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第17章[03.18]
過妻關~名媛待嫁 卷二 作者:碧蓮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老爺無論如何不能相信,即便真的是,顧家才到濟南幾天功夫,宅子還是新買的,官媒和她背後的人家如何得知住處?這門親事來得何其古怪?
麵上不露聲色,問道:「我們初來此地,實在不熟悉濟南的達官貴人,不知道你說的是那戶張家,到底是個什麽境況?」
官媒賣的就是一張嘴皮子,更是逢人自來熟,口角伶俐說了起來,「是薛大將軍帳下的張偏將,他家太太有一個娘家侄兒,今年十九歲,一表人材、識文斷字,去年秋天才剛剛中了舉人。」
若以顧家以前在安陽的境況,小小舉人,想要求娶顧家女兒有些低嫁。
但是現在顧家幾位老爺都在丁憂,一個個等於吃著閑飯,官場上說不上話,老爺子也死了,加上戰亂,顧家前途還不知道如何呢。
今時的顧家,顧蓮嫁給一個偏將的舉人侄兒,倒也說得過去。
對方年紀不大,聽起來算是一門不錯的親事。
好是好,四老爺卻覺得更加怪異不解。
就連四夫人都感覺不對勁,問道:「我們顧家才來濟南沒幾天,不知道張家是如何得知小女的?兩家又素無往來……」
「說起來,這段姻緣倒也不算沒來曆。」那官媒笑道:「薛家和徐家不是才結了親嗎?聽說徐家、顧家是世交,幾位老爺將來也要在此高就,張家仰慕顧家百年清譽,小姐們又是知書達理,所以便起了求娶之心。」
難道徐家退了親過意不去,就再幫忙給蓮娘說媒?
這事何其荒唐?!
四老爺的下巴都快掉了,咳了一聲,「倒是一段緣分。」看了看妻子,「隻是我們對濟南府的人事還不熟,一時間難以決斷,此事還得再商議商議。」
這是常理,官媒沒想著一次就能說成,量媒量媒,量個兩、三次是必須的,三、五也不算多,隻要對方沒有一口回絕就行。
因而站起身來,笑道:「那好,過幾日我再過來叨擾。」
四夫人滿心的惴惴不安,瞅著人走遠了,趕忙急問:「老爺……,你瞧著這事兒是個什麽來頭?好是好,可我就擔心是禍不是福啊。」
四老爺皺眉道:「我知道這門親事來得古怪。」
仔細想了想,小女兒一直都是規規矩矩的人,不似大女兒無法無天,到了濟南以後一直在屋裏,根本不可能認識什麽張家、李家,真是越想越莫名其妙。
四夫人不安道:「那回頭官媒來了,我們還是推了吧。」
「不。」四老爺有些猶豫,起身道:「我先去問問大哥再說。」
小女兒在安陽城外遇到那種禍事,不知道將來瞞不瞞得住,而且眼下在濟南府,薛家隻怕對小女兒會有些忌諱。
早點嫁了,也省得讓薛家成天盯著不放。
薛家?四老爺想到了一種可能,跑去找到大老爺,把想法說了,「大哥,你看這事兒有沒有可能是薛家做的?」
大老爺陷入了沉思,半晌才道:「的確有可能。」
「那……」四老爺更加不安了。
大老爺分析道:「薛家隻有薛氏一個愛女,自然心疼一些。蓮娘遲遲不嫁人,難保薛氏不吃心,很可能薛家想著送蓮娘一門親事,如此大家都放心了。」頓了頓,「十有□是這樣,否則怎會那麽巧,和薛將軍帳下的偏將扯上關係。」
四老爺搓了搓手,「照這麽說,咱們隻能順水推舟把蓮娘嫁了?」
也不知道那張家公子人品如何?聽著是個少年才俊,別是有什麽暗疾吧?薛家能有那麽好心,肯送女兒一門歡歡喜喜的好親事?
可如果這真的是薛家的意思,即便對方是個瘸子,也得把蓮娘嫁過去。
罷了,罷了,總歸不過是一個女兒。
顧蓮從小就沒有長在家中,四老爺又是男子,不負責後頭撫育孩子的事情,認真說起來,父女倆見麵的次數都不超過十次——
何談感情?
四老爺的糾結不過是那麽一瞬,很快有了決斷,「那就答應了這門親事吧。」
顧蓮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被父親給賣了。
但是方才母親讓盧媽媽過來交待,不讓自己走動,連以後晨昏定省都免了,總之就是要拘自己在屋裏呆著,心下不由猜到幾分。
顧蓮看著乳母,擔心道:「媽媽……,這張家的親事是突然冒出來的,也不知道是好是壞,連對方是什麽人都不知道。」
要不是因為麝香是玉竹的姐姐,隻怕連這點消息都打聽不到。
顧蓮心下惶恐不安,「這叫我如何敢放心嫁過去?」
之前那些負氣的想法,不過是自嘲罷了。
心下深知,在古代女子嫁人就好比第二次投胎,不求大富大貴,至少也得是一個人品端正的吧?父母居然問都不問,稀裏糊塗就準備答應這門親事。
若是自己是真正的顧九小姐,隻怕哭都要哭死了。
李媽媽亦是擔心不安,發愁道:「在濟南,打聽個消息都不容易。」
顧蓮托腮想了半日,實在想不出什麽好主意,隻能道:「先讓大石哥在外頭幫著打聽一下,看看情況再說。」
心思飛快轉動,可惜想了半天還是隻能歎氣——
連父母都不可靠,自己還能想得出什麽好法子?
忍不住生出怨懟。
回到顧家以後,自己一直按照古代閨閣女子的標準,恭順溫良、敬重父母,對兄弟姐妹多有謙讓,自認沒做過一件讓父母不滿的事。
他們不對十幾年的虧欠有愧疚也罷了,怎麽可以這樣對自己?
麵上不露聲色,問道:「我們初來此地,實在不熟悉濟南的達官貴人,不知道你說的是那戶張家,到底是個什麽境況?」
官媒賣的就是一張嘴皮子,更是逢人自來熟,口角伶俐說了起來,「是薛大將軍帳下的張偏將,他家太太有一個娘家侄兒,今年十九歲,一表人材、識文斷字,去年秋天才剛剛中了舉人。」
若以顧家以前在安陽的境況,小小舉人,想要求娶顧家女兒有些低嫁。
但是現在顧家幾位老爺都在丁憂,一個個等於吃著閑飯,官場上說不上話,老爺子也死了,加上戰亂,顧家前途還不知道如何呢。
今時的顧家,顧蓮嫁給一個偏將的舉人侄兒,倒也說得過去。
對方年紀不大,聽起來算是一門不錯的親事。
好是好,四老爺卻覺得更加怪異不解。
就連四夫人都感覺不對勁,問道:「我們顧家才來濟南沒幾天,不知道張家是如何得知小女的?兩家又素無往來……」
「說起來,這段姻緣倒也不算沒來曆。」那官媒笑道:「薛家和徐家不是才結了親嗎?聽說徐家、顧家是世交,幾位老爺將來也要在此高就,張家仰慕顧家百年清譽,小姐們又是知書達理,所以便起了求娶之心。」
難道徐家退了親過意不去,就再幫忙給蓮娘說媒?
這事何其荒唐?!
四老爺的下巴都快掉了,咳了一聲,「倒是一段緣分。」看了看妻子,「隻是我們對濟南府的人事還不熟,一時間難以決斷,此事還得再商議商議。」
這是常理,官媒沒想著一次就能說成,量媒量媒,量個兩、三次是必須的,三、五也不算多,隻要對方沒有一口回絕就行。
因而站起身來,笑道:「那好,過幾日我再過來叨擾。」
四夫人滿心的惴惴不安,瞅著人走遠了,趕忙急問:「老爺……,你瞧著這事兒是個什麽來頭?好是好,可我就擔心是禍不是福啊。」
四老爺皺眉道:「我知道這門親事來得古怪。」
仔細想了想,小女兒一直都是規規矩矩的人,不似大女兒無法無天,到了濟南以後一直在屋裏,根本不可能認識什麽張家、李家,真是越想越莫名其妙。
四夫人不安道:「那回頭官媒來了,我們還是推了吧。」
「不。」四老爺有些猶豫,起身道:「我先去問問大哥再說。」
小女兒在安陽城外遇到那種禍事,不知道將來瞞不瞞得住,而且眼下在濟南府,薛家隻怕對小女兒會有些忌諱。
早點嫁了,也省得讓薛家成天盯著不放。
薛家?四老爺想到了一種可能,跑去找到大老爺,把想法說了,「大哥,你看這事兒有沒有可能是薛家做的?」
大老爺陷入了沉思,半晌才道:「的確有可能。」
「那……」四老爺更加不安了。
大老爺分析道:「薛家隻有薛氏一個愛女,自然心疼一些。蓮娘遲遲不嫁人,難保薛氏不吃心,很可能薛家想著送蓮娘一門親事,如此大家都放心了。」頓了頓,「十有□是這樣,否則怎會那麽巧,和薛將軍帳下的偏將扯上關係。」
四老爺搓了搓手,「照這麽說,咱們隻能順水推舟把蓮娘嫁了?」
也不知道那張家公子人品如何?聽著是個少年才俊,別是有什麽暗疾吧?薛家能有那麽好心,肯送女兒一門歡歡喜喜的好親事?
可如果這真的是薛家的意思,即便對方是個瘸子,也得把蓮娘嫁過去。
罷了,罷了,總歸不過是一個女兒。
顧蓮從小就沒有長在家中,四老爺又是男子,不負責後頭撫育孩子的事情,認真說起來,父女倆見麵的次數都不超過十次——
何談感情?
四老爺的糾結不過是那麽一瞬,很快有了決斷,「那就答應了這門親事吧。」
顧蓮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被父親給賣了。
但是方才母親讓盧媽媽過來交待,不讓自己走動,連以後晨昏定省都免了,總之就是要拘自己在屋裏呆著,心下不由猜到幾分。
顧蓮看著乳母,擔心道:「媽媽……,這張家的親事是突然冒出來的,也不知道是好是壞,連對方是什麽人都不知道。」
要不是因為麝香是玉竹的姐姐,隻怕連這點消息都打聽不到。
顧蓮心下惶恐不安,「這叫我如何敢放心嫁過去?」
之前那些負氣的想法,不過是自嘲罷了。
心下深知,在古代女子嫁人就好比第二次投胎,不求大富大貴,至少也得是一個人品端正的吧?父母居然問都不問,稀裏糊塗就準備答應這門親事。
若是自己是真正的顧九小姐,隻怕哭都要哭死了。
李媽媽亦是擔心不安,發愁道:「在濟南,打聽個消息都不容易。」
顧蓮托腮想了半日,實在想不出什麽好主意,隻能道:「先讓大石哥在外頭幫著打聽一下,看看情況再說。」
心思飛快轉動,可惜想了半天還是隻能歎氣——
連父母都不可靠,自己還能想得出什麽好法子?
忍不住生出怨懟。
回到顧家以後,自己一直按照古代閨閣女子的標準,恭順溫良、敬重父母,對兄弟姐妹多有謙讓,自認沒做過一件讓父母不滿的事。
他們不對十幾年的虧欠有愧疚也罷了,怎麽可以這樣對自己?