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開始】
彈指間,楚瑜已在娘家住了將近半月了。何氏對外稱她有病,才接她回國公府靜養,可是朱墨日日過來,兩口子又總避著不相見,難免讓有些人生出猜疑。
三月風光正好,院中的藤蘿花枝下紮了幾個秋千架,一群女孩子嬉戲笑鬧不止。
楚瑜這個出嫁了的媳婦,以及楚珊這些個大姑娘自然得自矜身份,不能和小孩子玩到一處去,隻揀了一塊香花陰涼處閑坐。
楚珊見楚瑜的目光牢牢鎖在那群小孩子身上,不禁赧然道:「那是我姨母家中幾個庶出女兒,難得上一回京,便都帶了過來。」
楚大夫人娘家的幾個姊妹嫁得並不好,這一個尤其如此,據說夫家遠在涼州,窮山惡水之地,生活並不富足,偶爾亦上京來打些秋風。到底是一家子親戚,大夫人縱然心有不悅,也不得不敷衍著。
楚珊對於姨母一家拖兒帶女的行徑則頗羞慚,雖則她已經許好人家,約定今年秋歲便要出閣了。
楚瑜知她誤解,忙道:「這也沒什麽,咱們家本就冷情,多些人正好熱鬧熱鬧,何況你在家中也待不了幾個月,往後想見還見不著呢。」
楚珊見她這樣體貼,感激的握了握她的手,「好妹妹。」
楚瑜倒有些不好意思,其實她見那幾個孩子時,並沒想到他們是大伯母的親戚,隻是心中羨慕得緊——何時她也能有個孩子便好了。
楚璃風擺楊柳般嫋嫋婷婷從涼棚裏過來,咯咯笑道:「六妹妹身子好些了,能出來曬太陽了,到底是國公府的水土好,比以前更加滋潤了。」
這話分明意指她占用了娘家的嚼吃穿住,真是狗嘴裏吐不出象牙來。楚瑜臉上一黑,卻也沒舍得發作——盡管是一家子姊妹,嫁過人和沒嫁人畢竟不一樣,她要是撇下臉麵和一個未出閣的小姐計較,那才真是有失身份。
楚珊挽起楚瑜的手,背轉身淡淡道:「四妹妹管得也太寬了,六妹難道就不是咱們家裏人?一家子何必說兩家人!」
「瞧姐姐這話,我哪是嫌棄,巴不得他們常來呢!」楚璃用一把檀香扇遮住臉,嬌豔的紅唇在扇子縫裏半吐半露,「六妹妹在府裏養病罷了,連姑爺也省了一頓嚼吃,每日裏走馬燈似的轉來轉去,不過這卻是何必?幹脆兩口子一齊住進來得了,反正咱們國公府也不愁房子。」
她許是針對楚瑜,可這話落在楚珊耳裏很有幾分指桑罵槐的意味:她母家的親戚也在這裏呢!
楚珊遂懶得理她,親親熱熱的向楚瑜道:「妹妹,外頭風大,咱們先進去吧。」
兩人由丫鬟陪同著進了屋子,楚珊悄悄向楚瑜道:「四妹就是那副性子,你別把她的話放在心上。」
又朝楚璃那頭努了努嘴,嗤笑道:「我看她也是情急生亂了,才把氣撒在咱們頭上,鬱貴妃看不上她,和咱們有什麽幹係?她倒會遷怒於人!」
楚瑜一聽這話大有玄機,驚訝道:「原來安王真的有意與楚家聯姻?」
聯姻倒也不稀奇,奇怪的是這件事從去年談到今年,居然還沒有定論。
楚珊歎了一聲,水蜜桃一般飽滿的臉上露出幾分憂色,「不過就是混著罷了,並沒有明指。可安王畢竟是個鰥夫,滿城的閨秀雖多,認真挑起來也沒幾家,隻有咱們這窮國公府上趕著罷了。」
她想起什麽,扳著楚瑜的肩膀道:「你道這事好不好笑?上個月皇後娘娘辦賞花宴,咱家的姊妹也應邀前去,若幹貴女裏頭,鬱貴妃就隻拉著五妹說話,可把四妹妹氣壞了,從此再不肯搭理珝兒,珝兒白吃了一頓排揎,少不得忍氣吞聲罷了。」
她哼哼道:「要我說,寧願是五妹妹嫁過去,想想先王妃還遺下兩個孩子,四妹的性子又是這般,一個照顧不周,興許就落得個苛待繼子的名聲,咱們國公府亦跟著蒙羞。」
楚瑜聽了雖覺認可,心裏卻尋思著:楚珝溫柔嫻靜,的確招長輩喜歡,可安王納妃總得講究門當戶當,論起嫡庶,還真是楚璃的機會大些。
想到楚璃一旦成為安王妃,興許便會明裏暗裏的與她為難,楚瑜不由暗暗叫苦。她若是還在朱家倒又好些,至少衛尉夫人的身份能給她庇護,可若是在娘家久居,指不定就要常常受到楚璃冷眼了。
想到此處,楚瑜心裏那竿「回去不回去」的天平不由得傾斜些許。
楚珊正一臉殷勤的望著她,似乎想聽聽楚瑜對於這門親事的看法,可她能有什麽看法,三房交利不交心,何氏與楚大夫人也隻是麵子上的和睦,更不可能從中做說客。
楚瑜想了想便打趣道:「婚姻大事總得父母之命,咱們是管不了的,倒是你出閣的事辦得怎麽樣了?聽說中書侍郎家的二公子風姿秀美絕倫,難得的是家風清正,不知羨煞了京中多少如花美眷。」
楚珊臉上一紅,可知她對於這樁婚事是極其滿意的,否則也不會沒日沒夜的忙著繡嫁妝。她輕輕在楚瑜肩頭敲一下,道:「別光拉扯別人,你自己呢?你哄得了旁人,咱倆可是一起長大的,彼此有幾分頭發絲都一清二楚,我能不曉得你的心思?朱大人天天過來,你又假托有病,我不信誰家夫妻會生分成這樣!」
楚瑜低頭不語,她也沒想過瞞騙所有人,隻是麵子上實在下不去。
「你呀,還是和兒時一般倔強!」楚珊歎道,「須知過剛易折,上善若水,過日子哪能丁是丁卯是卯的,少不得彼此遷就些。我不知你與朱大人之間有何誤會,他如今既然誠心悔過,你何不順水推舟原諒了他,難道真的一輩子不再見麵了?」
「他才不是誠心呢!」楚瑜嘴硬道。
其實她也知道這話近於苛責,朱墨要真的心中無她,隻管不聞不問便是了,何必放低身段天天過來串門子——明知道以清高聞名的國公府多有不待見他的。
這些日子閉鎖蝸居,楚瑜心中的怒意減輕了些,漸漸也開始反思己過:她的確是太過衝動了。要麽就幹脆和離,要麽重歸於好,現在卻是兩頭不靠,指不定娘家這些奴仆也嫌她住得煩呢!
楚珊見她眉心微蹙,便不再多說,隻挽起她的胳膊,「我這些日子也忙得不耐,你若得閑,過來幫我揀揀花線吧。」
楚瑜當然一口答應。
從楚珊那裏聽了許多人生雞湯回來,楚瑜覺得耳朵都快起繭子了,倒是讓她耗在楚家的決心動搖了些——比起每天被人這樣訓導,還不如回去麵對朱墨那張討人嫌的笑臉呢。
楚瑜唉聲歎氣一回,想問何氏討個主意,誰知找了盼春過來,卻說何氏有客來訪,來的不是別人,正是朱宅那位統領內院的南嬤嬤。
楚瑜麵上有些呆呆的,「母親怎麽自己去見了,也不叫上我?」
「夫人說您身子未愈,不必理會這些瑣事,她會安排好的。」盼春道。
彈指間,楚瑜已在娘家住了將近半月了。何氏對外稱她有病,才接她回國公府靜養,可是朱墨日日過來,兩口子又總避著不相見,難免讓有些人生出猜疑。
三月風光正好,院中的藤蘿花枝下紮了幾個秋千架,一群女孩子嬉戲笑鬧不止。
楚瑜這個出嫁了的媳婦,以及楚珊這些個大姑娘自然得自矜身份,不能和小孩子玩到一處去,隻揀了一塊香花陰涼處閑坐。
楚珊見楚瑜的目光牢牢鎖在那群小孩子身上,不禁赧然道:「那是我姨母家中幾個庶出女兒,難得上一回京,便都帶了過來。」
楚大夫人娘家的幾個姊妹嫁得並不好,這一個尤其如此,據說夫家遠在涼州,窮山惡水之地,生活並不富足,偶爾亦上京來打些秋風。到底是一家子親戚,大夫人縱然心有不悅,也不得不敷衍著。
楚珊對於姨母一家拖兒帶女的行徑則頗羞慚,雖則她已經許好人家,約定今年秋歲便要出閣了。
楚瑜知她誤解,忙道:「這也沒什麽,咱們家本就冷情,多些人正好熱鬧熱鬧,何況你在家中也待不了幾個月,往後想見還見不著呢。」
楚珊見她這樣體貼,感激的握了握她的手,「好妹妹。」
楚瑜倒有些不好意思,其實她見那幾個孩子時,並沒想到他們是大伯母的親戚,隻是心中羨慕得緊——何時她也能有個孩子便好了。
楚璃風擺楊柳般嫋嫋婷婷從涼棚裏過來,咯咯笑道:「六妹妹身子好些了,能出來曬太陽了,到底是國公府的水土好,比以前更加滋潤了。」
這話分明意指她占用了娘家的嚼吃穿住,真是狗嘴裏吐不出象牙來。楚瑜臉上一黑,卻也沒舍得發作——盡管是一家子姊妹,嫁過人和沒嫁人畢竟不一樣,她要是撇下臉麵和一個未出閣的小姐計較,那才真是有失身份。
楚珊挽起楚瑜的手,背轉身淡淡道:「四妹妹管得也太寬了,六妹難道就不是咱們家裏人?一家子何必說兩家人!」
「瞧姐姐這話,我哪是嫌棄,巴不得他們常來呢!」楚璃用一把檀香扇遮住臉,嬌豔的紅唇在扇子縫裏半吐半露,「六妹妹在府裏養病罷了,連姑爺也省了一頓嚼吃,每日裏走馬燈似的轉來轉去,不過這卻是何必?幹脆兩口子一齊住進來得了,反正咱們國公府也不愁房子。」
她許是針對楚瑜,可這話落在楚珊耳裏很有幾分指桑罵槐的意味:她母家的親戚也在這裏呢!
楚珊遂懶得理她,親親熱熱的向楚瑜道:「妹妹,外頭風大,咱們先進去吧。」
兩人由丫鬟陪同著進了屋子,楚珊悄悄向楚瑜道:「四妹就是那副性子,你別把她的話放在心上。」
又朝楚璃那頭努了努嘴,嗤笑道:「我看她也是情急生亂了,才把氣撒在咱們頭上,鬱貴妃看不上她,和咱們有什麽幹係?她倒會遷怒於人!」
楚瑜一聽這話大有玄機,驚訝道:「原來安王真的有意與楚家聯姻?」
聯姻倒也不稀奇,奇怪的是這件事從去年談到今年,居然還沒有定論。
楚珊歎了一聲,水蜜桃一般飽滿的臉上露出幾分憂色,「不過就是混著罷了,並沒有明指。可安王畢竟是個鰥夫,滿城的閨秀雖多,認真挑起來也沒幾家,隻有咱們這窮國公府上趕著罷了。」
她想起什麽,扳著楚瑜的肩膀道:「你道這事好不好笑?上個月皇後娘娘辦賞花宴,咱家的姊妹也應邀前去,若幹貴女裏頭,鬱貴妃就隻拉著五妹說話,可把四妹妹氣壞了,從此再不肯搭理珝兒,珝兒白吃了一頓排揎,少不得忍氣吞聲罷了。」
她哼哼道:「要我說,寧願是五妹妹嫁過去,想想先王妃還遺下兩個孩子,四妹的性子又是這般,一個照顧不周,興許就落得個苛待繼子的名聲,咱們國公府亦跟著蒙羞。」
楚瑜聽了雖覺認可,心裏卻尋思著:楚珝溫柔嫻靜,的確招長輩喜歡,可安王納妃總得講究門當戶當,論起嫡庶,還真是楚璃的機會大些。
想到楚璃一旦成為安王妃,興許便會明裏暗裏的與她為難,楚瑜不由暗暗叫苦。她若是還在朱家倒又好些,至少衛尉夫人的身份能給她庇護,可若是在娘家久居,指不定就要常常受到楚璃冷眼了。
想到此處,楚瑜心裏那竿「回去不回去」的天平不由得傾斜些許。
楚珊正一臉殷勤的望著她,似乎想聽聽楚瑜對於這門親事的看法,可她能有什麽看法,三房交利不交心,何氏與楚大夫人也隻是麵子上的和睦,更不可能從中做說客。
楚瑜想了想便打趣道:「婚姻大事總得父母之命,咱們是管不了的,倒是你出閣的事辦得怎麽樣了?聽說中書侍郎家的二公子風姿秀美絕倫,難得的是家風清正,不知羨煞了京中多少如花美眷。」
楚珊臉上一紅,可知她對於這樁婚事是極其滿意的,否則也不會沒日沒夜的忙著繡嫁妝。她輕輕在楚瑜肩頭敲一下,道:「別光拉扯別人,你自己呢?你哄得了旁人,咱倆可是一起長大的,彼此有幾分頭發絲都一清二楚,我能不曉得你的心思?朱大人天天過來,你又假托有病,我不信誰家夫妻會生分成這樣!」
楚瑜低頭不語,她也沒想過瞞騙所有人,隻是麵子上實在下不去。
「你呀,還是和兒時一般倔強!」楚珊歎道,「須知過剛易折,上善若水,過日子哪能丁是丁卯是卯的,少不得彼此遷就些。我不知你與朱大人之間有何誤會,他如今既然誠心悔過,你何不順水推舟原諒了他,難道真的一輩子不再見麵了?」
「他才不是誠心呢!」楚瑜嘴硬道。
其實她也知道這話近於苛責,朱墨要真的心中無她,隻管不聞不問便是了,何必放低身段天天過來串門子——明知道以清高聞名的國公府多有不待見他的。
這些日子閉鎖蝸居,楚瑜心中的怒意減輕了些,漸漸也開始反思己過:她的確是太過衝動了。要麽就幹脆和離,要麽重歸於好,現在卻是兩頭不靠,指不定娘家這些奴仆也嫌她住得煩呢!
楚珊見她眉心微蹙,便不再多說,隻挽起她的胳膊,「我這些日子也忙得不耐,你若得閑,過來幫我揀揀花線吧。」
楚瑜當然一口答應。
從楚珊那裏聽了許多人生雞湯回來,楚瑜覺得耳朵都快起繭子了,倒是讓她耗在楚家的決心動搖了些——比起每天被人這樣訓導,還不如回去麵對朱墨那張討人嫌的笑臉呢。
楚瑜唉聲歎氣一回,想問何氏討個主意,誰知找了盼春過來,卻說何氏有客來訪,來的不是別人,正是朱宅那位統領內院的南嬤嬤。
楚瑜麵上有些呆呆的,「母親怎麽自己去見了,也不叫上我?」
「夫人說您身子未愈,不必理會這些瑣事,她會安排好的。」盼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