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心以劍撐地,問:「大小姐有何事?」
霍淑君張口欲言,又避而不談。好不容易,她才道:「小郎將,我有一事相求。」
江月心道:「你說便是。」
霍淑君沒了方才那副羞惱的樣子,眼簾兒微垂,額前兩縷劉海半遮眉眼,低聲道:「小郎將,鏡哥哥……顧鏡他,帶人攻入了不破關城。」
「嗯。我知道。」江月心眸光微暗。
「我爹行蹤不明,我娘……現在在顧鏡手上。」霍淑君的眸光動了下,眼眶微微泛紅,「我不知道顧鏡會對我娘做些什麽。」
江月心心底小小咯噔一下,隱約有些明白了霍大小姐為何冒著危險趕回不破關——大抵,是想借著昔日與顧鏡相識的情分,來換取母親的一條生路吧。
這又是何其天真的一個想法?
且不說霍天正的夫人對於大燕人來說是怎樣的仇敵,但說顧鏡,連她江月心都能欺騙,根本便是個沒有感情的人,又怎會顧忌霍淑君?
「你不必回不破關去了。」江月心斬釘截鐵道,「你去了,毫無用處,顧鏡不會看在你的麵子上對霍夫人手下留情。」
她說話直接,卻是再現實不過。霍淑君愣了愣,眼底的淚珠子忽而滾了下來。
段千刀原本正與那茶棚的老店家買幹糧,見這邊的霍淑君哭了,便急急忙忙趕過來。不知道發生了什麽的他彎腰哄道:「霍妹妹怎麽哭啦?是你段哥哥買的茶不符合你心意?」
霍淑君無聲地淌著兩道淚痕,順手抄起自己的香囊,便打著段千刀的手背,抽抽噎噎道:「是!都怪你!都怪你!把我弄哭了!」
段千刀倒是很樂意背這口鍋似的,一邊被打,一邊齜牙咧嘴道:「打起人來和我家老爺子倒是挺像的……」
江月心也非鐵石心腸的人,見她哭的傷心,歎一口氣,道:「大小姐,你先回京城罷。你說的這事兒,我會幫你。」
霍淑君微愣,仰起頭,問道:「小郎將是何意?」
「我來救你娘。」江月心認真道,「我去救人,總比你去救人要來的方便。你是以卵擊石,而我有自保之力。我與顧鏡相熟,知道他的為人性情。……誠然,那有一半都是裝的。」
霍淑君久久地呆愣著,說不出話來。
許久後,她才喃喃道:「小郎將,你若去了,遇到些什麽事,陛下可怎麽辦?」
江月心笑道:「話不是這樣說。若我變得見死不救,畏畏縮縮,不再是從前那個為民出入疆場的江月心了,那阿延該怎麽辦?」
李延棠又要上哪兒去找那個令他心動的、滿腔熱血的女將軍呢?
霍淑君抽了抽鼻子,忽然搭緊了江月心的手,哽咽道:「小郎將,我錯怪你了。我從前覺得你傻傻的,不會打扮;如今知道你是真仗義,美在別處。你不要勉強自己,凡事以你自己的安危為先。若你成功救回來了,我定叫我霍家厚禮待你。」
從來都是鼻子朝天、頤指氣使的霍淑君,忽然說出這麽得體又懂得感恩的話來,江月心頗有些不熟悉。
可能,這就是霍大小姐長大了的模樣吧。
山道那邊傳來陣陣的沸響,原是崩塌的落石終於被清理幹淨了,道路騰了出來,一水兒的流民驅著牛羊、駕著馬車,爭先恐後地擠了過來。江月心見狀,便向二人道別,回去牽了馬,繼續趕路。
所有的流民都在向南,獨獨她是向北。她便如逆水而上的一葉扁舟,孤身一人去往了戰火連綿的北關。
星夜兼程,江月心終於趕到了不破關城南邊的城門外。
天上無星無月,雲也黯淡,江月心下了馬,將馬係在小山坡上,遠遠朝不破關走去。一陣夜風吹來,她的長發與衣擺一道亂舞,山坡山膝蓋那麽高的野草如水波一般盡數朝東邊彎折而去。
此時的不破關,已大變了模樣。整座城池都是黑漆漆的,偶爾有幾點野火飄蕩;城樓上的匾額隱匿在黑暗中,大氣的「北關」二字已黯淡了。大敞的朱紅色城門無人看守,隻餘刺鼻的血腥味飄散其間。
百姓似乎盡數出逃了,連退隱的江父也帶著周大嫂子等人南下投奔江亭風去了,隻剩下大燕與天恭雙方的軍士仍舊藏身城中,借著矮牆籬笆、街巷窗欞互相纏鬥。因此,能聽見的也都是馬蹄兵戈之聲。
江月心看著那城門,恍惚間回憶起離開此處時的模樣——那時,百姓知道她要做皇後了,全城驚動,滿家滿戶出來相送;那副熱鬧場景曆曆在目,如今卻已經是山河變色,紅塵大改。
她深呼一口氣,清點了一下身上所帶的武器、藥品、暗器,慢慢踏入了寂靜的城門。
江月心心底的計策很清楚——擒賊,先擒王。
她久居不破關,對這關城裏的一切都極為清楚。她清晰地知道這一片地上的磚該有幾塊,何處的籬笆下藏有矮洞,哪兒的厚牆裏又有密道。不破關本就是防禦要地,城中埋藏了無數暗道,其中有一些,連顧鏡都是不知道的。
她放輕了腳步,神出鬼沒地繞過了牆根,快步走到了一棟宅邸旁。在院中,她左右敲打地磚,終於掀起一塊大石板。其下,則是深不可測的黑色甬道。
江月心從衣襟中摸出了一道火折子,吹了吹灰,朝下跳去。
這密道狹小陰暗,即使有火折子也不能被照亮多少。她彎著腰,低頭艱難前行,一路擦碰無數灰塵,整個人都如披了一層灰似的。
終於,這地道似要到了盡頭。隱隱約約的,上方傳來了響動,好像是絲弦舞樂之聲。
這密道,直直通向霍天正的書房,乃是霍天正當年給自己留下的退路。隻是未料到,這退路他自己不曾用上,反而被江月心以這種形式用上了。
密道到了盡頭,上方有一塊方形地磚。江月心試探著將其頂開了一條縫隙,往外窺伺。
霍天正的書房裏一片淩亂,幾個人正在翻箱倒櫃地找著什麽。最角落裏的圈椅上,坐著個披發的俊美男子,他的眼眸如寒冰似的,氣質也像是一片帶著傲的雪;身上穿著大燕人平日所愛的窄袖長袍,腳蹬錦珠馬靴,一身華美貴氣。
江月心認出他來了。
是顧鏡,也是大燕國的五殿下,魏池鏡。
江月心艱難地撐著地磚,視線貼著地麵向前掃去。當她看見顧鏡的時候,隻覺得這一眼,有一萬年那麽漫長了。
江月心記得,顧鏡來不破關那一年,他才十五歲。
午後的天灰蒙蒙的,將要下場大雨,漫天的雲都沉沉壓著,仿佛要墜到屋頂。新募來的兵丁在老槐樹下一字排開,或膽怯、或筆挺地站著,讓人逐一打量。
不破關地處要衝,乃是防禦大燕國的第一線,補充兵丁乃是年年都要做的事兒。這一批的兵丁身份、故鄉各異,有投筆從戎的窮書生,也有被官府強征來的農夫。有老有少,或高或矮,相貌各有不同。
這群人裏,最醒目的便是顧鏡。他最年輕,不過十五六歲,生的卻很是高挑頎長,全然不似同齡少年,相貌也好。便是有髒兮兮的泥土夾在眉眼間,那也難掩他的俊秀。
霍淑君張口欲言,又避而不談。好不容易,她才道:「小郎將,我有一事相求。」
江月心道:「你說便是。」
霍淑君沒了方才那副羞惱的樣子,眼簾兒微垂,額前兩縷劉海半遮眉眼,低聲道:「小郎將,鏡哥哥……顧鏡他,帶人攻入了不破關城。」
「嗯。我知道。」江月心眸光微暗。
「我爹行蹤不明,我娘……現在在顧鏡手上。」霍淑君的眸光動了下,眼眶微微泛紅,「我不知道顧鏡會對我娘做些什麽。」
江月心心底小小咯噔一下,隱約有些明白了霍大小姐為何冒著危險趕回不破關——大抵,是想借著昔日與顧鏡相識的情分,來換取母親的一條生路吧。
這又是何其天真的一個想法?
且不說霍天正的夫人對於大燕人來說是怎樣的仇敵,但說顧鏡,連她江月心都能欺騙,根本便是個沒有感情的人,又怎會顧忌霍淑君?
「你不必回不破關去了。」江月心斬釘截鐵道,「你去了,毫無用處,顧鏡不會看在你的麵子上對霍夫人手下留情。」
她說話直接,卻是再現實不過。霍淑君愣了愣,眼底的淚珠子忽而滾了下來。
段千刀原本正與那茶棚的老店家買幹糧,見這邊的霍淑君哭了,便急急忙忙趕過來。不知道發生了什麽的他彎腰哄道:「霍妹妹怎麽哭啦?是你段哥哥買的茶不符合你心意?」
霍淑君無聲地淌著兩道淚痕,順手抄起自己的香囊,便打著段千刀的手背,抽抽噎噎道:「是!都怪你!都怪你!把我弄哭了!」
段千刀倒是很樂意背這口鍋似的,一邊被打,一邊齜牙咧嘴道:「打起人來和我家老爺子倒是挺像的……」
江月心也非鐵石心腸的人,見她哭的傷心,歎一口氣,道:「大小姐,你先回京城罷。你說的這事兒,我會幫你。」
霍淑君微愣,仰起頭,問道:「小郎將是何意?」
「我來救你娘。」江月心認真道,「我去救人,總比你去救人要來的方便。你是以卵擊石,而我有自保之力。我與顧鏡相熟,知道他的為人性情。……誠然,那有一半都是裝的。」
霍淑君久久地呆愣著,說不出話來。
許久後,她才喃喃道:「小郎將,你若去了,遇到些什麽事,陛下可怎麽辦?」
江月心笑道:「話不是這樣說。若我變得見死不救,畏畏縮縮,不再是從前那個為民出入疆場的江月心了,那阿延該怎麽辦?」
李延棠又要上哪兒去找那個令他心動的、滿腔熱血的女將軍呢?
霍淑君抽了抽鼻子,忽然搭緊了江月心的手,哽咽道:「小郎將,我錯怪你了。我從前覺得你傻傻的,不會打扮;如今知道你是真仗義,美在別處。你不要勉強自己,凡事以你自己的安危為先。若你成功救回來了,我定叫我霍家厚禮待你。」
從來都是鼻子朝天、頤指氣使的霍淑君,忽然說出這麽得體又懂得感恩的話來,江月心頗有些不熟悉。
可能,這就是霍大小姐長大了的模樣吧。
山道那邊傳來陣陣的沸響,原是崩塌的落石終於被清理幹淨了,道路騰了出來,一水兒的流民驅著牛羊、駕著馬車,爭先恐後地擠了過來。江月心見狀,便向二人道別,回去牽了馬,繼續趕路。
所有的流民都在向南,獨獨她是向北。她便如逆水而上的一葉扁舟,孤身一人去往了戰火連綿的北關。
星夜兼程,江月心終於趕到了不破關城南邊的城門外。
天上無星無月,雲也黯淡,江月心下了馬,將馬係在小山坡上,遠遠朝不破關走去。一陣夜風吹來,她的長發與衣擺一道亂舞,山坡山膝蓋那麽高的野草如水波一般盡數朝東邊彎折而去。
此時的不破關,已大變了模樣。整座城池都是黑漆漆的,偶爾有幾點野火飄蕩;城樓上的匾額隱匿在黑暗中,大氣的「北關」二字已黯淡了。大敞的朱紅色城門無人看守,隻餘刺鼻的血腥味飄散其間。
百姓似乎盡數出逃了,連退隱的江父也帶著周大嫂子等人南下投奔江亭風去了,隻剩下大燕與天恭雙方的軍士仍舊藏身城中,借著矮牆籬笆、街巷窗欞互相纏鬥。因此,能聽見的也都是馬蹄兵戈之聲。
江月心看著那城門,恍惚間回憶起離開此處時的模樣——那時,百姓知道她要做皇後了,全城驚動,滿家滿戶出來相送;那副熱鬧場景曆曆在目,如今卻已經是山河變色,紅塵大改。
她深呼一口氣,清點了一下身上所帶的武器、藥品、暗器,慢慢踏入了寂靜的城門。
江月心心底的計策很清楚——擒賊,先擒王。
她久居不破關,對這關城裏的一切都極為清楚。她清晰地知道這一片地上的磚該有幾塊,何處的籬笆下藏有矮洞,哪兒的厚牆裏又有密道。不破關本就是防禦要地,城中埋藏了無數暗道,其中有一些,連顧鏡都是不知道的。
她放輕了腳步,神出鬼沒地繞過了牆根,快步走到了一棟宅邸旁。在院中,她左右敲打地磚,終於掀起一塊大石板。其下,則是深不可測的黑色甬道。
江月心從衣襟中摸出了一道火折子,吹了吹灰,朝下跳去。
這密道狹小陰暗,即使有火折子也不能被照亮多少。她彎著腰,低頭艱難前行,一路擦碰無數灰塵,整個人都如披了一層灰似的。
終於,這地道似要到了盡頭。隱隱約約的,上方傳來了響動,好像是絲弦舞樂之聲。
這密道,直直通向霍天正的書房,乃是霍天正當年給自己留下的退路。隻是未料到,這退路他自己不曾用上,反而被江月心以這種形式用上了。
密道到了盡頭,上方有一塊方形地磚。江月心試探著將其頂開了一條縫隙,往外窺伺。
霍天正的書房裏一片淩亂,幾個人正在翻箱倒櫃地找著什麽。最角落裏的圈椅上,坐著個披發的俊美男子,他的眼眸如寒冰似的,氣質也像是一片帶著傲的雪;身上穿著大燕人平日所愛的窄袖長袍,腳蹬錦珠馬靴,一身華美貴氣。
江月心認出他來了。
是顧鏡,也是大燕國的五殿下,魏池鏡。
江月心艱難地撐著地磚,視線貼著地麵向前掃去。當她看見顧鏡的時候,隻覺得這一眼,有一萬年那麽漫長了。
江月心記得,顧鏡來不破關那一年,他才十五歲。
午後的天灰蒙蒙的,將要下場大雨,漫天的雲都沉沉壓著,仿佛要墜到屋頂。新募來的兵丁在老槐樹下一字排開,或膽怯、或筆挺地站著,讓人逐一打量。
不破關地處要衝,乃是防禦大燕國的第一線,補充兵丁乃是年年都要做的事兒。這一批的兵丁身份、故鄉各異,有投筆從戎的窮書生,也有被官府強征來的農夫。有老有少,或高或矮,相貌各有不同。
這群人裏,最醒目的便是顧鏡。他最年輕,不過十五六歲,生的卻很是高挑頎長,全然不似同齡少年,相貌也好。便是有髒兮兮的泥土夾在眉眼間,那也難掩他的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