇後乃一國之母,本也該行到勸諫之責,皇上要如何,她便也跟著如何,那怎麽成?」
「現在可怎麽是好?」
眾人口吻忿忿且沉痛地議論道。
然而到了此時,孔鳳成反倒奇異地平靜下來了。
拋開方才一時的激動,他不動聲色地打量起了董參將。
孔鳳成知曉,此次跟隨皇上親征的幾個參將裏頭,有李家的人,應當也有越王的人……懷了其它心思的,不止董參將一人。可為何獨獨隻有他一人歸來?
但董參將膽敢這樣上報,便說明他篤定皇上已經身亡了……
一時間,所有的思緒都打了結。
孔鳳成禁不住皺了下眉。
「董參將,此事可不敢……可不敢謊報!你可知你在說什麽?」有人厲聲喝道。
董參將這才抹了一把臉,緩緩抬起頭來,對上眾人審視的目光:「屬下願以命相賭,絕無半句虛言!」
室內一時陷入了一片死寂當中。
董參將不著痕跡地輕輕鬆了口氣。他最怕的便是,回到京中來,這番說辭瞞不過跟前的這些人。可仔細想想,若是皇上沒了,說辭真假倒也沒人計較了。董參將想到此處,方才覺得肩上的壓力輕了些。
打破死寂的是一個小跑而來的官員,他到了門外,並不踏進門,也不等著氣喘勻,便道:「邊城來消息了……急報!」
「我們都已經知曉了。」孔鳳成沉聲道。
那官員呆了下,道:「可……可邊城士兵方才到了城門口啊……」
「來人如何說?」這次出聲的卻是李家人。
官員咽了咽口水,道:「來人說,說邊城大捷……」
董參將猛地抬起了頭:「哪門子的大捷?」
一屋子的人也都陷入了詭異的沉默。
他們瞧了瞧董參將,又瞧了瞧那官員。
「那人可有信物?」
「有……有腰牌。」
董參將皺起眉:「腰牌算不得什麽。隻怕有人假傳捷訊……」
一時誰也沒有應和董參將這番話。
眼下既然出了這樣的變故,那便說明其中有一人在說謊。他們都是老狐狸了,又哪裏肯在這樣的時候輕易表態,就這麽站了隊呢?
那官員還站在門外,他攏了攏袖子,戰戰兢兢地出聲道:「是真是假,諸位大人應當比小人看得清楚明白,不若將人直接喚到此處來,一問便知……」
「不錯。」此時有人應和了。
孔鳳成道:「將人帶過來罷。」
其餘人這也才紛紛出聲:「將人帶來,先作詢問。」
董參將臉色微變。
哪怕他心頭知曉此事不可能出差錯,但突然出了這樣的意外,到底也還是叫他心下忐忑。
他能坐到如今的位置,不過是因著軍中沒什麽人罷了,要真論起多大的本事,他是沒有的。
光是辦下這樁事,就已經耗費了他極大的勇氣和心力了……
待下了命令,其餘人麵上已然恢複了平靜,這時候誰都不肯再輕易泄露半分情緒了。
就在董參將半跪在地上,腿腳都隱隱發麻的時候,那官員領著一個風塵仆仆的士兵過來了,士兵身上的盔甲瞧著又髒又舊,又一副灰頭土臉的模樣。董參將心道,瞧這叫花子似的打扮,一瞧便是個不靠譜的,這些個大人們若是長了眼睛,便不會相信他的話。
董參將哪裏知道,在見到這個士兵後,眾人不由得看了他一眼,而後又多打量了那士兵兩眼,如此一番比對。
那士兵可比董參將的模樣要狼狽多了。
若當真是再度戰敗,又出了皇上中毒垂危的大事,董參將焉能仍舊這樣整潔?
不該是比這士兵的模樣,還要更為淒慘嗎?
不論究竟如何,董參將身上的罪責是逃不掉了。
眾人垂下目光,心頭都一致有了數。
至於暗地裏同董參將是同一派係的人,也都默契地不做聲了。
孔鳳成這時當先看向了那小兵,出聲道:「你可是回皇城傳皇上令的?」
「是!邊城大捷!皇上連奪三城,已拿回越城、象城、保城!又一路攻下木木翰族內領地,先殺死木木翰大將烏力罕,後殺死木木翰大王胡思勒!……如今,如今皇上已在回程的路上,想來要不了兩日,便能抵達皇城!」那小兵一邊喘著氣,一邊快速地說完了。
董參將僵在了那裏。
眾人此時倒也並不再看他。
他們都已然被小兵這番話給震住了。
一路大捷?
殺死了烏力罕與胡思勒?
不僅拿回了丹州三城,更攻下了木木翰族內的領地?
一時間,大家都有一瞬的恍惚。
已經過去數十年,新帝又年紀尚輕,他要禦駕親征,眾人都隻當他是急不可耐想要掌權,誰又想到過,當真能將丟失的城池拿回來,更一舉攻下木木翰,威懾四方呢?
室內半晌都沒有聲音再響起。
誰也不可能在此時問那士兵,是真是假。
士兵憋著呼吸,小心地喘了兩口氣。
他也心下疑惑。
這等喜訊,為何諸位大人麵上不顯露一絲喜色?個個都平穩非常?
半晌,孔鳳成方才又出聲道:「便請諸位都暫且歇在此地。」
眾人對此自然都沒有異議。
此時誰人跳出來反對,那不正說明了他有異心嗎?
董參將額上冷汗簌簌而落。
但事情已經到這一步了,他也隻能咬著牙道:「此人分明是在撒謊……」
其實若不是有董參將先報了一聲,皇上中毒危矣,他們乍然聽見士兵捷報,心下也會震驚不敢信。但正因為董參將與這士兵各持說辭,那士兵的可信度反而倒被拔高了。
董參將正暗暗焦灼,想著有什麽法子為自己辯駁脫身的時候,孔鳳成走到了門邊,低聲吩咐了幾句。
而正如蕭弋想的那樣,董參將帶著人馬跑得飛快,還真比士兵更先一步抵達皇城。
其餘人安插在軍中的探子,早已經被蕭弋拔除。有異心的參將都讓他殺了。如今經過木木翰一戰,軍中上下便隻有一心效忠蕭弋的。
京中的大臣等了許久的消息,等了又等,自然是什麽也都等不來。
在董參將回京之前,眾人竟是都成了瞎子聾子,對木木翰那邊戰況如何,一概不知。
董參將冷著臉,一路打馬來到了皇城城牆之下。
他一回到皇城,消息立刻就傳往了四麵八方,內閣大臣當先將他傳喚了過去,而兵部侍郎也跟著抵達了。
「怎麽是你一人回來?皇上呢?」孔鳳成沉下了臉。
董參將麵色凝重,當先跪地,道:「皇上……敗了……屬下是緊趕慢趕,急著回來同諸位大人傳消息的。」
「皇上可有受傷?」這次問話的是李家的人。
董參將低下頭去,不敢叫他們看見他的臉色,他道:「木木翰人以皇後相要挾……皇上……皇上……」
「皇上如何了!」孔鳳成厲聲道。
他可以早已經同新帝站在一處了。
新帝若是出了事,他便也要緊跟著出事了。
「皇上他……中了毒,怕是已經不行了……」
「皇上到底是少年心性,上戰場仍要將皇後帶在一處,這又如何能不出事?」
「皇後乃一國之母,本也該行到勸諫之責,皇上要如何,她便也跟著如何,那怎麽成?」
「現在可怎麽是好?」
眾人口吻忿忿且沉痛地議論道。
然而到了此時,孔鳳成反倒奇異地平靜下來了。
拋開方才一時的激動,他不動聲色地打量起了董參將。
孔鳳成知曉,此次跟隨皇上親征的幾個參將裏頭,有李家的人,應當也有越王的人……懷了其它心思的,不止董參將一人。可為何獨獨隻有他一人歸來?
但董參將膽敢這樣上報,便說明他篤定皇上已經身亡了……
一時間,所有的思緒都打了結。
孔鳳成禁不住皺了下眉。
「董參將,此事可不敢……可不敢謊報!你可知你在說什麽?」有人厲聲喝道。
董參將這才抹了一把臉,緩緩抬起頭來,對上眾人審視的目光:「屬下願以命相賭,絕無半句虛言!」
室內一時陷入了一片死寂當中。
董參將不著痕跡地輕輕鬆了口氣。他最怕的便是,回到京中來,這番說辭瞞不過跟前的這些人。可仔細想想,若是皇上沒了,說辭真假倒也沒人計較了。董參將想到此處,方才覺得肩上的壓力輕了些。
打破死寂的是一個小跑而來的官員,他到了門外,並不踏進門,也不等著氣喘勻,便道:「邊城來消息了……急報!」
「我們都已經知曉了。」孔鳳成沉聲道。
那官員呆了下,道:「可……可邊城士兵方才到了城門口啊……」
「來人如何說?」這次出聲的卻是李家人。
官員咽了咽口水,道:「來人說,說邊城大捷……」
董參將猛地抬起了頭:「哪門子的大捷?」
一屋子的人也都陷入了詭異的沉默。
他們瞧了瞧董參將,又瞧了瞧那官員。
「那人可有信物?」
「有……有腰牌。」
董參將皺起眉:「腰牌算不得什麽。隻怕有人假傳捷訊……」
一時誰也沒有應和董參將這番話。
眼下既然出了這樣的變故,那便說明其中有一人在說謊。他們都是老狐狸了,又哪裏肯在這樣的時候輕易表態,就這麽站了隊呢?
那官員還站在門外,他攏了攏袖子,戰戰兢兢地出聲道:「是真是假,諸位大人應當比小人看得清楚明白,不若將人直接喚到此處來,一問便知……」
「不錯。」此時有人應和了。
孔鳳成道:「將人帶過來罷。」
其餘人這也才紛紛出聲:「將人帶來,先作詢問。」
董參將臉色微變。
哪怕他心頭知曉此事不可能出差錯,但突然出了這樣的意外,到底也還是叫他心下忐忑。
他能坐到如今的位置,不過是因著軍中沒什麽人罷了,要真論起多大的本事,他是沒有的。
光是辦下這樁事,就已經耗費了他極大的勇氣和心力了……
待下了命令,其餘人麵上已然恢複了平靜,這時候誰都不肯再輕易泄露半分情緒了。
就在董參將半跪在地上,腿腳都隱隱發麻的時候,那官員領著一個風塵仆仆的士兵過來了,士兵身上的盔甲瞧著又髒又舊,又一副灰頭土臉的模樣。董參將心道,瞧這叫花子似的打扮,一瞧便是個不靠譜的,這些個大人們若是長了眼睛,便不會相信他的話。
董參將哪裏知道,在見到這個士兵後,眾人不由得看了他一眼,而後又多打量了那士兵兩眼,如此一番比對。
那士兵可比董參將的模樣要狼狽多了。
若當真是再度戰敗,又出了皇上中毒垂危的大事,董參將焉能仍舊這樣整潔?
不該是比這士兵的模樣,還要更為淒慘嗎?
不論究竟如何,董參將身上的罪責是逃不掉了。
眾人垂下目光,心頭都一致有了數。
至於暗地裏同董參將是同一派係的人,也都默契地不做聲了。
孔鳳成這時當先看向了那小兵,出聲道:「你可是回皇城傳皇上令的?」
「是!邊城大捷!皇上連奪三城,已拿回越城、象城、保城!又一路攻下木木翰族內領地,先殺死木木翰大將烏力罕,後殺死木木翰大王胡思勒!……如今,如今皇上已在回程的路上,想來要不了兩日,便能抵達皇城!」那小兵一邊喘著氣,一邊快速地說完了。
董參將僵在了那裏。
眾人此時倒也並不再看他。
他們都已然被小兵這番話給震住了。
一路大捷?
殺死了烏力罕與胡思勒?
不僅拿回了丹州三城,更攻下了木木翰族內的領地?
一時間,大家都有一瞬的恍惚。
已經過去數十年,新帝又年紀尚輕,他要禦駕親征,眾人都隻當他是急不可耐想要掌權,誰又想到過,當真能將丟失的城池拿回來,更一舉攻下木木翰,威懾四方呢?
室內半晌都沒有聲音再響起。
誰也不可能在此時問那士兵,是真是假。
士兵憋著呼吸,小心地喘了兩口氣。
他也心下疑惑。
這等喜訊,為何諸位大人麵上不顯露一絲喜色?個個都平穩非常?
半晌,孔鳳成方才又出聲道:「便請諸位都暫且歇在此地。」
眾人對此自然都沒有異議。
此時誰人跳出來反對,那不正說明了他有異心嗎?
董參將額上冷汗簌簌而落。
但事情已經到這一步了,他也隻能咬著牙道:「此人分明是在撒謊……」
其實若不是有董參將先報了一聲,皇上中毒危矣,他們乍然聽見士兵捷報,心下也會震驚不敢信。但正因為董參將與這士兵各持說辭,那士兵的可信度反而倒被拔高了。
董參將正暗暗焦灼,想著有什麽法子為自己辯駁脫身的時候,孔鳳成走到了門邊,低聲吩咐了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